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病变 五大危害要警惕
- 格式:docx
- 大小:16.32 KB
- 文档页数:2
女性需警惕三大常见乳腺疾病乳房胀痛、痛经、消化不良、便秘、失眠......整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女性常常会出现上述各种健康问题。
由于没有时间或者问题不是特别突出,女性常常会忽略这些小毛病,尤其是乳腺疾病,殊不知日积月累,小小的症状也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乳腺炎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炎类型。
常发生在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6个月的婴儿开始长牙,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应该小心预防,而断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经乳头的裂口或血性感染所致。
乳腺炎症状发生时,患者会感觉乳房硬块增大或感觉红肿疼痛加重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急性乳腺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乳腺导管堵塞无法及时疏通且出现乳腺炎的症状,应尽早就医,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为了预防乳腺炎,应注意保护乳头,及时正确处理乳管堵塞,乳头破裂等问题。
保证乳房的及时排空以及避免压迫乳房,确保乳房及时有效排空也是防治乳腺炎的关键。
慢性乳腺炎多见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人群,此类患者的感染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慢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以浆细胞性乳腺炎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为主。
本病的特点是乳房肿块坚硬不容易消散,化脓较晚,不易痊愈,反复发作,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
慢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为局部单一或多发包块,疼痛不重,表面红,皮温稍高也,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可伴有乳头溢液,肿块不容易消退,可反复化脓,有时溢液、肿块、脓肿、瘘管四期表现并存为复杂类型。
慢性乳腺炎大多为单侧乳房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全身症状不明显,极少出现畏寒发热。
慢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变特点、病程、患者的意愿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输液、引流、呼吸支持等治疗和监测。
然而,导管使用不当或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对导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导管的护理问题1. 感染由于导管插入部位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特别是在长时间留置或操作不当时更容易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 堵塞由于液体药物、血液凝块或分泌物等原因,导管内腔可能会产生堵塞现象,使药物输送受阻或引流功能失效。
3. 脱落如果插入部位未固定好或操作不当,则可能造成导管脱落,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 误吸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误吸,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导管的护理措施1.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对于长时间留置的导管,要选择材质好、生物相容性强、不易产生感染等优点的导管。
2. 插入前准备工作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皮肤、穿戴手套、准备好所需器材等。
3. 操作规范插入导管时必须操作规范,遵循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对于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误吸现象。
4. 固定好导管插入后要及时固定好导管,避免脱落。
对于留置时间较长或处于易移动部位的导管,应使用专门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5. 定期更换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堵塞和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具体时间要根据医嘱来确定。
6. 导管护理对于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需要进行定期护理。
如清洗导管、更换敷料、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等。
7. 监测并发症在使用导管期间,要及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
如感染、堵塞、脱落等。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结语导管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只有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发布的最新乳腺肿瘤分类标准,乳腺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的主要内容。
首先,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分类标准将乳腺肿瘤分为非特指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三大类。
其中,非特指性肿瘤是指无法准确定义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分析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而良性肿瘤则是指绝大多数无恶性潜能的肿瘤,一般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恶性肿瘤则是指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良性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头状瘤、导管内增生症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几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通常具有明确的包膜,切除后有很低的复发率。
乳头状瘤则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乳腺肿瘤,通常表现为乳头溢液、血性乳汁等症状。
导管内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病变,其中非典型导管内增生症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警惕。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出血等症状。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的分类更加复杂。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恶性乳腺肿瘤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等几种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了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其特点是恶性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壁并侵蚀周围组织。
