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的政治艺术_浅析俾斯麦时期的德国外交政策
- 格式:pdf
- 大小:86.42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德国统一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思想摘要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十九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是普鲁士王国的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在执政期间主张采取“铁”与“血”的政策,故被称为“铁血宰相”。
十九世纪是欧洲国际舞台风云变幻的一个世纪,俾斯麦在其中利用自己深谋远虑的眼光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腕,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作为一个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思想即使在21世纪,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思想;国家利益之上;王朝战争;启示一、俾斯麦外交思想的形成(一)个人背景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德国的一个容克家庭,他有一位参加过战争立下战功却非常厌恶战争的渴望安安静静生活的父亲,有一位很有主见好出风头还喜欢宫廷的母亲。
他的母亲简直跟他的父亲格格不入,他的父亲只希望平静的过日子,但是他的母亲却很不安分。
俾斯麦的性格上有些矛盾,我想,这跟他的家庭不无关系。
俾斯麦的理性,他的深入而不为情所动的睿智,都是母亲遗传给他的,但是他的脾气,大概是从父亲那里遗传过来的。
后来,俾斯麦深陷政坛,但是却经常写信给他的妻子,说希望和她能够过上田园的生活,一起在田野上骑马,在树林里打猎。
俾斯麦家族数位亲人都参加过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使得俾斯麦对军事非常的了解,而他的母亲家族门肯氏一百多年来一直是法律或历史的教授,并且他的母亲受到影响,一直希望俾斯麦往外交界或政界发展,在父母亲的双重影响下,是俾斯麦成为了一个具有军事手腕的外交家,政治家。
也正是这样强硬的方式,在欧洲局势混乱的时代,对内控制局势,强大国家,对外使用纵横捭阖的外交,带领普鲁士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交思想。
俾斯麦的童年时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
“直到晚年,他还念念不忘令自己懊恨的柏林柏拉曼学校所浪费的八年时光。
论俾斯麦统一德国过程中的外交政策摘要:30年战争后,德国的统一已“不光是德国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到欧洲政治格局变化的国际性问题。
普鲁士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以统一德国为目的的三次王朝战争中,依据形势的剧烈变化,变通现实政治的主张,改变外交策略,有效的防止了反普同盟的出现,成功地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关键词:俾斯麦;外交;现实政治俾斯麦的哲学是:“强权胜于真理”。
他在推行“铁血政策”,武力统一德国的同时,外交上他在对地缘政治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现实政治”为原则的外交政策,精心谋划各种策略,充分考虑到各列强对德国统一运动可能采取的态度以及普鲁士的相应对策。
德国统一是通过俾斯麦领导的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及1870-1871年普法战争完成的,结束了德意志的长期分裂割据。
这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都是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分不开的,可谓匠心独运。
本文以三次王朝战争为线索,剖析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的外交政策。
1.丹麦战争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第一次王朝战争是1864年的丹麦战争。
这次战争祸起于丹麦政府违背了国际公约。
在这一争端中,俾斯麦的目标很明确:利用有利时机,吞并三公国,作为统一德国的第一步。
俾斯麦展开了纵横的外交,以争取各国的中立。
如俾斯麦认为俄国的立场是至关重要的,为取得彼得堡内阁的中立,他利用1863年波兰起义同沙皇做交易。
他还利用在克里木战争后尖锐起来的俄国同克里木联盟(英法奥)之间的矛盾,强调霍亨索伦王朝同罗曼诺夫王朝间的轻骑和友谊关系。
由于俾斯麦的狡猾手腕,以及如他所预料的欧洲其它大国见勾心斗角的矛盾,原指望回得到俄英等国援助的丹麦政府,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俾斯麦运用现实政治的外交策略,漂亮的完成了德国统一的第一步,也为迈出统一的第二步做了铺垫。
无怪乎俾斯麦在十四年后仍得意地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是我最大的外交成就。
”2.普奥战争俾斯麦极力利用列强的矛盾和弱点,以争取他们在普奥正在中再次采取中立立场。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被认为是19世纪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实践之一,其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在战略层面上,俾斯麦主要采取了血与铁的政策,通过战争来推动德国的统一。
而在统一完成后,俾斯麦则转变为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以维护德国国家利益和实现稳定的欧洲格局。
在统一前,俾斯麦通过实施战争来消除德国周围的敌对势力,从而为德国统一铺平道路。
18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初期,他先后领导了三次战争,包括德丹战争、奥地利普鲁士战争和普法战争。
这些战争的目标是分别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从而削弱对德国统一的阻碍。
在这一过程中,俾斯麦极为巧妙地运用了外交手段,通过结盟和割地等手段,巩固德国与其盟友的地位,确保德国的优势地位。
然而,一旦德国统一完成,俾斯麦意识到战争并不是唯一的手段,为维护德国的利益和确保国家的稳定,必须采取更为灵活的外交策略。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俾斯麦致力于建立德国的国际地位和稳定的欧洲秩序。
