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语和普通话音节结构的差异论香港地区的汉语拼音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590.64 KB
- 文档页数:8
作者: 万波
作者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43-50页
主题词: 粤语;普通话;音节结构;方言特点;汉语拼音教学;反切连读法
摘要:粤语与普通话在音节结构方面存在差异,说明粤语区的汉语拼音教学必须针对'粤语无介音'这一特点施教;在分析各种汉语拼音教学法利弊的基础上,对声介合母法加以改进,提出一种既继承了汉语反切传统精神,又照顾到粤语音节结构特点的汉语拼音新方法--汉语拼音反切连读法(音节分拆连读法);提出了反切连读法的完整方案,阐述了反切连读法的基本原则和在各类音节中的拼读方法.。
香港粤语人群的普通话声调语调偏误特征顾文涛【摘要】语音的自然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声调语调等韵律特征,而这些韵律特征的语言差异是导致二语韵律偏误的重要原因.本文比较了普通话母语人群和香港粤语人群产出的普通话声调语调特征.首先从声学上分析了句中双字调组的基频模式,发现粤语人群的主要偏误是调域偏窄,尤其体现在阳平调.然后,通过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系统考察了不同句长及不同尾字调的陈述句、语调疑问句、带“吗”疑问句的语调.听辨实验表明,粤语组陈述句的辨识率高于母语组,而疑问句的辨识率低于母语组(尤其是阳平或去声结尾时).声学分析发现,粤语组陈述句的基频下倾比母语组更明显,而疑问句相对于陈述句的整体基频提升则弱于母语组(尤其句子较长时),只是句尾基频提升依然明显.听辨实验与声学分析的结果一致,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调偏误可归因于语言能力受限及语言负迁移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粤语人群的普通话语音训练.【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10页(P123-132)【关键词】普通话;香港粤语;声调;语调;陈述;疑问;二语偏误【作者】顾文涛【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8语音的自然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声调和语调等韵律特征有关。
然而,不同语言(含方言)中声调和语调的声学实现方式并不相同,这些差异很可能造成二语习得过程中韵律迁移并导致偏误。
作为汉语共同语的普通话,和香港特区具有官方地位的粤语,都是汉语言的成员。
由于普通话在香港的普及率低,香港粤语人群的普通话习得,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二语习得。
按照汉语音韵学的传统,每个汉语音节划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而声调主要由韵母承载,其主要音征是基频(F0)。
表1给出了普通话和香港粤语(下文简称粤语)声调系统的对比,包括调类、音高特征、以及五度制调值。
其中,普通话有四个调类(音高特征分别是高、升、低、降;其中T3只在句尾或突显音节上呈现降升调)以及一个轻声T0;粤语则有六个调类,无轻声。
第十課香港粵語拼音與大陸廣州話拼音之比較
目前粵語的主要拼音系統包括「香港粵語拼音」與「大陸廣州話拼音」兩種,茲比較其不同之處。
一、聲母
1. 第二課曾討論粵語拼音的j,其實就是英文yes的y[j]
,因此以j或y表記[j],各有利弊。
2. 粵拼與廣拼皆以w表記[w],因此宜採gw與kw較一致。
3. 就粵語而言,s與x皆屬相同的聲母,相近於英文的sh[ ]
,若為了配合北京話漢語拼音的架構,強迫分為兩個符
號,並沒有必要,因此xi與xu宜以si與syu取代即可。
換言之,宜採粵語拼音
的z、c、s即可。
二、韻母(一)
廣拼的ei容易誤以為是ㄟ[ei],很不恰當,宜採粵語拼音較恰當
三、韻母(二)
同上,宜採粵語拼音
四、韻母(三)
廣拼有附加符號較不方便,宜採粵拼。
五、入聲
入聲是輕促音,只取其嘴形,宜採p t k較佳。
綜言之,香港粵語拼音較大陸廣州語拼音為佳,但粵拼的j宜採廣拼的y代之。