乳头状癌则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恶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肿瘤的乳头部分。
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恶性细胞主要位于乳腺腺体的小叶部分。
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是指恶性细胞主要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以外的转移部位。
了解乳腺肿瘤的分类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乳腺导管堵塞对于女性造成哪些危害*导读:乳腺导管堵塞的症状一般都是因为女性在哺乳期间发生,在哺乳期间乳房形成的块状物且还会有疼痛感。
……
哺乳期间导致的乳腺被浓稠的乳汁堵住,未来得及消除;日积月累较轻会导致炎症,较重容易引发乳腺癌。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积囊肿
乳房囊肿又叫乳汁潴留样囊肿,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堵塞,引起乳汁瘀积而形成囊肿。
积乳囊肿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直径约为2cm左右,偶有3cm的人。
如果继发感染时,症状表现是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典型反应,同时侧腋窝有淋巴结肿大的并发表现。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汁淤积症
乳汁淤积症又叫乳腺囊肿,主要是因为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促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
乳腺增生早期的女性有感觉到间断性的刺痛反应,随着增生组织变大,硬块变多。
患者疼痛的症状越发明显。
偶尔会因为女性生理期间增加乳腺反应造成大量细菌的累积,引发恶性症状表现。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房硬块
在乳房的区域位置,可以触摸到形状、大小都会不同的差异;患者很难察觉到。
如果有所察觉且还有增大的表现,最好去医院
进行及时的治疗。
同时,如果乳房有硬块的女性,需要坚持身体检查,预防组织发生病变;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引发恶性疾病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首先可以接受乳腺B超检查、X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或者诊断、解决;可能会导致乳腺囊肿、乳腺癌等恶性症状疾病。
危害到每个女性的生命。
其实乳腺导管最好是可以进行热敷治疗或者是抗炎症治疗,可以得到最好的治愈。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简称“浆乳”,又称为“粉刺性乳痈”,是继发于导管扩张症的一种危害较大的乳腺疾病,近年来临床就诊量大幅度上升。
那么,浆乳和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什么样的疾病?发病后该如何正确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浆乳和导管扩张症那些事。
第一,浆乳继发于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扩张症为什么称之为“症”而非“病”,其实就是说它只是一个“现象”而非“病理”实质。
是因为导管内存在异常的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而使导管“被动”扩张而不是导管本身“主动”扩张。
所以,导管扩张症的原因是:1、腺体内存在异常分泌(或正常分泌物积聚);2、导管收缩乏力,不能将分泌物有效排出。
第二,单纯的导管扩张症除了有乳头溢液之外并没有出现炎症反应,主要原因是导管内积聚的原始分泌物是大分子物质,对导管并无刺激作用,所以并不会出现炎症反应。
但长期积聚的分泌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时就会产生刺激作用而产生炎症反应,因其并没有致病菌参与,只是化学性刺激,所以它是无菌性炎症。
基于此,抗生素治疗无效,但抗炎治疗可以缓解。
第三,炎症反应初期仅限于导管之内,可以沿导管向远端蔓延,所以临床上可见一支或多支导管呈炎性改变。
第四,当导管炎症达到一定程度,引起机体免疫应变,有大量“浆细胞”向病变导管游离,并积聚于导管周围,故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第五,病变进一步发展,导致导管内炎症蔓延至导管外周围组织,形成“导管周围炎”。
第六,炎症继续发展,侵及周围脂肪组织,形成“脂膜炎”,此期,临床上方出现“炎性肿块”。
第七,由于导管炎症导致管壁脆性增加,而后破溃,使导管内积聚的分泌物排入间质层,加剧间质层内的压力,使炎性变的脂肪组织缺血坏死出现液化,形成所谓的“脓肿(并非感染性)”,最后蚀破皮肤形成瘘道,导管内的分泌物和坏死液化的脂肪组织自此排出。
基于上述发病机制,临床治疗要注意做到:1、在破溃之前排出导管内积聚的分泌物;2、抑制异常分泌;3、一旦出现脂膜炎,尽早使其局限并促使其坏死液化;4、在没有蚀破皮肤之前局部穿刺抽出坏死液化物,防止皮肤破溃;5、一旦皮肤已经破溃,尽量扩创,充分引流,促使分泌物尽可能多地排出,以加快创面愈合。
导管评估风险护理措施引言导管评估是护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评估导管的使用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本文将介绍导管评估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导管评估和护理工作。
导管评估风险因素导管评估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如导管相关感染、动脉损伤、静脉血栓形成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详细介绍。
1. 导管相关感染风险导管相关感染是导管评估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导管相关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等。
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导管种类、留置时间、导管插入技术、导管位置等。
2. 动脉损伤风险导管评估中,可能发生动脉损伤的情况,如血栓形成、出血等。
动脉损伤可能导致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3. 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导管的使用可能会引发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静脉阻塞,进而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
导管评估护理措施为减少导管评估可能带来的风险因素,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下面将具体介绍一些常见的措施。
1. 导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导管评估之前,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导管使用情况,并准备相应的器材。
