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_趣味数学题锦集
- 格式:pdf
- 大小:12.63 KB
- 文档页数:8
高三数学试题一.填空题:1.假设某10张奖券中有1张,奖品价值100元,有二等奖3张,每份奖品价值50元;其余6张没有奖.现从这10张奖券中任意抽取2张,获得奖品的总价值ξ不少于其数学期望E ξ的概率为 .2.已知对任意的()()[],00,,1,1x y ∈-∞+∞∈-U ,不等式22268210x xy y a x x+----≥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3.在xOy 平面上,将两个半圆弧22(1)1(1)x y x -+=≥和22(3)1(3)x y x -+=≥、两条直线1y =和1y =-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D ,如图中阴影部分.记D 绕y 轴旋转一周而成的几何体为Ω,过(0,)(||1)y y ≤作Ω的水平截面,所得截面面积为2418y ππ-+,试利用祖暅原理、一个平放的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得出Ω的体积值为 。
4.已知()y f x =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 且()y f x =的图像关于点(6,0)对称. 若实数x , y 满足不等式22(6)(836)0f x x f y y -+-+≤, 则22x y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5.已知一玻璃杯杯口直径6cm, 杯深8cm. 如图所示, 其轴截面截杯壁所得曲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一个玻璃小球放入玻璃杯中, 若小球能够碰到杯底, 求小球半径的范围(不记玻璃杯的玻璃厚度).CPxO y二.选择题:6.已知O 是ABC ∆外接圆的圆心, A ,B ,C 为ABC ∆的内角, 若cos cos 2sin sin B C AB AC m AO C B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则m 的值为 答 [ ] A. 1 B. sin A C. cos A D. tan A7.已知点列()(),n n n A a b n N *∈均为函数()0,1x y a a a =>≠的图像上,点列(),0n B n 满足1n n n n A B A B +=,若数列{}n b 中任意连续三项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则a 的取值范围为( )(A )5151⎛⎫-++∞ ⎪ ⎪⎝⎭⎝⎭U (B )5151⎫⎛-+⎪ ⎪ ⎝⎭⎝⎭U (C ) 31310,,22⎛⎫⎛⎫+∞ ⎪ ⎪ ⎪ ⎪⎝⎭⎝⎭U (D )3131,11,22⎛⎫⎛⎫ ⎪ ⎪ ⎪ ⎪⎝⎭⎝⎭U 8.过圆22(1)(1)1C x y -+-=:的圆心,作直线分别交x 、y 正半轴于点A 、B ,AOB ∆被圆分成四部分(如图),若这四部分图形面积满足|||,S S S S I ∏+=+¥则直线AB 有( )(A ) 0条 (B ) 1条 (C ) 2条 (D ) 3条三.解答题:9.已知直线2y x =是双曲线2222:1x y C a b-=的一条渐近线,点()()()1,0,,0A M m n n ≠都在双曲线C 上,直线AM 与y 轴相交于点P ,设坐标原点为O.(1)设点M 关于y 轴相交的对称点为N ,直线AN 与y 轴相交于点Q ,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定点T ,使得?TP TQ ⊥若存在,求出点T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过点()0,2D 的直线l 与双曲线C 交于R,S 两点,且OR OS RS +=u u u r u u u r u u u r,试求直线l 的方程.xy O BCA10.已知双曲线22:12x C y -=, 设过点(A -的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1,)e k =r .(1) 当直线l 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m 平行时, 求直线l 的方程及l 与m 的距离;(2) 证明: 当k 时, 在双曲线C 的右支上不存在点Q , 使之到直线l .11.已知集合M 是满足下列性质的函数()f x 的全体:存在非零常数k ,对定义域中的任意x ,等式()f kx =2k+()f x 恒成立. (1)判断一次函数()f x =ax +b (a ≠0)是否属于集合M ;(2)证明函数()f x =2log x 属于集合M ,并找出一个常数k ;(3)已知函数()f x =log a x ( a >1)与y =x 的图象有公共点,证明()f x =log a x ∈M .12.设函数)(x f 和)(x g 都是定义在集合M 上的函数,对于任意的x M ∈,都有))(())((x f g x g f =成立,称函数)(x f 与)(x g 在M 上互为“H 函数”.(1)函数x x f 2)(=与x x g sin )(=在M 上互为“H 函数”,求集合M ;(2)若函数xa x f =)((0a a >≠且1)与1)(+=x x g 在集合M 上互为 “H 函数”,求证:1>a ;(3)函数2)(+=x x f 与)(x g 在集合1|{->=x x M 且32-≠k x ,*N k ∈}上互为“H函数”,当10<≤x 时,)1(log )(2+=x x g ,且)(x g 在)1,1(-上是偶函数,求函数)(x g 在集合M 上的解析式.13.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1.n n n S a S n N*-=∈(1)求出123,,S S S 的值,并求出n S 及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设()()111n n n n b a a n N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3)设()()1n n c n a n N =+⋅∈*,在数列{}n c 中取出()3m m N m *∈≥且项,按照原来的 顺序排列成一列,构成等比数列{}n d ,若对任意的数列{}n d ,均有12n d d d M +++≤L ,试求M 的最小值.14.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 项的和为n S ,满足nn a p S p -=-2)1((*N n ∈),其中p 为正常数,且1≠p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当M n >时,7823741a a a a a n >⋅⋅⋅⋅-Λ恒成立?若存在,求出使结论成立的p 的取值范围和相应的M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21=p ,设数列}{n b 对任意*N n ∈,都有2123121a b a b a b a b n n n n ---++++Λ 12121--=+n a b n n ,问数列}{n b 是不是等差数列?若是,请求出其通项公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5.已知抛物线)0(2:2>=p px y C 上横坐标为4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5。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集合题型1-1 集合的基本概念题型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题型1-3 集合的运算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题型1-4 四种命题及关系题型1-5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与证明题型1-6 求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中的参数取值范围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题型1-7 判断命题的真假题型1-8 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题型1-9 结合命题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第二章函数第一节映射与函数题型2-1 映射与函数的概念题型2-2 同一函数的判断题型2-3 函数解析式的求法第二节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最值)题型2-4 函数定义域的求解题型2-5 函数定义域的应用题型2-6 函数值域的求解第三节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题型2-7 函数奇偶性的判断题型2-8 函数单调性(区间)的判断题型2-9 函数周期性的判断题型2-10 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第四节二次函数题型2-11 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关系题型2-12 二次方程的实根分布及条件题型2-13 二次函数“动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问题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题型2-14 指数运算及指数方程、指数不等式题型2-15 指数函数的图象及性质题型2-16 指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题型2-17 对数运算及对数方程、对数不等式题型2-18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题型2-19 对数函数中恒成立问题第七节幂函数题型2-20 求幂函数的定义域题型2-21 幂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第八节函数的图象题型2-22 判断函数的图象题型2-23 函数图象的应用第九节函数与方程题型2-24 求函数的零点或零点所在区间题型2-25 利用函数的零点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2-26 方程根的个数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问题第十节函数综合题型2-27 函数与数列的综合题型2-28 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型2-29 函数中的信息题第三章导数与定积分第一节导数的概念与运算题型3-1 导数的定义题型3-2 求函数的导数第二节导数的应用题型3-3 利用原函数与导函数的关系判断图像题型3-4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和单调区间题型3-5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求解题型3-6 已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或不单调,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3-7 讨论含参函数的单调区间题型3-8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图象的交点和函数零点个数问题题型3-9 不等式恒成立与存在性问题题型3-10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题型3-11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节定积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题型3-12 定积分的计算题型3-13 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第四章三角函数第一节三角函数概念、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诱导公式题型4-1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与识别题型4-2 α2是第几象限角题型4-3 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计算题型4-4 三角函数定义题型4-5 三角函数线及其应用题型4-6 象限符号与坐标轴角的三角函数值题型4-7 同角求值——条件中出现的角和结论中出现的角是相同的题型4-8 诱导求值与变形第二节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题型4-9 已知解析式确定函数性质题型4-10 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题型4-11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第三节三角恒等变换题型4-12 两角和与差公式的证明题型4-13 化简求值第四节解三角形题型4-14 正弦定理的应用题型4-15 余弦定理的应用题型4-16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题型4-17 正余弦定理与向量的综合题型4-18 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第五章平面向量第一节向量的线性运算题型5-1 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题型5-2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题型5-3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题型5-4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应用题型5-5 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题型5-6 利用向量法解平面几何问题第二节向量的坐标运算与数量积题型5-7 向量的坐标运算题型5-8 向量平行(共线)、垂直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题型5-9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题型5-10 平面向量的应用第六章数列第一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题型6-1 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及基本量的求解题型6-2 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题型6-3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应用题型6-4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题型6-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第二节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题型6-6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题型6-7 数列的求和第三节数列的综合题型6-8 数列与函数的综合题型6-9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第七章不等式第一节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题型7-1 不等式的性质题型7-2 比较数(式)的大小与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第二节均值不等式和不等式的应用题型7-3 均值不等式及其应用题型7-4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最值题型7-5 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题型7-6 不等式的证明第三节不等式的解法题型7-7 有理不等式的解法题型7-8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第四节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题型7-9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题型7-10 平面区域的面积题型7-11 求解目标函数中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7-12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运用第五节不等式综合题型7-13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7-14 函数与不等式综合第八章立体几何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题型8-1 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题型8-2 球的表面积、体积与球面距离题型8-3 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第二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题型8-4 直观图与斜二测画法题型8-5 直观图、三视图题型8-6 三视图⟹直观图——简单几何体基本量的计算题型8-7三视图⟹直观图——简单组合体基本量的计算题型8-8 部分三视图⟹其余三视图第三节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题型8-9 证明“线共面”、“点共面”或“点共线”题型8-10 异面直线的判定第四节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题型8-11 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关系第五节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题型8-12证明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第六节空间向量及其应用题型8-1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题型8-14 空间向量的立体几何中的应用第七节空间角与距离题型8-15 空间角的计算题型8-16 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第九章直线与圆的方程第一节直线的方程题型9-1 