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导学课件
- 格式:docx
- 大小:117.63 KB
- 文档页数:46
《小石潭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知识链接《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记是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记事、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三.自主学习五.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整体感知文章⑴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游览顺序⑵根据课文段落,分析各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一段: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二段:写潭水和游鱼。
三段:写潭溪与岸势。
四段:写作者的感受。
五段:记同游者。
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你能找出一处吗?七.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交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的现代文翻译。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增强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风格。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4.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
一、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内容二、疏通文句,落实字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朗读并背诵课文,注意语调的把握。
教师可提示学生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按照游览的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
3.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
二、朗读课文,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小石潭记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理清游记线索,品味语言,把握事物特点及描写方法。
3.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 课时一、导入新课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1.字音字形。
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篁竹(huáng)水尤清冽(liè)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为坻(chí)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为堪(kān)翕忽(xī)幽邃(suì)谁?犬牙差互(cī)佁然(yǐ)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悄怆(qiǎo chuàng)俶尔远逝(chù)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2.古今异义词。
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1)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不过当冬风过后,往。
)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什么样呢?(2)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所作的另一篇文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章——《小石潭记》。
3.词类活用。
二、教学新课(1)名词作状语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1.作者简介。
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蛇那样)《永州八记》等留存。
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2.背景资料。
(2)意动用法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心乐之(以……为乐)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4.特殊句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前置)。
10 小石潭记♦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有《柳河东集》传世。
♦背景介绍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生活艰难,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忧惧之情。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遣内心的忧愁,写成流传千古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其中一篇。
♦文体知识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在描写中又包含着独特的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柳宗元的组记《永州八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一块丰碑,标志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主题解说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感情。
♦结构图瞬笈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小石潭全貌物"潭水:清洌侧面描写游鱼:空游无依抒发在寂婁处.JS 1小石潭记特写镜头 小漳源流M 齐册不 折差 曲 身势I I 形彖比喘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咸心>、记录同游者♦疑难探究(1)师: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生: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2)师:第三段写溪流,虽只有三言两语,却刻画得细致入微,给人鲜明生动的印象。
作者是运用什么方法描写溪流的?生甲: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突出溪身的曲折悠远、溪水的流动弯曲和岸势的参差不齐。
生乙: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描写,用北斗星、蛇行和犬牙的形状分别比喻溪身、溪水和岸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所绘景致的特点。