同时,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佩戴手套,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导管评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导管评估的过程中,护士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导管插入点的观察:护士需要观察导管的插入点是否存在出血、肿胀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管固定的情况:导管应该被固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以确保导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并及时调整固定带。
•导管留置时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导管类型,护士需要合理评估导管的留置时间,并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更换导管。
•引流的情况:对于引流型导管,护士需要观察引流液量和性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中外医疗 CH IN A F OR EI G N ME DI C AL T R EA TM EN T 临 床 医 学乳腺疾病在临床外检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良恶性直接关系着治疗方案的不同。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乳腺肿瘤分类中,将起源于末梢导管-小叶单位,病变限于乳腺小叶系统内的一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各不相同的增生性病变归类为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将其分为4类:普通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 UDH)、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flat epithelial afypia,FEA)、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和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由于各类病变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不同,准确的病理分型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乳腺增生病的细胞形态学、组织结构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讨论其和乳腺癌的关系以及鉴别诊断要点。
1 临床资料收集2000年至2009年间山东枣庄峄城区人民医院病理科乳腺标本,根据新诊断标准伴有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16例标本,其中浸润癌旁组织中导管内增生性病变8例,乳腺增生病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5例,纤维腺瘤中伴导管内增生性病变3例。
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5μm,H E染色,光镜观察,根据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分类[1],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
2 结果(1)16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普通导管增生8例,其中轻度增生4例,中度增生3例,重度增生1例。
平坦上皮不典型增生3例,不典型导管增生3例,导管原位癌2例。
(2)乳腺增生病中UDH3例,F E A1例,A D H2例,D C I S0例。
纤维腺瘤中U DH2例,F E A0例, ADH2例,D CI S0例。
浸润癌旁组织中UD H2例,FE A1例,AD H1例, DCIS1例。
3 讨论随着人们肿瘤知识的提高,以及乳腺病普查工作的规范和检查方法的进步,一些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检出率逐渐增加,需要鉴别的病例日趋增多。
导管风险分级一、背景介绍导管风险分级是一种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旨在对不同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以便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风险。
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级,可以帮助组织合理分配资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二、分级标准1. 风险等级- 低风险:对组织影响较小,可以通过常规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 中风险:对组织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额外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 高风险:对组织可能产生重大影响,需要采取紧急和全面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
2. 分级依据- 潜在影响:评估风险对组织的潜在影响程度,包括财务影响、声誉损失、安全隐患等。
- 发生概率: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专家判断等。
- 控制可行性:评估组织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可行性,包括内部控制体系、资源投入等。
三、分级过程1. 风险识别和评估-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组织的历史风险事件、行业标准、法规要求等。
- 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包括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发生概率的评估。
2. 分级划分- 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 根据分级标准,确定每个等级的具体要求和控制措施。
3. 控制措施制定- 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预防控制、检测控制和应急控制等。
- 确定控制措施的责任人和实施时间,建立相应的执行计划。
4. 风险监控和反馈-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 根据监控结果,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为例,根据导管风险分级方法对其风险进行分级和管理。
1. 风险识别和评估- 收集该公司的历史风险事件,包括产品质量问题、供应链中断等。
- 对风险进行评估,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对公司的声誉和销售额有较大影响,供应链中断对生产计划和客户满意度有较大影响。
2. 分级划分- 将产品质量问题划分为中风险,因为公司已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但仍需要加强产品检测和质量培训。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分类和原发恶性转化风险引言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腺肿瘤中占据一定比例。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IDP)是一种乳头状建构物在乳腺导管内生长的颗粒肿瘤,主要位于乳头区和大导管,具有一定的恶变潜力。
