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里的等级分类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33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为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我院特制定各级医师手术等级制度。
具体如下:一、手术分类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1、一类手术:指普通常见的1~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如小面积清创缝合、单纯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等)。
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2、二类手术:一般指需3~4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二类手术应在住院部手术室完成。
是住院治疗较多见的一种类型。
3、三类手术: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共同完成的大手术(如: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心脏直视手术、各种颅内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4、四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科研项目及新开展的重大手术属于此类型。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
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见习医师:医学院校毕业但未取得医师资格。
2、低年资住院医师3、高年资住院医师(包括住院总医师):4、主治医师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7、主任医师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毕业一年以内的见习医师:只能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做简单的一类手术以及各类开腹手术的第二助手。
2、大学毕业三年以内的低年资住院医师:应能熟悉掌握一类手术,在上级医师的帮助下,担任二类手术的一、二助手。
3、高年住院医师:指大学毕业有五年实践经验的住院医师(包括住院总医师),经考核,可担任二类手术的术者及三、四类手术的助手。
4、主治医师:一般应能熟练掌握二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掌握部分三类手术,担任四类手术的一助手。
医院等级与评审医院等级与评审是指对医院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医院等级评审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推动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院等级的分类医院等级通常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
不同等级的医院在医疗设备、技术水平、医疗服务等方面有所差异。
1.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指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服务。
一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相对简单,医疗技术水平较低。
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指地区医疗机构,具备一定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二级医院在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较一级医院有所提升,能够提供较复杂的医疗服务。
3.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指综合性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三级医院是地区医疗服务的中心,能够提供高难度、复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性医院等级评审对医院的发展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性: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院等级评审能够促使医院关注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改进医疗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2. 保障患者权益:医院等级评审可以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保障患者的权益,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 促进医院发展:医院等级评审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医院通过评审获得更高的等级,能够吸引更多的患者和医疗资源,推动医院的发展。
4. 提升医院声誉:医院等级评审结果是医院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证明,医院获得更高的等级能够提升医院的声誉和知名度。
三、医院等级评审的流程医院等级评审通常分为申报、评审和公示三个阶段。
以下是医院等级评审的流程:1. 申报阶段:医院首先需要按照像关规定填写医院等级评审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资料,包括医院的组织结构、医疗设备、人员编制、医疗技术水平等信息。
2. 评审阶段:评审机构对医院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评估。
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服务等方面。
医院分级管理概念医院等级,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
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一、二、三级医院的划定、布局与设置,要由区域(即市县的行政区划)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统一规划而决定。
医院的级别应相对稳定,以保持三级医疗预防体系的完整和合理运行。
依据医院的综合水平,我国的医院可分为三级十等,即:一、二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
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等。
医院分等的标准和指标,主要内容应是:(1)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和指标;(2)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3)医疗设备;(4)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5)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等标准,主要是以各级甲等医院为标杆制订的。
甲等医院的标准,是现行的、或今后3-5年内能够达到国家、医院管理学和卫生学有关要求的标准,是同级医院中的先进医院标准,也是今后建设新的医院标准。
医院等级与评审医院等级与评审是指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水平、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的过程。
通过评审,可以客观地评估医院的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参考,促进医院的改进和发展。
一、医院等级的定义和分类医院等级是根据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质量进行划分的,一般分为三级或四级。
不同等级的医院在医疗技术、设备设施、人员素质、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1.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指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具备较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设施,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拥有一流的医疗团队和专家资源。
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指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具备较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设施,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拥有一定数量的专科医生和专家。
3.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指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具备较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设施,能够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拥有大量的专科医生和专家。
4. 四级医院:四级医院是指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具备最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设施,能够提供最复杂的医疗服务,拥有国内顶尖的专科医生和专家。
二、医院等级评审的流程和标准医院等级评审是由相关的医疗机构或政府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的,评审的流程和标准会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技术水平评估:评估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包括手术操作技术、诊断技术、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评估。
评审人员会对医院的医疗团队进行考察,了解其专业背景和学术成果。
2. 设备设施评估:评估医院的设备设施情况,包括医疗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评审人员会对医院的设备设施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现代化程度和使用情况。
3. 服务质量评估:评估医院的服务质量,包括医生和护士的态度、患者就诊体验、医疗纪律等方面的评估。
评审人员会通过患者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式了解医院的服务质量情况。
4. 管理制度评估:评估医院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包括医院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评估。
