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240016 吕陈玲 浅谈中国台风形成及其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台风的形成与危害台风的形成台风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生成台风的条件是大规模的高温潮湿空气。
又热又湿的空气大量上升到高空,凝结成雨,并释放出大量热能,在温度高的海域内,大气发生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使地面气压降低,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断地流入上升区,又因为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
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变成水滴时,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中心气压很低,大量空气向低压区汇集的气旋中心。
它一边靠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在北半球热带气旋中的气流越靠近热带气旋中心,气压越低,风力越大。
发展强烈的热带气旋的中心却是一片下沉气流,表现为风平浪静的晴空区,这就是所谓的台风眼。
台风的危害台风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一个成熟的台风,爆发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十万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其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以2004年在浙江台州登陆的14号强热带风暴“云娜”为例,在短短96个小时内,一次相当于50万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一夜之间,大树被连根拔起,高速公路旁的巨幅广告牌纷纷不翼而飞。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风和风暴潮三个因素。
台风还可能诱发山洪爆发、河堤决口、泥石流、地质塌方、水库崩溃等其他灾害。
台风灾害对世界各地影响最大,全球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从数十亿到上百万亿美元,死亡人数约2到3万。
目录一、台风生成源地 (1)二、台风结构 (2)三、台风生成随时间的变化 (3)(一)月份分布 (3)(二)年度变化 (4)四、登陆我国 (4)(一)登陆我国台风次数年季变化 (4)(二)在我国登陆路径 (5)五、灾害损失大 (6)影响我国台风特点极其成因分析摘要台风作为热带气旋的一种,其强度巨大,通常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达到12级风力以上,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而人口聚集、社会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受台风影响地区。
“据资料统计,沿海地区每年因台风灾害死亡约453人,直接经济损失逾260亿元。
”[1]台风在给大陆干旱地区带来的降温降水等好处的同时,也广大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带来巨大损失。
研究影响我国台风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其原因,对于预测台风灾害,普及基本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主要从影响我国台风的源地、生成时间、结构、伴随天气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内在成因。
关键词:我国;台风;特点;原因热带气旋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它不同于其他常见大风,可以说是风中最大的风,因其风力巨大,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不仅影响海上航运和沿海渔业,而且在登陆时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甚至还给内陆地区带来了强暴雨天气,引起洪涝灾害。
一、台风生成源地“从全球各地历年热带风暴发生的情况看,在南北两个半球上,北半球发生的次数多于南半球;在东西两个半球上,东半球又多于西半球;在各大洋东西两岸上,大洋的西岸又多于大洋的东岸。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台风82个,北半球则占了3/4,而台风最多的海区为西北太平洋,占全球台风总数的1/3,平均每年有28个左右,是全球台风的多发区。
”[2]而在台风生成的主要8个海区(西北太平洋、东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南太平洋、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印度洋)中,西北太平洋地区就占到总数的38%。
对于台风气象的一点研究台风,作为自然界的一种强大的气象现象,经常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灾害。
对于台风气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台风的形成、发展和影响,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台风灾害。
本文将从台风的形成、发展和影响方面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台风气象。
一、台风的形成台风是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在热带地区海洋上形成。
其形成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海洋上空气的上升台风的形成首先需要一个适合的起始条件,通常是在温暖的热带海域上。
由于热带地区的太阳直射,海水温度升高,使得海水表面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湿热的空气在升空时遇到冷空气,导致空气上升,形成对流。
2. 气旋的形成当空气上升形成对流时,会产生地转偏离风,从而形成气旋。
这种气旋通常在接近赤道的地区形成,且需要有足够的对流和湿空气的供应。
3. 热带扰动的生成当海水表面上升的湿热空气和对流形成的气旋相遇时,就会形成热带扰动。
热带扰动是台风形成的前期阶段,是台风发展的基础。
4. 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热带扰动在海洋上空气的上升和对流的作用下,会逐渐得到能量和湿度的补充,形成成熟的台风。
此时,台风的发展需要受到一定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包括海水温度、水汽含量、垂直风切变等。
