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114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八章幼儿游戏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一)幼儿游戏的内涵1.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游戏。
即便是生活、劳动、学习等活动,幼儿也常常是以游戏的形式来进行的,或是将生活、学习、劳动的过程变成游戏活动。
可见幼儿喜欢游戏,还喜欢把他们的一切活动游戏化。
游戏化的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如游戏化的劳动,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劳动,但并不意味着劳动与游戏等同,并不意味着游戏化的活动成为了游戏。
2.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解决身心发展及其需要在现实中与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让幼儿创造并参与游戏,到游戏中去满足需要,适应生长。
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幼儿游戏的水平,幼儿所玩的游戏内容、形式等与其实际身心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
3.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仅是一种消遣,还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却没有明显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对幼儿来说,他并没有明确意识到在某个游戏之后,自己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会做什么。
但是,并不是说这种学习没有目标,而,目标恰恰是隐含于游戏过程之中的,只要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就会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实现某些方面的发展目标。
经常进行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就能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目标。
(2)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的.由于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加上积极性、主动性高,因而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潜移默化的,甚至幼儿自己也不知道他是在进行学习。
(3)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好动、好奇、操作摆弄物体、与人交往等需要,而不是成人要求他这样做,强迫他学习规定的东西。
所以,游戏中的学习完全是由幼儿的兴趣、喜好、探索等内部动机推动的。
第八章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简述角色游戏的概念和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期儿童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的反应周围生活的游戏”,相对于有规则的游戏的成人预购性特点,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游戏是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的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和愿望的一种表征性游戏活动。
二、简述角色游戏训练及其发展。
角色训练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把社会性扮演游戏作为一种早期干预的手段,对有学习障碍或情感障碍的社会经济或文化处境不利的儿童进行补偿教育,试图通过这种游戏训练来改善这些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参与和自我概念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社会性扮演游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补偿教育或干预治疗手段。
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这种社会性扮演游戏训练非常注重成人对儿童游戏的直接参与和直接指导。
三、简述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角色游戏的主题单一材料投放数量和种类相对贫乏角色游戏成为被教师“遗忘”的角落“武断”、“不切题”是教师干预的特征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四、简述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首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还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方式方法、应当表现在相信幼儿的能力,给幼儿自主探索和尝试错误的机会)开放性原则整合性原则(要求以整体性的发展观和活动观为思想指导,正确认识和判断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的“情景”的发展价值和教育教学潜能,有机整合角色游戏活动和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五、简述规则游戏的含义、特点和分类。
规则游戏一词来自西文,是指至少有两人参与的、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
规则游戏特点:规则游戏具有“规则性”“竞赛性”“文化传承性”等特点分类:1)以对游戏者之间关系的分析为依据的分类:平行性规则游戏和互补性规则游戏2)以对游戏动作的归类为依据的分类:凯米和狄佛瑞斯对发生在规则游戏中的动作进行了归类,并以此为根据把游戏分为八类:瞄准游戏、赛跑游戏、追逐游戏、躲藏游戏、猜测游戏、口令游戏、纸牌游戏、盘面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