注: 里面广拼中的三个e韵母都未体现出符号,实则是三个不同的韵母. –郭洋奇。
香港中文跨越式拼音教学有感作者:梁丹曼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9期在香港实施汉语拼音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香港以粤语为主,香港小学生在入学前一般很少接触普通话,入学后除中文课堂外其余时间也依然以粤语为主,缺乏普通话应用的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就好比教内地孩子学英语,而进行拼音教学时必须要全普通话教学,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得小学生很不适应。
其次,香港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英语与拼音形似而音不同,如何将其二者分辨清楚,这又将是一大困难。
本人于2007年9月开始借调到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担任该校一年级跨越式实验中文拼音教学工作。
在与香港顺德联谊总会梁洁华小学跨越式课题组师生共同学习、交流和探索的三个月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了一系列拼音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在此分享,希望对华文教学乃至内地拼音教学有所贡献。
1.构造有趣、高效的课堂构造有趣、高效的课堂,让孩子觉得学习拼音是很简单的事情。
主要策略有:(1)内容形象化食指体操,辨别声调。
汉语拼音与英语和粤语不同,由四声调组成。
为了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普通话的特点,笔者从一开始学的时候,就教学生学习拼音四声调的手指操,用手指来指示四声调,并在书本上印发形象的图样,方便又直接。
学生在进行食指体操玩耍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辨别了声调。
儿歌串连,强调嘴形。
为了防止学生将拼音与英语混淆,笔者采用儿歌串联的方法,使拼音发音形象化,以减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同时儿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大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量儿歌,例如,在学习“a o e”时,教学生朗读儿歌:“张大嘴巴a a a,圆圆嘴巴o o o,扁扁嘴巴e e e。
”学生边唱边记住了a o e的发音。
在反复的吟诵中,孩子们兴趣大增,熟悉了各个拼音的发音,也很容易地把它们跟英语发音分辨开来,儿歌成为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普通话多音字角度看粤普语音差异一、引言我们知道大部分以粤语为第一语言的人(下简称粤人)发普通话的语音是通过将粤语发音与普通话发音对应来实现的。
这种做法虽然会使普通话充满“港味”,但只要在同样的音域中就依然可以理解。
只怕有些音无从对应,问题就会变得很麻烦。
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普通话多音字的发音上。
所以,多音字,这种语言中常见的现象对于第二语言习得来说还是很麻烦的。
二、多音字的内涵“有的汉字只有一个读音称作单音字,有的有两个以上的读音,称作多音字。
”三、普通话多音字的考察我们选取普通话《3500常用字表》(1988)与《现代汉语多音字规范字典》(2012)所收多音字的交集为考察对象,以《现汉(第六版)》(2012)为普通话音义规范,得到499个普通话多音字。
再根据香港语言学学会制定的《粤语拼音字表》(1997)对其进行标音,以《广州话正音字典》(2002)为粤语语义规范。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499个多音字中,有285个字的音义是一一对应的。
另有214个字的普通话读音多于或少于粤语的发音。
其中有33个字的某些普通话发音[1]所承载的意义在粤语当中没有对应,我们仔细考察这33个汉字,会发现几个特点:一是大部分字义来自北方方言,尤以胶辽、北京、冀鲁、中原、兰银官话为重。