他主张保持与欧洲大国的平衡关系,防止德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并同时通过维护德国利益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来使德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俾斯麦的外交策略的核心是“不结盟主义”,即避免与其他强国结成军事同盟,以免牵扯进与其他国家的战争。
相反,他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俾斯麦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结束了法团争端,并成功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
而在与奥地利的关系上,俾斯麦采取了同样的策略,以和平方式解决了与奥地利之间的争端,确保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除了不结盟主义外,俾斯麦还重视国家的经济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内政改革来推动经济的繁荣。
他实施了俾斯麦式保护主义政策,通过高关税和财政政策来保护国内工业,并通过建设铁路和改善农业生产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德国成为欧洲最为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为国家的外交事务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实力。
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890年是近代德国外交史的一个分水岭。
是年3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命令俾斯麦辞去宰相职务,这宣告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终结。
对于欧洲来说,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德国新的领导人——威廉二世为德国外交战略设计了所谓的“新路线”政策。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构建以“大陆政策”和“均势外交”为基点,明确了统一后的德国的主要活动舞台不是海外,而是欧洲大陆。
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和孤立法国,并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避免东西作战;联合奥匈帝国,阻止俄向中欧和南欧发展;拉拢英国,加剧英俄对抗,形成英、法、俄、奥、意在欧洲的相互制约。
根据这张极其错综复杂的外交网,1873年俾斯麦促成俄、奥、德缔结三皇同盟。
1879年德奥缔结军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后,针对俄法组成三国同盟。
此后同俄国关系紧张,80年代后期几启战端。
1887年缔结德俄再保险条约,以使德国避免两线作战。
对于英国,俾斯麦设法避免冲突,1878年柏林会议上,俾斯麦实际支持英国,阻止俄国取得黑海制海权。
80年代末随着德国帝国主义的兴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陆政策破产,俾斯麦被迫辞职。
1890年后,大陆政策让位于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
1888年威廉二世继承德国皇位,在俾斯麦被免职后,野心勃勃的威廉二世便积极对外推行“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即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威廉二世宣布: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边界以外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他试图把德国从一个欧陆国家变为世界帝国,妄图建立一个从北海、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从柏林到巴格达的“大德意志帝国”,并与世界列强争霸世界。
正如极力鼓吹对外扩张的外交大臣伯恩哈特•冯·皮洛夫在1897年12月的一次演说中声称:“德国过去曾有那样的时期,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而自己只剩下纯粹在理论上主宰着天空,可是这种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社会学院查荣卿0803008 摘要:1871年,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由普鲁士完成统一,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俾斯麦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实施和完成这个目标;二、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去推动国家目标的实现,善于调动和利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来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服务,运用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来加速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俾斯麦;德国统一;领导艺术1871年,在分裂了约五个世纪之后,最终在德国人民的企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了统一。
统一的实现恢复了德意志人民那久违的“自尊”和“自信”。
而给德意志人民这一切的,就是被人们誉为“铁血宰相”的俾斯麦。
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过程中是如何发挥自己作用的呢。
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并能以坚强的意志果断地去实施这个目标。
神圣罗马帝国早在14世纪中期就陷入了分裂,实现国家的统一,可以说是德国多少代人的梦想和愿望。
但德国的统一需要具备多种必须的国内外条件。
