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书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新闻学基本原则与报道方法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的产生、传播和影响的学科,它是新闻从业者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新闻报道中,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报道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能够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介绍新闻学的基本原则和报道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新闻工作中。
一、新闻学基本原则1. 实事求是原则新闻报道应该真实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渲染。
新闻从业者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手段,收集丰富而准确的事实,以真实的报道给读者提供客观的信息。
2. 公正平衡原则新闻报道要坚持公正平衡,不偏袒任何一方,对待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要公正对待。
新闻从业者应该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色彩,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呈现事实。
3. 时效性原则新闻报道要追求及时、快速,新闻从业者需要紧跟时事动态,争取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发布。
在遵循时效性的同时,也要保持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草率发布不准确的消息。
4. 规范性原则新闻报道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包括语言准确、简明扼要,不夸张和低俗。
新闻从业者还要遵守职业道德,尊重个人隐私,不损害他人利益,严禁编造事实和虚假报道。
二、新闻报道方法1. 采访法采访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采访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和观点。
采访时要注意提问技巧和态度,尊重被采访者并避免过度干预。
采访完成后,需要对采访内容进行核实和整理,确保报道准确可靠。
2. 多方求证法在新闻报道中,多方求证是确保报道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新闻从业者要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源,并进行比对和核实,以避免主观臆断和错误传播。
在涉及敏感话题时,更加需要审慎求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影响。
3. 事实陈述法新闻报道要求事实准确、简明扼要,避免繁复的修饰和主观评论。
事实陈述法可以通过直接陈述事实,用具体的数据和细节来说明问题,以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 详实说明法在新闻报道中,有时需要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详实的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详实说明法可以通过解释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报道。
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
首先,准确性是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报道应该准确
地反映事实,避免错误或误导性的信息。
新闻媒体应该通过事实核
实和多方求证,确保报道的准确性,以建立公众对新闻的信任。
其次,客观性是新闻语言的另一个基本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客
观公正,不带有个人偏见或立场。
记者应该尽量避免在报道中加入
个人情感色彩,而是以客观的角度呈现事实,让读者自行判断。
第三,简洁性是新闻语言的重要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言之有物,避免冗长废话,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观点和事实,让读者能够迅速理
解新闻要点。
第四,清晰性也是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闻报道应该表
达清晰,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含糊的词语,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
解新闻内容。
最后,平衡性是新闻语言的重要原则。
新闻报道应该全面客观
地呈现事实,避免片面或偏颇的报道,尊重事实,尊重读者的判断
能力。
总的来说,新闻语言的基本原则是为了确保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简洁性、清晰性和平衡性,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获得读
者的信任。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书笔记本书是由美国作者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蒂尔所著,刘海龙和连晓东翻译,这本书的介绍是: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足以见得这本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它是新闻学者必读的一本刊物。
这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所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8、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尽管新闻在很多国内外的大学都被设为一个学科,但新闻工作中能够被规范化、标准化的部分是有限的,多数新闻工作者是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摸索、试错、领悟而成为熟练匠人的。
本书所提到的十大基本原则是在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体接受的行业规则。
本书首先谈到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总结得出的结论是新闻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为公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
