事务文书
- 格式:docx
- 大小:23.59 KB
- 文档页数:13
事务文书篇,事务文书事务文书篇第一章事务文书概述名词解释1、事务文书:也称机关常用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时用以沟通信息、指导工作、总结得失、探讨问题的公务文书。
2、法定公文型:是事务文书的一种结构模式,是指其正文部分像15种“法定公文”一样由“缘由”、“事项”和“结尾”三个部分构成。
事务文书中篇幅较长、由较多语段构成的文种,一般使用这一模式。
3、条款型:是事务文书的一种结构模式,指文书的正文部分是由层次不等的“章”、“条”、“款”构成,“章”下列“条”,“条”下列“款”。
4、表格型:是事务文书中的一种结构模式,表格具有简明直观的优点,不少事务文书即以表格的形式写作。
属于这一类型的有电话记录、会议记录、计划(部分)。
简答题1、事务文书有哪些特点?答:使用频繁、种类繁多、格式相对灵活、一般内部使用、传播方式多样。
2、简述事务文书格式方面的特点。
答:所有的应用文书均有较强的格式化特性,这是基本规律。
但是不同的应用文,其格式的严格程度和规范程度是不同的。
一般应用文的格式系“约定俗成”,规定不是十分严格,“法定公文”的格式是“法定使成”,有官方的明文规定,十分规范和严格。
事务文书介于一般应用文和“法定公文”之间,其格式要求较“法定公文”要相对灵活,但因其属于公文范畴,其格式较一般应用文要严格得多。
3、事务文书有哪些功能?答:a.贯彻政策,指导工作;b.沟通联络,商洽工作;c.参谋咨询,辅助决策;d.积累资料,提供证据;e.制造舆论,宣传教育。
4、事务文书的写作要领有哪些(基本要求)?答:a.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b.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c.在文字表达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d.公文起草要符合体式规范和程序要求。
5、规约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属于规约类文书的文体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公约、守则、规则、准则、通则、制度等。
6、计划类文书包括哪些文体?答:发球计划类文书的文体有:计划、规划、纲要、安排、方案、策划书、工作要点等。
第三章事务文书第一节事务文书概述一、事务文书的概念事务文书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事务,用来沟通信息、总结经验、探究问题、指导工作的一类文体二、特点1.无统一固定的文本格式2.重要的参考性3.较强的时效性三、种类事务文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用的事务文书有以下几类:1.计划类文书2.报告类文书3.规章类文书4.简报类文书5.会议类文书四、事务文书的作用1.对领导决策具有参谋作用2.对具体工作具有规定约束作用3.沟通情况,留存备考4.规范行为,约束行动第二节计划、总结、简报一、计划(一)计划的概念计划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了实现某项目标和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
规划¡ª¡ª是具有全局性的、较长时期的长远设想。
方案¡ª¡ª是从目的、要求、工作方式方法到工作步骤一一对专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与安排的计划。
安排¡ª¡ª是对短期内工作进行具体布置的计划。
设想¡ª¡ª是初步的草案性的计划。
打算¡ª¡ª是短期内工作的要点式计划。
要点¡ª¡ª是列出工作主要目标的计划。
(二)计划的特点1.明确性。
2.预见性。
3.科学性。
4.可变性。
(三)计划的种类1.按性质分,有综合性计划和专题性计划(单项计划)。
2.按内容分,有工作计划、生产计划、学习计划、科研计划、训练计划、军事计划以及各种会议活动计划等。
其内容与各单位、各行业的业务工作有密切关系。
3.按时间分,有长期规划、短期计划、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
4.按范围分,有国家计划、部门计划、单位计划、个人计划等。
5.按表达形式分,有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和文表结合式计划(四)计划的形式和写作1.计划的形式在工作中,我们常见也常用的计划形式主要有三种:(1)条文式计划。
第七章事务文书第一节事务文书概述一、事务文书的含义事务文书是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在处理日常事务时所使用的,除《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公文外的各种文书的总称。
它包括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述职报告、会议记录、规章制度、工作研究、典型材料、大事记等。
事务文体产生于机关的具体事务中,与机关日常工作和中心工作联系十分紧密,写作目的非常明确,针对性很强,有特定的传播范围,一般在本单位内部传阅,或报送有关的上级机关。
它同行政公文相比,既没有严格的办文程序,也不能单独成为正式的文件。
因而不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行政法规性,也没有执行的强制性。
只有当它被正式文件批准颁布和批转、转发时,才具有行政约束力。