二是有些字义粤语中并非没有,只是用不同的汉字来记录。
三是有些义项下只有一个或几个词。
四是有些字义因为语法差异而失落。
四、语音对应问题(一)粤普声母比较1、与普通话相同b[p],p[ph],m[m],f[f],d[t],t[th],n[n],l[l],g[k],k[kh]2、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近似① 【j[t?], q[t?h], x[?]zh[t?], ch[t?h] sh[?]z[ts], c[tsh] ,s[s] 】[2]粤语:z[t∫]、c[t∫h] 、s[∫]汉语普通话有三组塞擦音,每组塞擦音又和与其发音部位相同的擦音构成横向聚合。
粤语普通话发音惊人对应规律!初学者必看!等了这么久,本人终于把粤语跟普通话之间的所有发音对应关系整理出来了!此贴对广大来自北方的粤语初学者大有裨益,望版主将此贴永久固顶,以飨全国爱好粤语学习的朋友!这些规律纯属本人亲自研究发现,之前并未在任何文献资料上寻找到过。
虽然有人说这在客家人论坛上曾经有人提过,但本人可以保证,本人绝对没有在其它地方借鉴,完全是自己独立发现的结果。
去年的时候,本人为了方便北方人学习粤语,决定编写一本《普通话粤语发音对照表》。
书没有编写完成,但本人在编著的过程中却惊人地发现相当多的奇妙对应规律,并且得出“作为远古时期南方地区普通话的粤语,乃是今天普通话之母”的结论。
当然,普通话在发展过程也出现过一些分化,但我们通过粤语发音却可以找到某些字在普通话中的原音,像“癌”字的本音就是“岩”等等。
(注意:以下对应规律对粤语入声字无效,请大家留心这一行字,以免遭到误导)一、声调篇粤语有九声,因此很多外地人便以此为由而惧怕学习粤语。
然而经过本人发现,这九声当中,有三个入声调值和六个舒声中的三个是完全一致的;而香港有些学者也认为,粤语只有八声,因为阳上既可以等于阴上,也可以等于阳去。
因此,九个声调实际上只有五个调值,而这五个调值我们可以和普通话的五个声调建立对应关系,关系如下:粤语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普语一声二声轻声三声轻声或二声轻声四声轻声三声例子分诗粉史训是坟时愤市份事忽色法锡佛食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把粤语的九声用普通话的五声来称谓。
然后,我们来建立以下的惊人对应关系吧: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一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一声;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二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三声;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三声的字在粤语中是二声;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四声的字在粤语中是轻声;至于粤语的四声,仅在入声时存在,一般都是作为强调字出现。
二、韵母篇刚才提到粤语与普通话的二三声是刚好相反的,这里我们开篇也不得不提一下,粤语与普通话的ao 和ou 也成这种关系: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ao 韵的字,不包括zh ch sh r 声母的,除了“包”及相关形声字之外,在粤语中读ou;超过90%在普通话中读ou 韵的字,在粤语中读au;有了这个规律,加上声调规律,我们刚上手、一句粤语也不会的朋友马上就可以知道,“毛”在粤语里念的就是“某”的音,“某”念的是“毛”的音;“头”念的是“讨”的音,“讨”念的是“头”的音。
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对照(最新编写)在现代社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掌握多种拼音系统成为许多人的需求。
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虽然都源自汉语拼音,但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对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拼音系统。