新闻出于人们求知的本能,是我们了解外界世事变化,重大问题及世界大势的传播形式。
由此不得不引出一个话题:新闻自由。
美国在新闻事业的发展方面是比较先进的,1789年《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给予新闻出版自由特殊的保护并提出“新闻应该是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观念。
而普遍的看法也认为新闻事业的核心是建立社群和促进民主。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未来学家保罗·萨福认为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和判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发现结论”,即新闻工作者必须核实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加以整理,使它能被人们迅速有效地理解。
一:新闻工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新闻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是为公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讯息。
⏹连锁公众理论:每个人都对某些事物感兴趣,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
那种认为人民一无所知,或者另一些人第每件事都感兴趣的观念都只是神话。
当我们倾听记者和公民的意见时,我们才意识到这更现实的描述了人们是如何与新闻互动并成为公众的。
混合型的公众比单一的参与公众更加明智。
媒体经常使用标签或刻板印象,反映那些极端言论。
这些刻板印象和标签成为公众辩论时的通用语言,阻止了媒体进一步探寻有多少人支持这一立场,或者这些立场以为着什么。
⏹导致新闻工作者偏离服务公民职责的三种力量:1.新技术与生俱来的特征2.联合企业3.全球化⏹电子时代的自由传媒今天,人们从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主动创造自己的观点和新闻的生产者。
不仅如此,他们处理新闻的能力并不逊于传递新闻的专业人员。
⏹新闻工作者的民主理论研究显示,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把目标受众定位于精英人士或其他小众人群,忽视了大部分公民。
记者们承认,在政治采访中直接采访选民这样的报道方式也正在成为消失的艺术。
公民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有时媒体会谈及它,但却离题万里。
合作增效合作增效背后隐藏着这么一种观念,即新闻只是内容,或所有媒体没有差别。
这一观念预示着另一种可能性。
《宪法第一修正案》不再是代表更广大社群的公众信托。
相反,它是在为一个行业争取特殊权利。
互联网使新闻工作与地理空间分离,因而也使新闻工作与政治或公民意义上的社群相分离。
为政治社群服务比较困难,但是如何为电子商务社群以及以利益为基础的社群服务,我们却看得很清楚。
新闻自由来自独立。
只有不受政府审查的新闻才能说出真相。
控制新闻的联合企业对新闻行业的独立性构成了威胁——这些大型公司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存在的。
全球化改变了新闻生产的内容——对全球化的反应是新闻界更喜欢那些既可满足国内需求,也可满足国际需要的模式化新闻。
这对于民主社会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我们需要提出质疑:民主可以被收买吗?。
姓名:刘斯文班级:传统新闻班学号:20123620115 课程:新闻编辑选好角度、写好文章——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选好角度、写好文章——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最近浅读了这本老师推荐的“新闻工作者的‘圣经’”,书里所涉内容甚广,反复品读我仍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精髓,但透过对笔者思想的揣摩使我对于新闻工作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新闻工作到底是什么?新闻工作需要的是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智慧,它是一门手艺。
它的提出是基于美国新闻业的危机,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客观的法则,而是新闻工作者们约定俗成的行业规则。
归根结底,新闻工作不过是在传递和放大民众中的对话而已,这需要新闻人的长期经验积累,它无法通过语言来把握,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依靠实践者自己的顿悟来体会。
书中的十个原则分别对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工作为谁服务以及其实质;新闻工作者要保持独立、监督权力、向广大民众提供有意义的新闻、保证新闻的全面均衡、对良心负责;媒体要为公众评论提供平台;同时公民在享有权利的时也要承担责任这十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下面我仅就新闻工作的第八个原则,即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来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
——新闻工作者应该怎样讲故事,选取什么样的故事?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这个目的就是向人们提供理解世界所需要的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寻找人们需要的信息,其次是使这些信息具有意义、和人们息息相关并且引人入胜。
作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在给观众讲故事的同时,并不能只满足于找到了这个故事,同时还想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讲给别人听。
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为你的文章添彩。
下面我具体举一篇中青报的文章《永不抵达的列车》来作为新闻事实论述这个原则。
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温州方向双屿路段下岙路,北京-福州 D301动车组撞向杭州-福州D3115动车组,发生“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与道德准则新闻报道是社会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重要的信息传递、意识形态塑造和社会引导的作用。
然而,新闻报道也要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道德准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1. 真实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忠实地反映事实真相,准确地传递信息。