ZI ZHU XUE XI Va VAV ■■•■■■■■■■■・・■■■・篁竹(hud ng)•为 %(chl) ■ 为 ll®(kan)•冶然(y 【)•俶尔即) • 翕忽(XI )幽邃(sui)•参差(CM cl )• •寂 liao(S)清陀(冽) 蒙1迪(络) 悄 chuang(怆)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水尤清洌(格外)(2)卷石底以出(弯曲)(3)日光下澈(穿透)⑷悄怆幽邃(忧伤)(6)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了•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1项是(A ) A•潭中鱼可百许头一百许里• •B•如鸣珮环四面竹树环合• •C•以其境过清回清倒影• •D•伐竹取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点拨】A项“许“都表示约数。
4•根据提示,对加点词进行解释。
(1)心乐之空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以……为乐■(2)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意思: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3)其岸势犬牙差互岂词作状语,意思:像狗的牙齿那样• •⑷近岸'卷石底以岀形容词作巴词'意思:靠近、接近■(5)凄神寒骨空词的使动用法,諛更……凄凉,使……寒冷• •5•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潭中鱼可百许头■B.余弟宗玄■C•卷石底以岀D・不可久居■【点拨】A项,“可”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B项,“余”古义“我的”,今义“剩下的” ;D项,“居”古义“停留”,今义“居住”。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那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默写。
⑴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 (2)文中写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文中写鱼静态的句子是:伶然不动;写鱼动态的句子是:闻水声,如鸣珮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俶尔辿逝,往来翕忽 写鱼情态的句子是: 彳以与游者相乐S導翳爭溜薦豐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5)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I^JWYlNG a YO NC i阅读全文,然后答题。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卷石底以出B •潭西南而望C •为坎,为屿■D•已而之细柳军以其境过清面山而居■此人为具言所闻(-)乃记之而去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5蒙络摇缀5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乐。
10•(长春中考)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小石潭的美?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11•(长春中考)“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
12•(长春中考)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
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13・本文写景层次清晰,画面优美,请简要说说采用了哪些方法? 先是移步换景,而后定点观察法,再是情景交融。
(二)(宜昌中考改编)容美纪游(节选)①顾彩①二十九日,大雨。
龙江水涨,置酒泛舟,观打鱼以为欢。
其渔者刻木一段为舟,牵巨网截江,度其中有鱼,则飞身倒跃入水,俄顷两手各持一鱼,口中复衔一鱼,分波跳浪登舟,百无一空(A)。
江面望见人在水中,扁阔如金虾蟆。
虽可笑,然亦奇观。
②云际庵亦名留云院,在山顶平处,每将雨则云铺地埋人肩,仅露其帽,电光煜熾②,走(B)下方,时发震雷撼墙壁。
大雨倏过,西风骤来,劈云为千百道,皆东走。
俄顷,屹立如奇峰'东西则霁矣。
当云行时急闭窗则留云一片挂窗牖③间不去徐徐放之最可娱玩。
③初五日,过长乐坪,览山景,路坦如康庄④,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草中多獐鹿,狎不避人,(C)少亭台为点缀耳。
坪尽为三登坡,稍上复下者三,至底十二里,石鑑⑤嶙峋,下马策杖而行,渡汉阳河,清浅可浴,然容之地界到此尽矣。
【注释】①《容美纪游》是清初戏曲作家顾彩游历鄂西容美土司地区的一部游记作品。
容美:地名,古有柘溪,容米,容阳诸称。
辖地甚广,今鹤峰、五峰、长阳大部,建始、石门、巴东、恩施局部均属之。
其地崇山峻岭,危关险隘,为古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
“纪”通“记”。
②煜^(yu yue):光耀灿烂。
③牖(y&u):窗户。
④康庄:平坦而四通八达。
⑤礎⑴加):磨玉的砺石。
厭g K -聲炸-迩怎( )您 崇 (号拒)羅 《 鯉密* ”溢歟农”牡舸脛)瞅 ( 昙晖匚一坦)翌 珀莊注叵哑慝圧収無遵•収妣収注力沖卷足如坡>・M15・请将“于” “者” “但”A・百无一空(齐)B・走(于)下方C •(们)少亭台为点缀耳三个虚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中。
16・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当云行时潯、闭窗艸留云一片/挂窗牖间不去/余徐放之/最可娱玩。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路坦如康庄,两边皆山,烟峦万变,应接不暇,如入画图。
道路平坦,好像可以四通八达,两边全都是山,烟雾缭绕,山峦起伏,千变万化,来不及看,仿佛进入了画卷一般。
18・请从每段中分别选用两个字,各组成一个最恰当的词,概括作者沿途的游历活动。
①观渔②'娱云”,“玩云”,“留云”均可2 “览山”,“览坪”均可19・根据示例,从文段中再找四种容美风物,并高度概括其特点。
20 •积累链接:请默写岀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①. ②. ④.云奇忆I ftna互动ii SHI SHENG HL DONG21・实验中学决定在全校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
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你为运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号输宗兀第手,it喀家是进心灵(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活动方式: 通过阅读柳宗元,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活动主题: 阅读柳宗元丄陶冶情操请知名作家到班上做专题讲座(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
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温老师,为了积极配合学校“纪念柳宗元”的活动,我们准备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恳请您给予支持与指导。
② 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不超过80字)③ 文学社准备借此机会举办首届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 人。
小玲想知道该介绍哪位名人,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玲说:“我建议他的文学创作,政治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 推介柳宗元,因为柳宗元是'唐宋八人家*之亠,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