倾斜角与斜率的计算题型9-2 直线的方程第二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题型9-3 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题型9-4 有关距离的计算题型9-5 对称问题第三节圆的方程题型9-6 求圆的方程题型9-7 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题型9-8 点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题型9-9 圆的一般方程的充要条件题型9-10 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题型9-1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第四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题型9-1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题型9-13 直线与圆的相交关系题型9-14 直线与圆的相切关系题型9-15 直线与圆的相离关系题型9-1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十章圆锥曲线方程第一节椭圆题型10-1 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题型10-2 离心率的值及取值范围题型10-3 焦点三角形第二节双曲线题型10-4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题型10-5 双曲线离心率的求解及其取值范围问题题型10-6 双曲线的渐近线题型10-7 焦点三角形第三节抛物线题型10-8 抛物线方程的求解题型10-9 与抛物线有关的距离和最值问题题型10-10 抛物线中三角形、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第四节曲线与方程题型10-11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第五节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题型10-1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题型10-13 中点弦问题题型10-14 弦长问题第六节圆锥曲线综合题型10-15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题型10-16 定点问题题型10-17 定值问题题型10-18 最值问题第十一章算法初步题型11-1 已知流程图,求输出结果题型11-2 根据条件,填充不完整的流程图题型11-3 求输入参数题型11-4 算法综合第十二章计数原理第一节计数原理与简单排列组合问题题型12-1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题型12-2 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推导、化简和计算题型12-3 基本计数原理和简单排列组合问题的结合第二节排列问题题型12-4 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排列问题题型12-5 元素相邻排列问题题型12-6 元素不相邻排列问题题型12-7 元素定序问题题型12-8 其他排列:双排列、同元素的排列第三节组合问题题型12-9 单纯组合应用问题题型12-10 分选问题和选排问题题型12-11 平均分组问题和分配问题第四节二项式定理题型12-12 证明二项式定理题型12-13 T r+1的系数与x幂指数的确定题型12-14 二项式定理中的系数和题型12-15 二项式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与系数的最值题型12-16 二项式定理的综合应用第十三章排列与统计第一节概率及其计算题型13-1 古典概型题型13-2 几何概型的计算第二节概率与概率分布题型13-3 概率的计算题型13-4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题型13-5 正态分布第三节统计与统计案例题型13-6 抽样方法题型13-7 样本分布题型13-8 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解读题型13-9 线性回归方程题型13-10 独立性检验第十四章推理与证明第一节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题型14-1 归纳猜想题型14-2 类比推理第二节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题型14-3 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第三节数学归纳法题型14-4 数学归纳法的完善题型14-5 证明恒等式题型14-6 整除问题题型14-7 不等式证明题型14-8 递推公式导出{a n}通项公式的猜证及有关问题的证明第十五章复数题型15-1 复数的概念、代数运算和两个复数相等的条件题型15-2 复数的几何意义第十六章选讲内容第一节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1)题型16-1 圆和直角三角形中长度和角的计算题型16-2 证明题题型16-3 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第二节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4)题型16-4 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题型16-5 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题型16-6 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第三节不等式选讲(选修4-5)题型16-7含绝对值的不等式题型16-8 不等式的证明题型16-9 一般综合法和分析法(含比较法)题型16-10 数学归纳法。
完美格式整理版A. 相交 B .异面 C .平行 D •异面或相交第I 卷(选择题) 请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6.设四棱锥P- ABCD 勺底面不是平行四边形,用平面(如图),使得截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这样的平面a ( )1.在空间,下列哪些命题是正确的( )•①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③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④ 垂直于不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仅②不正确 B.仅①、④正确 C .仅①正确 D.四个命题都正确2. 如果直线a 是平面a 的斜线,那么在平面%内( )A不存在与a 平行的直线 B不存在与a 垂直的直线C 与a 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D 与a 平行的直线有无数条A.不存在B .只有1个C •恰有4个D.有无数多个高一数学必修二第二章经典练习题a 去截此四棱锥 3.平面a 内有一四边形 ABCD P 为a 外一点, P 点到四边形ABCD 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四边形 A 必有外接圆 BD 必是正方形必有内切圆( )C既有内切圆又有外接圆4.已知六棱锥PA ±平面 ABC PA= 2AB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PB 丄ADBC .直线BC//平面PAED 平面PABL 平面PBC直线PD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 7.设P 是厶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到厶ABC 各边的距离也相等,那么△ A 是非等腰的直角三角形 BC 是等边三角形DP 到厶ABC 各顶点的距离相等,而且 PABC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不是A 、B 、C 所述的三角形8.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的侧棱长与底面边长都相等 点,则AE , S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E 是SB 的中 A. 13B.-23 C-33D. 23完美格式整理版5•若a , b是异面直线,直线c // a,则c与b的位置关系是(完美格式整理版侧面BB 1C 1C 的中心,贝V AD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大小是()1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0为正方形ABCD 中心,则厲0与平 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2B.—2C.1D.二323A . 30°B . 45°C . 60°D . 90° w.w.w.k.s.5.u.c.o.m 12.已知直线I 、m ,平面、,且| , m ,则//是I m 的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6.在正方体 ABCDAB 1C 1D 1中,若E 是A 1C 1的中点,则直线 CE 垂直于( )A ACBBD C A ,D DA 1D 117.四条不共线的线段顺次首尾连接,可确定平面的个数是()A. 1 B . 3 C . 4D. 1 或 49.正方体 ABC —ABCD 中,E 、F 分别是 AA 与CG 的中点,则直线 与DF所成角的大小是 ()EDA .B 。
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专题练习题1•下列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 )(A) y ( 4)x (C) y 4x (D) y a x2,(a 0且a 1)2•若a 0,则函数y a x 1 1的图像经过定点 ( )(A)( 1, 2) (B)(2, 1) (C)(0, 1 1) (D) (2, 1+ a ) am3.若1 0.25n ,则m,n 的关系是 ( )44•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1)函数y 2,(a 0且a 1)不是指数函数; a(2)指数函数不具有奇偶性;⑶指数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是单调函数。
(A) 0 (B) 1 (C) 2 (D) 3 5•若a,b 满足0 a b 1,则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是 ( )(A) a a a b (B) b a b b (C) a a b a (D) b b a b1.如果函数f(x) (a 1)x 在R 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2.比较大小:1.72'5 _______ 1.73 , 0.8 0.1 ___ 1.250'2 , 1.70'3_0.93'1 , 4.54'1 _3.73"4.函数y 2x 1的定义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30分)(B)y(A)m (B) m n (C)m n (D) m n112(6分)指数函数f(x) a x图像过点(2,丄),求f(0), f(1), f( 2).163(6分)画出函数y 2x 11图像,并求定义域与值域.5(8分)求函数y 32' 3x 6的单调递减区间.6(8 分)设 a 是实数,f (x) a x2 (x R),2 1(1) 试证明:对于任意a, f (x)在R为增函数;(2) 试确定a的值,使f(x)为奇函数.7(8分)已知奇函数f (x)定义域为R,当x 0时有f(x) (了 2 x,求f (x).。
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一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一一.解答题(共30小题)1.(Ⅰ)求值:;(Ⅰ)解关于x的方程.2.(1)若=3,求的值;(2)计算的值.3.已知,b=(log43+log83)(log32+log92),求a+2b的值.4.化简或计算:(1)()﹣[3×()0]﹣1﹣[81﹣0.25+(3)]﹣10×0.027;(2).5.计算的值.6.求下列各式的值.(1)(2)已知x+x﹣1=3,求式子x2+x﹣2的值.7.(文)(1)若﹣2x2+5x﹣2>0,化简:(2)求关于x的不等式(k2﹣2k+)x<(k2﹣2k+)1ˉx的解集.8.化简或求值:(1)3a b(﹣4a b)÷(﹣3a b);(2).9.计算:(1);(2)(lg8+lg1000)lg5+3(lg2)2+lg6﹣1+lg0.006.10.计算(1)(2).11.计算(1)(2).12.解方程:log2(x﹣3)﹣=2.13.计算下列各式(Ⅰ)lg24﹣(lg3+lg4)+lg5(Ⅰ).14.求下列各式的值:(1)(2).15.(1)计算(2)若xlog34=1,求4x+4﹣x的值.16.求值:.17.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0.064﹣(﹣)0+160.75+0.25(2)lg25+lg5•lg4+lg22.18.求值:+.19.(1)已知a>b>1且,求log a b﹣log b a的值.(2)求的值.20.计算(1)(2)(lg5)2+lg2×lg50 21.不用计算器计算:.22.计算下列各题(1);(2).23.解下列方程:(1)lg(x﹣1)+lg(x﹣2)=lg(x+2);(2)2•(log3x)2﹣log3x﹣1=0.24.求值:(1)(2)2log525﹣3log264.25.化简、求值下列各式:(1)•(﹣3)÷;(2)(注:lg2+lg5=1).26.计算下列各式(1);(2).27.(1)计算;(2)设log23=a,用a表示log49﹣3log26.28.计算下列各题:(1);(2)lg25+lg2lg50.29.计算:(1)lg25+lg2•lg50;(2)30++32×34﹣(32)3.30.(1)计算:;(2)解关于x的方程:.高中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30小题)1.(Ⅰ)求值:;(Ⅰ)解关于x的方程.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Ⅰ)利用对数与指数的运算法则,化简求值即可.(Ⅰ)先利用换元法把问题转化为二次方程的求解,解方程后,再代入换元过程即可.解答:(本小题满分13分)解:(Ⅰ)原式=﹣1++log2=﹣1﹣1+23=﹣1+8+=10.…(6分)(Ⅰ)设t=log2x,则原方程可化为t2﹣2t﹣3=0…(8分)即(t﹣3)(t+1)=0,解得t=3或t=﹣1…(10分)Ⅰlog2x=3或log2x=﹣1Ⅰx=8或x=…(13分)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以及换元法解方程,是基础题.要求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2.(1)若=3,求的值;(2)计算的值.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已知表达式,通过平方和与立方差公式,求出所求表达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值,即可求解.(2)直接利用指数与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1)因为=3,所以x+x﹣1=7,所以x2+x﹣2=47,=()(x+x﹣1﹣1)=3×(7﹣1)=18.所以==.(2)=3﹣3log22+(4﹣2)×=.故所求结果分别为:,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立方差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3.已知,b=(log43+log83)(log32+log92),求a+2b的值.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求出a,对数运算法则求出b,然后求解a+2b的值解答:解:==.b=(log43+log83)(log32+log92)=(log23+log23)(log32+log32)==,Ⅰ,,Ⅰa+2b=3.点评:本题考查指数与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4.化简或计算:(1)()﹣[3×()0]﹣1﹣[81﹣0.25+(3)]﹣10×0.027;(2).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求值即可.解答:解:(1)原式=﹣(3×1)﹣1﹣﹣10×=﹣﹣1﹣3=﹣1.(2)原式=+﹣2=+﹣2=﹣2+﹣2.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基础题,熟记有关运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5.计算的值.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数指数幂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要求熟练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6.求下列各式的值.(1)(2)已知x+x﹣1=3,求式子x2+x﹣2的值.考点: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直接利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和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2)把已知的等式两边平方即可求得x2+x﹣2的值.解答:解:(1)==;(2)由x+x﹣1=3,两边平方得x2+2+x﹣2=9,所以x2+x﹣2=7.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指数幂的化简求值,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是基础的计算题.7.(文)(1)若﹣2x2+5x﹣2>0,化简:(2)求关于x的不等式(k2﹣2k+)x<(k2﹣2k+)1ˉx的解集.考点: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方根与根式及根式的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分析:(1)由﹣2x2+5x﹣2>0,解出x的取值范围,判断根号下与绝对值中数的符号,进行化简.