记者应该通过现场采访、多方核实、事实核查等方法,尽可能获取真实可信的信息,并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2. 公正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公正、中立地对待报道对象,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
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应遵循客观、公正、平衡的原则,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对不同意见和观点应充分尊重、平等对待。
3. 广泛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覆盖广泛的领域和广泛的社会群体,涵盖多种意见和观点。
记者应该关注社会各个领域的新闻事件和问题,充分报道多元化的声音和社会现象,以满足公众对全面信息的需求。
4. 及时性原则新闻报道应该追求及时性,尽快向公众传递重要的新闻信息。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时,应该抓住新闻源头,及时报道相关事件和信息,以保持新闻报道的及时性。
二、新闻报道的道德准则1. 尊重个人隐私新闻报道应该尊重个人隐私权,不得侵犯个人的隐私。
记者在进行报道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报道对象的个人隐私权益,避免公开敏感个人信息和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
2. 尊重人格尊严新闻报道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尊严,不得进行诋毁、歧视或造成恶劣影响的报道。
记者在报道时应该注意言辞的选择,避免使用带有歧视性、侮辱性或攻击性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提升报道的专业性和道德水平。
3. 禁止虚假报道新闻报道应该杜绝虚假报道,不得故意歪曲事实或捏造虚假信息。
记者在报道中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充分核实和多方求证,确保所报道的信息真实可信。
4. 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新闻报道应该尊重版权和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的版权和知识产权。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后感400字范文最近读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我对新闻工作者身上的责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读完这本书真实,独立,公众这三个词在我脑海中盘旋。
正如书中所言,希望得到真实信息是人的基本欲求,而新闻所追求的真实是一种操作性的或实用的真实。
就像老师曾说过的"永远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对事件所呈现的真实,对被采访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对已掌握的信息,都要时刻保持怀疑。
但在我们追求真实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事情。
因此我们应当把新闻真实理解为一个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目标。
虽然难以把握但我们仍信奉它。
新闻工作者应当保持客观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影响,独立于报道对象,并成为独立的权利监督者,要按良心行事。
新闻工作者要为公众服务。
要对公众负责,更要学会如何吸引公众。
要有产品意识,就像书中写的"新闻就是有目的地讲故事"要知道公众喜欢看什么,什么会吸引公众,要使"大事"接地气,与读者息息相关,同时也要保证报道的新闻全面均衡。
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心,要提高新闻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做有道德的新闻人。
但我想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良心都应当放在首位,当然新闻不仅有良心,但它绝对不能丢弃。
不论是在采访过程中,还是在新闻写作中都应该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72解答传媒新格局下新闻业的三大哲学终极问题——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刘 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新闻与传播系,广东 中山 528400)摘 要:《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自2011年首次被引进国内并翻译出版以及2014年修订以来,广受国内新闻业界和学界的欢迎,也被评为“自媒体时代公众新闻素养的教科书”。
它不仅务实地解答了“新闻业是谁?新闻业从哪里来?新闻业又将往何处去?”这三个新闻业的哲学终极问题,而且在研究水准和文风方面都是一个典范,对于当下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和传媒研究的开展都具有示范意义。
关键词:传媒格局;生存之基;经营之本;发展之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2-0072-02收稿日期:2017-10-08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作品驱动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应用性新闻人才——以《报刊采编制作实践》课程为例”(S-JY201604)。
作者简介:刘琴,女,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新闻与传播系讲师,传播学硕士,主要从事新媒体技术与媒体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向的研究。
比尔·科瓦奇和汤姆·罗森斯蒂尔共同出版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可以说是当下美国新闻业的“圣经”,曾经获得2002年哈佛大学金匠奖。
科瓦奇曾在《纽约时报》工作过18年,也担任过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师;罗森斯蒂尔则在《洛杉矶时报》和《新闻周刊》等媒体有着30年新闻工作经验,并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立了“卓越新闻项目”。
该书的两位作者都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经验,因此该书既贴近现实,又生动活泼。
一、该书廓清了新闻业三大哲学终极问题该书是新的传媒格局下新闻业继续向前发展的重要基石,因为它旨在解决“新闻业是谁?新闻业从哪里来?新闻业又将往何处去?”这三个哲学终极问题。
其一,它解决了“新闻业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