由以上形成过程可知,台风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海洋、大气和地球的多种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因此对台风形成的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台风的发展台风的发展主要分为成熟期和消散期两个阶段。
在成熟期,台风的强度和规模会逐渐增加,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会比较大;在消散期,台风的强度和规模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在海洋上。
下面将对台风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分析:1. 台风的成熟期成熟期是台风最活跃的阶段,也是对周围地区影响最为明显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台风的风暴眼逐渐形成,风速增加,对流云团逐渐增多,整个气旋结构也逐渐完善。
此时,台风的影响范围、强度和路径也会逐渐明朗,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台风形成的成因及作用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热带低气压系统。
台风的形成和作用与热带海域的气候条件有关,并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探讨台风形成的成因及其作用。
一、成因:2.低纬度地区:台风主要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洋上形成,因为低纬度地区的海洋温暖度高,对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有利。
3.水汽源源不断:热带海洋频繁的蒸发使空气中充满了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被上升气流带到高处,成为台风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4.强大的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台风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当气流快速垂直上升时,水汽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来形成台风。
5.海水和空气的湿度:当空气中的湿度很高,由海水蒸发而来的水汽能够得到充分的供应,从而有助于台风的形成。
6.低层水平气流汇聚:低层的水平气流汇聚使得海面上空的气流速度和风力加强,同时也使得海洋表面的水汽含量上升,为台风形成提供了条件。
二、作用:1.降水:台风带来了巨大的降水量,可以缓解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不足问题,但过大的降水量可能导致洪灾。
2.风力:台风是一种风速超过32.7米/秒的强烈风暴,它的风力可以对建筑物、农作物和其他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破坏。
3.海浪:台风形成时伴随强风,海浪会变得巨大,对船只和近岸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
4.暖流改变:台风从海洋中抽取大量的热能,会导致海洋表面温度下降,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5.气候调节:台风能够深入海洋内部,将深层冷水往上翻动,带入表层,这对热带海洋环流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6.空气净化:台风带来强大的风力和降水,能够清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7.平衡热量分布:台风通过从热带地区将热量带到较高纬度地区,可以平衡大气中热量的分布。
综上所述,台风形成的成因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热带海洋的温暖水域是台风形成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强大的上升气流、湿度合适的气候条件等。
而台风对地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降水、风力、海浪、暖流改变、气候调节、空气净化和平衡热量分布等方面。
台风形成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台风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所造成的影响。
一、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
首先,海水温度要达到26摄氏度以上,这是台风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其次,大气中的湿度要高,这样才能形成充足的水汽。
最后,大气中的垂直风切变要小,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环境。
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台风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海洋上的温暖湿气开始上升,并形成一个低气压区。
随着海洋上的水汽不断上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云团。
这个云团会不断旋转,并逐渐增强。
一旦风速达到每小时63公里以上,台风就正式形成了。
二、台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台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的破坏。
高楼大厦可能会倒塌,电线杆被连根拔起,道路被水浸泡,桥梁被冲毁,这些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其次,台风还会引发海上和空中交通的混乱。
强风和大浪会使得海上航行变得极其危险,船只可能会遭遇翻覆或沉没。
而强风和暴雨也会导致航空公司取消或延误航班,给旅客带来困扰。
此外,台风还会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暴雨过后,河流可能会泛滥,城市的低洼地区会被淹没,人们的住房和财产可能会受到损失。
山体滑坡会导致道路封闭,给交通带来严重的影响。
最后,台风还会对农业和渔业造成巨大的破坏。
强风和暴雨可能会摧毁农作物和渔船,导致农民和渔民的收入减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台风的形成过程复杂而严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我们需要加强预防措施,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减少台风给我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