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一、前言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我院特订立本《医院分级诊疗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分级诊疗工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医患良好互动,予以患者最合适的诊疗服务,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二、等级划分依据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技术水平,我院将医院分为三级,具体划分如下:2.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是我院具有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专科服务水平,医疗设备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医疗机构。
三级医院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具备较高的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本领。
2.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是我院具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的医疗机构。
二级医院能够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并开展肯定范围的专科诊疗。
2.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我院基层医疗服务网络的紧要构成部分,重要承当社区卫生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具有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三、医院分级诊疗具体要求为了落实医院分级诊疗制度,供应适合患者就诊的医疗服务,我院订立如下具体要求:3.1 三级医院•三级医院要配备国内领先的医疗技术和专业设备,承当重点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
•三级医院要设有相应的疑难病症诊治专科,建立完善的医患协作机制,供应个性化、综合化的医疗服务。
•三级医院要加强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的合作,推动医共体建设,优化患者的转诊和转诊回转服务。
3.2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要配备较强的基础医疗服务本领和医疗技术水平,供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服务。
•二级医院要设有多个专科门诊,开展相应的专科诊疗服务,供应疑难病症的咨询和转诊服务。
•二级医院要加强与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沟通协作,优化患者的就诊路径,鼓舞适度分级就医。
3.3 一级医院•一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的紧要构成部分,要保证基本的医疗资源供应及转诊服务本领。
•一级医院要供应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工作。
•一级医院要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作,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减轻三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文件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手术室管理,提高手术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该医疗机构内所有手术室的管理和操作。
三、手术分级根据手术的创伤性、复杂程度和风险等不同情况,手术分为三级:1. 一级手术:一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小、简单的手术,风险较低,如阑尾切除术、痔疮切除术等。
2. 二级手术:二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中等、较复杂的手术,风险适中,如胆囊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
3. 三级手术:三级手术主要是指创伤性大、高度复杂的手术,风险较高,如心脏搭桥术、肝移植术等。
四、手术分级的确定1. 手术科室负责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的创伤程度、手术的复杂程度、手术的风险等因素,结合专科医师的意见,确定手术的分级。
2. 手术分级应当在手术前进行,并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确保患者对手术的认知和理解。
五、手术分级的管理1. 手术科室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对每台手术进行登记和归类,确保手术分级准确无误。
2. 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应包括手术名称、手术级别、手术日期、手术医师、麻醉医师等信息,并应当做好安全保密工作,防止信息泄露。
3. 手术分级管理台账应当每月进行核对和汇总,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确保手术分级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一级手术管理1. 一级手术应当由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医师负责,并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
2. 一级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做好相应的检查和评估,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一级手术应当在洁净、安静的手术室内进行,手术器械和器材应符合要求,确保手术安全无菌。
4. 一级手术应当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质量和安全。
七、二级手术管理1. 二级手术应当由具有一定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医师负责,并配备相应的护理人员和麻醉医师。
2. 二级手术的患者术前应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估手术的风险和可行性,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医院等级,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为社区提供医疗、预防、康复、保健综合服务的基层医院,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
其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在社区管理多发病常见病现症病人并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中间或院后服务,合理分流病人。
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专科(包括特殊专科)的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人才;完成培养各种高级医疗专业人才的教学和承担省以上科研项目的任务;参与和指导一、二级预防工作。
一、二、三级医院的划定、布局与设置,要由区域(即市县的行政区划)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统一规划而决定。
医院的级别应相对稳定,以保持三级医疗预防体系的完整和合理运行。
依据医院的综合水平,我国的医院可分为三级十等,即:一、二级医院分别分为甲、乙、丙三等。
三级医院分为特、甲、乙、丙四等。
医院分等的标准和指标,主要内容应是:(1)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和指标;(2)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3)医疗设备;(4)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从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5)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我国现行的医院分等标准,主要是以各级甲等医院为标杆制订的。
甲等医院的标准,是现行的、或今后3-5年内能够达到国家、医院管理学和卫生学有关要求的标准,是同级医院中的先进医院标准,也是今后建设新的医院标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科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院等级评审标准》和《医院评审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科室,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职能科室等。
第三条医院科室等级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二)注重质量、持续改进原则;(三)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原则。
第二章科室等级划分与评定第四条科室等级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科室、二级科室、三级科室。
第五条科室等级评定标准:(一)一级科室: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科室为一级科室:1. 承担医院主要医疗业务,具有独立诊疗功能的科室;2. 在医院内部或区域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室;3. 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培训能力的科室。
(二)二级科室: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科室为二级科室:1. 承担医院部分医疗业务,具有相对独立诊疗功能的科室;2. 在医院内部或区域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科室;3. 具有较好的科研、教学、培训能力的科室。
(三)三级科室:不具备一级、二级科室条件的科室为三级科室。
第六条科室等级评定程序:(一)科室自查:科室根据评定标准进行自查,填写《科室等级评定自查表》。
(二)科室评审:医院成立科室等级评定小组,对科室进行评审,包括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
(三)结果公布:评定小组根据评审结果,确定科室等级,并在医院内部进行公示。
第三章科室等级管理第七条科室等级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科室职责:科室按照等级评定标准,明确科室职责,加强科室内部管理。
(二)人员配备:科室根据等级要求,合理配备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三)设备设施:科室根据等级要求,完善设备设施,提高诊疗水平。
