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重点知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1.03 KB
- 文档页数:2
三国演义的总结概括《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巨著,讲述了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对《三国演义》的总结概括:一、背景与主题《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勇、智慧、权谋和忠诚。
作品主题丰富,包括英雄主义、忠诚与背叛、权力与道德等。
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刘备、关羽、张飞被誉为“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展现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曹操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有雄才大略,也有奸诈狡猾的一面。
孙权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为东吴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瑜、诸葛亮等人则是智慧的化身,他们用计谋和策略为各自的主公出谋划策。
三、战争描绘《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绘得非常精彩。
赤壁之战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孙刘联军凭借智谋和勇气,成功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军队。
此外,还有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等众多著名战役,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勇和智慧。
四、历史真实性《三国演义》虽然是一部小说,但其中许多情节和人物都是基于历史事实的。
作者通过艺术加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因此,《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历史著作。
五、影响与价值《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小说创作,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三国演义》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让人们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六、总结《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智慧和忠诚的作品。
它通过描绘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时代的英勇、智慧和权谋。
同时,《三国演义》也是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作品,它让人们更加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三国演义》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提纲三国演义提纲《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一】《三国演义》复习提纲一、作者及作品概括罗贯中,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是一部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有着特殊的成书过程。
罗贯中是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并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将一段时间漫长、人物众多、头绪复杂、情节曲折的历史熔铸成这部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长篇历史小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不是罗贯中一个人的独立作品,而是几百年间的史学家和演义家们共同创作的“世代累积型”作品。
二、作品内容概括全书一百二十回,以时间为序,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纷争的战事,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兴衰的历史。
精彩情节点击: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品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蒋干中计、刘备相亲、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七擒孟获、斩马谡等。
小说一开始描写汉末大乱,各路英雄陆续登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开始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事业;董卓进入洛阳,祸国殃民,终被消灭;曹操与袁绍又展开斗争,官渡之战成为高潮。
在这一段落,张飞怒鞭邮督、关羽温酒斩华雄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等精彩的片段,展示了刘、关、张不同的英雄风采,特别是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突出表现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威的性格特点。
接着,重点描写三国鼎力局面的形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决策,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
刘备在与曹操的当阳之战中失利,迅速采取联吴抗曹的政策。
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于是,赤壁之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蒋干中计、草船借箭、曹操赋诗、借东风等高潮迭起,构成了全书最为紧张的智慧较量,大大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
《三国演义》每回重点情节概括(前50回)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xx豪杰三结义斩xxxx首xx1、xx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xx次之,xx为弟。
第二回xx怒鞭督邮xx谋诛xx竖2、xx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xx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xx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xx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xx叱丁原馈金珠xx说xx5、xx投靠xx: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xxxx践位谋xxxx6、xx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高考名著《三国演义》总复习序:以下将《三国演义》分章节复习,共计六大模块。
每个模块有三小模块(1、章回故事梗概 2、应重点掌握的情节 3、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高考作文)。
供大家分块掌握、复习。
《第一模块1―14回》一、故事梗概《三国演义》讲述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它是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故事。
全书在纵向结构上以时间为序;在横向结构上以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主要人物为中心,把并列的魏蜀吴三个系列交错起来叙述。
就作品本身的故事发展而言,全书一百二十回按纵向结构可分为七部分。
第一至第十四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出群雄登场。
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了董卓。
随后,各路军阀展开混战,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主要人物纷纷登场。
二、第一至第十四回应重点掌握的情节1、请简述桃园三结义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国家不安,想干一番大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听说了刘备的宏图大志,决定与刘一起做番大事。
于是,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家后的桃园义结金兰,共图大志。
(要交代出三个主人公,概述情节)2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一句经典语言。
试结合小说内容概述这句话产生的背景故事。
答:曹操刺杀董卓未果,逃出京城,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
吕伯奢家人杀猪待客,曹操怀疑其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并且连外出买酒归来的吕伯奢也一并杀了,在此时对同伴陈宫说出了这句话。
3、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答:董卓部将华雄骁勇异常,先后战败盟军多名大将,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
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挺身而出。
1、简述《三国演义》中能体现“骄兵必败”主题的一个故事。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拒绝和孙权联姻,激怒了孙权。
孙权令吕蒙夺回荆州。
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轻敌,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同时关羽在前线被徐晃包围,败退到麦城。
