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14
重阳镇芦沟小学田文阳一、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的含义强化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及行为主义科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中最重要部分和基础。
30年代,通过斯金纳箱的实验,斯金纳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个目的,会主动采取作用于环境(杠杆机构)的行为(如踩压),当行为的结果有利时(如得到食物或水),就会重复这个行为,不利时,就会收缩、减弱以至消退停止这个行为。
他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任何能够提高一个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事物都是强化,强化在有机体条件反应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强化决定了动物的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新的行为模式要练习多次才能形成,以及形成后能保持多久。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
2、强化的分类期金纳认为,有机体——人或动物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取得了好的、积极的结果,使目标实现,需要满足,就会自发重复,如果及时给予肯定、认可或奖励,这些行为就会保持、巩固,叫正强化。
比如说某个学生表现特别好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会让学生表现更好。
而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行为反应概率则是负强化。
例如学生们这次作业做得都特别认真,老师为了想让这种行为继续保持而决定今天晚上不布置或者少布置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只要是强化就是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3、惩罚惩罚是指在消极性行为发生后,给予其不愉快的待遇,并使这种行为以后尽可能少地发生。
4、自然消退自然消退,又称衰减,它是指对于某种组织不希望发生的行为,除了直接的惩罚措施外,还可以“冷处理”或“无为而治”,在一定时间内不予强化,此行为将自然下降并逐渐消退。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教学的意义强化理论对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强化,教师可以修正学生的行为方式,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教师不断地强化,引导其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老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刻苦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行为主义理论,它强调在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人的行为是通过获得或避免后果来学习的。
斯金纳将这种行为学习的过程称为强化,即通过激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
斯金纳认为,行为是由一系列与环境相关的刺激和反应组成的。
在强化理论中,强化物质是对行为的激励或惩罚,它可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率。
当一个行为被强化物质激励时,该行为就会增加;当一个行为被惩罚时,该行为就会减少。
斯金纳进一步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指的是通过增加愉悦的奖励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通过奖励来增加某种积极的行为。
负强化则是通过消除某种负面的刺激来激励某种行为,例如避免某种痛苦的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率。
斯金纳强调了所谓的强化计划,即对于不同类型的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
斯金纳的实验表明,当给予持续的正强化和间歇的正强化时,间歇正强化会更好地维持行为的发生率。
而对于惩罚,强制或频繁使用惩罚可能会导致产生消极的情绪和反应,所以斯金纳建议使用正强化来代替惩罚。
强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变量比率和变量间隔强化。
斯金纳发现,如果一个行为得到的正强化是不确定的,那么它就更有可能被固定的强化所替代,这也就是所谓的变量比率强化。
同时,斯金纳还发现,单位时间内变量强化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行为的发生率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变量间隔强化。
总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人类行为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社交等各个领域中,强化理论可以被用来帮助人们学习和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斯金纳强化理论
斯金纳强化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于1938年提出。
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改变,其中强化是指能增强一种行为的刺激,而惩罚则是指可以减弱一种行为的刺激。
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行为后紧接着有一个正面的刺激(比如奖励),这种行为的发生几率就会增加;而当一个行为后紧接着有一个负面的刺激(比如惩罚),这种行为的发生几率就会减少。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被用来帮助老师更有效地管理班级行为。
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给学生及时的正面强化,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同时应该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来阻止学生犯错误。
斯金纳强化理论被用于改善行为的一种方法是“操作条件反射”。
这是一种基于斯金纳的行为改变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当一种行为被正确执行时,会有一个正面的刺激(比如奖励),而当一个行为被错误执行时,会有一个负面的刺激(比如惩罚)。
通过不断地重复这种行为-刺激-行为的循环,可以使行为得到长期的改变。
斯金纳强化理论在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行为的本质,并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行为。
