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47.00 KB
- 文档页数:21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又称重症胆管炎或机械化脓性胆管炎,是结石性梗阻伴细菌感染发展的严重阶段,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1955年,Reynolds发现,严重病人除了以腹痛、发热和黄疸为典型临床表现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伴有休克和精神症状,后被称为Reynolds五联症。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
(2)既往史:有无胆道手术史,有无胆道结石、蛔虫、肿瘤、狭窄病史,有无用(服)药史、过敏史及其他腹部手术史;有无腹痛、腹泻、畏寒、发热、上腹部疼痛及放射痛等。
2.临床表现病人多有胆管疾病史或胆管手术史。
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凶险。
临床表现除有一般胆管感染的Charcot三联症外,还有血压下降、中枢神经受抑制的表现,故常称Reynolds五联症。
病人突然出现剑突下或右上腹胀痛或绞痛、高热、恶心、呕吐,继而出现黄疸。
腹痛一般较剧烈,呈刀刺样或撕裂样,为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
疼痛位于剑突下或向肩背部放射,高热为此症的特点,多呈弛张热。
黄疸则随病程的长短及梗阻的部位而异。
低血压是此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多发生于病程的晚期。
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右上腹及剑突下方有明显的压痛,腹肌紧张,肝脏肿大,肝脏压痛及叩击痛,胆囊有时亦可肿大及压痛。
Murphy征阳性。
3.治疗原则一旦发生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积极抗休克和手术,应尽快切开胆道,取出胆石,减压引流,才能防止或终止休克的发生,使病人转危为安。
目前认为,在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果敢地进行手术,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并予引流,病人才有转危为安的可能。
4.心理、社会因素(1)认知情况:病人对疾病的发展、治疗及护理措施了解的情况。
(2)心理承受能力:病人本次发病的心理状态。
常见的心理反应为担心手术效果、担心治疗效果等。
(二)护理措施1.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1)加强观察:严密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功能,如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CVP)和每小时尿量等;及时、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为补液提供可靠依据。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脂类代谢是否异常、是否有胆汁淤滞、细菌感染和蛔虫病史;腹痛的病因、诱因及性质;有无消化性溃疡及类似疼痛发作史;有无服药史、过敏史。
2、诱发因素:饱餐及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体位改变致结石移动并嵌顿。
3、症状和体征:胆石症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
胆囊结石常表现为突发性右上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可向右肩部、肩胛部或背部放射,有时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的胆囊,若继发感染,右上腹部可有明显的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Murphy(墨菲)征阳性。
胆管结石阻塞胆道并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典型的 Charcot(夏柯)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
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
4、辅助检查:常规行 B 超检査;根据病情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检查了解梗阻部位、程度、结石大小和数量等;必要时做 CT 及 MRI 检查。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尿胆红素、尿胆原等的变化。
6、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检查和治疗的认知、家庭经济状况、心理承受度。
二、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1、暂禁食、禁水,行胃肠减压。
2、半卧位,休克者取休克卧位。
3、病情观察: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出现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测量记录体温,观察降温效果;密切观察有无休克的先兆症状,若患者出现神志障碍、脉搏细速,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⑵检查血氧饱和度或血气的变化,给予2-4 升/分。
⑶注意观察腹部体征,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
⑷观察尿量的变化,记录 24 小时尿量。
4、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供给适当营养,长期未进食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5、黄疸护理:皮肤瘙痒者可用温水清洗或炉甘石洗剂擦拭局部。
6、按医嘱应用广谱抗生素。
(二)手术治疗在抗休克基础上应积极快速准备紧急手术,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护理定义: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亦称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在胆道梗阻基础上并发的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是胆石病最罕见的并发证。
一、病因胆道梗阻最长见的原因为胆道结石性梗阻,此外,胆道蛔虫、胆道。
狭窄胆管及壶腹部肿瘤等亦可引起。
细菌感染可以是单一菌种感染,也可是2种以上的菌种感染。
以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多见。
临床表示腹痛:突发的剑突下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向右肩甲下及腰背部放射。
寒战、高热:体温呈持续升高达39.0`~40.0摄氏度或更高,呈弛张热型。
胃肠道症状:多数病人半恶心、呕吐症状。
二、体征1、腹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有肝大或肝区叩击痛。
2、黄疸3、神志改变:主要表示、为神志淡漠、烦躁、谵妄或嗜睡、神志不清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4、休克表示三、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及解痉止痛。
抗休克治疗:补液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抗感染治疗:联合应用足量、有效、广谱抗菌药。
其他:吸氧、降温、支持治疗。
四、手术治疗1、主要的目的:解除梗阻、胆道减压,减轻感染挽救病人生命。
2、手术方式:多采取胆总管切开减压、T型管引流。
五、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2)疼痛:与炎症感染、手术切口疼痛有关。
(3)有体液缺乏的危险:与高热、呕吐、禁食、胃肠减压有关。
(4)体温过高:与胆道急性感染、化脓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摄入减少、消耗大、机体需要量增加有关。
(6)潜在并发症:胆道出血、胆瘘和多器官衰竭有关。
六、护理措施1 严密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观察引流液,一旦短时间内流出大量鲜红色液体,应立即通知医师,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3 观察病人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有无四肢发凉、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4 做好心理护理,疏导病人紧张情绪,并嘱其宁静,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至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