一、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起源与特点1. 起源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均源自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公布的拼音方案,用于规范汉字的拼音表示。
香港拼音则是在此基础上,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对部分音节进行了调整,以适应香港的粤语发音。
2. 特点(1)香港拼音保留了更多的粤语发音特点,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与大陆拼音存在一定差异。
(2)香港拼音在书写上更加简便,如“n”和“l”的区分较为模糊,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相替换。
(3)香港拼音在部分音节上采用了简化形式,如“c”和“ch”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
二、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对照1. 声母对照(1)香港拼音中的“b”、“p”、“m”、“f”、“d”、“t”、“n”、“l”、“g”、“k”、“h”、“j”、“q”、“x”、“zh”、“ch”、“sh”、“r”与大陆拼音一致。
(2)香港拼音中的“z”、“c”、“s”与大陆拼音中的“zh”、“ch”、“sh”对应。
2. 韵母对照(1)香港拼音中的“a”、“o”、“e”、“i”、“u”、“ü”与大陆拼音一致。
(2)香港拼音中的“ai”、“ei”、“ao”、“ou”、“iu”、“ie”、“üe”、“er”与大陆拼音一致。
(3)香港拼音中的“an”、“en”、“in”、“un”、“ün”、“ang”、“eng”、“ing”、“ong”与大陆拼音一致。
3. 声调对照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的声调基本一致,均为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三、香港拼音与大陆拼音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1. 在教育领域香港的教育体系与中国大陆有所不同,因此香港的拼音教学与大陆拼音教学也存在一定差异。
粤语与普通话对比研究摘要:粤语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反映岭南风土民情的语言,较多地保存了上古时期的语言特色,和普通话在音韵、词类上都存在许多差异。
在声母和韵母上以及声韵配合和调值上都存在差异。
粤语和普通话在词的先后次序和组成位置上也存在差异关键词:粤语;普通话;音韵;词汇;差异Abstract:Cantonese is an extremely strong vitality reflect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customs language, more preserved the ancient period language features, and Mandarin in phonology,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parts of speech. The consonants and vowels and syllables and if there are differences. Cantonese and Mandarin in word order and position also exist differencesKey words: Cantonese Mandarin phonology;;; vocabulary; difference一、绪论(一)选题意义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文化悠久。
地方风俗都截然不同。
地方方言也是这种地域文化的代表。
广东由于地域和历史的原因,方言保存了较为完善的地域特色,但由于近年来人口和文化的融合导致此地区内外交流频繁,为了便于交流,语言文化上与外部的差异逐步缩小,粤方言有消失的趋势。
广东地区的方言在很大程度上与普通话存在较多差异,但是却又有一些特点令人疑惑,但长久以来不为学界关注。