(2)先判断底数的取值范围,由于底数大于1,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将不等式进行转化一次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Ⅰ﹣2x2+5x﹣2>0Ⅰ,Ⅰ原式===(8分)(2)Ⅰ,Ⅰ原不等式等价于x<1﹣x,Ⅰ此不等式的解集为(12分)点评:本题考查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底数的符号,以确定函数的单调性,熟练掌握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是正确转化的根本.8.化简或求值:(1)3a b(﹣4a b)÷(﹣3a b);(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2)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和lg2+lg5=1即可得出.解答:解:(1)原式==4a.(2)原式=+50×1=lg102+50=5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的运算法则和lg2+lg5=1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法,属于基础题.9.计算:(1);(2)(lg8+lg1000)lg5+3(lg2)2+lg6﹣1+lg0.006.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将每一个数化简为最简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再利用运算性质化简.(2)先将每一个对数式化简,再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化简.解答:解:(1)===﹣45;(2)(lg8+lg1000)lg5+3(lg2)2+lg6﹣1+lg0.006=(3lg2+3)•lg5+3(lg2)2﹣lg6+(lg6﹣3)=3lg2•lg5+3lg5+3(lg2)2﹣3=3lg2(lg5+lg2)+3lg5﹣3=3lg2+3lg5﹣3=3﹣3=0.点评:本题考察运算性质,做这类题目最关键的是平时练习时要细心、耐心、不怕麻烦,考场上才能熟练应对!10.计算(1)(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出;(2)利用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即可得出.解答:解:(1)原式=|2﹣e|﹣+﹣=e﹣2﹣+=e﹣2﹣e+=﹣2.(2)原式=+3=﹣4+3=2﹣4+3=1.点评:熟练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计算(1)(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2)直接利用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解答:解:(1)==(2)==9×8﹣27﹣1=44.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12.解方程:log2(x﹣3)﹣=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已知中log2(x﹣3)﹣=2,由对数的运算性质,我们可得x2﹣3x﹣4=0,解方程后,检验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若log2(x﹣3)﹣=2.则x2﹣3x﹣4=0,…(4分)解得x=4,或x=﹣1(5分)经检验:方程的解为x=4.…(6分)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其中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将已知中的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是解答醒的关键,解答时,易忽略对数的真数部分大于0,而错解为4,或﹣1.13.计算下列各式(Ⅰ)lg24﹣(lg3+lg4)+lg5(Ⅰ).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Ⅰ)利用对数的运算的性质可得结果;(Ⅰ)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得结果;解答:解:(Ⅰ)lg24﹣(lg3+lg4)+lg5=lg24﹣lg12+lg5=lg=lg10=1;(Ⅰ)=×+﹣﹣1=32×23+3﹣2﹣1=72.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属基础题.14.求下列各式的值:(1)(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对数和指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log﹣9=log39﹣9=2﹣9=﹣7.(2)原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和指数幂的计算,要求熟练掌握对数和指数幂的运算法则.15.(1)计算(2)若xlog34=1,求4x+4﹣x的值.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即可;(2)利用指数式和对数式的互化和运算性质即可.解答:解:(1)原式===3.(2)由xlog34=1,得x=log43,Ⅰ4x=3,,Ⅰ4x+4﹣x==.点评:熟练掌握对数和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求值:.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有理数指数幂的定义,及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出的值.解答:解:原式…(4分)…(3分)=…(1分)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其中掌握指数的运算性质和对数的运算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0.064﹣(﹣)0+160.75+0.25(2)lg25+lg5•lg4+lg2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求;(2)利用对数运算性质可求;解答:解:(1)原式==0.4﹣1+8+=;(2)原式=lg25+2lg5•lg2+lg22=(lg5+lg2)2=(lg10)2=1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属基础题,熟记有关运算性质是解题基础.18.求值:+.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求出表达式的值即可.解答:解:原式==3+9+2000+1=2013.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应用,基本知识的考查.19.(1)已知a>b>1且,求log a b﹣log b a的值.(2)求的值.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通过a>b>1利用,平方,然后配出log a b﹣log b a的表达式,求解即可.(2)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的值解答:解:(1)因为a>b>1,,所以,可得,a>b>1,所以log a b﹣log b a<0.所以log a b﹣log b a=﹣(2)==﹣4.点评:本题考查对数与指数的运算性质的应用,整体思想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20.计算(1)(2)(lg5)2+lg2×lg50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把根式转化成指数式,然后利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2)先把lg50转化成lg5+1,然后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答:解:(1)===(6分)(2)(lg5)2+lg2×lg50=(lg5)2+lg2×(lg5+lg10)=(lg5)2+lg2×lg5+lg2=lg5(lg5+lg2)+lg2=lg5+lg2=1(12分)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解题时要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21.不用计算器计算:.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lg25+lg4=lg100=2,,(﹣9.8)0=1,由此可以求出的值.解答:解:原式=(4分)=(8分)=(12分)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22.计算下列各题(1);(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求解表达式的值.(2)利用指数的运算性质求解表达式的值即可.解答:解:(1)==9+﹣1=(2)===﹣45.点评:本题考查指数与对数的运算性质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23.解下列方程:(1)lg(x﹣1)+lg(x﹣2)=lg(x+2);(2)2•(log3x)2﹣log3x﹣1=0.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先根据对数运算性质求出x,再根据对数的真数一定大于0检验即可.(2)设log3x=y,得出2y2﹣y﹣1=0,求出y的值,再由对数的定义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1)原方程可化为lg(x﹣1)(x﹣2)=lg(x+2)所以(x﹣1)(x﹣2)=x+2即x2﹣4x=0,解得x=0或x=4经检验,x=0是增解,x=4是原方程的解.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4(2)设log3x=y,代入原方程得2y2﹣y﹣1=0.解得y1=1,.log3x=1,得x1=3;由,得.经检验,x1=3,都是原方程的解.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和对数函数的定义域问题.属基础题.24.求值:(1)(2)2log525﹣3log264.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首先变根式为分数指数幂,然后拆开运算即可.(2)直接利用对数式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解答:解:(1)====.(2)2log525﹣3log264==4﹣3×6=﹣14.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数式的运算性质,考查了有理指数幂的化简求值,解答的关键是熟记有关性质,是基础题.25.化简、求值下列各式:(1)•(﹣3)÷;(2)(注:lg2+lg5=1).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即可;(2)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即可.解答:解:(1)原式=﹣b﹣3÷(4)…..3分=﹣…..7分(2)解原式=…..2分=…..4分=…..6分=….7分.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考查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其运算性质是化简的基础,属于基础题.26.计算下列各式(1);(2).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即可得出;(2)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1)原式=﹣1﹣+=.(2)原式=+lg(25×4)+2+1==.点评:本题考查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的运算法则和换底公式,属于基础题.27.(1)计算;(2)设log23=a,用a表示log49﹣3log26.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化简运算.专题:计算题.分析:(1)把第一、三项的底数写成平方、立方的形式即变成幂的乘方运算,第二项不等于0根据零指数的法则等于1,化简求值即可;(2)把第一项利用换底公式换成以2为底的对数,第二项利用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化简,log23整体换成a即可.解答:解:(1)原式=+1+=+1+=4;(2)原式=﹣3log22×3=log23﹣3(1+log23)=a﹣3(1+a)=﹣2a﹣3.点评:本题是一道计算题,要求学生会进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及其运算,会利用换底公式及对数的运算性质化简求值.做题时注意底数变乘方要用到一些技巧.28.计算下列各题:(1);(2)lg25+lg2lg50.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利用指数的运算法则,直接求解表达式的值即可.(2)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直接化简求解即可.解答:解:(1)原式===.(5分)(2)原式lg25+lg2lg50=lg25+2lg2lg5+lg25=(lg2+lg5)2=1 (5分)点评: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考查计算能力.29.计算:(1)lg25+lg2•lg50;(2)30++32×34﹣(32)3.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1)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2)直接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原式=lg25+lg2(1+lg5)=lg25+lg2lg5+lg2=lg5(lg5+lg2)+lg2=lg5+lg2=1(2)原式=1+3+36﹣36=4.…(14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指数的运算性质的简单应,属于基础试题30.(1)计算:;(2)解关于x的方程:.考点:对数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有理数指数幂的化简求值;函数的零点.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分数指数幂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即可.(2)利用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原式==﹣3;(2)原方程化为log5(x+1)+log5(x﹣3)=log55,从而(x+1)(x﹣3)=5,解得x=﹣2或x=4,经检验,x=﹣2不合题意,故方程的解为x=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运算,要求熟练掌握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运算法则.。
函数的最值问题(高一)一.填空题:1. f ( x)3x 5, x[3,6] 的最大值是。
f ( x)11,3 的最小值是。
, xx2.函数 y 12 4x x 2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3.函数 y1的最大值是,此时 x2 x 2 8x104.函数 y 2x 3 3, 2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x , x15.函数 y 3 2, 1 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x , xx 16.函数 y= x 2 - 的最小值是。
y x 1 2x 的最大值是x 27.函数 y=|x+1| –|2-x| 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8.函数 f x2 在 [2,6] 上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x 19.函数 y= 3x( x ≥ 0)的值域是 ______________.1 2x10.二次函数 y=-x 2+4x 的最大值11. 函数 y=2x 2-3x+5 在[-2 ,2]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12.函数 y= -x 2 -4x+1 在 [-1 , 3]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3.函数 f ( x ) =1 的最大值是y 2x 22x 5的最大值是1 x(1 x)x 2 x 114. 已知 f ( x ) =x 2- 6x+8, x ∈[ 1,a ]并且 f ( x )的最小值为 f ( a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15.函数 y= –x 2–2ax(0 x 1)的最大值是 a 2,那么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 f ( x )=x 2-2x+3 ,在闭区间[ 0, m ]上有最大值 3,最小值 2,则 m 的取值范围是17. 若 f(x)= x2+ax+3 在区间 [1,4] 有最大值 10,则 a 的值为:18.若函数 y=x 2 3x 4 的定义域为 [0,m], 值域为 [ 25/4, 4],则 m 的取值范围是19. 已知 f ( x ) =-x 2+2x+3 , x ∈[ 0, 4] ,若 f ( x )m 恒成立, m 范围是。
好题速递301已知正数,x y 满足()()11124x y y x y x+=++,则xy 的最大值为 .解:()()112424x yxy xy x y y x y x x y x y ⎡⎤=+=+⎢⎥++++⎣⎦ 解法一:令2,4x y u x y v +=+=,得42,77u v v ux y --==则426142477777x y u v v u v u x y x y u v u v --⎛⎫+=+=-+≤ ⎪++⎝⎭当且仅当u v =,即3x y =时取得等号。
