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行政公共管理考研参考书目真题高培勇公共经济学第三版笔记

  • 格式:docx
  • 大小:527.72 KB
  • 文档页数:18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一一经济活动的科学。或者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刘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进一步说,尽管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表现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事实上它是存在着一条主线的。这条主线,就是围绕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而发生的收入与支出。所以,公共经济学也有一个别称——公共财政学。

本书对于公共经济学的阐释,是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意义开始并以公共部门的收入与支出为主线的。作为开篇,这章的基本线索是:由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评判入手,分析市场机制的缺陷,给出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揭示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以此为基础,界定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范围和公共财政的职能。

1.1 资源配置效率:含义与条件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经济学家看来,社会资源的配置状况是否具有效率是最重要的。

那么,应当如何把握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和条件呢?

1.1.1 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

对资源配置效率含义的最严谨的解释,是由帕累托做出的。

著名的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实际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帕累托效率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是以其他人境况变坏为条件而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意义:为实行市场经济的社会提供了一种合理配置资源的判断标准。

帕累托效率准则的实际含义: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资源的配置就可说是具有效率的。

1.1.2 效率的实现条件:MSB=MSC

将以往使用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一分为二”:

按照其覆盖范围的大小,区分为“私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两类。即所谓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

社会总效益指人们从消费一定量的该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的满意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指人们对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社会边际效益以通过人们为增加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能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

社会边际效益,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减少。

社会总成本指的是因生产一定量的物品或服务所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增加一个单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源消耗的价值。

社会边际成本可以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

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倾向于增加。

只要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大于其社会边际成本,就至少会有一人会随该种物品或服务产量的增加而使自己的境况较前变好,同时又不会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较前变坏。可以用净边际效益来表示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与其社会边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结论:只要一种物品或服务的净边际效益是正数,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在这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上,便会获得追加的效益。

进一步推理,为了使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最大化,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的增加应当持续到这样一点:其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或其净边际效益为零。如果该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超过了这一点,其社会边际成本就会大于社会边际效益,从而其净边际效益就会为负数。

这表明,用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生产的资源的追加,反而减少了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效益。

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即帕累托效率的条件是:配置在每一种物品或服务或劳务上的资源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用公式表示,即为:MSB=MSC(1—1)

结论:一种具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可使其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满足这样一种条件,即每一种物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效益均等于其社会边际成本。

1.2 市场失灵:社会公共需要

我们所生活的经济制度环境叫作市场经济。在以市场为资源配置主体的环境中,对于公共部门经济活动意义的分析,显然要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开始。

1.2.1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

假定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价格信号具有充分灵活性和伸缩性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其必要条件是:

(1)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

(2)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

(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

(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享有充分的信息:

(5)资源可充分流动并且可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满足上述五个条件的完全充争的市场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呢?

先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决定某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消费)量时,消费者总要比较一下其货币支出——价格——与所能获得的满足程度——私人边际效益).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大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他就会增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量。

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给他带来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他就会减少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量。如此的调整将持续到他从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恰好等于其必须为之付出的价格时为止。

这时,他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达到了最大化:既不会增加购买量,也不会减少购买量。

联系前面的分析,消费者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也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所提供的社会边际效益。

若以P 代表价格,MPB 代表私人边际效益,MSB 代表社会边际效益,

则上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

P=MPB=MSB(1—2)

再看生产者的销售(生产)行为。

在决定某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时,生产者比较的是其增加销售(生产)——单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成本——私人边际成本与所能获得的货币收入——价格。

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所能获得的价格,他就会增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

如果追加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大于其所能获得的价格,他就会减少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量。

如此的调整会待续到他以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生产所获得的价格恰好等于其因此而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时为止。这时,他所获得的利润实现了最大化。

与前面的情形相似,生产者销售(生产)某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私人边际成本也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所消耗的社会边际成本。

若以P 代表价格,MPB 代表私人边际效益,MSB 代表社会边际效益,

上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

P=MPB=MPC=MSB(1—3)

P=MPB=MPC=MSB 一=MSC(1—4)

在由此决定的产量水平上,所有的消费者已将其消费量调整到了其私人边际效益等于该种物品或服务的购买价格的水平。所有的生产者已将其生产量调整到了其私人边际成本与该种物品或服务的销售价格相等的水平。

如果消费者就是该种物品或服务的唯一受益者。

并且,生产者承担了制造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所有成本,那么,也就意味着该种物品或服务的MSB=MSC.所以,该种物品或服务市场的均衡点就是其最佳的产量点。如果这种条件在所有的市场上以及所有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物品或服务上都得到了满足,那就意味着,处于这经济制度环境中的所有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佳状态,即实现了帕累托效率。

经济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当(1—4)式的条件在所有的市场上和通过市场进行交易的物品或服务上都得到了满足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它的五个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只要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这时,就要引人公共部门或者说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了。

1.2.2 市场机制的失灵:公共物品或服务

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公共物品或服务

效用的非可分割性:这类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

消费的非竞争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或服务,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

受益的非排他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