尽管有的文章提出过这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研究粤语,了解并掌握粤语的发音特点和发音难易点,研究和普通话的区别,有助于粤语的历史资料留存,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
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第一篇: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粤语和普通话在语法上区别浅析——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陈莲花摘要:粤语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语言,在上古南越时期便开始产生,与普通话在语音、语调和语法上面大相径庭。
粤语和普通话在语法上最明显的区别在词缀、量词的用法、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和副词状语后置上,本文将就上述几点做简要的论述。
同时也简要介绍几则粤语中的口头禅,感受粤语不可抗拒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关键词:粤语词缀量词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副词状语后置正文:粤语是粤方言,是流行于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港澳地区、东南亚华侨、海外华人聚集地的地方方言,目前使用粤语的人数有七千万,仅次于普通话和吴方言。
各地粤语又有所不同,内部分歧比较大,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广府地区的广州话,所以粤语又被称之为广州话。
粤语在南越时期开始出现雏形,在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到唐宋时粤语和中原汉语差距越来越大,趋于成熟并拥有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词汇系统及语法结构。
语法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即词语的组合规则,语法有规约性、抽象性和生成性。
【1】语法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的包括语序、辅助词、词缀、重叠、内部曲折。
本文将从词缀、量词的用法、双宾语语序、比较结构和副词状语后置浅略分析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
一、粤语在构词方式上有特色的词缀,如词头词尾,变化多端,有限词汇幻变出无限生机,普通话在这个方面则没有体现出来。
先说词头,粤语中词头用得比较多的是“阿”和“老”。
“阿”主要用于称呼别人,如普通话中的“爸爸”,粤语中会说“阿爸”,“妈妈”会说“阿妈”,“哥哥”会说“阿哥”,“嫂嫂”会说“阿嫂”;“阿”也会用于一个人名字中的其中一个字之前,如“陈虹”会叫成“阿虹”等等。
一个词头“阿”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并显得亲切和谐。
“老”则有“老坑”(老头)、“老嘢”(老人家)、“老细”(老板)等等,同样是生活气息浓重。
再说词尾,词尾就多了,有“仔”“鬼”“婆”“哥”“精”等等,这里主要讲“仔”字。
普通话与粤语的声调差异对比及普通话教学应对策略普通话与粤语的声调差异对比及普通话教学应对策略【摘要】汉语是声调语言,普通话和粤语在声调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以粤语为母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在后期普通话习得时存在困难。
本文旨在从普通话教学的应用角度出发,结合前人粤普对比研究成果,分析声调差异现象,并从“粤音普通话”特点入手探讨因声调差异产生的习得影响,提出应对,从而在普通话教学方法上得到启发。
【关键词】粤语;普通话;声调差异1.引言粤语是汉语七大方言中与普通话读音差异较大的一种强势方言,随着地区融合和经济发展,粤语区人士学习和使用汉语成为趋势,因此研究粤语与普通话的声调对比差异,以及声调差异在习得过程中的现实性影响,具有现实意义。
