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袍断义成语故事
- 格式:pdf
- 大小:109.93 KB
- 文档页数:2
割袍断义成语故事
【成语】割袍断义
【拼音】gēpáoduànyì
【释义】将袍子割掉,将情义断了。指与结义兄弟断绝来往,恩
断义绝。也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共园
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
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用法】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定语、谓语。
【近义词】管宁割席、一刀两断
【反义词】藕断丝连、形影不离
【成语故事】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士,春秋时期名相管仲的后人。十六岁
那年,管宁的父亲去世了,许多亲朋见他很可怜,便常常捐钱送粮来
周济他。管宁是一个很有气节的人,他立志要凭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
来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谢绝了大家的帮助,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
发奋读书之上。
管宁有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名叫华歆,他们两人情同手足,经常在
一起劳动、学习。有一天,管宁和华歆在后园里锄地,准备种菜。锄
着锄着,他们突然挖出来一块金子,管宁看见金子就像没看见一样,
继续埋头锄地,而华歆见到金子不禁惊喜万分,他连忙拾起金子,正想把金子装进口袋,这时他偷偷瞥见了管宁的神色,华歆怕管宁笑话
自己,只好把金子又扔掉了。
又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两人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管宁读得很
专心,而华歆却心不在焉。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锣鼓喧闹的声
音,原来是一个大官从这里经过。尽管锣鼓的声音很大,但管宁依旧
没有分心,继续认真读书。可是华歆却坐不住了,连忙丢下书本跑到
大街上去观望了。
华歆的表现令管宁不满。管宁站起身来,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
坐的席子割断,对华歆说:“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以后
不要和我坐在一起了!”
两人后来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华歆入朝为官,平步青云,做上
了魏文帝曹丕的司徒(相当于宰相),还被封为侯爵。根据史书记载,
他见识过人,清正廉洁,在政治上颇有建树,甚至还举荐过跟自己绝
交的管宁。而管宁却拒绝了各种官职,专心讲学和著书,受人尊敬。
后人则根据管宁割席的典故引申出成语割袍断义,用于朋友间断绝交
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