(四)质量控制:科室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五)科研教学:科室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第八条科室等级评定结果作为医院对科室考核、奖励、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附则第九条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一、目的与意义为规范医院功能分级管理,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医疗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标准1. 一级医院:以社区为基础,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性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
主要职责包括:(1)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2)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如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计划生育等;(3)对社区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供康复治疗;(4)协助上级医院做好转诊工作。
2. 二级医院:跨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地区性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主要职责包括:(1)承担一级医院的职责;(2)开展部分疑难杂症的诊疗服务;(3)承担地区性公共卫生服务,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等;(4)对下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协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3. 三级医院: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是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
主要职责包括:(1)承担二级医院的职责;(2)开展疑难杂症、重症、危重患者的诊疗服务;(3)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培养高级医疗专业人才;(4)开展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
三、管理职责1. 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功能分级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确保医院功能分级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医疗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功能分级的日常管理,包括:(1)制定医院功能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和任务;(2)组织对医院功能分级的评估和考核,确保医院功能分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对医院功能分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
3.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医院功能分级的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实施与监督1. 医院应根据本制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 医院应定期对功能分级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医院功能分级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参考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医疗技术要求,将医疗诊疗活动分为不同级别的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个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参考:1. 划分标准:- 根据常见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疾病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分别对应轻型、中型、重型疾病。
- 根据医疗技术的要求,将科室划分为相应的一级、二级、三级科室。
2. 资质要求:- 一级科室: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职称,具备基本的医疗技术能力。
- 二级科室: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资质和职称,具备一定的专科医疗技术能力。
- 三级科室:医生必须具备高级的资质和职称,具备专业的医疗技术能力。
3. 服务范围:- 一级科室:主要提供常见疾病的诊疗服务,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基本能力。
- 二级科室:主要提供中等复杂度疾病的诊疗服务,对中等复杂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
- 三级科室:主要提供高复杂度疾病的诊疗服务,对高复杂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专业的能力。
4. 医疗流程:- 一级科室:医生在接诊后,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如有需要,可进行简单的检查和化验。
- 二级科室:医生在接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诊断和治疗,可依据需要进行中等复杂度的检查和化验。
- 三级科室:医生在接诊后,进行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可依据需要进行高复杂度的检查和化验。
5. 转诊机制:- 对于一级科室无法解决的疑难病例,可转诊到二级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疗。
- 对于二级科室无法解决的疑难病例,可转诊到三级科室进行进一步的诊疗。
6. 质量管理:- 每个科室都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诊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 定期进行质量审核和评估,对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纠正和整改。
这是一个科室诊疗分级管理制度的参考,具体制定和实施时应根据具体的医疗机构和科室的特点进行调整。
医院等级如何划分?是根据医院的规模(大小,人员配备,硬件设施,科研能力)来分的分一,二,三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又有甲乙丙三等三甲医院是最好的了其次是三乙医院等级评定重新启动后还采用三级九等划分等级,评审坚持“六重三不”原则,即重服务、重管理、重质量、重安全、重基础、重保障、不搞运动、不搞形式、不弄虚作假,民营医院可以与公立医院平等的参与等级评定。
考核的主要项目包括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
实行1000分制,900分以上评为三级甲等,750分-900分评为三级乙等,600分-750分评为三级丙等。
医院等级不搞终身制,实行动态管理。
此外,此次医疗质量综合考评标准突出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要求医院必须定期征集病人意见,每季度开一次病人意见座谈会。
医院还须设立免费饮水供应、公用电话、实行电子电话预约诊疗等,要求化验室检查报告在24小时内出结果,还要有收费价格公示,提供费用查询,实行费用清单制度。
1三级医院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2二级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3一级医院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医院等级的划分一、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原则对医院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分级管理的实质是按照现代医院管理的原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所实行的医院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
医院的设置与分级,应在保证城乡医疗卫生网的合理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原则下,由卫生行政部门按地方政府的区域卫生规划来统一规划确定。
二、医院分级与分等医院按其功能、任务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可比照划定。
附件7一、医疗机构分级1.医疗机构的定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所称医疗机构,是指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
2.医疗机构的类别(一)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二)妇幼保健院;(三)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四)疗养院;(五)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院门诊部;(六)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七)村卫生室(所);(八)急救中心、急救站;(九)临床检验中心;(十)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十一)护理院、护理站;(十二)其他诊疗机构。
3.医院分级标准3.1各级医院分等标准根据1989年11月29日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依据各级医院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并参照必要的设施条件,医院分为三级十等,分别划分为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级别越高,医院实力越强,三级特等医院的级别最高。
3.1.1三级医院: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
3.1.2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病床数在101~500张之间)。
3.1.3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和城市街道医院(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3.1.4企事业单位及集体、个体举办的医院的级别,比照划定。
3.2医院分级与医疗收费医疗收费与医院级别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