本文将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分类以及其原发恶性转化风险。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分类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以根据其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乳头内的细胞类型和增生有无,主要分为乳头内乳头状瘤、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和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
1.乳头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乳头内乳头状瘤是最常见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类型,其中主要包括单纯乳头内乳头状瘤和复合性乳头内乳头状瘤。
在乳腺组织镜下观察,乳头内乳头状瘤呈乳头状或息肉状,乳头内血管丰富,内细胞为复层柱状上皮细胞,常有纤毛和黏液细胞的存在。
乳头内乳头状瘤一般无恶性转化的倾向。
2.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Intraductal Papilloma with AtypicalHyperplasia)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是一种具有良性和恶性特征共存的病变。
在乳腺组织镜下观察,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的乳头内上皮呈现异常细胞结构和某些细胞异常增生的现象。
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有相对较高的原发恶性转化风险。
3.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Intraductal Papilloma with In SituCarcinoma)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是一种同时存在乳头内乳头状瘤和原位癌的情况。
在乳腺组织镜下观察,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的乳头内上皮呈现恶性细胞结构和异常细胞的克隆增殖。
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的患者有较高的原发恶性转化风险。
原发恶性转化风险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腺肿瘤中的恶变潜力相对较低,但仍然应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乳头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和乳头内乳头状瘤伴原位癌的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恶性转化风险。
导管风险分级导管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对导管系统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导管风险进行分级,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导管系统中的潜在风险,以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导管风险分级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风险识别:首先需要对导管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这可以通过检查导管系统的设计、操作和维护情况,以及分析历史事故和故障数据来完成。
例如,可能的风险包括泄漏、爆炸、腐蚀等。
2. 风险评估:在识别出潜在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工具来进行评估。
严重程度可以根据潜在的人员伤害、环境影响和财产损失来评估,可能性可以根据类似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导管系统的可靠性来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级别。
通常使用颜色或数字来表示风险级别,例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后续的风险管理工作,优先处理高风险的问题。
4.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高风险的问题需要优先解决,可以采取控制措施如改进设计、加强监测、提供培训等来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5. 风险监测和复评估: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定期监测和复评估导管系统中的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及时更新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
导管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导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通过系统地对导管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同时,也能够提高导管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乳腺导管内病变五大危害要警惕
*导读:乳腺导管内病变,女性需要提高警惕;这是危害生
命健康的一种讯号。
切忌需要早起检查,防止引发恶性疾病。
……
乳腺导管内病变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最明显的症状是乳房镇痛;出现肿块,甚至导致癌症的引发。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房疼痛
女性的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严重疼痛不可触摸。
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月经前或生气时,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和月经周期变化波动。
也会有异常肿块的发生,3~4cm的大小。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由于乳腺结构不良、炎症等因素诱发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导致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乳汁在乳内积存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
此疾病是乳房的一种良性的病变,多发于乳房中央、乳头周围,特别是乳头上方处,常见的疾病是,乳房炎症及乳房外伤史,导致大导管口阻塞。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纤维瘤
乳腺导管内病变引发乳腺纤维瘤,高发青年女性,是常见一类肿瘤疾病。
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有关,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乳房
内,一般为单发性。
肿块为卵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肿块易被推动。
最好选择手术治疗,但少数人能接受此方法,主要是因为手术虽切除了局部的肿瘤,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却并未得以纠正,易复发,且乳房会留下斑痕。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病变也是发生会引发乳房的恶性肿瘤,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典型表现。
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
酒窝状、橘皮症是乳腺癌皮肤及轮廓的常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