这类文书的作者也没有严格的限定,集体、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作者。
二、事务文书的特点事务文书是为传递信息,交流情况与经验,处理公务,解决实际问题而写作的,一般有特定的发送对象和明确的发文目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用性。
一切事务文书都是推动工作、开展业务、解决问题而使用的一种有效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一篇好的事务文书,其好处不在于文章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性,而是由于它所体现出来的分析问题的好方法和它在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因此,离开了实用性,也就没有事务文书。
2、专题性。
事务文书和狭义的公文比较,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更偏重于反映和处理专题性的事务。
其内容往往是就某个专业中的专门问题而制定计划、进行总结、深入调查和汇集信息的,专于一业、专于一行、专于一事、专于一个系统的深入反映情况或处理问题。
如“关于偷税漏税问题的调查”、“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总结”这类文章专题性都很强。
3、指导性。
事务类文书的内容偏重于事实、知识、经验和意图的转达和传播。
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摘编等等,主要的阅读对象是领导和有关人员,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指导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工作。
其中的问题、经验若是带有普遍性,传播开来,便会对其他单位或其他部门产生启发和指导作用。
事务文书的定义
事务文书是指用于记录、凭证、报告、通知、通报、决定、指示、批示、命令、审批等文书形式,用于组织、管理、监督和推进各项事务的文件。
它是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进行工作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书形式,用于记录传达事务的信息、做出决策和指示、推进事务的进展。
事务文书通常需要包含详细的事务内容、相关的组织机构、责任人、时间要求等信息,以便于进行事务的统筹安排和实施。
它可以是书面的、电子的、视频的等形式,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事务文书对于加强事务管理、明确责任、推动事务进展具有重要作用。
事务文书概述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用来沟通信息、安排工作、总结得失、研究问题的实用文体,是应用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这类管理类文体处理的日常事务亦为公务,所以事务文书属于广义的公文范畴。
它与狭义公文(行政机关12类13种,党内机关14种)的区别在于:一是无统一规定的文本格式;二是不能单独作为文件发文,需要时只能作为公文的附件行文;三是必要时它可公开面向社会,或提供新闻线索(如简报)或通过传媒宣传(如经验性总结、调查报告等)。
简报的写作简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或者是某项中心工作、某次重要会议中用的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反映情况、汇报工作的期刊式文字载体。
其特点是文字短、内容新、反应快、形式活。
一、简报的类别简报的名称很多,常见的有《简报》、《简讯》、《信息》、《动态》、《通报》、《通讯》及《内部参考》、《情况反映》等。
从不同角度对简报有不同的分类,按内容来分,可分三种。
1、综合简报它全面、综合反映编发单位工作进展、思想动态、成绩缺点等概况。
综合简报多常年定期编发,例某高校党委、校长办公室编《工作动态》。
2、中心工作简报它主要是为配合、推动当前某项中心工作,掌握思想动态、交流推广经验而编发。
中心工作简报多在一定时期内不定期制发。
例某市委路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编发《路教工作简报》。
3、会议简报它报道会议概况,反映会议交流经验和探讨的问题,传达和贯彻会议精神和决议。
会议简报用于大中型会议,视会期长短及规模在会议期间可只编发一期或多期。
例某校学代会秘书组编发的《学代会简报》。
简报的编写(一)报头简报首页上端1/3处由分割线将报头与文稿部分分开,报头由以下四个必备要素构成:①、简报名称,一般套红、居中、字体稍大印刷;②、期数,印于简报名称正下方;③、编印机关,一般为制发简报单位的办公部门或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及会议的秘书处(组),要求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印于分割线左上方;④、编印日期,印于分割线右上方,要求年月日齐全。
除以上四个要素,视简报内容,保密要求,还可以增加简报编号、密级(或使用范围和要求)等要素。
(二)文稿根据文体性质和文稿来源,简报的体式可分四种:一是报道体,它及时、简明、准确地叙述、报告部门、行业、系统、领域内最新发生的新情况、新动态。