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关羽突围不成功,被俘不降,孙权杀之。
2、简要概括刘、曹、孙任一势力的兴亡过程。
①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立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②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仅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③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继位,朝政动荡。
孙皓暴虐无道,于280年为西晋所灭3、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
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
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
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
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
4、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
刘备派诸葛亮舌战群儒,在周瑜、鲁肃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
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
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
江苏高考《三国演义》复习资料(2022新编)文科名著之复习《三国演义》〔▲为重点〕【“三国〞简介】1.“曹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
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
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
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失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将军曹爽。
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芳禅位于司马炎,曹魏亡国。
2.“蜀汉〞:皇叔刘备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夺取荆州和益州。
不久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称帝伐吴,被陆逊击败。
刘备在永安托孤给诸葛亮后死去。
诸葛亮结好孙权,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为司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
姜维九伐中原,无功而返。
不久,邓艾、钟会来攻,刘禅出降。
3.“孙吴〞:孙坚之子孙策在周瑜等人的帮助下平定江东后遇刺身亡。
继位的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打败曹操。
后来因为荆州问题与曹魏联合,设计捕杀关羽,并派陆逊大败来犯的刘备。
不久孙权称帝建立吴国。
孙权死后,孙亮、孙休、孙皓相继位,朝政动乱。
孙皓暴虐无道。
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重要情节与主要人物】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怒鞭督邮—张飞;千里走单骑—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跃马过檀溪—刘备;草船借箭—诸葛亮;群英会中计—蒋干;巧授连环计—庞统;温酒斩华雄—关羽;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张飞;辕门射戟—吕布;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三气周瑜—诸葛亮;弃须割袍—曹操、马超;拔矢啖睛—夏侯惇;挂印封金—关羽;走马荐诸葛—徐庶;单骑救主—赵云;舌战群儒—诸葛亮;败走麦城—关羽;义释曹操—关羽;义释严颜—张飞;七擒孟获—诸葛亮;六出祁山—诸葛亮;煮酒论英雄—曹操、刘备;火烧新野—诸葛亮;智取瓦口隘—张飞;计夺天荡山—黄忠;火烧连营七百里—陆逊;骂死王朗—诸葛亮。
【三国成语与相关情节】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吴下阿蒙〔吕蒙〕、如鱼得水〔刘备〕、望梅止渴〔曹操〕、乐不思蜀〔刘禅〕、路人皆知〔司马昭〕、才高八斗〔曹植〕、单骑救主〔赵云〕、抗琴退敌〔诸葛亮〕、士别三日(吕蒙)、舌战群儒〔诸葛亮〕、过关斩将〔关羽〕、封金挂印〔关羽〕、草船借箭〔诸葛亮〕、火烧连营〔陆逊〕、嫉贤妒能〔周瑜〕【三国战将】1.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2.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颌、徐晃3.东吴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国演义】根本情节〔四大局部〕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概括
1. 黄巾起义:三国演义的故事始于黄巾起义,这场起义是由黄
巾军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叛乱。
这一情节反映了末年王朝的腐败和社
会动荡。
2. 董卓之乱:董卓是末年曹操之前的统治者,他专横暴虐,导
致了朝廷的混乱和地方的动荡。
董卓之乱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情节
之一。
3.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之间的一次关键战役。
曹
操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胜利,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4.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刘备与孙权联手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火烧连营成为了经典的战术,最终曹操遭到了失败。
5. 千里走单骑:关羽为了救援刘备,千里独行,成功突出重围。
这一情节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和忠诚。
6. 刺魏延:刺魏延是曹操试图暗杀蜀国将领魏延的情节。
尽管曹操的计谋失败,但展示了曹操的智谋和对手魏延的忠诚。
7.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显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和诸葛亮的卓越才智。
8. 短兵相接:刘备与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交战,这次是一场激战。
这一情节展示了刘备与曹操的对决以及两人的智谋和勇气。
9. 三英战吕布:三英战吕布描述了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合力击败吕布的情节。
这一情节展示了三英的英勇和团结。
10.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和统帅,卓越的才智使得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他提出了许多高明的战略和计谋。
这些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些重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之间的纷争与斗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明。
主要描写三国时期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全书的立场是“拥刘反曹”)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 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
”这描写的是哪部小说中的哪个人物?
《三国演义》;关羽
2.“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出自《三_ 国演义》。
这个英雄人物是关羽,他斩了曹操手下的六将,因为这六人阻挡了他寻找大哥刘备的去路。
关于他的事迹还有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物?他
们各自的性格是什么?
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疾恶如仇。
4•《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
自的内心活动是什么?
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心有大志、能够成就大业。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饰内心的惶恐。
5.“七擒孟获”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七擒孟获?又是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诸葛亮七擒孟获;因为诸葛亮采取马谡____ 的建议,从心理上征服孟获,谋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6.“群英会蒋干中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是谁中谁的计?双方的性格是什么?
《三国演义》;蒋干中周瑜的计;蒋干:自作聪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周瑜:擅使谋略、聪明机智。
7.“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小说中的情节?主要人物是谁?为何要施计?
《三国演义》;曹操、庞统;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8•《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谁向谁借箭?书中的
“借”的原因是什么?实际内容是什么?
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设计趁大
雾天扎草人,佯装攻打曹营,借来十万支箭,完成任务。
(“草船借箭”还涉及鲁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