解法二:112424x y y x x y x y x y+=+++++令yt x =,则()2222115149211161442122414924924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令15142t m +=,则4215m t -=原式2211444242424249249215151515m mm m m m =+=+----⎛⎫⎛⎫⎛⎫⎛⎫++++ ⎪ ⎪ ⎪ ⎪⎝⎭⎝⎭⎝⎭⎝⎭2122512251941964644761964428764476m m m m m=+=+≤+=++++ 当且仅当74m =,即13t =时取得等号好题速递302设函数()()()()()0101111(),,(),1,222xn n n f x f x f x f x f x n n N -==-=-≥∈,则方程()()12nf x n n =+有 个实数根.解:令1()()2n g n n =+,问题化为观察)(x f n 与)(n g 图像的交点有几个.由于)(0x f 是偶函数,故)(x f n 是偶函数,只要考虑0x ≥时的交点个数.n =1时,)(1x f 的图像是把)(0x f 的图像下移12,再把x 轴下的图像往上翻而得,1max 1()2f x =,有1个零点,以零点为界,)(1x f 呈“减增”状态,最后趋于12,如图1,有2个交点;n =2时,)(2x f 的图像是把)(1x f 的图像下移212⎛⎫⎪⎝⎭,再把x 轴下的图像往上翻而得,2max 21()2f x =,有2个零点,以2个零点为界,)(2x f 呈“减增减增”状态,最后趋于212⎛⎫⎪⎝⎭,如图2,有22个交点;……n = n ≥2时,max 11()()()()22n n n f x g n n =>=+,且有12n -个零点以12n -个零点为界,)(x f n 呈“减增减增…减增”状态,最后趋于12n⎛⎫⎪⎝⎭,故)(x f n 的每1个零点都对应产生2个两函数图像的交点,∴有1222n n -⋅=个交点,再由对称性知x <0时,也有2n 个交点,故共有12n +个交点,从而原方程有12n +个实根好题速递303已知数列{}n a 满足1234n n n a a a ++=+*()n ∈N .设*( n n n a b n a λλμμ-=∈-N , , 为均不等于2的且互不相等的常数,若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则λμ的值为 .解:11123344222323424n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b a a a a λλλλλμμμμμ++++⎡⎤--+⎢⎥-+--===⎢⎥-+--⎢⎥+--⎢⎥+⎣⎦因为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所以342λλλ--=-,342μμμ--=-,且公比为22λμ--,故λμ, 为方程342x x x --=-的两不等实根,从而3λμ=-.好题速递304已知22()9,f x x x kx =-++若关于x 的方程()0f x =在()0,4上有两个实数解,则k 的取值围是 .解:()0f x =可以转化为22|9|x x kx -+=-,记22()|9|g x x x =-+,则()0f x =在()0,4上有两个实数解,可以转化为函数2229,03()929,34x g x x x x x <≤⎧=-+=⎨-<<⎩与()h x kx =-的图象,结合图像和特殊点(3,9),(4,23)A B 可知23(,3)4k ∈--好题速递305已知向量a ,b ,c 满足++=0a b c ,且a 与b 的夹角的正切为12-,b 与c 的夹角的正切为13-,2=b ,则⋅a c 的值为 .解:易得1123tan tan()1 11123C A B +=-+==-⨯-,sin sin sin A B C =从而ABCNPDE 2222 111551025====由得,,a ca c 22214=5552⋅=⨯⨯则 a c 评注:这个题要注意向量的夹角是共起点的,所以要特别留意取本身还是补角。
选修 2-3 1.3.1 二项式定理一、选择题1.二项式 (a + b)2n 的展开式的项数是 ( )A .2nB .2n +1C .2n - 1D .2(n +1)2.(x -y)n 的二项展开式中,第 r 项的系数是 ()A .C rr +1nB .C nr -1D .(- 1) r -1 r -1C .C n C n.在 - 10 的展开式中, x 6的系数是 ( )3 (x 3)64A .- 27C 10B .27C 106 4C .- 9C 10D .9C 104.(2010 全·国Ⅰ理, 5)(1+2x)3(1- 3x)5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 ( )A .- 4B .- 2C .2D .45.在 2x 3+ 12 n ∈ * 的展开式中,若存在常数项,则n 的最小值是 ( )x (n N )A .3B .5C .8D .10.在 - 3 + x) 10的展开式中 x 5的系数是 ( )6 (1 x )(1 A .- 297 B .- 252C .297D .2077.(2009 北·京 )在 x 2-1 n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 15,则 n 的一个值可以是x()A .3B .4C .5D .6a 53的系数为 10,则实数 a 等于8.(2010 陕·西理, 4)(x +x ) (x ∈R)展开式中 x ()19.若 (1+ 2x)6 的展开式中的第 2 项大于它的相邻两项,则 x 的取值范围是()11 1 1A.12< x < 5B.6<x <51 21 2C.12< x < 3D.6<x <5.在3120的展开式中,系数是有理数的项共有 ()102x - 2A .4 项B .5 项C .6 项D .7 项二、填空题. + + 2·- x) 10 的展开式中, x 5 的系数为 ____________. 11 (1 x x ) (1. + 2 - x) 5 的展开式中 x 3的系数为 ________. 12 (1 x) (12 + 1 63 5 .若 x 的二项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则 a =________(用数字作答 ).13 ax 2. ·宁理,辽 + + 2-1 6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________. 14 (201013)(1x x )(xx)三、解答题15.求二项式 (a +2b)4的展开式.16. m 、 n ∈ N * ,f(x)= (1+x)m +(1+x)n 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19,求 x 2 的系数的最小值及此时展开式中 x 7 的系数.17.已知在 (3x -1)n 的展开式中,第 6 项为常数项.3(1)求 n ;(2)求含 x 2 的项的系数; (3)求展开式中所有的有理项.118.若x +4n 展开式中前三项系数成等差数列.求:展开式中系数最 2 x大的项.1.[答案 ]B2[答案 ] D 3 [ 答案 ] D[ 解析 ]r 10- r(- 3) r.令 10-r = 6,∵ T r +1 =C 10x解得 r = 4.∴系数为 (-4443) C 10=9C 10. 4[答案 ] C[ 解析 ] (1+ 2 x)3(1- 3 x)5=(1 +6 x + 12x + 8x x)(1-3x)5,故(1+ 2 33 5 3 (- 3 3 0=- 10x + 12x = 2x ,所以 x 的系数为 x) (1- x) 的展开式中含 x 的项为 1×C 5 x) + 12xC 5 2.5[答案 ] Br3 n - r1 rn - rr 3n - 5r[ 解析 ] T r +1= C n (2x ) (x 2) = 2·C n x .令 3n -5r =0,∵ 0≤r ≤ n ,r 、 n ∈ Z .∴n 的最小值为 5.6[答案 ] D[ 解析 ] x 5 应是 (1+ x)10 中含 x 5 项与含 x 2 项. ∴其系数为 C 5 + C 2 (- 1)= 207.10107[答案 ] D[ 解析 ] r2 n - r1 rr r 2n -3rr通项 T r + 1=C 10( x ) (- x ) = (- 1) C n x,常数项是 15,则 2n = 3r ,且 C n = 15,验证 n =6时, r =4 合题意,故选 D.8[答案 ] D [ 解析 ]r r a 5- rr 5- r 2r - 5 ,令 2r -5=3, ∴r = 4,C 5·x ( x ) = C 5·a x4由 C 5·a = 10,得 a =2.9[答案 ]AT 2>T 11[ 解析 ] 由C 62x>1∴1< x <1.T 2>T 3 得 1 2 2C 62x>C 6(2x) 12510[ 答案 ]Ar320- r- 1 r 2 r320- r r20-r[ 解析 ] T r +1= C 20( 2x) 2 = - 2·( 2) C 20·x ,∵系数为有理数,20- r∴( 2)r与 2 3 均为有理数,∴ r 能被 2 整除,且 20- r 能被 3 整除,故 r 为偶数, 20-r 是 3 的倍数, 0≤r ≤ 20.∴ r = 2,8,14,20.11[答案 ] - 16212[ 答案 ] 5[ 解析 ] 解法一: 先 形 (1+x)2(1 -x)5=(1 -x)3·(1- x 2) 2= (1-x)3(1 +x 4- 2x 2) ,展开式中 x 3 的系数 -1+ (- 2) ·C 1( -1)= 5;3331222 1-1)= 5.解法二: C 5( -1) +C 2 ·C 5(- 1) +C 2C 5( 13[ 答案 ] 232 31 320 35 3[ 解析 ] C 6(x ) ·(ax) = a 3 x= 2x , ∴a =2.14[ 答案 ] -51[ 解析 ] (1+ x +x 2)(x - x )61 1 1 =(x -x)6+ x (x - x )6+x 2(x -x )6,1 6 1 1r 6 rr rr 6 2r∴要找出 (x - x )中的常数 ,x 的系数, x 2 的系数, T r + 1=C 6x- (- 1) x -r= C 6( -1) x-,令 6- 2r =0, ∴r = 3,令 6- 2r =- 1,无解.令 6- 2r =- 2,∴ r =4.∴常数 -34C6+ C 6=- 5. 15[ 解析 ] 根据二 式定理n0 n 1 n -1k n - k kn n(a +b) = C n a + C n a b + ⋯+ C n a b + ⋯+ C n b n 得40 41 32 22 3 3 4 4 4 3 2 2 3 4(a +2b) =C 4 a + C 4a (2b)+ C 4a (2b) + C 4a(2b) + C 4(2b) =a +8a b + 24a b +32ab +16b .16[ 解析 ] 由 m + n =19,∵m , n ∈ N *.m =1 m =2 m = 18∴ , , ⋯,n = 1 . n =18 n = 1722 2 = 1 2 1 2 2 - 19m +171. x 的系数 C m +C n 2(m -m)+ 2 (n -n)= m∴当 m =9 或 10 , x2的系数取最小7 的系数 7781,此 xC 9+C 10= 156. 17[ 解析 ] r 3 x) n - r ·(- 1 r(1)T r +1 =C n ·( )2 3xr1 n - r1 ·x - 1 ) r=C n ·(x )·(-332=( -1)r ·C r ·xn - 2r. n23∵第 6 常数 ,n -2r∴r = 5 时有 = 0, ∴n = 10.3n -2r1(2)令3 =2,得 r =2( n -6)= 2,∴所求的系数为 2 1 2 45 C 10(- ) =4 .210- 2r∈Z(3)根据通项公式,由题意得:30≤ r ≤ 10r ∈Z10-2r= k(k ∈ Z),则 10- 2r =3k , 令310-3k 3 即 r =2 =5-2k.∵r ∈ Z ,∴ k 应为偶数, ∴ k 可取 2,0,- 2,∴r = 2,5,8,∴ 第 3 项、第 6 项与第 9 项为有理项.21 22 51 5它们分别为 C 10·(-2)·x ,C 10(-2) ,C 8 ·(-1)8·x - 2. 102rn - r1 r[ 解析 ]x) · 4 . 通项为: T r +1= C n ·( x 22 11 1由已知条件知: C n +C n ·2n ·,解得: n = 8.2 = 2C 2 记第 r 项的系数为 t r ,设第 k 项系数最大,则有:t k ≥ t k + 1 且 t k ≥ t k - 1.又 t =C r - 1·2-r +1,于是有:r8k 1 ·2-k +1 k·2-k C 8-≥C 8k 1 ·2-k +1k 2 ·2- k + 2 C 8-≥C 8-8! × 2≥ 8!( k -1)! ·(9 -k) ! ,k ! (8-k)! 即8!8!≥( k -1)! ·(9 -k) ! × 2.(k - 2)!·(10- k) !2≥1,9- kk∴解得 3≤ k ≤4.12≥.37 ∴系数最大项为第 3 项 T3= 7·x5和第 4 项 T4=7·x4.。
数学趣味题集锦一、选择题1、有12根蜡烛,先被吹灭3根,又被吹灭2根,最后还剩几根( )a、5b、3c、42、19名战士要过一条河,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4名战士,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全体战士过河( )a、5b、6c、7d、83.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
A.中国B.印度C.阿拉伯D.古希腊4,有10个人要过河,河中有条船一次最多坐5个人,要过几次才可过去()a、2b、35.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蓝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蓝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少个鸡蛋()a、8个鸡蛋b、10个鸡蛋6、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a、6b、117、1 2 9 121 下一个数是几()A 225 B16800 C 16900 D160008.有口井7 米深有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 米晚上往下坠2 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a、5b、79.大数学家欧拉出生于() A.瑞士B.奥地利C.德国D.法国10、“小数”的名称是我国()代数学家提出的A 宋代,杨辉B元代,宋世杰11、西方最早发现数学的是巴比伦人和( )A中国人B埃及人12、在下列分数中,选出不同类的一项:()A 3/5B 3/7C 3/913、猴子每分钟能掰一个玉米,在果园里,一只猴子5分钟能掰几个玉米()A. 5B. 014.一个裁缝,有一块16米长的布料,她每天从上面剪下来2米,问多少天后,她剪下最后一段布料()A 5B 6C 7D 815找规律5, 10, 17, 28, 41,下一个数是什么( )A 57B 58C 59D 6016、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a、49瓶b、39瓶17.古希腊的三大闻名几何尺规作图问题是( )①三等分角②立方倍积③正十七边形④化圆为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勾三,股四,玄五”让我们想起下面那个数学家()a、毕达哥拉斯b、阿基米德c、殴几里得19.“几何无王者之道!” 是谁说的()A 刘徽B欧几里得字母散步,从某个字母向左走2步,再向右走3步,再向左走2步,再向右走4步刚好停在F处,这个字母是谁()21、一根电线,对折再对折,最后从中间剪开,剪开的电线一共有几段()a,5 b,622.有27颗珍珠,其中一颗是假的,但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比真的珍珠轻一些,问:最少用天平称几次(不用砝码),就一定可以找出假珍珠()A 5次B 3次23.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雄、兔各几何()a、兔22,鸡12b、兔12,鸡2224 .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里,36里里,36*6里25.首先使用符号“0”来表示零的国家或民族是( )A.中国B.印度C.阿拉伯D.古希腊x与x的n次幂哪个大(n为自然数)()A.前者B.后者27.我国最早研究圆周率的数学家是--()A 刘徽B祖冲之年,法国的( )出版<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把变量引进数学。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单选题1.已知圆x2+y2−6x=0,过点(1,2)的直线被该圆所截得的弦的长度的最小值为()A. 1B. 2C. 3D. 42.从点P(m,3)向圆C:(x+2)2+(y+2)2=1引切线,则切线长的最小值为()A. 2√6B. √26C. 4+√2D. 53.圆x2+y2−4x+2y+1=0与圆x2+y2+4x−4y−1=0的公切线有()A. 1条B. 2条C. 3条D. 4条4.过点P(−2,4)作圆O:(x−2)2+(y−1)2=25的切线l,直线m:ax−3y=0与直线l平行,则直线l与m的距离为()A. 4B. 2C. 85D. 1255.已知圆C:x2−6x+y2+2ay+7+a2=0关于直线3x+y−1=0对称,则a=()A. 4B. 6C. 8D. 106.在坐标平面内,与点A(1,2)距离为1,且与点B(3,1)距离为2的直线共有()A. 1条B. 2条C. 3条D. 4条7.设O为原点直线y=kx+2与圆x2+y2=4相交于A,B两点,当▵ABO面积最大值时,k=()A. ±√22B. ±1C. ±√2D. ±28.圆C1:(x+1)2+(y+2)2=4与圆C2:(x−1)2+(y+1)2=9的位置关系是()A. 内切B. 相交C. 外切D. 相离9.直线l:y=x+1上的点到圆C:x2+y2+2x+4y+4=0上的点的最近距离为()A. √2B. 2−√2C. 1D. √2−110.若点P(1,1)为圆C:x2+y2−6x=0的弦MN的中点,则弦MN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 2x+y−3=0B. x−2y+1=0C. x+2y−3=0D. 2x−y−1=011. 已知圆C 的圆心为原点O ,且与直线x +y +4√2=0相切.点P 在直线x =8上,过点P 引圆C 的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 ,如图所示,则直线AB 恒过定点的坐标为( )A. (2,0)B. (0,2)C. (1,0)D. (0,1)12. 若圆C 的半径为1,圆心在第一象限,且与直线4x −3y =0和x 轴都相切,则该圆的标准方程是( )A. (x −2)2+(y −1)2=1B. (x −2)2+(y +1)2=1C. (x +2)2+(y −1)2=1D. (x −3)2+(y −1)2=1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3. 已知圆M:x 2+y 2−4x −1=0,点P (x,y )是圆M 上的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圆M 关于直线x +3y −2=0对称B. 直线x +y =0与M 的相交弦长为√3C. t =y x+3的最大值为12D. x 2+y 2的最小值为9−4√514. 已知A (−2,0),B (2,0),若圆(x −2a +1)2+(y −2a −2)2=1上存在点M 满足MA →⋅MB →=0,实数a 可以是( ) A. −1 B. −0.5 C. 0D. 1三、单空题15. 已知点P 是直线y =x 上一个动点,过点P 作圆(x +2)2+(y −2)2=1的切线,切点为T ,则线段PT 长度的最小值为 .16. 若过点P(1,√3)作圆O:x 2+y 2=1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 和B ,则|AB |= .17. 与直线y =x +3平行且与圆(x −2)2+(y −3)2=8相切的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坐标原点为O,过点P(2,6)作直线2mx−(4m+n)y+2n=0(m,n不同时为零)的垂线,垂足为M,则|O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9.若P(2,1)是圆(x−1)2+y2=25的弦AB的中点,则直线AB的方程为.20.已知直线x−√3y+8=0和圆x2+y2=r2(r>0)相交于A,B两点.若|AB|=6,则r的值为______.21.已知点P在直线x−y+4=0上,由点P向圆x 2+y 2=4作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APB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四、多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22.已知圆C1:x2+y2=4与圆C2:x2+y2−8x+6y+m=0外切,则m=(1),此时直线l:x+y=0被圆C2所截的弦长为(2).五、解答题23.已知点M(3,1),圆O1:(x−1)2+(y−2)2=4.(1)若直线ax−y+4=0与圆O1相交于A,B两点,且弦AB的长为2√3,求a的值;(2)求过点M的圆O1的切线方程.24.已知圆C1:x2+y2−2x=0和圆C2:x2+y2−6x−4y+4=0相交于A,B两点.(1)求公共弦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2)求ΔABC2的面积。