就19世纪中叶的德国来讲,它所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并不乐观:从国际环境来看,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德国的统一就已经“不光是德国的问题”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德意志似乎更合乎欧洲各列强的利益,因此如果得不到欧洲列强的首肯,德国的统一势必会遇到他们的各种干扰和阻挠;从其内部来讲,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容克地主,从维护其既得利益出发,大多也是反对国家统一的。
对于这些消极因素,俾斯麦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他首先意识到制定强硬政策的必要性,他认为“如果我们不设法成为铁锤,那么我们就将成为铁砧。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以务实的态度,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来完成国家统一的“铁血政策”。
俾斯麦始终把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看作是实现国家统一的重要前提,他说:“没有普鲁士的军队,并且是一支强大的普鲁士军队,德意志民族的观念根本就不会实现。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信念,他一上台就强调“普鲁士必须积蓄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
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浅论俾斯麦的外交策略在德国统一中的运用郭细林内容摘要:德意志的统一,在政治经济作用的背后,普鲁士宰相俾斯麦的灵活外交策略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次王朝战争成功,从一定程度来说就是俾斯麦外交策略的成功。
关键词:德意志,俾斯麦,统一,外交●在德国的统一过程中,我们不能不说俾斯麦。
俾斯麦1862年出任普鲁士宰相,他出任再想不到十年,实现了由普鲁士完成的德意志的统一,大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法国和奥地利受到了抑制,德国成为了欧洲强国。
德意志的统一,在当时的环境下,得益于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的外交斡旋,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在德国统一中面临怎样的环境,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我们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谈谈。
一、德国统一时面临国际形势九世纪后,查理曼帝国瓦解后,经过五百多年的封建割据,到十八世纪,德意志诸侯林立,每一邦国都有较大的实力,他们彼此征战,政治经济上长期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
德意志之所以长期陷入政治四分五裂的困局,统一运动之所以会屡屡失败,从很大程度上是受德意志的地缘政治所决定的。
因为德意志的战略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差,四周都是欧洲大陆传统的强国,而它本身发展又太晚,以英国、法国、俄国为首的欧洲大陆强国都必然要阻止德意志的统一。
因为对它们来说,在欧洲中部出现一个统一强大的德意志是对他们利益的严重威胁,这就是它们可能会联合阻止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利益所在。
到19世纪中叶后随着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和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德意志统一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
而此时刚刚登上普鲁士政治舞台的俾斯麦也在此基础上理解了统一德意志的历史必然性。
为了维护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保存君主政体和贵族阶级的特权,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必须由他们自己来领导,必须由他们来迫使软弱的德意志资产阶级俯首听命。
俾斯麦同样也懂得,在以后统一的道路上两个德意志邦—普鲁士和奥地利的冲突不可避免。
浅谈俾斯麦外交政策陈明媚摘要:俾斯麦是德国历史上叱咤风云于欧洲政坛的一名“铁血”宰相,在他的身上强烈地彰显出容克阶级地主专横、狂戾的作风。
其果敢、坚毅、自信的个性对于德国的统一以及德国的外交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他任职期间所建立的大陆联盟体系,有效地稳定了德国的局势和维稳了欧洲的均势,但是它自身也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无法克服的弊端,最终以失败落下帷幕。
关键词: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欧洲均势1862年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俾斯麦讲明了自己的立场:“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
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①为此,他开始让他蜚声欧洲政坛乃至国际政坛的“铁血政策”。
本文拟从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目标,形成过程以及最终的影响作一些拙略的评述。
一:大陆联盟体系推行的背景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进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人们各方面的水平得到了质的突破,国民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机器大工业的生产领域上了,机器大工业的制度得到的普遍建立。
1850—1870年,“德国这二十年中带来的成果比以前整整一个世纪还要多。
”②但是,德意志城邦林立,封建割据状态依旧成为其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绊脚石。
这就使得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政治局面的现状发生了重要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把国家统一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消灭了封建城邦的割据状况,奠定了俾斯麦大陆联盟政策的基础。
