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正视发展挑战》公开课教学设计_0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挑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课时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对国家发展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仍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发展挑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发展挑战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发展挑战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挑战。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模拟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发展挑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情境模拟材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发展挑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了解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积极调整人口政策。
2.能力目标体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分析问题因果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幻灯片“你说我说”,思考回答问题: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哪些主题?读了广告后,你有哪些感受?学生回答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讲授新课●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我国的人口国情和特点(人口形势)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后作小结。
教师总结:(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2)①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②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2.认识我国人口问题的严峻性(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教师提出问题,在学生回答后作小结。
教师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理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思考后作小结。
教师总结:(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第六课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三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中的总体目标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初中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了解政府运行的法治原则,了解治安、道路交通、消防、环境保护国家安全、公共卫生、教育、税收等公共事务的法律原则, 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本课所依据的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三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的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其二,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课时正视发展挑战——资源环境面临危机【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环境、资源问题的实质。
【学情分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当前,因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等方面存在真空、缺失或者不力的地方,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研学旅行、参观访问等活动中,还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
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优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
【内容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一是“课程目标”,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二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引导法、讲授法、谈话法、归纳总结法以及练习巩固法相结合;【学法指导】观察法、互动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法、练习法等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选择练习题、制作导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在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不容乐观的问题影响“美丽中国”的建设,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总结:它们的解决除了需要国家积极应对之外,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参与。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3课时课外1周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围绕国家生态现状、持续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需求出发、构建,内容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实际问题,以“关注家乡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引导学生积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并引导学生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单元“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现状;关注国家生态发展;从我做起,共建美丽中国”的教育目标,结合本单元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和内容规定,以国情实际为主线,同时渗透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关时事知识,并将它们进行有机、有效的整合,本单元设计了如下几个专题:专题一:“大地在呻吟,地球在哭泣”。
这一专题是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现状,明确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明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好家园,打造美丽中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注家乡的生态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科学依据。
专题二:“法规来护航,国家在行动”。
这一专题是让学生通过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环保方针政策的学习,整合所学内容,明确国家在“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方面所做的努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专题三:“关爱大自然,你我共努力”。
这一专题是学生通过明确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建设美丽家园。
这一专题中还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让“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三个专题的学习是紧密联系的,根据学生的认知难度,在设计上循序渐进,逐步落实。
专题三“关爱大自然,你我共行动”,属于研究型学习的内容设计。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一节正视发展挑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和危害,理解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能力目标:能够解读数据背后的问题意义;能辩证看待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欣赏MV《地球你好吗?》提问地球它真的好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谈原因,教学师小结引入新课二、新知探究(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图片展后,学生通过数据、图表、文字概括出人口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以及现阶段我国最重要的国情。
2、人口的特点会对我们国家造成哪些影响呢?学生分组讨论,全班展示交流。
从而也使学生们正确认识到人口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所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3、播放视频《相关人士解读二孩政策》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是一陈不变的,它的调整就是为了应对人口的特点,从而也概括出二孩政策的意义。
(二)发展中资源问题1、教师出示资源的相关图表,让学生概括出资源短缺特点。
2、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资源利用率的对比让学生概括出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式。
3、师生举例说明资源如何严峻如水资源、粮食资源、电资源等,已有的资源有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势必会造成资源枯竭,和对生态的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从日常小事做到节约资源。
(三)发展中的环境问题1、播放视频柴静的《穹顶之下》,视频让你震撼的原因?让你警醒的问题是什么,它对人类产生的危害。
2、除了视频中的环境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环境问题,又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把同学们列举的环境问题分成三大类,并且它们呈高发趋势,成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从而概括出环境问题的国情。
第六课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人口现状;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危害;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口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现状;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带来的危害;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难点:全面二孩政策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师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以十九大报告中的内容导入第六课内容的学习,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入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
(二)预习检测:以填空题的形式检查学生们的预习情况。
(三)自主学习第一目:
1.我国人口的现状如何?
2.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我国人口的新特点是什么?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原因是什么?
5.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有何意义?
6.我国于哪一年开始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7.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效果)
(四)合作探究:
1.全面二孩政策主要针对我国人口现状的哪个特点实施的?
2.你觉得全面二孩政策还是“计划”生育吗?它与计划生育政策
是什么关系?
(五)课堂小结: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2016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子女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它是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不断完善;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好处: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六)当堂练习: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