高一数学集合的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点: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
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
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
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注意a与{a}的区别●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
但关键点也是难点。
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x|y =x 2}, {y|y =x 2}, {(x ,y )|y =x 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 “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 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高一数学集合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一、、知识点:本周主要学习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的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等。
在进行集合间的运算时要注意使用Venn图。
本章知识结构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集合是由它的元素唯一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
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
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3、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的表示形式比较容易掌握,并不是所有的集合都能用列举法表示,同学们需要知道能用列举法表示的三种集合:①元素不太多的有限集,如{0,1,8}②元素较多但呈现一定的规律的有限集,如{1,2,3, (100)③呈现一定规律的无限集,如{1,2,3,…,n,…}●注意a与{a}的区别●注意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2)特征性质描述法的关键是把所研究的集合的“特征性质”找准,然后适当地表示出来就行了。
但关键点也是难点。
学习时多加练习就可以了。
另外,弄清“代表元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x|y=x2},{y|y=x2},{(x,y)|y=x2}是三个不同的集合。
4、集合之间的关系●注意区分“从属”关系与“包含”关系“从属”关系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包含”关系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相等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等符号,会用Venn 图描述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基本要求。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典型例题单选题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RA.−1∈N B.0∉N∗C.√3∈Q D.25答案:B分析:由N,N∗,Q,R分别表示的数集,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1不属于自然数,故A错误;0不属于正整数,故B正确;√3是无理数,不属于有理数集,故C错误;2属于实数,故D错误.5故选:B.2、设集合A={x|x2–4≤0},B={x|2x+a≤0},且A∩B={x|–2≤x≤1},则a=()A.–4B.–2C.2D.4答案:B分析:由题意首先求得集合A,B,然后结合交集的结果得到关于a的方程,求解方程即可确定实数a的值.求解二次不等式x2−4≤0可得:A={x|−2≤x≤2},}.求解一次不等式2x+a≤0可得:B={x|x≤−a2=1,解得:a=−2.由于A∩B={x|−2≤x≤1},故:−a2故选: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交集的运算,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3、设集合A={x|x≥2},B={x|−1<x<3},则A∩B=()A.{x|x≥2}B.{x|x<2}C.{x|2≤x<3}D.{x|−1≤x<2}答案:C分析: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由题,A∩B={x|2≤x<3}故选:C4、已知集合S={s|s=2n+1,n∈Z},T={t|t=4n+1,n∈Z},则S∩T=()A.∅B.S C.T D.Z答案:C分析:分析可得T⊆S,由此可得出结论.任取t∈T,则t=4n+1=2⋅(2n)+1,其中n∈Z,所以,t∈S,故T⊆S,因此,S∩T=T.故选:C.5、已知命题p:∃x∃N,e x<0(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命题p的否定是()A.∃x∃N,e x<0B.∃x∃N,e x>0C.∃x∃N,e x≥0D.∃x∃N,e x≥0答案:D分析:根据命题的否定的定义判断.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命题p的否定是:∃x∃N,e x≥0.故选:D.6、已知A是由0,m,m2﹣3m+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则实数m为()A.2B.3C.0或3D.0,2,3均可答案:B分析:由题意可知m=2或m2﹣3m+2=2,求出m再检验即可.∵2∈A,∴m=2 或m2﹣3m+2=2.当m=2时,m2﹣3m+2=4﹣6+2=0,不合题意,舍去;当m2﹣3m+2=2时,m=0或m=3,但m=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可知,m=3.故选:B.7、已知集合A={x|x2−2x=0},则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A B.−2∈A C.{0,2}⊆A D.A⊆{y|y<3}答案:B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选项B,根据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判断选项A、C、D.由题意得,集合A={0,2}.所以−2∉A,B错误;由于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A正确;因为A={0,2},所以C、D中说法正确.故选:B.8、已知a、b、c、d∈R,则“max{a,b}+max{c,d}>0”是“max{a+c,b+d}>0”的()注:max{p,q}表示p 、q 之间的较大者.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利用特殊值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充分性:取a =d =1,b =c =−1,则max {a,b }+max {c,d }=max {1,−1}+max {−1,1}=1+1>0成立, 但max {a +c,b +d }=max {0,0}=0,充分性不成立;必要性:设max {a +c,b +d }=a +c ,则max {a,b }≥a ,max {c,d }≥c ,从而可得max {a,b }+max {c,d }≥a +c >0,必要性成立.因此,“max {a,b }+max {c,d }>0”是“max {a +c,b +d }>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小提示:方法点睛: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定义法;(2)集合法;(3)转化法.9、设a,b ∈R ,A ={1,a},B ={−1,−b},若A ⊆B ,则a −b =( )A .−1B .−2C .2D .0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结合集合的性质求参数a 、b ,即可求a −b .由A ⊆B 知:A =B ,即{a =−1−b =1,得{a =−1b =−1, ∴a −b =0.10、已知集合A={x|x≤1},B={x∈Z|0≤x≤4},则A∩B=()A.{x|0<x<1}B.{x|0≤x≤1}C.{x|0<x≤4}D.{0,1}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交运算即可求解.由B={x∈Z|0≤x≤4}得B={0,1,2,3,4},所以A∩B={0,1},故选:D多选题11、已知集合M={−2,3x2+3x−4,x2+x−4},若2∈M,则满足条件的实数x可能为()A.2B.−2C.−3D.1答案:AC解析: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2∈M必有2=3x2+3x−4或2=x2+x−4,解出后根据元素的互异性进行验证即可.解:由题意得,2=3x2+3x−4或2=x2+x−4,若2=3x2+3x−4,即x2+x−2=0,∴x=−2或x=1,检验:当x=−2时,x2+x−4=−2,与元素互异性矛盾,舍去;当x=1时,x2+x−4=−2,与元素互异性矛盾,舍去.若2=x2+x−4,即x2+x−6=0,∴x=2或x=−3,经验证x=2或x=−3为满足条件的实数x.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属于基础题.12、(多选)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是q的必要条件的有()A.若x,y是偶数,则x+y是偶数B.若a<2,则方程x2-2x+a=0有实根C.若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这个四边形是菱形D.若ab=0,则a=0答案:BCD分析:根据必要条件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A:x+y是偶数不一定能推出x,y是偶数,因为x,y可以是奇数,不符合题意;B:当方程x2-2x+a=0有实根时,则有(−2)2−4a≥0⇒a≤1,显然能推出a<2,符合题意;C:因为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由四边形是菱形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符合题意;D:显然由a=0推出ab=0,所以符合题意,故选:BCD13、已知全集U的两个非空真子集A,B满足(∁U A)∪B=B,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A∩B=∅B.A∩B=BC.A∪B=U D.(∁U B)∪A=A答案:CD分析:采用特值法,可设U={1,2,3,4},A={2,3,4},B={1,2},根据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对选项A,B,C,D逐项进行检验,即可得到结果.令U={1,2,3,4},A={2,3,4},B={1,2},满足(∁U A)∪B=B,但A∩B≠∅,A∩B≠B,故A,B均不正确;由(∁U A)∪B=B,知∁U A⊆B,∴U=A∪(∁U A)⊆(A∪B),∴A∪B=U,由∁U A⊆B,知∁U B⊆A,∴(∁U B)∪A=A,故C,D均正确.14、已知集合P,Q是全集U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P∩Q=Q且P∪Q≠Q,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P,有x∈Q B.∃∈P,使得x∉QC.∀∈Q,有x∈P D.∃∈Q,使得x∉P答案:BC分析:根据P∩Q=Q且P∪Q≠Q确定正确选项.由于P,Q是全集U的非空子集,P∩Q=Q且P∪Q≠Q,所以Q是P的真子集,所以∃∈P,使得x∉Q、∀∈Q,有x∈P,即BC选项正确.故选:BC15、已知p,q都是r的充分条件,s是r的必要条件,q是s的必要条件,则()A.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p是s的充分条件C.r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D.s是q的充要条件答案:BD解析:由已知可得p⇒r⇒s⇒q;q⇒r⇒s,然后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得答案.解:由已知得:p⇒r⇒s⇒q;q⇒r⇒s.∴p是q的充分条件;p是s的充分条件;r是q的充要条件;s是q的充要条件.∴正确的是B、D.故选:B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16、(多选)下列是“a<0,b<0”的必要条件的是()A.(a+1)2+(b+3)2=0B.a+b<0>0C.a−b<0D.ab答案:BD分析:由a<0,b<0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成立可得.取a=−2,b=−4,得(a+1)2+(b+3)2=2≠0,故A不是“a<0,b<0”的必要条件;由a<0,b<0,得a+b<0,故B是“a<0,b<0”的必要条件;取a=−2,b=−4,得a−b=−2−(−4)=2>0,故C不是“a<0,b<0”的必要条件;>0,故D是“a<0,b<0”的必要条件.由a<0,b<0,得ab故选:BD.17、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0∉∅B.∅⊆{0}C.{∅}⊆{0}D.∅{∅}答案:ABD分析:利用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判断即可.由空集的定义知:0∉∅,A正确.∅⊆{0},B正确.{∅}⊄{0},C错误.∅{∅},D正确.故选:ABD.18、图中阴影部分用集合符号可以表示为()A.A∩(B∪C)B.A∪(B∩C)C.A∩∁U(B∩C)D.(A∩B)∪(A∩C)答案:AD分析:由图可知,阴影部分是集合B与集合C的并集,再由集合A求交集,或是集A与B的交集并上集合A与C的交集,从而可得答案解:由图可知,阴影部分是集合B与集合C的并集,再由集合A求交集,或是集A与B的交集并上集合A与C 的交集,所以阴影部分用集合符号可以表示为A∩(B∪C)或(A∩B)∪(A∩C),故选:AD19、对于集合A,B,定义A−B={x|x∈A,x∉B},A⊕B=(A−B)∪(B−A).设M={1,2,3,4,5,6},N= {4,5,6,7,8,9,10},则M⊕N中可能含有下列元素().A.5B.6C.7D.8答案:CD分析:根据所给定义求出M−N,N−M,即可求出M⊕N,从而判断即可;解:因为M={1,2,3,4,5,6},N={4,5,6,7,8,9,10},所以M−N={1,2,3},N−M={7,8,9,10},∴M⊕N=(M−N)∪(N−M)={1,2,3,7,8,9,10}.故选:CD20、若“∀x∈M,|x|>x”为真命题,“∃x∈M,x>3”为假命题,则集合M可以是()A.(−∞,−5)B.(−3,−1]C.(3,+∞)D.[0,3]答案:AB解析:根据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可知∀x∈M,x≤3,又∀x∈M,|x|>x,求出命题成立的条件,求交集即可知M满足的条件.∵∃x∈M,x>3为假命题,∴∀x∈M,x≤3为真命题,可得M⊆(−∞,3],又∀x∈M,|x|>x为真命题,可得M⊆(−∞,0),所以M⊆(−∞,0),故选:AB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含量词命题的真假,集合的包含关系,属于中档题.填空题21、已知p:2≤x≤10,q:a−1<x<a+1,a∈R,且p是q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3,9]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1,a+1)[2,10],即可建立不等关系求解. 因为p是q成立的必要非充分条件,所以(a−1,a+1)[2,10],所以{a−1≥2a+1≤10,解得3≤a≤9,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9].所以答案是:[3,9].22、若命题“∀x∈(3,+∞),x>a”是真命题,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3]分析:根据不等式恒成立求解即可.对于任意x>3,x>a恒成立,即大于3的数恒大于a,∴a⩽3.所以答案是:(−∞,3].23、已知命题p:“∀x≥3,使得2x−1≥m”是真命题,则实数m的最大值是____. 答案:分析:根据任意性的定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当x≥3时,2x≥6⇒2x−1≥5,因为“∀x≥3,使得2x−1≥m”是真命题,所以m≤5.所以答案是:511。