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对丹麦的战争。
把属于丹麦的石勒苏益格—何尔施泰因两公国并入德国。
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
1866年7月3日在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根据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兼并了何尔施泰因以及战争中站在奥方的几个德意志联帮诸侯国,统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鲁士领导下的北德意志联邦。
论俾斯麦个性外交对德意志崛起的影响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是德国历史上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
他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意志帝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军事统一、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三个方面论述俾斯麦的个性外交对德国的影响。
俾斯麦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
在19世纪,德国是一个分散的国家集合体,由多个小国家组成。
俾斯麦以智慧和政治手腕,成功地通过三次战争统一了德国,使其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利用军事力量统一了北德意志联邦和南部的巴伐利亚王国,最终实现了德国的统一。
这使得德国获得了强大的实力基础,为后来的军事征服与扩张奠定了基础。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
他秉持实用主义的原则,以经济利益来达成外交目标。
俾斯麦鼓励国内企业家通过贸易和投资扩大德国的经济实力。
他凭借精明的外交手段,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关税协议,使德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出口德国的商品。
这种积极的贸易政策促进了德国的工业化和商品输出,使德国成为欧洲颇具竞争力的经济大国。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实现了德国的外交扩张。
他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与协议,为德国创造了有利的外交环境。
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特利德协约》,该协约将南德国与奥地利王国联合起来,有效地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影响力。
俾斯麦还试图通过与俄国、英国和意大利建立友好关系来稳定欧洲的地缘政治局势。
通过这种外交扩张,俾斯麦巩固了德国的地位,并化解了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潜在冲突,为德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俾斯麦的个性外交政策对德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军事统一巩固了德国的力量,通过经济发展和外交扩张提升了德国的国际地位。
俾斯麦的外交政策使德国成为一个强大和自主的国家,并为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
纵横捭阖的外交大师,狡猾至极的政客俾斯麦说到俾斯麦,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个战争狂人,这多少也是缘于他“铁血宰相”的称号。
1861年,俾斯麦在担任普鲁士宰相以后,普鲁士就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道路。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开战,并在普丹战争中获胜;1866年,普鲁士又发动了针对奥地利的普奥战争,此后,奥地利被逐出了德意志,成为了奥匈帝国,而普鲁士则获得了德意志的领导权。
到了1870年,普鲁士更是击败了欧洲大陆的霸主法国,并乘势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王国也通过这场战争,顺势升级,变成了德意志帝国,当上了欧洲大陆的新霸主。
从1861年到1870年,在俾斯麦上台后的短短不到10年里,普鲁士就先后发动了三场大型战争,所以我们说俾斯麦是个战争狂人,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但如果我们只用战争狂人来形容俾斯麦,就太过于片面了,因为战争只是俾斯麦的一个侧面,当需要战争的时候,俾斯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战争,但当不需要战争的时候,俾斯麦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战争,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和平主义者”。
在俾斯麦的带领下,德国虽然击败了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但这也只是德国崛起的第一步,而新崛起的德国,实际上所以面临的,却是一个险象环生的局面。
我们先说说西边,法国就不用说了,跟德国是世仇,在普法战争中败给了德国,还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因此法国人就一直憋着一口气要找德国复仇。
而英国则长期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欧洲大陆上那个国家最强,英国就会打击他,只要欧洲大陆没有出现绝对的强国,孤悬英伦的英国才能安全。
而德国作为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自然就成了英国的打击对象。
再看看南面的奥匈帝国,虽然向来没什么战斗力,甚至被称为“布娃娃帝国主义”,但好歹也是个大国,在普奥战争中败给德国以后,就对新崛起的德国产生了恐惧,奥匈帝国就一直在想,德国会不会吞并我呢?所以奥匈帝国对德国是非常防范的。
当然,在德国的更南面,还有个脓包意大利,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以坑德国而著称,一战的时候本来是德国的盟友,后来就见风使舵地加入了协约国,二战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坑死了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