在普通话的后期习得中,声调和韵律是自然语流中出现最频繁也是最难习得的语音成分,语音的声韵母可以通过正音来纠正,但声调和韵律却较难地道模仿。
因此在研究粤语与普通话的差异时,还需对粤方言者在普通话后期习得时形成的“粤音普通话”进行特点分析,正视这种因母音迁移造成的影响,从而提出一些普通话教学针对性策略。
2.普通话与粤语的声调差异现象2.1普通话与粤语的声调差异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于四种基本调值,即阴平(第一声),如“妈”[ma1];阳平(第二声),如“麻”[ma2];上声(第三声),如“马”[ma3];去声(第四声),如“骂”[ma4]。
根据赵元任先生五度标调法将普通话四个声调调值分为:第一声「55」、第二声「35」、第三声「214」、第四声「51」。
而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
与普通话的声调系统相比,粤语声调类目更多,有普通话没有的入声。
通过两者的调值对比发现,粤语的下阴平接近普通话的阴平调,粤语的上阴平接近普通话的去声,粤语中「33」、「22」、「21」、「13」是普通话没有的,但粤语没有普通话的上声曲折调「214」。
1将粤语除去“入声调”后的六个声调与普通话做调值对比:粤语阴平「55」和阴上「35」分别对应普通话第一声和第二声;阴去「33」是比普通话第一声低一点的平调;阳平「21」是轻微降调,而阳上「13」是升调;阳去「22」是比普通话第三声更低的平调。
目前由於政治、文化、经济以及中文学习等方面的需要,香港人对学习普通话的兴趣与日俱增,很多人,包括在职人员、学生甚至是家庭妇女,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普通话。
但是因为方言(广州话)的干扰、缺乏讲普通话的社会环境,加上学习时间有限,香港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就不免存在很多问题,学习效果大受影响。
本文以实习期间学生学习普通话时出现的难点为例(以语音为主),及谈谈如何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难点。
一.困难:1. 声调掌握得不好:广州话和普通话在声调上有分别,普通话的声调可分为四种: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广州话则有九声。
於是港人在学普通话时,往往对於某些声调的掌握有困难。
特别是普通话的去声,一般人学时都念不好,这是因为普通话裏的去声调值是 51,但在广州话裏没有像去声那样急速下降的调值,只有接近它的阴去 33,阳去 22。
所以我们在实习期间不难发现,学生念不准普通话中的去声,比方说,「薯片」学生常会念成「薯便」,将「傅老师」念成「符老师」,学生们易将去声字念成第二声或第三声。
2. 除了去声掌握有困难之外,在说上声字词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普通话上声调值是 214,但在广州话裏只有接近它的阴上 35 及阳上 13 的调值。
因此人们学念时,往往念得不够低,因为上声是降升的曲折调,我们暂且不说其变调的问题,广州话裏没有下降後又急升的调值,接近它的调值也只有阴上及阳上,但其调值下降後上升时调值不够普通话来得急且高。
因此学生们念时往往念不到 214 而念成 211 就停住了,有的能念上去,但在念下降时又出现问题,降得不够低或是把它变调了。
3. zh、ch、sh 和 z、c、s 不分:广州话与普通话在这两组声母上有分别,普通话裏的 j、q、x 相对於广州话裏的〔t∫〕〔t∫'〕〔∫〕。
因此在念 j、q、x 的字词时问题不大,但一念到 zh、ch、sh 时,因广州话并没有声母是舌尖後音的字,因为人们念时只记得要卷舌,於是常是把舌头卷起来念 zh、ch、sh 其实这是一种误导,zh、ch、sh 是一组翘舌声母,发音时不是把舌头卷起来,只是舌尖向上翘起,接触到硬颚的前端,普通话裏只有 r 是卷舌的,学生学习时常常因为卷舌念 zh、ch、sh 而掌握不了正确的发音。
香港汉语拼音香港人用的拼音和我们的汉语拼音有什么对应关系吗?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的。
主要是他们的拼音是以“粤语”读音和英语的发音规则为基础的,而粤语里面很多字的读音和普通话读音有很大差别。
主要表现在普通话的同音字在粤语里面不一定是同音字,而普通话不同读音的字,在粤语里面读音又可能相同。
