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8.25 MB
- 文档页数:159
发酵豆粕(湿料)生产工艺及相关指标目录目录 (2)发酵豆粕生产手册 (3)产品指标 (4)混合及发酵设备 (5)发酵车间设计 (6)发酵豆粕湿料应用 (7)发酵料储存时间 (9)附件(部分检测方法): (13)发酵豆粕生产手册原料:豆粕、酵源、水、糖蜜(非必选)原料配比:酵源5kg +水500Kg+豆粕1000Kg(+糖蜜20Kg,非必选)工艺:上述原料混匀,转入发酵桶、盖严、室温48~120 小时。
检测pH 值≤5.5 即为合格。
发酵容器可选内膜袋、呼吸膜袋、发酵桶、发酵箱等,以能密闭不进气为好。
添加顺序:酵源+水充分混匀,再加入豆粕中.酵源与水混匀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液添加至豆粕时间不超过2分钟,混合液与豆粕搅拌混合不超过2分钟。
温度需求:水温30~40°C最宜,不能高于40°C,低于15°C考虑用热水;环境温度20~40°C,低于15°C考虑保温或延长发酵时间.水质要求:普通自来水及以上级别均可。
加工设备:材质要求不锈钢(防腐蚀).原料称量:确定电子秤准确后按配方要求顺序称取各种原料,最大误差:大宗原料保持在0。
5Kg 以内、小料保持在100g 以内。
原料混合:非连续生产时,混合前后清理搅拌机,保证原料的混合均匀度。
严禁出现结块,半干半湿现象。
产品指标以46%蛋白豆粕计算,干料以60°C烘干计算混合及发酵设备混合设备:建议采用带投料斗垂直提升绞龙卧式混合机接种混合系统在整个设计中比较关键,因此必须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1.对于水分较高的料具有较高的混合均匀度,不会出现成团或成球;2.效率高,占地面面积小,运行费用低;3.发酵前要尽量避免带入杂菌,因此菌种混合系统要易于清理。
发酵设备:建议采用呼吸袋或者厚一点普通密封塑料袋子,可以重复利用.混合完后装袋发酵,保证袋口密封,杜绝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影响产品质量。
根据每个饲料厂的情况选择合理发酵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多的发酵模式有:槽式发酵,堆式发酵,箱式发酵,塔式发酵,罐式发酵,袋式发酵.由于我们这个方案是针对终端,发酵规模相对较小,操作需简单,投入小等特点,所以我们建议用袋式发酵,易于控制温度,夏天把袋子铺开来发酵,可以较好的散热,冬天把袋子堆起来发酵,可以较好提升发酵的保温,易于使用,每个袋子的发酵料都定量,用的时候不用称量,易于控制产品的质量,每个袋子都是独立的单元,互不影响,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的二次发酵,没有用完的成品需密封储存,避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啤酒、葡萄酒等各种酒类饮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酒类饮料的酿造离不开重要的一步酒精发酵过程,而酵母菌作为发酵的关键微生物,其发酵活动受到温度的影响,而最适温度是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探讨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
1. 酵母菌的发酵过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一种无氧呼吸过程,主要通过将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来释放能量。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通过一系列的生化酶的作用,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2. 酵母菌发酵的温度范围酵母菌在进行酒精发酵时,其适宜的温度范围是在20℃-30℃之间。
这个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活跃,发酵效率最高。
当温度过低或者过高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会受到影响,导致发酵效率降低或者停滞不前。
3. 温度对酵母菌发酵活性的影响3.1 温度过低时当温度低于20℃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会减缓,酒精发酵速率减慢,发酵时间延长。
此时,酵母菌的生长速度和发酵效率都会受到限制,影响到酒类酒精含量和口感的稳定性。
3.2 温度过高时当温度超过30℃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会过度加快,导致酵母菌变得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如发生酒精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加,酿造出的酒类口感和品质受到损害。
4. 温度的控制与调节为了保证酒类饮料的发酵质量和稳定性,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温度应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酒厂在酒类饮料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恒温发酵罐或者冷却设备来控制和维持发酵温度,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效果和产品品质。
总结在酒类饮料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发酵的温度则是影响酵母菌代谢和发酵效率的关键因素。
了解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对于控制和提高酒类饮料的质量和口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1 -《生物制药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方案 教师:苏艳 授课专业 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上课地点 授课时间 第 周 学习内容 项目6、发酵过程控制(2)工业发酵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参数课时 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发酵过程中各参数:温度、pH 、泡沫等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发酵过程控制发酵参数。
能处理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性、创造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酵过程中参数的控制。
难点:发酵过程中参数的选择。
目标群体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发酵罐及附属设备的结构”,具备了《应用微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
教学环境教室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时间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2 - [课型] 理论课:多媒体辅助讲授[组织教学]5分钟演讲,1分钟安全教育[实施新课]讲授:项目6 发酵过程的控制知识目标:• 了解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 掌握发酵过程中各发酵参数的控制。
能力目标:• 能根据不同发酵过程控制发酵参数。
• 能处理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性、创造性、严谨的科学态度; 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 。
任务1工业发酵主要类型及主要控制参数一、概述发酵: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广义上将发酵看作是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经过特定的代谢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培养亦称微生物发酵,发酵生产按微生物培养工艺不同可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类型。
两者在工艺过程上大体相同,主要工艺过程为:斜面菌种培养-菌体或孢子悬浮液制备-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发酵产物与发酵基质分离-提纯与精制-成品。
固态发酵是将微生物接种到经过处理的固体发酵基质上,或将发酵原料及菌体吸附在疏松的固体支撑物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发酵原料转化成发酵产品。
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酶活与酯类生成的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郭建华;郭宏文;邹东恢;刘晓兰;贾士儒【摘要】以白酒酒醅为研究对象,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测定了酒醅中的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同时,测定了酒醅中总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含量.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平均酶活与酯类生成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酶活与酯类生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种酶的2个主成分,代表了酶的2种作用.根据主成分与酯类生成的相关性,探讨了酶活对酯类生成的影响.【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3(039)011【总页数】6页(P44-49)【关键词】酒醅;酶活;酯类;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作者】郭建华;郭宏文;邹东恢;刘晓兰;贾士儒【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学院,天津,300222;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学院,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酯类是中国白酒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其含量约占白酒风味物质总量的75% ~95%[1]。
白酒中的酯类有100多种,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是主要的酯类,其含量约占总酯含量的90%左右[2]。
酒中的风味物质是决定白酒香气,口感和风格的关键[3]。
有些酯类使白酒具有水果的香气,如己酸乙酯使白酒具有一种复合水果香气[4]。
除了原料含有酯类外,大量的酯类物质是在酒醅发酵过程中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5]。
酒醅中的微生物来源于酒曲、酿造水、空气及窖池,包括霉菌、放线菌、酵母和细菌。
在酒醅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产生大量的酶,催化酒醅中的各种生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