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第2讲 政治权力
- 格式:ppt
- 大小:704.00 KB
- 文档页数:21
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2.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职能而建立起来的进行国家管理和执行统治职能的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等。
国家机构的本质取决于国家的本质。
4.院外活动: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与政府官员和政治领导人进行接触,在涉及许多人的问题上试图影响政府官员或政治领导人决定的活动。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经济建设。
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政治的本质、内容、形态还是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政治以其特定的社会作用,体现着社会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社会的各种经济利益和要求。
这里的含义可以理解为:首先,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其次,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第三,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现实性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政治是阶级关系的体现。
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所以,政治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
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因此,经济建设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
政治学原理中政治权利的名词解释在政治学中,政治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所拥有的特权和自由。
它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涵盖了个体自由、权利保障以及民主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政治权利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政治权利的定义政治权利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政治和法律框架下所享有的特殊权力。
它包含了诸多方面,如选举权、言论自由、参政权和宗教信仰自由等。
这些权利不仅仅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是民主社会中确保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基本保障。
政治权利使个人能够在社会和政治活动中行使他们的权力。
这些权利的实现需要政府保障和法律支持,以确保个人或群体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二、政治权利的分类政治权利可以根据其性质和范围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治权利分类:1.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指每个公民在国家法律框架下所享有的权利,包括选举权、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和结社自由等。
这些权利是个体作为公民参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
2.经济权利:经济权利是指个人在经济领域所享有的权利,包括私有财产权、职业选择自由和合理工作条件等。
这些权利保障了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自主性和公正性。
3.社会权利:社会权利是指个体在社会领域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教育权、健康权和住房权等。
这些权利确保了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和福利。
三、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政治权利对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方面说明政治权利的重要性:1.个人自由保障:政治权利保障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性。
选举权和言论自由使个体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选择自己的领导人,而宗教信仰自由则保护了个体的宗教信仰和思想自由。
2.权力制衡:政治权利能够有效制衡政府的权力。
通过选举权和参政权,公民可以选择并监督政府代表的行为,避免政府滥用权力和腐败。
3.民主治理:政治权利是民主治理的基石。
只有当每个公民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参与决策时,才能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4.政治权力的特征(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第二讲政治权力3.政治权力:〔1〕广义:政治权力就是权力现象与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反映。
〔2〕狭义: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1〕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2〕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实用;〔3〕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1〕客观要素: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生产资料②物质财③暴力④其他要素〔2〕主观要素:指在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
主要包括:①能力素质②身份资格③理论与策略④组织6.权力与权威的关系〔1〕权力:影响他人的一种能力,表现为一种奖惩能力,来源于强制力。
〔2〕权威:影响他人的一种正当性,来源于理性的说服。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3〕联系:⑴都要求服从,都有支配的性质;⑵权威构成了权力的基础,权力的实现要依靠对于权威的运用;〔4〕区别:⑴对权威的服从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⑵权威通常是不可更改的;而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到达最正确的均衡。
⑶权威的服从不要依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7.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⑴外在客观的合法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以及强制性的法律;⑵内在主观的合法性,如被统治者发自内心的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则有义务服从统治者;8.政治合法性的类型(1)传统型合法性〔2〕法理型合法性〔3〕克利斯玛型〔个人魅力型〕9. 政治权力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区别〔1〕有效性是有条件的,合法性是无条件的;〔2〕有效性是物质上的,合法性是精神上、信仰上的;〔3〕有效性依靠的是政治权力对资源的垄断能力,合法性则依靠悠久的历史传统第三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1.政治文化: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在外来的蓝图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班长:张占一.为什么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P51.政治的性质由经济的基础决定,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阶级的经济地位以及阶级的经济利益。
3.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4.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性作用,是马克思政治学的根本特征。
二.政治含义?P2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所以,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著名论断?P33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他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间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说,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四.如何理解国家是阶级的统治?P40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
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国家作为产生于社会又自居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力量,在表面上所采取的不是阶级组织的形式,而是一种共同的形式。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依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起来的。
五.为什么说福利国家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P821、福利国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福利国家仍然是垄断资本掌握的国家。
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敢于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则进一步强化了垄断资本的地位。
3、福利国家用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的体系的经费,实际上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必要劳动时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YYZYQ.NO.04★政治学基础★NOV.1ST.2008★69第二章:政治权力第一节:政治权力的本质一、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的形成分析分析政治权力形成的逻辑过程,可以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1)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在于利益。
a.利益主体自觉能动,调动其有效资源,并将其有机地凝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以此为凭借展开谋利活动,利益是凝聚社会力量的核心b.并非任何利益主体,认识到利益所在,并且能够自觉调动,才会转变成为这种力量的主体。
(2)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利益关系。
a.共同利益:共同力量,基于共同利益主动或被动的贡献自己的力量的总和b.利益矛盾:力量对比,力量制约(3)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是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产生了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
a.在力量对比关系中,会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双方力量均衡,一是一方的力量超过另一方,并形成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
当后者出现时,制约其他力量的力量成为政治权力,其主体也转变为政治权力主体。
b.从纵向力量对比关系来看,在社会生活中,群体力量天然大于个人力量,全社会的力量天然大于其他群体力量。
因此,在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时,相对于个人力量的群体力量、相对于个人和群体力量的社会力量这种公共力量天然地成为政治权力。
横向上,不同力量孰强孰弱则取决于各自力量的构成要素及及其组合方式。
实际中,纵横交汇点上必然是某种公共力量,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权力。
而就既定的社会来看,社会公共力量在常态下成为政治权力。
由此可见,政治权力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拥有的对其它社会和政治力量以及其它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1、客观构成要素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其主要有:(1)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a.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历史前提,生产资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使自己力量得到极大强化,为转变成为政治权力主体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