身处传媒格局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无论是美国新闻界还是中国新闻界都必须回答“如果新闻人认为新闻不同于其它传播形式,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与新闻专业理念的形成-从默会知识到公共知识:《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与新闻专业理念的形成《新闻记者》杂志供稿打印网摘纠错分享推荐微博字号推荐阅读更多首家国家级移动互联网创新中心成立百度兑现"三日内清空"承诺网上墓园靠"偷菜"赚钱收费新浪停止与谷歌搜索合作《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是近年来美国新闻研究领域的一本力作,①自2001年一问世,其贴近实践、生动活泼的风格便令其成为新闻界的畅销书,并于2007年出了修订版。
本书的中文译本由笔者与连晓东共同翻译,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为了让读者了解此书,兹撰文介绍。
本书缘起于1997年6月在哈佛大学召开的一次由25位新闻从业人员参加的小型研讨会。
与会者提出了相同的忧虑——新闻的职业标准正在受到商业力量的冲击,新闻正在变成娱乐或者娱乐化的新闻。
用新闻学者詹姆斯·凯瑞的话来说,就是“新闻事业正消失在更大的传播的世界里”。
为此,本书的两位作者比尔·科瓦齐(Bill Kovach)和汤姆·罗森斯蒂尔(Tom Rosenstiel)分别创建了“热心新闻工作者委员会”(Committee of Concerned Journalists,CCJ)和“卓越新闻项目”,对全美新闻工作者进行了调查,并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归纳出新闻界公认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十个职业标准(最后一个标准是2007年修订版新加入的)。
1.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2.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忠于公民。
3.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用核实加以约束。
4.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独立于被报道对象5.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6.新闻必须成为公众批评和妥协的论坛。
新闻策划十大原则时机性原则新闻策划必须重视新闻推出的时机。
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大背景就会发生变化,公众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化。
因此,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放在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发生,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应。
对于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事件来说,只有在符合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存在的那个时间段推出才能产生效果。
当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在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已经转移时,如果你再来推出这一“过时”的新闻,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所以,新闻策划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以选择准最佳的、能产生最大新闻效应的实施时机。
创造性原则新闻策划必须有创造力,最好是能策划出奇特的、有着匪夷所思情节的新闻,因为只有“惊世骇俗”的事件,才能保证被人强烈记忆。
相反,如果失去了创造力,所策划的新闻只可能是缺乏足够传播力的普通新闻——这就失去了新闻策划的价值。
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就是因为狗咬人较为普遍,虽然有时也能提炼出“无证养狗的祸害”、“被狗咬之后如何自我救护”等新闻点,但对于太常见的事情,人们是不会投以太多的热情的。
相反,如果真出现了人咬狗的情况,由于事件的奇特性,必然会引来强烈关注。
新闻性原则策划的新闻必须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而且原则上应该具备第一性——即是对某类新闻事件的第一次报道。
因为人们往往只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同类型的事物出现多了,大家会觉得疲惫,关注度也就不高了。
只有“第一性报道”才可能成为好新闻,后面再东施效颦就只是普通新闻了,传播力会大大降低。
就像第一个比喻女孩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
导向性原则新闻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因为中国的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进行报道时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新闻策划是通过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的,因此同样必须遵循宣传的导向性。
导向性主要分为:1、政府政策导向;2、民众心理导向;3、全球社会发展趋势导向。
前瞻性原则要有预见能力,能判断准即将到来的形势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并进行相关的新闻策划。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后感范文
随着飞速的现代科技促成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部分新兴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形成一大批“标题党”式新闻人。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一书中,讲述的就是新闻从业者的须知和公众的期待。
现代社会中,标题党式新闻和虚假新闻充斥着公众的生活,而作为一个专业的新闻人应该怎么做呢?这本书给出了答案:作为新闻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事实。
新闻工作的首要原则就是真实,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天性,在新闻的写作中,我们必须了解事实、尊重事实、传播事实。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新闻工作是为公民服务的,我们发现新闻、发掘新闻就是为了让大众了解这个世界。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的服务功能就体现在它的质量上,所谓的'优质新闻,就是完整、全面地提供了新闻信息,使受众充分了解实情,更让受众生活的更加美好。
