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方俊明 特殊教育学)共3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36
《视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Visual Disability课程编码:16A211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推荐教材:邓猛主编,《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钱志亮主编,《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钟经华主编,《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万明美主编,《视障教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2001年。
邓猛主编,《金钥匙视障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作为视障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视障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视障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从事视障教育的基本工作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需学习视障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定向行走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视障教育的情感,为学生后续研究及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学生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翻译国外视障教育的研究成果了解国际视障教育的前沿动态。
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视觉障碍及视觉障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熟悉视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一般性知识框架。
2、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专题讲座、教育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初步掌握对视障儿童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的视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规律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视障教育相关理论的能力;产生对视障教育进一步学习、研究及改进的兴趣和信念;产生对视障儿童的关心、帮助与教育的情感。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视觉障碍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视觉障碍的基本概念,视觉障碍的分类,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
《视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教学大纲Education of Children with Visual Disability课程编码:16A21190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专业推荐教材:邓猛主编,《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钱志亮主编,《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钟经华主编,《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万明美主编,《视障教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2001年。
邓猛主编,《金钥匙视障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作为视障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视障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视障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培养学生从事视障教育的基本工作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需学习视障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掌握定向行走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视障教育的情感,为学生后续研究及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学生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翻译国外视障教育的研究成果了解国际视障教育的前沿动态。
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生能够牢固掌握视觉障碍及视觉障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规律,熟悉视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一般性知识框架。
2、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讨论、专题讲座、教育实践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初步掌握对视障儿童教育问题及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能够将所学的视障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规律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学生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视障教育相关理论的能力;产生对视障教育进一步学习、研究及改进的兴趣和信念;产生对视障儿童的关心、帮助与教育的情感。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视觉障碍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视觉障碍的基本概念,视觉障碍的分类,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
视障儿童盲校课程视障教学视障儿童是指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的儿童。
他们需要特别的教育和关注,以便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关注视障儿童在盲校中的课程和教学。
一、盲校课程盲校的课程与普通学校的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
由于视障儿童无法看到黑板上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来传授知识。
以下是盲校中的一些典型课程:1. 盲文盲文是视障人士用来读写的一种文字。
在盲校中,学生们需要学习盲文,以便能够阅读和写作。
教师会教授盲文的基本知识,例如盲文的字母、数字和常用词汇等。
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盲文工具,例如盲文机和盲文笔。
2. 声音识别视障儿童需要学习如何通过声音来识别物体和环境。
在盲校中,教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听声音,例如不同的乐器、动物叫声和环境声音等。
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声音来识别物体的大小、形状、材质和位置等。
3. 生活技能视障儿童需要学习一些生活技能,以便能够独立地生活。
在盲校中,教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穿衣、洗澡、刷牙、吃饭和走路等。
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盲人辅助工具,例如盲杖和导盲犬等。
4. 社交技能视障儿童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能,以便能够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在盲校中,教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与他人交流,例如如何使用语言、手势和面部表情等。
学生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和解决冲突等。
二、视障教学视障教学是指针对视障儿童的特殊教学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视障教学的典型方法和技巧:1. 手把手教学由于视障儿童无法看到黑板上的内容,教师需要采用手把手教学的方法来传授知识。
教师会用手指在学生的手掌上画图或写字,以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形状和结构。
2. 听力训练由于视障儿童需要依靠声音来识别物体和环境,教师需要进行听力训练,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听到声音。
教师会让学生们听不同的声音,并让他们辨别声音的来源和含义。
3. 盲文学习盲文是视障人士用来读写的一种文字。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们盲文的基本知识,并让他们练习使用盲文工具,例如盲文机和盲文笔。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第三节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8)第二节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2)第一节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7)第二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9)第三节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1)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视觉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浮现结构或者功能上的缺损或者疾病,无法透过视觉吸取或者传递足够的资讯,而导致日常生活上的显著艰难及限制。
(一)盲 1、一级盲 2、二级盲(二)低视力 1、一级低视力 2、二级低视力1、对过程的影响2、对个性的影响1、情绪特征2、人际关系3、自我意识4、意志特征1、精神创伤期2、震惊、否认期3、悲哀及退缩期4、屈服及沮丧期5、重新认识期(重新肯定期)6、适应期(对应期 )7、自我接纳和自尊期1、情绪不稳定问题及其处理2、学习不专心问题及其处理 (1)注意力存在缺陷 (2)外部环境的干扰 (3)独立行走能力差(4)不良的家庭环境 (5)吸引教师注意 (6)学习目标不明确3、暴力行为问题及其处理4、畏缩、害羞问题及其处理5、逆反心理及其处理 (1)视觉障碍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反抗行为 (2)视觉障碍儿童反抗行为的处理(一)音乐疗法 (二)沙盘游戏 (三)感触游戏教会儿童每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如果他彻底看不见,匡助他学会吃各种食品的滋味;每次都让他坐同一个位子,筷子、碗、勺子都在同一位置,按同一顺序摆放,相同的食品最好放在桌子同一位置,并放在盘子的不同地方;手把手教他用杯子喝水,把喝水的杯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使用权他容易拿到,杯子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塑料或者不锈钢制品,以免伤害视障幼儿;应在家庭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教儿童学会洗澡,如果他一个人不能单独去洗澡的地方就要安排家人陪他去,还可以从屋里到洗澡的地方牵一根绳子,匡助他摸着绳子自己去洗澡的地方;告诉视障儿童洗澡时为防止别人看见,应在没人的地方洗澡或者在洗澡时关上门,并拉上窗帘;洗澡后要他穿干净的衣服,告诉孩子穿的衣服必须时常换洗,也可教他闻闻衣服的滋味,以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脏了。