影响我国的台风范文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
它带来巨大的风雨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台风的形成原理、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台风的形成原理。
台风是由气旋形成的,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暖湿气流、地球自转和热带海洋的影响。
在热带海洋上形成的气旋,得到了大量暖湿的海洋水汽,通过热对流和蒸发循环形成了强烈的对流云团,进而发展成台风。
台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温超过26℃、垂直风切变小等。
一旦形成,台风会随着热带气旋带(又称为“台风带”)移动,并在沿途造成严重的灾害和破坏。
台风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次,台风还会引发海上灾害,对渔船和海上交通带来威胁。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巨浪会令渔船和海轮在海上航行受阻,容易发生翻船等事故,给船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此外,由于台风过后会导致海上水流波动异常,对海上交通造成摩擦和压力,也会给航道安全带来隐患。
另外,台风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台风带来的暴雨和洪水容易导致农田冲毁、灌溉系统损坏以及农作物受灾,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根据统计数据,每年台风造成的农业直接经济损失都在数十亿元以上。
同时,由于台风带来的自然灾害会破坏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障碍,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进行修复工作。
最后,台风对我国的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台风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失踪,给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会给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困难和不便。
同时,台风的破坏会导致灾民失去家园、财产和工作,增加社会管理的负担,对当地政府和民众造成一定压力。
综上所述,台风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农业、社会和生态等多个方面。
为了能够降低台风带来的破坏,我们应该加强台风监测预警,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的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和社会教育,提高人民对台风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台风的伤害和影响。
台风形成与发展过程解析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了解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我们预防台风灾害、保护自己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解析台风形成与发展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台风的本质。
一、热带气旋的形成热带气旋是台风的起源,它们通常在热带海洋上形成。
当海洋表面温度超过26℃时,水汽蒸发增加,空气上升形成对流云团。
随着水汽的上升,空气开始旋转,形成低压区。
当低压区的风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热带气旋。
二、台风的发展过程1. 孕育阶段在孕育阶段,热带气旋的风速较弱,但是风暴云团逐渐增多。
这是台风形成的初期阶段,往往难以察觉。
但是,气象部门通过卫星图像和气象观测数据可以发现这些迹象,并进行预警。
2. 发展阶段在发展阶段,热带气旋的风速逐渐增强,风暴云团更加密集。
这时,气旋开始向外扩散,形成更大范围的风暴系统。
气象部门会根据台风的路径和强度进行预测和发布警报,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
3. 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台风最强劲的时期。
风速达到最高,风暴云团密度最大。
台风眼形成,周围环绕着旋转的风暴云团。
台风眼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风力较弱,但是风暴云团非常强烈。
在这个阶段,台风可能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风暴潮和暴雨。
4. 衰退阶段在衰退阶段,台风的风速逐渐减弱,风暴云团逐渐减少。
台风的路径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向陆地移动或转向海洋。
虽然台风的威力减弱,但仍然可能带来强风和暴雨,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作物带来影响。
三、台风的影响台风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风暴潮:台风带来的强风会推动海水上涨,形成风暴潮。
风暴潮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和海水倒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2. 强风:台风的风速非常高,可能达到每小时100公里以上。
强风可以摧毁建筑物、破坏电力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3. 暴雨:台风伴随着大量的水汽,可能引发暴雨。
暴雨可能导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威胁。
初中地理教案:台风的形成与影响的讲解与实践一、引言(100字左右)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台风的形成与影响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范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初中地理课程,为大家介绍台风的形成机制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二、台风的形成(400字左右)1. 热带气旋的基本概念热带气旋是指在低纬度海洋上发展起来的大规模气旋系统,其中包括了台风、飓风等。
台风主要形成于赤道附近的暖海区域。
2. 台风生成条件(1)海水温度高:28℃以上的暖海水是台风生成的首要条件。
(2)大量水汽:蒸发得到充足的水汽是生成台风云团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3)适度垂直吹速剧变:上层高空急流以及下层微弱顺逆时针垂直切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