最后,我们还要清楚新闻的作用:新闻工作有舆论监督的作用,新闻人应当利用这一作用充分为大众服务。
新闻人应当做一个社会的监督者,为那些想要发出声音却无能为力的人发言。
我想以后也能成为一个新闻人,对公众负责,对良心负责,用我的能力去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后感一、关于真相。
书里把真相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这真的太对啦。
就像我们平时听八卦一样,如果听到的不是真相,那传出去得多误导人呀。
新闻也是这样的,记者要是不追求真相,那写出来的东西就像无根的草,风一吹就倒了。
我就想啊,那些为了博眼球乱写一通的所谓“新闻”,简直就是在欺骗大众。
真正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像侦探一样,到处去挖掘真相,不管这个真相是好是坏,都得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
这让我特别佩服那些深入危险地区或者面对各种压力还坚持报道真相的记者,他们就像勇士一样。
二、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这一点我感触也很深。
新闻工作者的笔可重啦,他们写的东西能影响好多人呢。
比如说,要是报道一个企业的不实消息,可能这个企业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所以他们在写东西的时候得特别谨慎。
而且他们还得考虑到社会影响,不能只想着自己出名或者赚钱。
我觉得新闻工作者就像是社会的良心守护者,他们得时刻提醒自己的责任,不能乱了阵脚。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一样,新闻工作者更要对自己写的新闻负责。
三、独立性。
新闻要保持独立,不能被各种势力左右。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一样。
如果新闻被政治势力或者商业利益控制了,那我们大众看到的就不是真正的新闻了。
我想象中的新闻应该是像自由的小鸟一样,能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而不是被关在笼子里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歌唱。
那些能够独立报道的新闻媒体才是值得我们信赖的。
四、监督权力。
新闻对权力的监督作用可不能小看。
权力如果没有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
新闻就像一双眼睛,时刻盯着那些有权力的人,让他们不敢乱来。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健康的社会关系。
就像在学校里,要是有同学当了班干部,但是没有其他同学监督,那他可能就会滥用权力。
新闻对权力的监督就是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地发展。
五、人文关怀。
新闻里面要是没有人文关怀,那就冷冰冰的啦。
我记得书里提到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这真的很重要。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有老人或者小孩遇到困难,都会想要去帮忙一样。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书笔记一、书籍基本信息。
- 如果没有明确提及出版社,这里假设为人教版(实际可能并非如此,需根据具体书籍确定准确出版社等信息)。
二、十大基本原则内容及笔记。
1. 新闻工作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 笔记:这一原则强调新闻报道的基石是真相。
新闻从业者需要通过严谨的调查、核实来源等方式确保所报道的内容准确无误。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虚假信息容易传播,坚守真相是新闻的灵魂。
例如,在报道一些社会事件时,不能仅凭一方之词就下结论,而要从多方面收集信息,交叉验证,避免传播不实传闻。
2. 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忠于公民。
- 笔记:新闻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这意味着新闻媒体要关注公民的利益、需求和关切。
无论是报道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新闻,都应以公民为中心。
比如在报道公共政策时,要解释政策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而不是只关注官方的立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观点。
3.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用核实加以约束。
- 笔记:核实是新闻工作的核心环节。
记者要对获取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等。
在数字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复杂多样,核实变得更加困难但也更加重要。
像一些自媒体未经核实就发布信息造成不良影响,而正规的新闻媒体就应该坚守核实这一原则,确保每一个报道都经得起推敲。
4. 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独立于被报道对象。
- 笔记:独立性是新闻公正的保障。
新闻工作者不应受到被报道对象的控制、影响或贿赂。
在商业利益、政治压力等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例如在报道企业负面新闻时,不能因为企业的广告投放或者其他利益诱惑而改变报道的内容和态度。
5. 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
- 笔记:新闻媒体被视为社会的“第四权力”,有责任对政府、企业等各种权力机构进行监督。
通过揭露腐败、不公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像一些调查性报道,深入挖掘权力滥用背后的真相,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6. 新闻媒体必须为公众评论和妥协提供一个论坛。
- 笔记:新闻媒体是公众交流的平台。
有关新闻的读书笔记【篇一:《做新闻》读书笔记】《做新闻》读书笔记凤凰传媒 10研李爽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难读”的书,因为作者站在社会学的视角,运用诸多社会学的理论来解读新闻生产,对社会学相关理论的陌生加重了我阅读的难度,故花了些时间先把稍不易理解的社会学名词整理了一番,在基本了解这些词语和理论的大意基础之上再来看这本书,难度减轻一些。
一、名词梳理(一)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研究知识或思想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之间联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又称思想社会学。
1924年,德国社会学家m.舍勒在《知识社会学的尝试》一书中首先使用“知识社会学”的名称。