NUMPAG E S§1.1 集合(附参考答案) 重难点:(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2)集合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经典例题:1.若x ∈R ,则{3,x ,x 2-2x }中的元素x 应满足什么条件? 2.已知A ={x |x =8m +14n ,m 、n ∈Z },B ={x |x =2k ,k ∈Z },问: (1)数2与集合A 的关系如何? (2)集合A 与集合B 的关系如何? 3.已知集合A={}0,xx x -= B={}240,x ax x -+=且A ⋂B=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基础训练: 1.下面给出的四类对象中,构成集合的是( )A .某班个子较高的同学B .长寿的人C .2的近似值D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2.对于集合A ={2,4,6},若a ∈A ,则6-a ∈A ,那么a 的值是__________.3.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二象限的点组成的集合是( )A . {x,y 且0,0x y <>}B . {(x,y)0,0x y <>}C. {(x,y) 0,0x y <>}D. {x,y 且0,0x y <>}4.用适当的符合填空:0__________{0}, a __________{a }, π________Q , 21________Z ,-1________R , 0________N , 0 Φ.{a }_______{a,b,c }.{a }_________{{a },{b },{c }},Φ_______{a,b }5.由所有偶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x x = }.6.用列举法表示集合D={2(,)8,,x y y x x N y N =-+∈∈}为 . 7.已知集合A={2210,,x ax x a R x R ++=∈∈}.(1)若A 中只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 (2)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8.设U 为全集,集合M 、N U ,且M ⊆N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M C U ⊇N C UB .MC U ⊆MC .M C U ⊆N C UD .M C U ⊆N9. 已知全集U ={x |-2≤x ≤1},A ={x |-2<x <1 =,B ={x |x 2+x -2=0},C ={x |-2≤x <1 =,则( )A .C ⊆AB .C ⊆C uAC.C uB =C D . CuA =BN U M P A G E S 10.已知全集U ={0,1,2,3}且C UA ={2},则集合A 的真子集共有( )A .3个B .5个C .8个D .7个11.如果M ={x |x =a 2+1,a ∈N*},P ={y |y =b 2-2b +2,b ∈N +},则M 和P 的关系为M _________P . 12.集合A ={x |x 2+x -6=0},B ={x |mx +1=0},若B A ,则实数m 的值是 .13.判断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1)A={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2)A={2|20x x x --=},B={|12x x -≤≤},C={2|44x x x +=};(3)A={10|110x x ≤≤},B={2|1,x x t t R =+∈},C={|213x x +≥};(4)11{|,},{|,}.2442k kA x x k ZB x x k Z ==+∈==+∈1.已知集合{}{}{}20,0,2M x x px N x x x q M N =++==--=⋂=且,则q p ,的值为 ( ).A .3,2p q =-=-B .3,2p q =-=C .3,2p q ==-D .3,2p q ==2.设集合A ={(x ,y )|4x +y =6},B ={(x ,y )|3x +2y =7},则满足C ⊆A ∩B 的集合C 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3.已知集合{}{}|35|141A x x B x a x a =-≤≤=+≤≤+,,A B B ⋂=且,B 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01A a B a ≤≤≤.0.41C a D a ≤-≤≤4.设全集U=R ,集合{}{}()()0,()0,0()f x M x f x N x g x g x =====则方程的解集是( ).A .MB . M ∩(CuN )C . M ∪(CUN )D .M N ⋃5.有关集合的性质:(1) Cu (A ⋂B)=( Cu A )∪(Cu B ); (2) Cu (A ⋃B)=( Cu A )⋂(Cu B )(3) A ⋃ (Cu A)=U (4) A ⋂ (Cu A)=Φ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A.1 B . 2 C .3 D .46.已知集合M ={x |-1≤x <2=,N ={x |x —a ≤0},若M ∩N ≠Φ,则a 的取值范围是 .7.已知集合A ={x |y =x 2-2x -2,x ∈R },B ={y |y =x 2-2x +2,x ∈R },则A ∩B =8.表示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9.集合U ,M ,N ,P 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M ∩(N ∪P ) (B )M ∩C U (N ∪P ) (C )M ∪C U (N ∩P ) (D )M ∪C U (N ∪P ) A B CNUP MN U M P AG ES10.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集A={}2(,)21y x y x -=-,B={}(,)2x y y x =,则 (CuA)⋂ B= . 11.已知集合M={}{}{}2,2,4,3,2,46,2a a N a a a a M N +-=++-+⋂=且,求实数a 的的值 12.已知集合A=}{40x R x x ∈+=,B=}{2(1)10x R x a x a ∈+++-=,且A ∪B=A ,试求a 的取值范围.§1.2函数与基本初等函数重难点:(1)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最小值)(2)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基本性质)典型例题:1.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H (x )=f (x 2+1);(2)G (x )=f (x +m )+f (x -m )(m >0).2.已知函数f (x )=2x 2-mx +3,当()2,x ∈-+∞时是增函数,当(),2x ∈-∞-时是减函数,则f (1)等于( )A .-3B .13C .7D .含有m 的变量基础训练:1. 下列四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f x x g x ==.2(),()f x x g x == C .21(),()11x f x g x x x -==+- D.()()f x g x == 2.函数()y f x =的图象与直线x a =交点的个数为( )A .必有一个B .1个或2个C .至多一个D .可能2个以上3.已知函数1()1f x x =+,则函数[()]f f x 的定义域是( )A .{}1x x ≠B .{}2x x ≠-C .{}1,2x x ≠--D .{}1,2x x ≠-4.函数1()1(1)f x x x =--的值域是( ) A .5[,)4+∞ B .5(,]4-∞ C . 4[,)3+∞ D .4(,]3-∞ 5.函数()f x 对任何x R +∈恒有122()()f x x f x x ⋅=,已知(8)3f =,则f = .6.规定记号“∆”表示一种运算,即a b a b a b R +∆=+∈,、. 若13k ∆=,则函数()f x k x =∆的值域是___________.7.求函数y x =-。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已知U=R,M={x|x≤2},N={x|−1≤x≤1},则M∩∁U N=()A.{x|x<−1或1<x≤2}B.{x|1<x≤2}C.{x|x≤−1或1≤x≤2}D.{x|1≤x≤2}答案:A分析:先求∁U N,再求M∩∁U N的值.因为∁U N={x|x<−1或x>1},所以M∩C U N={x|x<−1或1<x≤2}.故选:A.2、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3∈N B.14∈Z C.0∈{0}D.12∉Q答案:C分析:根据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求解.根据常见的数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知,√3∈N,14∈Z,12∉Q不正确,故选:C3、等比数列{a 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 n,设甲:q>0,乙:{S n}是递增数列,则()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D.甲既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答案:B分析:当q>0时,通过举反例说明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当{S n}是递增数列时,必有a n>0成立即可说明q>0成立,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即可选出答案.由题,当数列为−2,−4,−8,⋯时,满足q>0,但是{S n}不是递增数列,所以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若{S n}是递增数列,则必有a n>0成立,若q>0不成立,则会出现一正一负的情况,是矛盾的,则q>0成立,所以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故选:B.小提示:在不成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举反例说明,但是在成立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给予其证明过程.4、对与任意集合A,下列各式①∅∈{∅},②A∩A=A,③A∪∅=A,④N∈R,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答案:C分析:根据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及交并运算可判断.易知①∅∈{∅},②A∩A=A,③A∪∅=A,正确④N∈R,不正确,应该是N⊆R故选:C.5、已知集合M={−1,0,1,2,3,4},N={1,3,5},P=M∩N,则P的真子集共有()A.2个B.3个C.4个D.8个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运算得集合P,再根据集合P中的元素个数,确定其真子集个数即可.解:∵M={−1,0,1,2,3,4},N={1,3,5}∴P={1,3},P的真子集是{1},{3},∅共3个.故选:B.6、设全集U={−2,−1,0,1,2,3},集合A={−1,2},B={x∣x2−4x+3=0},则∁U(A∪B)=()A.{1,3}B.{0,3}C.{−2,1}D.{−2,0}答案:D分析:解方程求出集合B,再由集合的运算即可得解.由题意,B={x|x2−4x+3=0}={1,3},所以A∪B={−1,1,2,3},所以∁U(A∪B)={−2,0}.故选:D.7、已知集合A={x|1x>1},则∁R A=()A.{x|x<1}B.{x|x≤0或x≥1}C.{x|x<0}∪{x|x>1}D.{x|1≤x}答案:B分析:先解不等式,求出集合A,再求出集合A的补集由1x >1,得1−xx>0,x(1−x)>0,解得0<x<1,所以A={x|0<x<1},所以∁R A={x|x≤0或x≥1}故选:B8、设集合U ={1,2,3,4,5,6},A ={1,3,6},B ={2,3,4},则A ∩(∁U B )=( )A .{3}B .{1,6}C .{5,6}D .{1,3}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补集的定义可求A ∩(∁U B).由题设可得∁U B ={1,5,6},故A ∩(∁U B)={1,6},故选:B.9、命题“∀x <0,x 2+ax −1≥0”的否定是( )A .∃x ≥0,x 2+ax −1<0B .∃x ≥0,x 2+ax −1≥0C .∃x <0,x 2+ax −1<0D .∃x <0,x 2+ax −1≥0答案:C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判断即可.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x <0,x 2+ax −1≥0”的否定是“∃x <0,x 2+ax −1<0”.故选:C10、已知“命题p:∃x ∈R,使得ax 2+2x +1<0成立”为真命题,则实数a 满足( )A .[0,1)B .(-∞,1)C .[1,+∞)D .(-∞,1]答案:B分析:讨论a =0或a ≠0,当a =0时,解得x <−12,成立;当a ≠0时,只需{a >0Δ>0或a <0即可. 若a =0时,不等式ax 2+2x +1<0等价为2x +1<0,解得x <−12,结论成立.当a ≠0时,令y =ax 2+2x +1,要使ax 2+2x +1<0成立,则满足{a >0Δ>0或a <0,解得0<a <1或a <0,综上a <1,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根据特称命题的真假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基础题. 多选题11、设全集U={1,2,3,4,5},集合S={1,2,3,4},则∁U S的子集为()A.{5}B.{1,2,5}C.{2,3,4}D.∅答案:AD分析:根据补集和子集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因为C U S={5},集合{5}的子集有:∅,{5}.故选:AD.12、对任意实数a,b,c,给出下列命题,其中假命题是()A.“a=b”是“ac=bc”的充要条件B.“a>b”是“a2>b2”的充分条件C.“a<5”是“a<3”的必要条件D.“a+5是无理数”是“a是无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ABD分析:根据充分、必要性的推出关系,判断各选项中条件间的关系,即可得答案.A:由a=b有ac=bc,当ac=bc不一定有a=b成立,必要性不成立,假命题;B:若a=1>b=−2时a2<b2,充分性不成立,假命题;C:a<5不一定a<3,但a<3必有a<5,故“a<5”是“a<3”的必要条件,真命题;D:a+5是无理数则a是无理数,若a是无理数也有a+5是无理数,故为充要条件,假命题.故选:ABD13、已知下列说法:①命题“∃x∈R,x2+1>3x”的否定是“∀x∈R,x2+1<3x”;②命题“∀x,y∈R,x2+y2≥0”的否定是“∃x,y∈R,x2+y2<0”;③“a>2”是“a>5”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④命题:对任意x∈R,总有x2>0.其中说法错误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CD分析:①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即可判断;②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即可判断;③根据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概念即可判断;④判断命题的真假.对于①,命题“∃x∈R,x2+1>3x”的否定是“∀x∈R,x2+1≤3x”,故错误;对于②,命题“∀x,y∈R,x2+y2≥0”的否定是“∃x,y∈R,x2+y2<0”,正确;对于③,“a>2”是“a>5”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错误;对于④,当x=0时x2=0,故错误.故选:ACD.14、对任意A,B⊆R,记A⊕B={x|x∈A∪B,x∉A∩B},并称A⊕B为集合A,B的对称差.例如,若A={1,2,3},B={2,3,4},则A⊕B={1,4},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B⊆R且A⊕B=B,则A=∅B.若A,B⊆R且A⊕B=∅,则A=BC.若A,B⊆R且A⊕B⊆A,则A⊆BD.存在A,B⊆R,使得A⊕B=∁R A⊕∁R BE.存在A,B⊆R,使得A⊕B≠B⊕A答案:ABD解析:根据新定义判断.根据定义A⊕B=[(∁R A)∩B]∪[A∩(∁R B)],A.若A⊕B=B,则∁R A∩B=B,A∩∁R B=∅,∁R A∩B=B⇒B⊆∁R A,A∩∁R B=∅⇒A⊆B,∴A=∅,A正确;B.若A⊕B=∅,则∁R A∩B=∅,A∩∁R B=∅,A∩B=A=B,B正确;C. 若A⊕B⊆A,则∁R A∩B=∅,A∩∁R B⊆A,则B⊆A,C错;D.A=B时,A⊕B=∅,(∁R A)⊕(∁R B)=∅=A⊕B,D正确;E.由定义,A⊕B=[(∁R A)∩B]∪[A∩(∁R B)]=B⊕A,E错.故选:ABD.小提示:本题考查新定义,解题关键是新定义的理解,把新定义转化为集合的交并补运算.15、下列各组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A.拥有手机的人B.2020年高考数学难题C.所有有理数D.小于π的正整数答案:ACD分析:根据集合元素的性质可判断.根据集合的概念,可知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得选项A、C、D中的元素都是确定的,故选项A、C、D能构成集合,但B选项中“难题”的标准不明确,不符合确定性,不能构成集合.故选:ACD.16、下列条件中,为“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有()A.0≤m<4B.0<m<2C.1<m<4D.−1<m<6答案:BC分析:对m讨论:m=0;m>0,Δ<0;m<0,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不等式可得m的取值范围,再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当m=0时,原不等式即为1>0恒成立;当m>0时,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可得Δ<0,即m2−4m<0,解得:0<m<4.当m<0时,y=mx2−mx+1的图象开口向下,原不等式不恒成立,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0,4).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有0<m<2或1<m<4.故选:BC.17、定义集合运算:A⊗B={z∣z=(x+y)×(x−y),x∈A,y∈B},设A={√2,√3},B={1,√2},则()A.当x=√2,y=√2时,z=1B.x可取两个值,y可取两个值,z=(x+y)×(x−y)有4个式子C.A⊗B中有4个元素D.A⊗B的真子集有7个答案:BD分析:根据集合的定义可求出A⊗B,从而可判断各项的正误.A⊗B={z∣z=x2−y2,x∈A,y∈B}={1,0,2},故A⊗B中有3个元素,其真子集的个数为23−1=7,故C错误,D正确.