3. 台风发展过程台风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初生阶段、发育阶段、成熟阶段和消散阶段四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台风会逐渐增强并形成核心区域。
三、台风的影响(400字左右)1.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强台风伴随着强风、暴雨和巨浪,可能引发山洪、水灾以及房屋倒塌等灾害。
(2)经济损失惨重:台风给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了严重破坏,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3)对人们生活造成困扰:停电、断水、交通中断等问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2.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气候系统调节作用: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高纬度地区,台风有助于维持全球气候平衡。
(2)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台风搅动海洋,促进营养盐和深层水上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3)植被及土壤侵蚀:台风暴雨会导致植被损毁、土壤流失,加剧了土地退化问题。
四、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建议(400字左右)1. 模拟台风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用容器、水和吹风机等材料来模拟台风的形成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台风的形成条件以及其发展过程。
台风的形成及影响台风的形成(姓名:黄黎东学号:2014113248)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typhoon)或飓风(hurricane)。
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Typhoon)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过去我国习惯称形于26℃以上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为台风,按照其强度,分为六个等级: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
自1989年起,我国采用国际热带气旋名称和等级划分标准。
国际惯例依据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分为:热带低压(Tropicaldepression),最大风速6~7 级,(10.8-17.1 m/s);热带风暴(Tropicalstorm),最大风速8~9 级,(17.2~24.4m/s);强热带风暴(Severe tropical storm),最大风速10 ~11 级,(24.5 ~32.6m/s);台风(Ty-phoon),最大风速12 ~13级,(32.7m/s~41.4m/s);强台风(severe typhoon),最大风速14~15级(41.5m/s~50.9m/s);超强台风(Super Typhoon),最大风速≥16级(≥51.0m/s)。
台风分类风速级别风速数值(米/秒)台风风级图例热带低压风速级别:6~7 级风速数值:10.8-17.1 m/s热带低压(热带低气压的简称)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属于热带气旋强度最弱的级别(其最大风力为每小时62公里或以下),热带低压是台风形成最重要的起源也是到最后消失的愿者。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解析台风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它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那么,台风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呢?本文将分析台风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
一、台风的形成过程1. 热带气旋的形成热带气旋是台风形成的前提。
当水温在26℃以上,湿度较大的暖海域上,热量充足,空气上升形成大范围的环流。
随着海洋蒸发和地球自转的影响,热带低气压系统开始形成。
2. 暖水汽的上升和冷凝当水汽上升至高空凝结成云,释放出巨大的潜热,使得台风体系中心附近的空气不断加热。
这一过程使得热带低气压系统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初级热带气旋。
3. 旋转系统形成初级热带气旋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形成了气旋雨带,由于高空气流的作用,风旋向中心急剧减小,呈现出螺旋状结构。
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作用,导致风速在台风体系的内外之间有很大差异。
4. 台风变得更加强大一旦初级热带气旋形成,它会从大气中不断汲取能量,增强水汽的运动和冷凝过程。
高速的气旋运动使水汽上升加速,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台风中心,使其不断壮大。
二、台风的发展过程1. 增强阶段初级热带气旋在吸收能量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明显的中心和旋转风系,并且向外散发出大量的水汽。
此时,热带气旋的风速逐渐增强,成为热带风暴。
2. 成熟阶段随着热带气旋不断增强,风暴开始呈现出明显的眼和雨带结构。
台风眼是一个相对较小的风速较低的区域,而雨带则是风暴系统中较大范围的强降水区。
台风的风力不断增强,风暴带逐渐扩大,降水量也不断增大。
3. 减弱阶段在台风发展到最强或接近最强期后,由于高速的风流和强烈的降雨,导致密闭中心温度下降,强度逐渐下降。
此时,台风的影响范围仍然广泛,但风力和降雨量开始减弱。
三、台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 经济影响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对农田、城市设施、港口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受灾地区常常需要进行重建和恢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台风的威力自然灾害中的风暴之王台风的威力——自然灾害中的风暴之王自然界中的台风是一种威力巨大的自然灾害,它是大气环流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暴之王。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强烈气旋,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