这里的“知识”一词的含义包括思想、意识形态、法学观念、伦理观念、哲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观念。
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
知识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学本身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学转向研究意识形态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联系的结果。
曼海姆是继舍勒之后对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著有《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知识社会学导论》(1929)、《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1940)、《知识社会学论文集》(1952)等。
曼海姆认为,知识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对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各种观念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控制的经验研究,找出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的联系,然后由经验研究上升到认识论高度,探讨思想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真实程度,确定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及其结构,建立起检验知识或思想的正确标准。
他所说的社会存在,主要指知识或思想以外的其他社会文化因素,包括阶级、社会地位、职业群体、代际关系、生产方式、权力结构、历史情境、竞争、冲突、流动,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社会思潮、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文化心理等。
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读书笔记本书是由美国作者比尔·科瓦齐和汤姆·罗森蒂尔所著,刘海龙和连晓东翻译,这本书的介绍是: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足以见得这本书内容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它是新闻学者必读的一本刊物。
这本书的主旨是找出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个人品质,也就是书中所总结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1、新闻工作首先要对真实负责;2、新闻工作首先要忠于公民;3、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4、新闻工作者必须独立于报道对象;5、新闻工作者必须成为独立的权力监督者;6、新闻媒体必须成为公众评论和妥协的论坛和广场;7、新闻工作者必须让重大事件变得有趣并且与受众息息相关;8、新闻工作者应该使新闻全面均衡;9、新闻工作者有责任按良心行事;10、公民对新闻也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尽管新闻在很多国内外的大学都被设为一个学科,但新闻工作中能够被规范化、标准化的部分是有限的,多数新闻工作者是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中摸索、试错、领悟而成为熟练匠人的。
本书所提到的十大基本原则是在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体接受的行业规则。
本书首先谈到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总结得出的结论是新闻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为公民提供自由和自治所需的信息。
新闻出于人们求知的本能,是我们了解外界世事变化,重大问题及世界大势的传播形式。
由此不得不引出一个话题:新闻自由。
美国在新闻事业的发展方面是比较先进的,1789年《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给予新闻出版自由特殊的保护并提出“新闻应该是为被统治者服务,而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观念。
而普遍的看法也认为新闻事业的核心是建立社群和促进民主。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对新闻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未来学家保罗·萨福认为新闻工作者要通过新闻报道所进行的调查和判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里发现结论”,即新闻工作者必须核实信息的可靠性,然后加以整理,使它能被人们迅速有效地理解。
灯光下的思考-—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当我读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间已经临近午夜,我依然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脑海中总是跳跃过书中的文字片段。
我想这本书为我带来的好处不仅在于它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于新闻的思考。
从进入新闻系的第一天开始,我一直停留在不断吸纳新闻相关知识的状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我所学专业的方面还是第一次。
因此,在提笔记录下我零散的所思所想之前,我要首先由衷地感谢书的作者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两位先生.一、新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新闻的原型是早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当一个人把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告诉给另一个人的时候,新闻便诞生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已经突破了其诞生之初的粗糙模式,带着时效性与真实性,向着更加精致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
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传播,新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相信未来,新闻将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我们带来更加强烈的惊喜与冲击。
对于人们来说,新闻是获知各种信息的最便捷方式。