《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及代码: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12011301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实践10学时,课外自主0学时)先修课程:特殊教育概论,教育学,普通心理学适用专业:特殊教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一)课程性质《视障儿童发展与教育》是特殊教育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系统讲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由此确立的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初步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从事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视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较为合理的视障教育观,并能不断对自己的视障教育观进行反思和提升,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工作。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视觉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用以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即是发现教育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理论讲授第一章视觉障碍的概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的概念一、视觉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1、视觉的基本概念2、视觉的重要性二、视觉障碍的定义三、视觉障碍儿童的出现率第二节视觉障碍的分类一、我国对视觉障碍的分类二、国际组织对视觉障碍的分类三、不同行业对视觉障碍的分类1、法律界的标准2、教育界的标准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一、西方视觉障碍教育的发展1、西方视觉障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盲人学具的发展二、我国视觉障碍教育的发展1、我国视觉障碍教育的兴起与发展2、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发展3、我国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二章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概述一、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目的与功能二、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内容与方法三、视觉障碍儿童鉴定与评估的流程与模式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检查一、筛查1、视觉行为2、眼睛的症状二、诊断1、眼部检查2、视力检查3、视野检查三、分类的原则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功能性视力评估一、功能性视力评估的目的与意义二、功能性视力的影响因素1、克恩的功能性视力结构2、布兰克基的功能性视力结构三、功能性视力评估的向度与内容1、评估向度2、评估内容四、功能性视力评估的实施1、准备工作2、工具材料3、注意事项第三章视障儿童动作与身体发展(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动作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对儿童动作的影响1、动作发展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意义2、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3、视觉障碍对儿童动作发展的影响二、视觉障碍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1、动作发展延迟2、精细动作的发展优于大动作的发展3、动作控制能力差4、盲态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身体的发展一、视力残疾对儿童身体发育的影响1、儿童身体发育的一般规律二、视觉障碍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第四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感觉和知觉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感觉的发展3、视觉障碍儿童知觉的发展二、视觉障碍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三、视觉障碍儿童记忆的发展1、记忆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四、视觉障碍儿童想象的发展1、想象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五、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1、思维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六、语言的发展1、语言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意志的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情绪的发展1、情绪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情绪发展的特点二、视觉障碍儿童意志的发展1、意志概述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人格与社会性发展一、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的发展1、人格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二、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1、社会性概述2、视觉障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第五章视觉障碍儿童教育概述(2学时)第一节视觉障碍儿童培养目标一、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目的二、视觉障碍儿童具体培养目标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二、直观性教育原则三、感知觉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原则四、实践原则五、个别化教育原则六、系统化教育原则第三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安置一、影响教育安置的因素二、育安置的模式三、视障儿童随班就读1、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产生、发展与展望2、我国视觉障碍儿童随班就读的实施与特色第四节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体系一、早期干预1、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内涵与重要性2、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训练的内容与方法二、视觉障碍儿童的学校教育体系1、学前教育2、义务教育3、高中教育4、职业教育三、其它机构的教育与康复第六章视觉障碍儿童的课程设置(2学时)第一节课程与新课程改革概述一、课程的内涵二、新课程改革概述第二节盲校课程设置一、盲校课程设置的依据二、盲校课程设置的原则1、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2、继承、借鉴与发展相结合3、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4、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三、我国盲校课程设置的变化四、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第七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教学(4学时)第一节点字教学一、点字教学的要求二、点字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第二节语文教学一、语文教学1、语文教学的要求2、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二、数学教学1、数学教学的要求2、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三、其它课程教学1、美工教学2、音乐教学3、体育教学第八章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教学(2学时)第一节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概述一、低视力儿童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二、视觉损伤对低视力儿童的影响第二节低视力儿童的教育教学一、低视力儿童教育目的与目标二、低视力儿童教育的设施1、光学辅助设备2、非光学辅助设备3、电子辅助设备4、其它教育辅助设备三、低视力儿童的视功能训练四、低视力儿童的教学指导(二)实验实训项目项目一感觉类戏剧活动体验(2课时)[实验类别]:演示性[开设类别]:必修[实验目的]:学生通过参与听觉、触觉类的戏剧游戏活动,初步体验盲生的感受,树立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计划1. 导言本视觉障碍儿童教学计划旨在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资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并充分发挥其潜能。
2. 目标- 提供适应视觉障碍儿童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案;- 增强视觉障碍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能力和社交技能;- 支持视觉障碍儿童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实现。
3. 教学策略3.1 个别化教学针对每个视觉障碍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教学计划,包括适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3.2 配合辅助技术利用目前可用的辅助技术,如盲文、电子阅读器、音频教材等,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研究和理解。
3.3 多感官教学通过利用多种感官(听觉、触觉等)进行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刺激和研究体验,帮助提高视觉障碍儿童的研究成效和兴趣。
3.4 鼓励互助合作鼓励视觉障碍儿童之间的互助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互动,促进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
4. 教学资源4.1 适宜的教材和教具为视觉障碍儿童准备适合他们触觉和听觉需求的教材和教具,如盲文教材、盲人计算器等。
4.2 辅助技术设备提供必要的辅助技术设备,如电子阅读器、语音输出软件等,帮助视觉障碍儿童更好地进行研究和参与。
4.3 心理支持和辅导与专业心理学家和辅导员合作,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应对困难和情绪问题。
5. 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进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支持措施。
6. 结论本教学计划旨在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全面的教育方案和资源,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
通过个别化教学、辅助技术的应用、多感官教学和互助合作等策略,我们致力于促进视觉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职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