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人们改善行为,改善生
活,并获得更多的成功。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1 累积强化理论累积强化理论是哈耶克的科学家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可以通过联合回馈来加强行为,这是由生物世界的每一个行为结构产生的。
这种行为的增强有可能随着行为发生次数的增加而变强,但这个过程有可能是慢性的或复杂的。
这种理论强调,不管行为是否以正面或负面反馈为形式,在它们发生之前,行为都会被经过明确的累积强化,从而增加其发生的几率。
2 双奖励加强理论双奖励加强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的一些行为可以由双重奖励来加强,即可以采用一种复合的信号系统或双重回馈机制来实现。
双奖励的实现是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称为双重回报原因,它可以强化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元,以便增强对某项行为的回应力,从而提高行为出现的概率。
3 Hench体内形成强化理论Hench内生形成强化理论是Hench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生物陷入某种困境时,它往往会在体内由可能的行为中形成出一种行为,从而获得受体回报。
要实现内生的强化,体内的神经及机体系统必须处于不断发展和回应行为变化的高度响应状态。
因此,该理论提出,形成体内强化不受外界表现形式的限制,而可以由多种方式产生并形成,有助于适应环境。
4 惩罚性强化理论惩罚性强化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当受体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给受体施加一些惩罚,比如有时可能是由外界因素,有时可能是自我调节机制,抑制受体的行为,从而改变了受体的行为发展方向,并降低了有害行为的发生几率。
它还指出,即使没有正面回馈,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可能也会强化行为,因此也是有效的强化手段。
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为研究和改善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启示,帮助世界各国研究和解决许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斯金纳强化理论
1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是由美国心
理学家布雷登·斯金纳(B. F. Skinner)提出的,是对后现代行为学
运动研究和理解行为的重要力量。
斯金纳以实验动物例如小鼠、鸽子
为实施研究对象,以这些实验来证明它在心理学和行为学领域的根本
原则。
2 强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由它的三个核心概念组成的,这个概念就是
行为的基本原则:强化、衰减和基础行为。
强化是行为得到肯定结果
而增强的过程;而衰减则是行为得到不利结果而衰减的过程。
基础行
为是一种没有被强化和衰减的行为,即没有强化和衰减效应的行为。
3 强化理论的应用
强化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心理教育和行为治疗到家庭和社会
变革都有许多经典的强化理论研究,应用该理论来改变行为模式,以
达到改善人类身心健康的目的。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一个优点是,它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行为,掌握“如何控制和影响行为”的原理,此外,它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
控制自己,以及影响他人的行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和文化
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建立和维护社会良好的价值观。
4 结论
布雷登·斯金纳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控制理论,它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行为,掌握“如何控制和影响行为”的原则,它的应用也可以改进人类的身心健康,改善社会的文明,从而连带使社会生活得到改善和进步。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举例1.正强化:给予被试奖励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例子:例1:教室的地板上有一片小纸屑,小林主动地把纸屑拣起来放到垃圾桶内,这时教师恰好看在眼里,立刻对这一行为进行赞赏:“小林的卫生习惯真好,大家都看到了,小林主动地把地上的纸屑仍到垃圾桶内了!”这样,小林下一次遇到地上留有纸屑,拣起来的机率会大大增加。
例2:班级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在悄悄说话,有的同学在摆弄小东西,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这时,老师看到小婷坐姿端正,静静地等待着上课。
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小婷同学,上课之前地准备工作做得很好!”这样,小婷的这种行为得到强化,同时,也给其他没有准备好的同学一个示例。
例3:小榆平时沉默寡言,不愿意与别人交往和聊天,甚至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
有一天,她意外地把自己的一个简报拿来给老师欣赏,问老师觉得简报怎么样?“简报上既有丰富的文字,又有清晰的照片和图片资料,而且简报的主题非常鲜明,每一个字都写得认真、漂亮,老师觉得你做简报时花了很多工夫,我很想让全班同学都看看,欣赏一下你的作品!”这时,我意外地发现,小榆第一次在我面前展露了她灿烂的笑容。
之后,小榆经常会拿一些自己的作品给老师看,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渐渐地向老师和同学们开启自己的心灵。
这时我们要注意,我们地赞美一定要具有建设性,而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夸耀上。
例4:小杰是班里一位偏差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水平、与同学的交往等等都有一定的障碍,但是,你可以发现,该学生的每周周记都写的非常仔细。
有一次,当该学生偶尔认真地写过周记后,老师对其周记进行了认真的批改,而且指出其很多的优点,好词好句,并赞赏他作文水平的确不错。
结果第二次周记,该生写的更加认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老师始终给予一种承认和鼓励的态度,并且在班级上表扬该生的这一优点。
如今,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周记习惯,而且作文水平不断上升。
2.负(消极)强化:通过中止不愉快的条件来增强反应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