另外,粤语不少字的发音还有“辅音韵尾”,这在普通话里面是没有的。
给你一个姓名常用字的香港拼音表:AH亚雅AU区欧BIK碧、璧BING丙冰秉炳BIT必BONG邦BUN斌CHAI仔齐CHAK翟泽CHAM湛CHAN陈灿璨镇赞瓒CHANG郑CHA T七CHAU舟周洲秋邹CHEN陈CHENG郑CHEONG张章CHEUK灼卓棹绰焯CHEUNG昌长张祥掌翔象璋蒋锵CHI子之次池志枝知芝芷姿祉致戚梓智紫慈志赐炽CHIANG张CHICK戚CHIGN净CHIK戚绩积CHIN前展钱钱芊CHING正呈青政贞情清晴晶程程菁靖精澄静CHIT哲CHIU肖招俏昭钊钏朝超照赵潮霄祖曹CHOI才再材采财彩载蔡赛CHOK作CHONG壮庄创CHOR佐初楚础CHOW周邹CHOY蔡CHU朱柱珠曙焌CHUEN川中全春泉传铨CHUI徐崔隋翠趣CHUM覃CHUN俊津珍振晋浚真秦竣进隽榛臻骏椿蓁CHUNG仲冲宗忠松重从颂诵聪锺锺琮璁DIK迪荻DIU吊FAT发FA花FAI晖辉FAN帆芬范勋熏FANG方FAT佛FEI飞菲FO科FOK霍FONG方芳FOO火伙FOO符FOOK服福FOON宽欢FORK霍FU芙符傅富FUI奎FUK褔FUNG丰风峰烽逢冯冯枫凤锋HING兴HA夏霞HAN闲娴HANG行亨杏幸恒衡铿姮珩HAU口巧孝侯厚校HEI希晞喜器熹羲禧曦浠HEUNG向香HIM谦衍轩宪献骞显HING卿庆罄HIP协HIU晓HO可好河浩荷皓贺豪濠颢灏HOI海凯开爱恺垲铠HOK学鹤HON侃汉翰韩瀚HONG匡航康HOU侯HSU许HUANG黄HUEN萱禤HUI许昫HUNG孔洪红虹雄熊鸿HW ANG黄I漪IP叶JIM詹KA加圻家嘉珈KAI佳契桂启楷继棨KAK革极KAM甘淦琴锦鑫芹根勤简谨KANG更镜KAR贾KAU九球KEI其奇祈纪基淇期棋琪琦祺旗玑锜麒娸颀KEUNG姜强KHOO古KIM俭剑建健坚键KING劲景敬璟琼竞KIT杰结洁KIU乔娇桥翘荞KO高KOK铬KON干KONG江刚港KOO古KOON冠观KOT葛KU古KUEN娟权KUI巨居渠驹举琚KUK公局谷菊KUN贯KUNG功恭龚KUO古KWAI贵湀KWAN君均坤昆焜钧筠群关KWING炯KWOK国郭KWONG光广邝LAI黎赖励礼丽豊鹂LAM林琳霖临LAN兰蓝LAP立LARM蓝LAU柳流刘鎏LAW罗LEE李LEI利理莉奶LEONG梁良G亮LI利李LIANG梁LIAO廖LIEW廖LIK力历LIM林LIN连廉濂莲LING令泠玲苓凌凌羚翎聆钤铃领龄灵LIP聂LIU廖LO劳鲁卢LOI来LOK恪乐LOK诺骆LONG朗塱LOO卢LOOK陆LOONG龙LOW卢LUEN联銮鸾LUET律LUI吕雷蕾LUK六陆禄LUM林LUN伦仑纶麟LUNG隆浓龙MA马MAK麦MAN文民汶曼问敏雯万旻MANG孟萌MAO茂MEI眉美媚微薇镁MIN冕MING名明铭鸣MIU妙苗MO毛巫武武舞慕MOK莫MOOK木MOON满MUI妹梅MUK牧MUNG梦NAM男南岚楠NANG能NAR娜NEI妮NEUNG娘NG五伍吴梧NGA雅NGAI艾倪毅霓魏艺NGAN晏雁韧银颜NGAU牛NGO娥敖O傲NGON岸NIE乃NIN年NING宁柠NUI女O敖OI蔼ON安铵OR柯PAK北白百伯柏珀PANG彭鹏PA T毕PAU包PEI丕PIK碧璧PIN卞PING平屏炳萍骋苹PIU标PO布步波保宝POK博璞PONG庞POON本潘PUI沛佩培裴钡PUN彬潘嫔滨SAI世西细茜SAM三森SAN山SANG生SAU秀修SE畲SECK石SEE施SEI四SEK石SHAN珊SHE畲SHEK石硕SHEUNG尚湘嫦裳双SHI仕SHIH施SHING成城盛胜诚铖SHIU萧SHP十SHU书舒树舒SHUEN孙SHUK淑SHUM岑沈SHUN信纯淳舜顺逊SI士史自施师时SIK式锡SIM婵SIN仙倩单善羡冼蒨SING升成承星圣声SIT薛SIU小少兆邵笑绍诏肇韶啸萧劭SO素苏SUEN孙楦璇SUET雪SUI水萃瑞穗SUM心沈芯深琛SUN申辛新燊SUNG宋崇SZE司思施施斯丝诗锶TAI大弟邸娣泰带棣戴TAK特得德TAM谈谭TAN丹陈TANG邓TAO杜TA T达TAU土窦TIM添甜TIN天田钿TING丁TING廷定延亭庭婷鼎霆渟TIP迭TIT铁TO杜徒桃淘都滔道图涛韬TONG唐棠汤TSAM沁TSANG曾增TSE谢TSIM詹TSO灶曹TSOI蔡徐崔TUEN段端TUNG冬同彤东桐通栋童筒董董腾TYE戴UNG莺VONG黄WAH华桦烨骅WAI位威为韦伟尉帏惠渭苇维慧慰纬蔚卫蕙怀炜玮鏸WAN尹允芸云温运环韵蕴薀WANG王宏泓纮WAT屈WING永泳咏荣荣颖WO和胡WON旺WONG王汪黄煌WOO胡WOOD活WOON垣奂媛焕缓WU胡湖护WUI会WUN桓WUT屈YAM任钦荫YAN人仁因昕欣胤恩殷殷茵寅殷甄忻YANG杨YAO邱YA T日逸溢YAU友尤有佑攸邱幽柔游优筱YEE一二以伊圯儿宜怡治倚椅贻意义绮仪谊颐懿苡YEI熙YEN殷YEUK约若YEUNG洋扬阳杨YI依尔YICK易YIK亦易易奕益亿翼YIM严艳YIN卉妍言彦然贤燕燃YING邢映盈英瑛影莹凝应樱蛮礽滢潆YIP业叶YIU姚尧瑶娆曜耀饶YOUNG杨YU予如宇汝羽余雨俞昱峪茹庾御愉渝榆瑜虞裕余儒YUE俞YUEN元沅阮宛袁婉渊园源远润浣琬菀YUET乙月玥悦越T粤钺YUI裔锐蕊睿YUK玉旭育毓煜淯钰YUNG用勇容翁雍榕蓉融晹。