本文将从台风的形成原理、特点和对社会影响等方面探讨台风的威力。
一、台风的形成原理台风是热带海洋上形成的低气压系统,它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条件:高温海水、足够的水蒸气、强烈的水平风切变和足够的垂直热力。
当上述条件满足时,暖湿空气会在热带海洋上升,形成对流云团,并逐渐向外扩散。
随着水汽不断凝结,释放出大量的潜热,进一步加强上升运动,形成巨大的气旋。
这样的过程经历了几天到几周的时间,最终形成了一个直径几百公里的台风。
二、台风的特点台风的主要特点是强大的风力和暴雨。
台风内部存在着风速极高的”眼“,周围则是数十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强烈风暴区。
眼部的风速相对较低,几乎静风或微风,而环绕眼部的风暴区则风力十分强劲。
将整个台风比作一个旋转的巨型气旋,它迅猛旋转,释放出庞大的能量,携带着风暴云团、巨浪和豪雨,给经过的地区带来巨大的破坏。
三、台风对社会的影响台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包括经济、生活和环境方面的破坏。
首先,台风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重大设施的损毁,给当地经济和基础设施带来严重破坏。
其次,强烈的风暴和暴雨会引发山体滑坡、洪水和城市内涝等灾害,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此外,大规模的灾害还会导致供电中断、交通瘫痪、通讯中断等问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极大的冲击。
四、台风的预警和防护措施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破坏,人们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预警和防护措施。
通常,当台风即将来临时,气象部门会发布台风预警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传达。
同时,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如固定和加固房屋、封闭门窗、转移危险区人员、备足应急物资等,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结起来,台风作为自然界中的风暴之王,具有强大的威力和破坏力。
概述本文将讨论台风形成的气候变化效应以及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气象现象,其形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气候变化。
我们将探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台风形成和发展,并讨论其对沿海地区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台风的形成台风是一种由强热带气旋引发的气象现象,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暖水区域。
以下是台风形成的一般过程:1.暖水区域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蒸发速度增加。
2.水蒸气上升形成云团,并产生热量。
3.热量使空气加速上升,形成低气压区。
4.低气压区中的水蒸气进一步上升,形成旋转气流。
5.旋转气流不断吸收周围的水蒸气和热量,并逐渐增强。
6.当气流达到一定强度时,形成台风并开始移动。
气候变化对台风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台风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1.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升高,同时也使得海洋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温度升高有助于加强台风形成过程中的热量和水蒸气供应,从而增加了台风的强度和频率。
2. 大气环流变化气候变化还导致了大气环流模式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到台风的路径和运动速度。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更多的台风在远离赤道的地区形成,并且可能会增加台风的移动速度。
3. 暴雨和洪水台风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这可能导致洪水和土地内涝。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降雨模式的变化,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更频繁和更剧烈的降雨事件,从而增加了洪水和涝害的风险。
4. 暴风和风暴潮台风的强风和风暴潮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风暴潮将对沿海社区和基础设施带来更大的威胁。
此外,强风还可能导致建筑物损坏、树木倒塌等灾害。
5. 生态系统影响台风对生态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
台风可能破坏珊瑚礁、海草床和海洋生物栖息地等生态系统,从而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大量降雨可能导致水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破坏。
台风应对与减灾措施由于台风的强烈风力和降雨量,必须采取适当的应对和减灾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台风的影响与评估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了解台风的影响和如何评估它们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涵盖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影响和评估方法等方面。
1. 台风的形成过程台风的形成通常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
以下是台风形成过程的一般步骤:1.1. 温暖的海水台风需要温暖的海水才能形成。
海水温度应高于26摄氏度,这有利于增加水汽的蒸发量。
1.2. 热带扰动热带扰动是台风发展的起点。
它通常由气压差异和风的变化引起。
1.3. 低气压区形成热带扰动发展为低气压区,这意味着空气上升,形成云和降雨。
1.4. 台风眼形成低气压区的中心形成一个平静的区域,被称为台风眼。
台风眼周围的风稍微平静一些。
1.5. 台风壁形成台风眼周围的风形成一个环形墙壁,被称为台风壁。
台风壁是最具破坏性的部分。
2. 台风的影响台风对人们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2.1. 风暴潮台风带来的强风和低气压会引起海平面的上升,从而形成风暴潮。