其文体十分类似动态消息、动态信息;二是汇篇体,这是在众多稿源基础上剪辑而成的类似综合消息的简报文体,其信息量大面广,能做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性情况;三是总结体,其文章即一般意义的总结,但内容有典型性有推广价值,编入简报能发挥其指导一般的作用;四是转引体,即将他单位有参考借鉴意义的材料完整地或篇段地摘编转引。
1、按语按语是代简报编制机关立言,是对文稿及使用作出说明、评价,如说明材料来源、转引目的、转发范围,表明对简报内容的倾向性意见及表示对所提问题引起讨论研究的希望等等。
按语的位置在报头下,标题前。
它视需要而使用,并非每篇必有。
一般在转引体、总结体及重要的报道体、汇篇体简报文章前才配用按语。
按语可分三种类型:一是题解性按语,它类似前言,主要对文稿产生过程、作者情况、主体内容作简要介绍;二是提示性按语,它侧重于对简报内容的理解揭示或是针对当前实践应注意事项的提醒;三是批示性按语,它往往援引领导人原话或上级机关指示结合简报内容对实际工作提出批示性意见。
2、标题根据简报的体式,标题也有不同写法。
动态性较强的内容多采用单行式新闻标题,简短明快地交待事实、揭示中心,在总结体简报和其他体式简报中,一般使用文章化标题。
3、目录简报文稿通常是一期一篇,根据需要也可以是一期为一组性质接近的文章。
如是一组文章,则须在报头下设计“目录”一栏,将各篇文章标题先印于此,然后依次刊出每篇文章。
4、正文因体式各异,简报正文格式相去甚远。
报道体、汇篇体类消息结构往往前有导语,后有主体、背景等;总结体可完整地将“总结”刊于简报;转引体则因所引文章不同,正文或可能是片断章节,也可能是整篇文稿。
(三)报尾在简报末页下1/3处用分割线与文稿部分分开,分割线下与之平行的另一横线间内标本期简报的“报、送、发”单位名称,右侧注明本期印数。
计划与总结的写作一、计划的写作计划是单位或个人对未来一定时间内要做的工作从目标、任务、要求到措施预先作出设计安排的事务性文书。
(一)计划的种类从性质、内容、时间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种类的计划。
从形式分有以下三种:文件式计划,分目标、要求、措施、步骤等环节,写作严谨具体,内容重大并有一定篇幅;条文式计划,以列出任务为主,较少涉及措施、步骤等;表格式计划,通常用于项目较多又具共性的内容,有时辅之适当文字说明,使计划简洁明了。
计划是个统称,像规划、纲要、设想、打算、要点、方案、意见、安排等都是根据计划目标远近、时间长短、内容详略等差异而确定的名称。
规划是一种时间跨度长(三年以上),范围广,内容较为概括的计划。
例:《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纲要和规划相同,它们都是各级领导机关根据战略方针,为实现总体目标对某个地区或某一事项作出长远部署。
不同的是纲要比规划更为原则和概括,一般只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纲领式要求和指导性措施。
例:《市2000年经济发展纲要》。
设想是一种粗线条的、初步的、预备性的非正式计划。
相对来讲,其适用时限较长。
例:《市拓展就业安置门路的设想》。
打算也是一种粗线条的、其想法不太成熟的非正式计划。
相对设想,它的内容范围不大且考虑近期要做的。
例《学校争创文明校园的打算》。
要点是将计划的主要内容择要摘编,使之简明突出,它适用于时间相对较短的计划。
例:《局19年工作要点》。
方案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一般适合专项性工作,其实施往往须经上级批准。
例:《市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意见属粗线条计划,它适用于上级向下级布置工作任务并提供基本的思路、方法,交待政策,提出要求等。
例:《公司关于下属企业19年扭亏增盈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意见》。
安排是短期内要做的,且范围不大、内容单一、布置具体的一类计划。
例:《系第周工作安排》。
(二)计划的写法1、标题计划标题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计划的制订单位名称、适用时间、内容性质及计划名称。
视计划文本的成熟程度,有可能出现第五个部分,即在标题尾部加括号注明: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等。
如《市19年再就业工程实施方案(讨论稿)》。
2、引言计划通常有一个“前言”段落,主要点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对基本情况的说明分析。
前言文字力求简明,以讲清制订本计划的必要性、执行计划的可行性为要,应力戒套话、空话。
3、主体如果说引言回答了“为什么做”的问题,那么主体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等问题。
目标与任务首先要明确指出总目标和基本任务,随后应根据实际内容进一步详细、具体地写出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
必要时再将各项指标定质、定量分解,以求让总目标、总任务具体化、明确化。
办法与措施以什么方法,用什么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实现目标,这是有关计划可操作性的关键一环。
所谓有办法、有措施就是对完成计划须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采取哪些手段,通过哪些途径等心中有数。
这既需要熟悉实际工作,又需要有预见性,而关键在于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唯有这般,制订的措施、办法才是具体的,切实可行的。