通过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国际、国内、军事、经济、天气、社会、科技、文化、健康等许多内容,真正印证了一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已经愈发地离不开新闻。
计划外出旅行的人,需要通过新闻来了解天气方面的情况,来调整自己出行的方案;商人则更多关注新闻的经济版块,来掌握市场方面的动态;百姓之间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当日新闻所报道的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伴随着新闻采访的实时性,传播工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新闻已经进入了大爆发时代。
二、作为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从广义上讲,新闻是传播各类信息的一种工具,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我们的第二生命.对待自己的第二生命,我们应该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
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诠释新闻的意义和价值,走上了工作岗位的新闻工作者们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工作在幕后的工作者们,为了能够使收集到的新闻素材第一时间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不舍昼夜,忘我工作;为了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新闻机构在世界各地设置了记者站,工作在那里的记者们忍受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带来的不便,更多的是与家人远隔重洋的苦楚;更有那些奔赴战争现场的战地记者,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无惧无畏的战士,随时面对着死神的威胁仍然从容不迫地进行着来自第一线的报道。
灯光下的思考
——读《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有感
当我读完《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时间已经临近午夜,我依然沉浸在书中不能自拔,脑海中总是跳跃过书中的文字片段。
我想这本书为我带来的好处不仅在于它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于新闻的思考。
从进入新闻系的第一天开始,我一直停留在不断吸纳新闻相关知识的状态,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我所学专业的方面还是第一次。
因此,在提笔记录下我零散的所思所想之前,我要首先由衷地感谢书的作者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两位先生。
一、新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新闻的原型是早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当一个人把自己所知道的消息告诉给另一个人的时候,新闻便诞生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已经突破了其诞生之初的粗糙模式,带着时效性与真实性,向着更加精致的方向不断发展前进。
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传播,新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相信未来,新闻将再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给我们带来更加强烈的惊喜与冲击。
对于人们来说,新闻是获知各种信息的最便捷方式。
通过新闻,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情,包括国际、国内、军事、经济、天气、社会、科技、文化、健康等许多内容,真正印证了一句老话——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已经愈发地离不开新闻。
计划外出旅行的人,需要通过新闻来了解天气方面的情况,来调整自己出行的方案;商人则更多关注新闻的经
济版块,来掌握市场方面的动态;百姓之间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就是当日新闻所报道的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伴随着新闻采访的实时性,传播工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新闻已经进入了大爆发时代。
二、作为新闻工作者,对待新闻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从广义上讲,新闻是传播各类信息的一种工具,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新闻是我们的第二生命。
对待自己的第二生命,我们应该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差错。
新闻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诠释新闻的意义和价值,走上了工作岗位的新闻工作者们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工作在幕后的工作者们,为了能够使收集到的新闻素材第一时间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不舍昼夜,忘我工作;为了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新闻机构在世界各地设置了记者站,工作在那里的记者们忍受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与饮食结构带来的不便,更多的是与家人远隔重洋的苦楚;更有那些奔赴战争现场的战地记者,在我的眼中,他们是无惧无畏的战士,随时面对着死神的威胁仍然从容不迫地进行着来自第一线的报道。
对待新闻,我们应该首先忠于事实真相。
任何经过刻意加工和改编的新闻都不应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新闻的初衷,也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将事实的真相原封不动地通过新闻的手段传播出去,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在面对一些新闻素材的收集时,我们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思考。
那就是,新闻是什么?新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又是什么?在网络大行其道的今天,人们在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上更加快捷,但是其中也隐藏着许多危机。
在微博或论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