风暴潮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的洪水和海岸侵蚀。
2.2. 强风和暴雨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破坏建筑物,打倒树木,并可能导致洪水和泥石流。
2.3. 电力中断台风的强风可能导致电线切断和电力中断。
2.4. 交通中断台风带来的暴雨和强风可能导致道路和铁路交通中断,航班取消。
2.5. 农业损失台风会破坏农作物,导致农业生产的损失。
3. 台风影响的评估评估台风的影响是为了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台风影响评估方法:3.1. 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台风影响区域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来确定台风对该区域造成的影响程度。
3.2. 经济损失评估经济损失评估是通过估计台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来评估台风的影响。
这包括房屋破坏、农作物损失、交通中断等方面的损失。
3.3. 人员伤亡评估人员伤亡评估是通过统计台风造成的伤亡人数和伤者数量来评估台风的影响。
台风的形成及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台风的形成及影响摘要:台风每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
文章阐述了台风的成因与危害,并从正反两个反面分析了台风对人类的影响,介绍了人类对台风的防御措施。
关键词:台风,利弊,防御每年的台风,都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尤其是沿海城市。
但台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是否它一点益处都没有呢一、台风名称由来,形成原因及产生条件1.名称由来:希腊神话中一位泰坦神的名字为提丰或又译堤福俄斯,象征风暴的妖魔巨人。
该词在希腊语中义为“暴风”或“冒烟者”。
堤丰也象征恶风。
《神谱》说它战败后,从身上生出无数股狂台,专门滋害往来的海船。
这个希腊词到波斯变为(Tufan),特指印度洋的风暴,到了英语里便成了Typhoon。
中文台风一词的由来,有人认为来自台湾的“台”,也有说就是Typhoon的音译。
但据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台湾风信与他海殊异,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
飓倏发倏止,台常连日夜不止。
正、二、三、四月发者为飓,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可见今日的“台风”一词,源出彼时的“台”字。
仅此一字,不太可能是音译typhoon。
又有说该词源于粤语“大风”者,因为粤语中“大风”发音为“tai fong ”,传至英语成typhoon,再译回普通话成“台风”;或源自闽南语“风筛”。
2.形成原因:台风,是热带海面受太阳直射使海水温度升高,并蒸发形成水汽升空,而周围较冷的空气又流入补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环,使整个气流不断扩大形成“气流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风。
由于海面广阔,无遮无拦,会使气流不断循环,气流柱的直径不断得以加大,其圆形涡旋的半径可达数百乃至上千千米,其高度可达20千米以上。
同时,由于地球由西向东高速自转,致使气流柱和地球表面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磨擦,并且越接近赤道磨擦力就越强,这样,将引导气流柱作逆时针漩转(南半球系顺时针漩转)。
浅论风和台风的形成及影力(一)摘要风,是温差导致气流移动中形成的结果。
同时,气流与水流一样:水流是落差越大,流水越快;而气流则是温差越多,风速越强。
由此,浙、赣、闽、皖、苏、沪、湘、鄂、川、冀、鲁、豫、晋、京、津等内地20多个省区,因离寒冷的西伯利亚太远;可又与太平洋较近,温差不大,仅仅0~20℃多,所以一般不具备形成台风的条件,不会有台风。
故我国台风多在新疆,并波及青海、甘肃、内蒙古等。
关键词风;台风;温差;形成;气流;摧毁力风,是气象要素中的一大要素;然而,气象要素它还关系到国际性通用问题。
同时,还该认知:风,又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密切相关,应用广泛;尤其在农业生产中,风更是必不可少的慎用要素,适风有益、大风有害。
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就严格强调遵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力求尽力地、认真地观测、记录、预报和运用。
1什么是“台风”《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清楚规定:风是按风速的快慢、风力的大小,从最小的1级起到最大的12级,共分为12个等级。
至于所谓“台风”者,那是指12级以上的大风、不分等级,则统称为“飓风”、亦即“台风”。
它的硬指标有三:一是风速达到37m/s以上、速度130km/h多(如果风速只是大于32.6m/s、速度117km/h和海浪滔天高达14m的,这也只是12级的大风,还不能算是“台风”);二是风速至少要有100km/h以上的;三是大于或等于12级风连续得刮4~5h以上者(阵性风刮得最大也不算)。
那样的风才是“台风”,亦称“飓风”。
可见,“台风”的风力极大。
但常年自西北方的兰州、延安、张家口、锦州等,这一线以内的陕、晋、豫、冀、京、津、鲁、鄂、湘、皖、苏、沪、浙、赣、闽等内地绝少;即使个别地区尚有发生,那也只是几十年不遇一次。
这是因为,闽、浙、赣等南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与4000~5000km以外寒冷的西伯利亚太远;可又与周边太平洋上的气温相差不多。
因此,一般就不具备能够形成“台风”的条件。
我国沿海台风的形成及影响作者:王祁培来源:《中国水运》2011年第02期本文简述了对我国会产生影响的热带气旋的基本知识,包括台风概述,热带气旋的形成与消亡,热带气旋的移动规律,我国热带气旋的产生季节,南海热带气旋的简单介绍。
台风概述:台风是一种热带低压(也称热带气旋),当风力在6—7级之间时称为热带低压;当风力在8—9级之间时称为热带风暴;当风力在10—11级之间时称为强热带风暴;当风速≥12级(或者风力≥64节)时称为台风;当风力达到14—15级时称强台风;当风力达到16级以上时称之为超强台风。
同样是风力≥12级,菲律宾群岛称为巴加峨斯,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称为威力-威力,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南印度洋称为气旋。
我国气象局对预计未来三天可能影响我国沿海时,发布台风消息;预计未来两天可能影响我国沿海时,发布台风警报;预计未来一天内直接袭击我国沿海时,发布台风紧急警报。
热带气旋的天气概况:①发展成熟的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可达30—60m/s,中心附近风速的大小与中心气压值有密切的关系,中心气压值越小风速越大。
②热带气旋带来强降水,个别登陆台风的沿海地区一带的降水量超过1000mm。