普通话、粤语比较义系词句的句法差异及相关问题①张和友1 邓思颖2(1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 [摘 要]文章着重讨论普通话和粤语中一种形如“N P1-系词-NP2-结构助词-A P”的系词句,这种句子含有比较义。
普通话和粤语在这种句子上表现出差异,究其缘由,在于二者在空语类性质上有差别:普通话的空语类可以具备指称能力,但粤语的这种空语类基本上是无指的。
在有相关的允准条件下,二者又呈现一定的共性:普通话和粤语这类句子的比较义是基础生成的,“是/系”仍是系词,只是跟典型的系词有所不同。
这类句子的存在,跟汉语没有形式主语有关。
[关键词]系词句;比较义;空语类;允准[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9)03-0023-05§0引言普通话中有一类含有比较义的系词句,以往的系词句研究没有讨论过这类句子(Chao 1968,朱德熙1978,吕叔湘1980、1982,王力1985)。
本文将这类系词句表示为:“N P1-系词-N P2--A P”(结构助词在普通话中体现为“的”,在粤语中体现为“嘅”)。
从形式上看,这类句子以及它所具有的比较义似乎跟“系词-N P2-结构助词-N P1-A P”这样的结构有关,而实际上这种结构是不自由的。
语言事实显示,普通话和粤语在这类系词句上有“同”有“异”,请看下面的例句:①a.普:}是故乡的月亮圆。
②a.普:还是故乡的月亮圆。
b.粤:}係乡下嘅月光圆。
b.粤:都系故乡嘅月亮圆啲。
“都”这些成分,句子的可普通话和粤语在例①、②这样的句子上表现出一致性:离开“还”、接受度都不高;当有了这两个功能算子,句子的可接受度大为增强。
再看下面的例③-⑤,普通话和粤语表现出明显的对立:普通话接受“N P1-系词-N P2-结构助词-A P”这种结构,而粤语则倾向于排斥这种句子。
粤语构词法与普通话大体上是一致的,普通话有的构词法,粤语基本都有,但粤语也有自己独特的构词形式,归纳其特点如下:1、粤语较多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单音词。
如:眼(眼睛)台(桌子)嘴(嘴巴)耳(耳朵)女(女儿)仔(儿子)木(木头)石(石头)骨(骨头)衫(衣服)鞋(鞋子)袜(袜子)纽(钮扣)龟(乌龟)蚁(蚂蚁)鹰(老鹰)橙(橙子)禾(稻谷)这些词绝大部分是名词,在普通话中通过添加同义词素或加子、头、儿等后缀构成双音词。
2、偏正式结构一般是前面修饰后面,但粤语中也存在一种后面修饰前面的构词方式。
如:鸡乸(母鸡)狗公(公狗)人客(客人)菜干(干菜)黄瓜酸(酸黄瓜)3、在并列式得词语中有一种二对一的方式,前二后一,同时指统一事物或统一事物的不同性质。
如:口水痰(痰)晚头夜(夜晚)老实威(颜色、式样朴素大方而较鲜艳华丽)大嚿衰(形容块头较大而愚笨的人)大食懒(好食懒做)4、动宾结构的词在普通话中大多数是动词,少数是名词,粤语中除了构成动词和名词外,还构成形容词。
如:爆棚(满座,过分拥挤)倒灶(砸锅)逼人(拥挤)吊瘾(引起兴趣但又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觉)生性(指小孩懂事)反骨(无情无义)5、形容词后面加两个相同或不同的衬字增加词语的韵律感,使词语更加生动。
普通话中也有类似的构词法,但粤语显得尤其丰富。
如:多罗罗懵盛盛白雪雪热辣辣肥腯ten4腯高呈呈湿立立滑捋lüd1捋黑掹meng1掹瘦猛mang2猛直笔甩尖笔甩矮啲得圆囗囗dem4dê4红当荡花哩碌6、名词下加仔、女、佬、婆等词尾。
如:刀仔(小刀)凳仔(小凳子)明仔(小明)歌仔(歌)靓女(漂亮的女孩)叻女(聪明的女孩)猪肉佬(卖猪肉的男人)肥佬(胖男人)洗衫婆(替别人洗衣服的女人)肥婆(胖女人)粤语作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它的词汇自然和普通话有很大的共同性。
据估计,与普通话相同的词汇接近70%,如果内容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词汇一致性更高,至少有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