时限与步骤工作有先后、主次、缓急之分,进程又有一定的阶段性,为此在计划中针对具体情况应事先规划好操作的步骤、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及责任人。
这样才能职责明确、操作有序,执行无误。
4、落款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即可。
总结的写作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过去一个时期内的实践活动作出系统的回顾归纳、分析评价,从中得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事务性文书。
(一)总结的种类从性质、时间、形式等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总结,从内容分主要有综合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
综合总结又称全面总结,它是对某一时期各项工作的全面回顾和检查,进而总结经验与教训。
专题总结是对某项工作或某方面问题进行专项的总结,尤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为多见。
总结也有各种别称,如自查性质的评估及汇报、回顾、小结等都具总结的性质。
(二)总结的写法1、标题文件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名称构成。
例:《局19年度拥军优属工作总结》。
文章式标题以单行标题概括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不出现总结字样,但对总结内容有提示作用。
例某企业的专题总结《技术改造是振兴企业之路》和某高校的专题总结《我们是如何实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
双行式标题即分别以文章式标题和文件式标题为正副标题,正题揭示观点或概括内容,副标题点明单位、时限、性质和总结种类。
例:《知名教授上讲台教书育人放异彩——大学德育工作总结》。
2、正文前言一般介绍工作背景、基本概况等,也可交待总结主旨并作出基本评价。
开头力求简洁,开宗明义。
主体应包括主要工作内容、成绩及评价、经验和体会、问题或教训等。
这些内容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可按纵式或横式结构形式撰写。
所谓纵式结构,即按主体内容从所做的工作、方法、成绩、经验、教训等逐层展开。
所谓横式结构即按材料的逻辑关系将其分成若干部分,标序加题,逐一写来。
结尾作为总结的结束语可以归纳呼应主题、指出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意见或表示决心信心等语作结,要求简短利索。
3、落款一般在正文右下方署名署时。
如是报刊杂志或简报刊用的交流经验的专题总结,应在标题下方居中署名。
调查报告的写作人们在完成了调查工作之后,为了使调查的成果形成为文字,就要撰写调查报告。
那么调查报告是怎样一种文章体裁呢?调查报告是根据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的反映客观事实的书面报告。
由于调查报告是调查与分析、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实用性文体,是从调查目的通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桥梁和工具,它在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亦有别称,像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及调查等都是常见的。
从内容性质分,调查报告有以下六种:(一)专题型调查报告。
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报告。
它能及时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研究急需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对策,或是建议。
(二)综合型调查报告。
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的报告。
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它与专题调查报告的主要区别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上。
它使读者可以从报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对完整的“鸟瞰图。
”(三)理论研究型调查报告。
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它以收集、分类、整理资料并提出问题、报告结论为特点,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四)实际建议型调查报告。
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查报告,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制定政策、处理问题等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材料及有关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