③热带气旋中心的极低气压和大风,使海面产生巨大的风浪和涌浪,给海上船舶航行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④热带气旋在登陆时,常造成风暴潮,特别是当台风与天文大潮叠加时,可引起海面水位异常上涨,甚至冲毁海堤,造成巨大的灾害。
热带气旋的命名和编号:1997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决定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采用统一的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
从2001年1月1日起,对发生在180°E以西、赤道以北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面上的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实行统一命名,参加命名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柬埔寨、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米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出10个名字,共140个名字。
浅谈中国台风形成及其影响
摘要:中国是一个受台风影响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华南地区受台风影响最为频繁,其中广东、海南最为严重。
本文主要是通过简介台风的形成条件,对我国的台风的活动特征及其灾害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中国台风灾害的特点主要有发生的频率较高、影响范围较大、破坏性强、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较大等,并提出相应可行性措施来减少我国台风灾害。
关键词:中国台风形成灾害防治措施
1引言
如今,人类正面临着地震、泥石流、滑坡、水旱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是全球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台风灾害作为全球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灾害现象,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80至100个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会造成60至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2万人死亡。
也有个别台风风力极强,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如2008年5月,缅甸超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造成10万人遇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2013年11月,“海燕”重创菲律宾,造成214万家庭受灾,440万灾民被迫转移,农业和基础设施损失高达120亿比索(约合2.75亿美元),堪比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我国海岸线长约为18000km,东临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于西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登陆并深入,加之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连绵、人口稠密,这使得我国也是一个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
全国越有百分之八十的省、市、自治区可能会收到台风的影响,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其中我国华南地区受台风灾最为严重。
我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台风灾害,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国也已采取了相应措施来减轻台风灾害,如做好台风的预报工作、设沿海防护林、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等等。
当然,热带风暴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作为夏季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降水来源,它为沿海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资源,在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用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台风来说,做到如何“趋利避害”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研究课题。
2台风定义及形成的基本条件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是副热带海区、海面水位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
世界气象组织将其定义为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或是飓风。
赤道以北、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100°
E以东的北太平洋一带使用“台风”一词,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将其描述为“飓风”。
我国气象局根据热带气旋中心附近近地面最大风速大小,将热带气旋划分了六个等级,分别是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
一般来说,台风的形成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台风形成于广阔的热带海区,此海区不仅表层水温要达到26℃,并且从海面向下60米深的海水水温都要达到这个温度,这个温度为台风提供了能量。
(2)热带海洋上的水汽是台风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台风形成之前都会形成一个较弱的热带涡旋,涡旋内的气压比其四周都要低,这就使得周围的空气携带大量的水汽向涡旋中心流动,并在涡旋内产生上升运动,湿空气上升凝结,释放大量潜热,使得台风能够得到运转。
(3)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因为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为零,向两级逐渐增加,地转偏向力为零或偏小不能引起扰动,台风也就形成不了,故台风一般形成于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热带海区。