当x=√2,y=√2时,z=0,故A错误.x可取两个值,y可取两个值,z=(x+y)×(x−y)共有4个算式,分别为:(√2+1)(√2−1),(√3+1)(√3−1),(√3+√2)(√3−√2),(√2+√2)(√2−√2),故B正确.故选:BD.小提示:本题考查新定义背景下集合的计算、集合子集个数的计算,注意不同的算式可以有相同的计算结果,另外,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对于集合表示的影响,本题属于基础题.18、已知全集为U,A,B是U的非空子集且A⊆∁U B,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x∈U,x∉A且x∈B B.∀x∈A,x∉BC.∀x∈U,x∈A或x∈B D.∃x∈U,x∈A且x∈B答案:AB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画出韦恩图,再借助韦恩图逐一分析各选项判断作答.全集为U,A,B是U的非空子集且A⊆∁U B,则A,B,U的关系用韦恩图表示如图,观察图形知,∃x∈U,x∉A且x∈B,A正确;因A∩B=∅,必有∀x∈A,x∉B,B正确;若A∁U B,则(∁U A)∩(∁U B)≠∅,此时∃x∈U,x∈[(∁U A)∩(∁U B)],即x∉A且x∉B,C不正确;因A∩B=∅,则不存在x∈U满足x∈A且x∈B,D不正确.故选:AB19、设全集U={0,1,2,3,4},集合A={0,1,4},B={0,1,3},则()A.A∩B={0,1}B.∁U B={4}C.A∪B={0,1,3,4}D.集合A的真子集个数为8答案:AC分析:根据集合交集、补集、并集的定义,结合集合真子集个数公式逐一判断即可.因为全集U={0,1,2,3,4},集合A={0,1,4},B={0,1,3},所以A∩B={0,1},∁U B={2,4},A∪B={0,1,3,4},因此选项A、C正确,选项B不正确,因为集合A={0,1,4}的元素共有3个,所以它的真子集个数为:23−1=7,因此选项D不正确,故选:AC20、下列命题中,是全称量词命题的有()A.至少有一个x使x2+2x+1=0成立B.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成立C.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不成立D.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答案:BCD分析:判断各选项中命题的类型,由此可得出结果.A选项中的命题为特称命题,BCD选项中的命题均为全称命题.故选:BCD.填空题21、已知集合A={−1,3,0},B={3,m2},若B⊆A,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0分析:解方程m2=0即得解.解:因为B⊆A,所以m2=−1(舍去)或m2=0,所以m=0.所以答案是:0∈Z},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则A=__________.22、已知集合A={x∈Z∣32−x答案:{−1,1,3,5}分析:根据集合的描述法即可求解.∈Z},∵A={x∈Z∣32−x∴A={−1,1,3,5}所以答案是:{−1,1,3,5}23、已知p:x>a是q:2<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2]分析:根据充分性和必要性,求得参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得结果.因为p:x>a是q:2<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集合(2,3)为集合(a,+∞)的真子集,故只需a≤2.所以答案是:(−∞,2].11。
趣味数学题:生活中的概率概率论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如19世纪法国着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1794-1827)所说:“对于生活中的大部分,最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只是概率问题。
你可以说几乎我们所掌握的所有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只有一小部分我们能确定地了解。
甚至数学科学本身,归纳法、类推法和发现真理的首要手段都是建立在概率论的基础之上。
因此,整个人类知识系统是与这一理论相联系的……”。
婴儿出生时的男女比例一般人或许认为:生男生女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因而推测出男婴和女婴的出生数的比应当是1:1,可事实并非如此。
公元1814年,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在他的新作《概率的哲学探讨》一书中,记载了一下有趣的统计.他根据伦敦,彼得堡,柏林和全法国的统计资料,得出了几乎完全一致的男婴和女婴出生数的比值是22:21,即在全体出生婴儿中,男婴占51.2%,女婴占48.8%.可奇怪的是,当他统计1745-1784整整四十年间巴黎男婴出生率时,却得到了另一个比是25:24,男婴占51.02%,与前者相差0.14%。
对于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微小差异,拉普拉斯感到困惑不解,他深信自然规律,他觉得这千分之一点四的后面,一定有深刻的因素。
于是,他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当时巴黎人“重女轻男”,有抛弃男婴的陋俗,以至于歪曲了出生率的真相,经过修正,巴黎的男女婴的出生比率依然是22:21。
在中国有“重男轻女”的倾向,所以在某些地域的出生婴儿的比例又会偏差。
什么是概率天气预报概率天气预报是用概率值表示预报量出现可能性的大小,它所提供的不是某种天气现象的“有”或“无”,某种气象要素值的“大”或“小”,而是天气现象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对降水的预报,传统的天气预报一般预报有雨或无雨,而概率预报则给出可能出现降水的百分数,百分数越大,出现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一般来讲,概率值小于或等于30%,可认为基本不会降水;概率值在30%-60%,降水可能发生,但可能性较小;概率在60%-70%,降水可能性很大;概率值大于70%,有降水发生。
高中数学概率大题(经典二)一.解答题(共10小题)1 •某会议室用5盏灯照明,每盏灯各使用灯泡一只,且型号相同•假定每盏灯能否正常照明只与灯泡的寿命有关,该型号的灯泡寿命为1年以上的概率为p i,寿命为2年以上的概率为P2 •从使用之日起每满1年进行一次灯泡更换工作,只更换已坏的灯泡,平时不换.(I)在第一次灯泡更换工作中,求不需要换灯泡的概率和更换2只灯泡的概率;(n)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中,对其中的某一盏灯来说,求该盏灯需要更换灯泡的概率;(川)当P1=0.8 , P2=0.3时,求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至少需要更换4只灯泡的概率(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2.已知盒中有10个灯泡,其中8个正品,2个次品.需要从中取出2个正品,每次取出1 个,取出后不放回,直到取出2个正品为止•设E为取出的次数,求E的分布列及E E.3•某高校数学系计划在周六和周日各举行一次主题不同的心理测试活动,分别由李老师和张老师负责,已知该系共有n位学生,每次活动均需该系k位学生参加(n和k都是固定的正整数),假设李老师和张老师分别将各自活动通知的信息独立、随机地发给该系k位学生,且所发信息都能收到,记该系收到李老师或张老师所发活动通知信息的学生人数为X.(I )求该系学生甲收到李老师或张老师所发活动通知信息的概率;(II )求使P (X=m取得最大值的整数m.4•在医学生物学试验中,经常以果蝇作为试验对象,一个关有6只果蝇的笼子里,不慎混入了两只苍蝇(此时笼内共有8只蝇子:6只果蝇和2只苍蝇),只好把笼子打开一个小孔,让蝇子一只一只地往外飞,直到两只苍蝇都飞出,再关闭小孔.以E表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只数.(I)写出E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数学期望E E;(n)求概率P (E》E E).5. A, B, C三个班共有100名学生,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分层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数据如表(单位:小时):A班 6 6.5 7 7.5 8B班 6 78910 11 12C班 3 4.5 67.5910.5 12 13.5(I)试估计C班的学生人数;(n)从A班和C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人,A班选出的人记为甲,C班选出的人记为乙.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对独立,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川)再从A, B, C三班中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他们该周锻炼时间分别是7, 9, 8.25 (单位:小时),这3个新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构成的新样本的平均数记为卩1,表格中数据的平均数记为卩o,试判断卩0和卩1的大小.(结论不要求证明)6.某商场经销某商品,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的付款期数E的分布列为12345P0.40.20.20.10.1商场经销一件该商品,采用1期付款, 其利润为200 元;分2期或3期付款,其利润为250元;分4期或5期付款,其利润为300元,n表示经销一件该商品的利润.(I)求事件A: “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的概率P (A);(n)求n 的分布列及期望 E 耳.7•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语,在一轮活 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则“星队”得 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 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务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卸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加两轮活动, 求: (I ) “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II ) “星队”两轮得分之和为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 &某小组共10人,利用假期参加义工活动,已知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为 1, 2, 3的人数分别为3, 3, 4,现从这10人中随机选出2人作为该组代表参加座谈会.(1 )设A 为事件“选出的 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和为 4”,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 (2)设X 为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9•购买某种保险,每个投保人每年度向保险公司交纳保费a 元,若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一年度内出险,则可以获得10 000元的赔偿金.假定在一年度内有10 000人购买了这种保险, 且各投保人是否出险相互独立•已知保险公司在一年度内至少支付赔偿金10 000元的概率、r104为 1 - 0.999 .(I)求一投保人在一年度内出险的概率p ;(n)设保险公司开办该项险种业务除赔偿金外的成本为50 000元,为保证盈利的期望不小于0,求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单位:元) 10•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 A , B 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 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 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 B 地区: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1 )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 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满意度等级不满意满意记事件C : “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 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 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频率,求C 的概率.11.某商场举行有奖促销活动,顾客购买一定金额商品后即可抽奖,每次抽奖都从装有 4个红球、6个白球的甲箱和装有 5个红球、5个白球的乙箱中,各随机摸出 1个球,在摸出 的2个球中,若都是红球,则获一等奖,若只有1个红球,则获二等奖;若没有红球,则不不低于90分 非常满意,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获奖.(1)求顾客抽奖1次能获奖的概率;(2)若某顾客有3次抽奖机会,记该顾客在3次抽奖中获一等奖的次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2•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设一盘中装有10个粽子,其中豆沙粽2个,肉粽3个,白粽5个,这三种粽子的外观完全相同,从中任意选取3个.(I)求三种粽子各取到1个的概率;(H)设X表示取到的豆沙粽个数,求X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13. 为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某乒乓球比赛允许不同协会的运动员组队参加,现有来自甲协会的运动员3名,其中种子选手2名,乙协会的运动员5名,其中种子选手3名,从这8 名运动员中随机选择4人参加比赛.(I)设A为事件“选出的4人中恰有2名种子选手,且这2名种子选手来自同一个协会”,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n)设X为选出的4人中种子选手的人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4. 已知2件次品和3件正品混放在一起,现需要通过检测将其区分,每次随机一件产品,检测后不放回,直到检测出2件次品或者检测出3件正品时检测结束.(I)求第一次检测出的是次品且第二次检测出的是正品的概率;(n)已知每检测一件产品需要费用100元,设X表示直到检测出2件次品或者检测出3件正品时所需要的检测费用(单位:元) ,求X的分布列和均值(数学期望)15. 某银行规定,一张银行卡若在一天内出现3次密码尝试错误,该银行卡将被锁定,小王到银行取钱时,发现自己忘记了银行卡的密码,但是可以确定该银行卡的正确密码是他常用的6个密码之一,小王决定从中不重复地随机选择1个进行尝试.若密码正确,则结束尝试;否则继续尝试,直至该银行卡被锁定.(1)求当天小王的该银行卡被锁定的概率;(2)设当天小王用该银行卡尝试密码次数为X,求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16. 若n是一个三位正整数,且n的个位数字大于十位数字,十位数字大于百位数字,则称n 为“三位递增数”(如137, 359, 567等).在某次数学趣味活动中,每位参加者需从所有的“三位递增数”中随机抽取1个数,且只能抽取一次,得分规则如下:若抽取的“三位递增数”的三个数字之积不能被5整除,参加者得0分,若能被5整除,但不能被10整除,得-1分,若能被10整除,得1分.(I)写出所有个位数字是5的“三位递增数”;(n)若甲参加活动,求甲得分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EX17. 设每个工作日甲,乙,丙,丁4人需使用某种设备的概率分别为0.6 , 0.5 , 0.5 , 0.4 ,各人是否需使用设备相互独立.(I)求同一工作日至少3人需使用设备的概率;(n)实验室计划购买k台设备供甲,乙,丙,丁使用,若要求“同一工作日需使用设备的人数大于k”的概率小于0.1,求k的最小值.18. 20名学生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单位: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I)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n)分别求出成绩落在[50, 60)与[60 , 70)中的学生人数;(川)从成绩在[50 , 70)的学生任选2人,求此2人的成绩都在[60 , 70)中的概率._afra30 50 60 70 80 M 10019•某大学志愿者协会有6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在这10名同学中,3名同学来自数学学院,其余7名同学来自物理、化学等其他互不相同的七个学院,现从这1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3名同学,到希望小学进行支教活动(每位同学被选到的可能性相同)(I)求选出的3名同学是来自互不相同学院的概率;(H)设X为选出的3名同学中女同学的人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20. 一家面包房根据以往某种面包的销售记录,绘制了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将日销售量落入各组的频率视为概率,并假设每天的销售量相互独立.(I)求在未来连续3天里,有连续2天的日销售量都不低于100个且另1天的日销售量低于50个的概率;(n)用X表示在未来3天里日销售量不低于100个的天数,求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期望E (X)及方差D (X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解答题(共10小题)1. ( 2005?