(4)在垂直方向上的风速应该相当,上下风速不宜相差过大,否则,下层的热量刚刚聚集,就会被上层的风吹走,不利于台风能量的聚集。
3 影响我国的台风的活动特征
影响我国的热带风暴主要是来自西北太平洋以及我国的南海海域。
有资料显示: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是全球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海区,每年平均发生28个,最多40个,最少的年份也有20个,在这里发生的热带风暴及台风总数占全球总数的38%,形成于这里的热带气旋约有四分之一在中国登陆,其中产于南海的热带气旋或是台风则有一半以上登陆中国沿海地区。
当然,发生在南亚孟加拉湾的热带风暴对我国西南部也是有影响的。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可以知道,台风是影响中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群发性显著和承载大等特点,因此其引起的损失远远高于其他灾害所引起的损失。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我国登陆的台风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1)登陆中国的台风数量没有明显的数量变化
据统计,1949至2006年期间,共有522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年平均9个,虽然登陆的次数较之前的略有减少,但到达台风级别的并没有明显的增多或者是减少的变化趋势。
(2)台风在中国的登陆地趋于集中
1949年至1981年,登陆和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华南沿海和海南岛地区;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华东沿海及台湾岛地区。
近五十年来,
我国热带气旋的最北登陆位置呈现为逐年向南的趋势,并与北纬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陆的位置则与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纬25度靠近的趋势。
因此,北纬25度附近的东南沿海成为台风登陆的主要区域,这使得这一区域遭受登陆台风袭击的危险性较于其它沿海地区危险明显增大。
从海南到辽宁,我国广阔的海岸线上均有热带气旋登陆,但以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受热带气旋影响的频率最高。
(3)台风登陆时段趋于集中
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时间平均约为4个月,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可达半年。
统计表明,近五十年来,我国热带气旋登陆季节的持续性时间缩短了近一个月,台风的登陆时段区域集中。
(4)登陆台风强度逐年集中
根据1949年以来的台风分析,以热带气旋的中心气压表示其强度,结果显示我国的热带气旋在登陆时的强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并且在登陆台风中强度较强的热带气旋所占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4台风灾害对我国的主要影响
夏秋季节,台风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它主要通过强风、暴雨、风暴潮(尤其是天文大潮)三种方式造成灾害,同时还因强降水带来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台风几乎对各行各业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农业生产及经济作物和热带作物,同时,台风对水利工程设施、生命线工程(如交通、通信、能源)、海洋捕捞、海岸带开发也具有相当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威胁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
据1988-2004年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因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33.5亿元人民币,死亡440人,倒塌房屋30.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88.25万公顷。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城镇数量越来越密集,在同样强度台风的影响下,台风造成的损失也呈逐步上升趋势,如上世纪80年代全国因台风灾害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为30-40亿元,90年代以来台风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已达100亿元以上。
当然,台风带来的并不总是灾害。
盛夏在江南、华南伏旱区登陆的台风带来的丰沛降水常会解除旱情。
如果某地久旱无雨,登陆的台风风力不很大降雨又适度的话,它甚至会成为受欢迎的“使者”。
5台风相关的防治措施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曾经提及:中国人口和民族众多,部分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其中有些地区受台风灾害的影响比较严重,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威胁。
因此,为预防台风的侵袭,个人认为以下措施是可以采取的:
(1)在台风季节要密切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消息和台风预报,积极做好预防措施;
(2)建立城市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3)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4)为了减轻台风的灾害,可探讨台风发生前是否可以减弱台风。
即在台风发生的早期用人工干预,使热带气旋不能发展而受到抑止;
(5)沿海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做好海岸的防护林建设,这不但能有效的防止台风对海岸的严重侵蚀,也为生态多样性的保护做出了贡献;
(6)市民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了解台风的危害性,在台风天气期间尽可能呆在安全的地方。
参考资料:
《美国飓风破坏力为何如此巨大》——李永平
《中国台风灾情特征及其灾害客观评估方法》——雷小途
《台风活动特征及灾害评估概述》——王美双
《中国台风灾害及其影响的研究》——梁必骐
《台风对红树林损害及预防的研究》——陈玉军
《植被对台风形成的影响》——代国林
《台风形成机制之我见》——谢健祥
《台风与台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