湖北)某会议室用5盏灯照明,每盏灯各使用灯泡一只,且型号相同•假定每盏灯能否正常照明只与灯泡的寿命有关,该型号的灯泡寿命为1年以上的概率为p i,寿命为2年以上的概率为P2.从使用之日起每满1年进行一次灯泡更换工作,只更换已坏的灯泡,平时不换.(I)在第一次灯泡更换工作中,求不需要换灯泡的概率和更换2只灯泡的概率;(n)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中,对其中的某一盏灯来说,求该盏灯需要更换灯泡的概率;(川)当P1=O.8 , P2=O.3时,求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至少需要更换4只灯泡的概率(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解答】解:因为该型号的灯泡寿命为1年以上的概率为P1,寿命为2年以上的概率为P2.所以寿命为1〜2年的概率应为P1 - P2.其分布列为:寿命0〜1 1〜2 2〜P 1 - P1 P1- P2 P2(I )一只灯泡需要不需要换,可以看做一个独立重复试验,根据公式得到在第一次更换灯泡工作中,不需要换灯泡的概率为P15,需要更换2只灯泡的概率为C2p;(1- P1)1(II )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中,对其中的某一盏灯来说,该盏灯需要更换灯泡是两个独立事件的和事件:①在第1、2次都更换了灯泡的概率为(1 - pj 2;②在第一次未更换灯泡而在第二次需要更换灯泡的概率为P1 - P2.2故所求的概率为P3= ( 1 - P1)+P1 - P2.(III )由(II )当P1=0.8 , P2=0.3时,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中,对其中的某一盏灯来说, 2该盏灯需要更换灯泡的概率P3= (1 - P1) +P1 ( P1 - P2)=0.54 .在第二次灯泡更换工作,至少换4只灯泡包括换5只和换4只两种情况:5 5①换5只的概率为P3 =0.54 =0.046 ;②换 4 只的概率为C51P34(1 - P3)=5X 0.54 4(1 - 0.54 ) =0.196 , 故至少换4只灯泡的概率为:P4=0.046+0.196=0.242 .即满两年至少需要换4只灯泡的概率为0.242 .2. ( 2004?安徽)已知盒中有 10个灯泡,其中8个正品,2个次品.需要从中取出 2个正 品,每次取出1个,取出后不放回,直到取出 2个正品为止.设E 为取出的次数,求E 的分布列及E E.【解答】 解:由题意知每次取 1件产品, •••至少需2次,即E 最小为2,有2件次品, 当前2次取得的都是次品时,E =4, • E 可以取2, 3, 4当变量是2时,表示第一次取出正品,第二次取出也是正品, 根据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公式得到E E =2X P (E =2) +3X P (E =3) +4X P (E =4) .3. (2013?安徽)某高校数学系计划在周六和周日各举行一次主题不同的心理测试活动, 分别由李老师和张老师负责,已知该系共有n 位学生,每次活动均需该系k 位学生参加(n 和k 都是固定的正整数),假设李老师和张老师分别将各自活动通知的信息独立、随机地发给 该系k 位学生,且所发信息都能收到, 记该系收到李老师或张老师所发活动通知信息的学生 人数为X . (I )求该系学生甲收到李老师或张老师所发活动通知信息的概率; (II )求使P (X=m 取得最大值的整数 m.【解答】解:(I )因为事件A : “学生甲收到李老师所发信息”与事件 B : “学生甲收到张老_1—I I —|J n — 1 Jr师所发信息”是相互独立事件,所以 ■-与「相互独立,由于 P (A ) =P ( B )= 丄,故P C k n f 1 1(鼻)=P 广)=1-二,L-l 2 2kn-因此学生甲收到活动信息的概率是1-( 1-半)2=——-—(II )当 k=n 时,m 只能取 n ,此时有 P (X=m ) =P (X=n ) =1当k v n 时,整数m 满足k < m < t ,其中t 是2k 和n 中的较小者,由于“李老师与张老师各 自独立、随机地发送活动信息给k 位”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总数为()2,当X=m 时,同时P (E =2) P (E =3) =呂 X 7 = 1g =8 X Z >lolg 仁2 X 呂X 7. _14i 9 ■3=1- 45• E 的分布列如下:P (E =4)14. _ 145二;■-;收到两位老师所发信息的学生人数为2k- m,仅收到李老师或张老师转发信息的学生人数为m- k,由乘法原理知:事件{X=m}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n K UK n K n JC2 因此 k w 2k -「< tn+2综上得,符合条件的 m=2k-[4. ( 2007?安徽)在医学生物学试验中,经常以果蝇作为试验对象,一个关有 6只果蝇的笼子里,不慎混入了两只苍蝇(此时笼内共有8只蝇子:6只果蝇和2只苍蝇),只好把笼子打开一个小孔,让蝇子一只一只地往外飞,直到两只苍蝇都飞出, 再关闭小孔•以E 表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只数.(I )写出E 的分布列(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和数学期望 E E;(H )求概率P (E 》E O .【解答】解:(I )由题意知以E 表示笼内还剩下的果蝇的只数,E 的可能取值是 0, 1, 2,3, 4, 5, 6 得到E 的分布列为:E 01 2 3 4 5 6P 16 54 3 2 1 28 282828 28 28 28•••数学期望为 E E =二(1X 6+2 X 5+3 X 4 ) =2. (II )所求的概率为P (E> E E ) =P (E> 2)丄卫-叭叶引f ]k _k|R, cc .止 ri-fckTY-(即P ( x=m=544+3+2+1 1528 ' _28当 k w m< t 时,P (X=M V P (X=M+1 ? 2(m — k+1) w (n — m (2k - m ) ? m w 2k -(k+1 】[ 假如k w 2k -k w 2k -(k 圮)‘ n+2(k+122n+2 < t 成立,则当(2k+1)能被n+2整除时,<2k+1 - (k+1 ) 1 n+22<t ,故 P(X=M 在 m=2k- n+2和 m=2k+1-(k+1 n+2 处达到最大值;2当(k+1) 2不能被n+2整除时,P (X=M )在m=2k- [ n+2 ]处达到最大值(注:[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k+1 ) 2n+2F 面证明k w 2k -因为1 w k < n ,所以2k -(k+1)' n+2k= kn- k 2 - 1- k 2- 1 k- 1------------ > ------------------ = ----n+2n+2n+2而 2k -— n+2n=一 n+2< 0,故 2k -@+l_)2n+2< n ,显然2k -31〕$n+2< 2k5. ( 2016?北京)A , B , C 三个班共有100名学生,为调查他们的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分层 抽样获得了部分学生一周的锻炼时间,数据如表(单位:小时) :A 班 6 6.5 7 7.5 8B 班 6 7 89 10 11 12C 班3 4.5 6 7.59 10.5 12 13.5(I )试估计C 班的学生人数;(n )从A 班和C 班抽出的学生中, 各随机选取一个人,A 班选出的人记为甲,C 班选出的人记为乙.假设所有学生的锻炼时间相对独立, 求该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川)再从A , B, C 三班中各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他们该周锻炼时间分别是 7, 9, 8.25 (单位:小时),这3个新数据与表格中的数据构成的新样本的平均数记为卩 1,表格中数据的平均数记为卩0,试判断卩0和卩1的大小.(结论不要求证明)【解答】 解:(I )由题意得:三个班共抽取 20个学生,其中C 班抽取8个,(n )从从A 班和C 班抽出的学生中,各随机选取一个人, 共有5 X 8=40种情况, 而且这些情况是等可能发生的, 当甲锻炼时间为 当甲锻炼时间为 当甲锻炼时间为 当甲锻炼时间为 当甲锻炼时间为故周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长的概率 P 二 ----- '~ 二-•(川)卩0>卩1.6. ( 2016?东城区模拟)某商场经销某商品,根据以往资料统计,顾客采用的付款期数E 的 分布列为E1 23 4 5P0.40.2 0.2 0.1 0.1商场经销一件该商品,采用1期付款,其利润为 200 元; 分2期或3期付款,其利润为250 元;分4期或5期付款,其利润为 300元,n 表示经销一件该商品的利润.(I )求事件A : “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的概率P (A ); (n )求n的分布列及期望 E n.【解答】 解:(I )由题意知购买该商品的 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的对立事件 是购买该商品的3位顾客中无人采用1期付款,设A 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 3位顾客中至少有1位采用1期付款”. 知、表示事件“购买该商品的 3位顾客中无人采用1期付款”P (A )=(1 - 0. 4)^0.216, .•匸丄丄F 「一c m 」.6时,甲的锻炼时间比乙的锻炼时间2种情况; 3种情况; 3种情况; 3种情况; 4种情况;40(n)根据顾客采用的付款期数E 的分布列对应于n 的可能取值为 得到变量对应的事件的概率P (n =200) =P (E =1) =0.4 ,P (n =250) =P (E =2) +P (E =3) =0.2+0.2=0.4 ,P (n =300) =1 - P (n =200)- P (n =250) =1 - 0.4 - 0.4=0.2 . •••n 的分布列为n200 250 300 P0.40.40.2• E n =200X 0.4+250 X 0.4+300 X 0.2=240 (元).7. ( 2016?山东)甲、乙两人组成“星队”参加猜成语活动,每轮活动由甲、乙各猜一个成 语,在一轮活动中,如果两人都猜对,则“星队”得3分;如果只有一个人猜对,则 “星队” 得1分;如果两人都没猜对,则“星队”得0分.已知甲每轮猜对的概率是 亍,乙每轮猜对的概率是二;每轮活动中甲、乙猜对与否互不影响.各轮结果亦互不影响.假设“星队”参 加两轮活动,求:(I ) “星队”至少猜对3个成语的概率;(II ) “星队”两轮得分之和为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EX【解答】解:(I ) “星队”至少猜对 3个成语包含“甲猜对 1个,乙猜对2个”,“甲猜对2 个,乙猜对1个”,“甲猜对2个,乙猜对2个”三个基本事件,故概率(X=6) 200 元,250 元,300 元.5 122 »(II ) “星队”两轮得分之和为 X 可能为:0P •討1-汁(£円和2 2 则P (x=0)=a ・弓~)・d -青) ・(i 违)■亍)■計a-P (X=1) =2X [ -1144 2 2P (X=2)43 J4 J 43 ;4」3 3、2 _ 3 . 2 4” 3-4)丐4 f-I)卸吩)2 243 -':-:-・ - i + ;■ --」 3 2 .八 _ 3(X=3) (X=4) =2X12=2X [60 144=144X 0346故X的分布列如下图所示:& (2016?天津)某小组共10人,利用假期参加义工活动, 已知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为 1, 2,3的人数分别为3,3, 4,现从这10人中随机选出2人作为该组代表参加座谈会.(1 )设A 为事件“选出的 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和为 4”求事件A 发生的概率;(2)设X 为选出的2人参加义工活动次数之差的绝对值,求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解答】 解:(1)从10人中选出2人的选法共有,■ . =45种,事件A :参加次数的和为 4,情况有:①1人参加1次,另1人参加3次,②2人都参加2 次;9. ( 2015?鄂州校级模拟)购买某种保险,每个投保人每年度向保险公司交纳保费a 元,若投保人在购买保险的一年度内出险,则可以获得 10 000元的赔偿金•假定在一年度内有 10000人购买了这种保险,且各投保人是否出险相互独立•已知保险公司在一年度内至少支付104赔偿金10 000元的概率为1 - 0.999 .(I)求一投保人在一年度内出险的概率p ;P•••数学期望1 1025 12 60144 144 144 144 144144EX=O X ___ +1 x 144 10144 +2X 二=J_144'T共有•事件A 发生概率:P=—(n) X 的可能取值为0, 1,2102.=_ 3(X=0)• X 的分布列为:4 15• EX=0X+1 X +2 X ■=1.15_15 +4X —L +6 144 种,(x=1) (X=2)(n)设保险公司开办该项险种业务除赔偿金外的成本为50 000元,为保证盈利的期望不小于o ,求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单位:元) 【解答】解:由题意知各投保人是否出险互相独立,且出险的概率都是 p ,记投保的10000人中出险的人数为E, 由题意知E 〜B (104, p ).(I)记A 表示事件:保险公司为该险种至少支付10000元赔偿金,则发生当且仅当E =0,「二-二「=1 - P (E =0) =1-( 1-p ) 104, 又 P (A ) =1 - 0.999 ,故 p=0.001 .(n)该险种总收入为 10000a 元,支出是赔偿金总额与成本的和.支出 10000 E +50000,盈利 n =10000a -( 10000 E +50000),盈利的期望为 E n =10000a - 10000E E- 50000,.4- 3 .由 E 〜B (10 , 10 )知, —3E E =10000X 10,44 4444― 34E n =10 a - 10 E E - 5X 10 =10 a - 10 x 10 x 10- 5x 10 .444E n> 0? 10 a - 10 x 10- 5x 10 >0? a - 10- 5>0? a > 15 (元). •••每位投保人应交纳的最低保费为15元.10. (2015?新课标II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从 A, B 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 20个用户,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A 地区:62 73 81 92 95 85 74 64 53 7678 86 95 66 97 78 88 82 76 89B 地73 83 62 51 91 46 53 73 64 82 93 48 65 81 74 56 54 76 65 79(1 )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 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给出结论即可)(2)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满意度评分 低于70分 70分到89分满意度等级不满意满意 记事件C : “A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 B 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频率,求C 的概率.不低于90分 非常满意,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解答】解:(1)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如下Aifi区B地区43513 4 66 4 26 2 4 5 56 S S 0 4 31 3 3 4 6 99 S 6 5 2 1S 1 2 37 S 5 29 1 3通过茎叶图可以看出,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集中,(2)记C Ai表示事件“ 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或非常满意记C A2表示事件“ 记C Bi表示事件“ 记C B2表示事件“ 则C Ai与C Bi独立,则C=C AI C BI U C A2C B2,P (C) =P ( C AI C BI)+P (C A2C B2) =P ( C AI)P ( C BI)+P (C A2)P( C B2),11020"20820A地区用户满意评分的平均值高于B地区用户满意评分的平均值;A 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比较分散;A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非常满意” 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B地区用户满意度等级为满意”,C A2与C B2独立,C B1与C B2互斥,。
高中数学趣题集锦
猴子搬香蕉
一个小猴子边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过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压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请问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
解答:
100只香蕉分两次,一次运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这样走了1米的时候,前50只吃掉了两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两米的时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时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时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后把剩下的这49只一次运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个,到家还有16个香蕉。
河岸的距离
两艘轮船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往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开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们在距离较近的岸500公里处相遇。
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要停留15分钟,以便让乘客上下船,然后它们又返航。
这两艘渡轮在距另一岸100公里处重新相遇。
试问河有多宽?
解答:
当两艘渡轮在x点相遇时,它们距A岸500公里,此时它们走过的距离总和等于河的宽度。
当它们双方抵达对岸时,走过的总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