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2
- 格式:docx
- 大小:14.67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0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混合运算》1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中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计算。
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过程。
第二层次,告诉学生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时,就要用到中括号,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综合算式,并按顺序完成计算。
第三层次,引导概括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2、让学生经历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3、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观察算式,说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120÷6+4×2120÷(6+4)×2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集体口头解答。
2、小结计算顺序。
(小黑板出示)回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提问:比较这两题,你还发现了什么?总结:括号能改变算式的运算顺序。
(压轴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单元检测题(包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学校计划栽树85棵,已经栽了50棵,剩下的分给5个班级栽,平均每个班级栽多少棵?正确列式为()。
A. 50÷5+85B. 85-50÷5C. (85-50) ÷52.15元能买3本作文本,那么40元能买几本这样的作文本?列式正确的是()。
A. 40÷15÷3B. 40÷(15÷3)C. 40-15×33.小熊抱了4个玉米,熊妈妈抱的数量比小熊的3倍少2个,熊妈妈抱了()个玉米。
A. 12B. 11C. 104.三(1)班有女生25人,男生5人。
如果每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成( )组。
A. 6B. 26C. 505.26与19的差乘5,结果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 26-19×5B. (26-19)×5C. 26×5-196.笨笨有63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45元,如果用剩下的钱买9元一本的笔记本,可以买()本。
A. 2B. 5C. 77.学校里原来有8棵梨树,又栽了2行桃树,每行5棵,现在有多少棵果树?A. 5×2=10(棵) 10+8=18(棵)B. 8+2=10(行) 10×5=50(棵)8.爸爸今年40岁,比小胖今年年龄的4倍少4岁,小胖今年几岁?正确算式是()A. 40÷4-4B. 40÷4+4C. (40+4)÷4D. (40-4)÷4 9.学校有排球25个,篮球的个数比排球的2倍还多3个.篮球和排球一共()A. 47个B. 53个C. 72个D. 78个10.二年(2)班参加舞蹈队的同学站了5排,每排站6人,其中男生有9人,求女生有多少人?用算式表示是()。
A. 5+6-9B. 5+6+9C. 5×6-911.52乘以78减去26的差,积是多少?正确算式是(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学指导一、学习内容: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二、单元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综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3.通过本单元学习,提高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准确计算、规范书写等学习习惯。
三、课外阅读:《数学帮帮忙》(美)罗莎·桑托斯四、数学活动:快乐七巧板第1课时: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7例1,完成教科书P47“做一做”,P50“练习十一”第3题。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认识“同级混合运算,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3.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课后巩固练习:完成《新课程同步练习》第24页当堂检测:一、口算。
32 - 21 = 48 + 6= 3×4= 84-50=35 + 9= 54-30= 28÷7= 72÷8=二、脱式计算。
35-11+42 4×9÷6 35÷7×548+25-39 56÷7×2 2×9÷6三、解决问题。
公交车上原来有28人,到植物园站有18人下车,有15人上车。
现在公交车上有多少人?检测答案:一、口算。
32 - 21 =11 48 + 6=54 3×4=12 84-50=3435 + 9=44 54-30= 24 28÷7= 4 72÷8=9二、脱式计算。
35-11+42 4×9÷6 35÷7×5=24+42 =36÷6 =5×5=66 =6 =2548+25-39 56÷7×2 2×9÷6=73-39 =8×2 =18÷6=34 =16 =3三、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2、经历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列出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乘除混合运算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36÷3÷2=15+10-8=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2、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摆正方体学习并探究了连乘和连除的计算顺序,这节课我们接着通过正方体来学习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优秀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同级的运算顺序,学会用脱式解答同级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脱式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试题(一)一、口算15×3=42÷7=9×5=28÷4=12×3=35÷7=9×2=8×3=21+32=19+17=28+9=36+5=28+3=16+30=28-6=3×3+20=45÷9+37=100-9×3=80+5×4=30-36÷4=81÷9×7=二、脱式计算(1)9×8+12 (2)20+24×2 (3)72÷8+30(4)56-8×3 (5)21+6×3 (6)15-40÷5三、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1)8+16÷8 改正(2)40-15×2 改正=24÷8 =25×2=3 =50四、脱式计算(1)63-40+25 (2)35+4×8 (3)27+81÷9(4)6×8-24 (5)36÷6×4 (6)49÷7+63一、口算24÷3=4×6=26+9=75-25=64÷8 =2×9=43-23=51+8=18-8=30÷6=16÷4=62+8=6×3=30+21=35÷7=9÷3=8×6=40-17=61+30=84-60=二、脱式计算(1)32+6×4 (2)90-64÷8 (3)58+34-45 (4)59-4×7 (5)6×(35÷5)(6)42÷(18÷3)(7)(24+6)÷5 (8)3×7+50 (9)84-(45+5)三、在〇填上>、<或=(1)5×4+5〇5×4-5 (2)6+7×2〇7+7×2(3)5×2×3〇5×(2×3)(4)42÷6+7〇42÷7+6一、口算(1)14-6×2=(2)8+5×3=(3)6×4-20=(4)30-5×4=(5)(90-60)÷6=(6)8×(7-4)=(7)36÷(3×3)=(8)16÷8×7=(9)80-5×8=(10)9×3+20=二、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48-39)×8 (2)9×7+24 (3)48+81÷9(4)94-7×9 (5)87-63+20 (6)18÷2+37三、列式计算(1)7与8的积是多少?(2)42除以6得多少?(3)45与32的和是多少?(4)78比36大多少?三、在○>、<或=(1)6×8○40 (2)9×7○65 (3)64÷8○8 (4)2×7○10(5)1×9○9 (6)8×4○30 (7)0×5○5 (8)5×7○7×5 (9)4×7○4×9 (10)8×2○6×2五、应用题(1)菜站上午运来10筐西红柿,下午运来18筐,一共运进多少筐西红柿?卖出11筐后,还剩多少筐?(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试题(四)一、口算(1)24+52=(2)80-36=(3)32+51=(4)62-60=(5)9×3+4=(6)24÷6×2=(7)3×9-20=(8)50-4×5=(9)17+6×2=(10)45÷9+15=二、应用题(1)百货商店有40台洗衣机,卖了18台,又运来20台,还有多少台?(2)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43人,全年级有10人体育没达标,达标的有多少人?(3)学校有8个篮球,又买来20个,现在有篮球多少个?(4)学校有12个篮球,借出去8个,又买来20个,还有多少个?三、脱式计算(1)42+47-85 (2)67-(17+30)(3)8×7-43。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脱式计算强训练(10)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班级姓名时长错误个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约的四那么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详细情境,体验运算顺次规定的合理性,援助同学理解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全都,进一步进展和提高同学的解题技能。
学情分析运算顺次是人貌同遵循的计算规章,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班级同学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约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肯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班级的同学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次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同学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受“观测算式——回忆运算顺次——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进展了他们数学思索的技能,又提升了掌控运算顺次的水平。
以观测、比较、分组争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使同学对学习有爱好,留给同学学习思索的空间。
采纳问题——发觉法与争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同学创设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同学进一步掌控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育同学迁移类推的技能,提高计算技能。
问题解决: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控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立场: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习爱好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训练同学养成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控两步混合运算的顺次。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次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阅历,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练习2
一、口算
(1)15×3=(2)42÷7=(3)9×5=(4)28÷4=
(5)12×3=(6)35÷7 (7)19×2=(8)18×3=
(9)21+32=(10)19+17=(11)28+9=(12)36+5=(13)28+3=(14)16+30=(15)28-6=(16)13×3+20=(17)45÷9+37=(18)100-9×3=(19)80+5×4=(20)30-36÷4=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8+16÷8 (2)40-15×2
=24÷8 =25×2
=3 =50
三、脱式计算
(1)63-40+25 (2)35+4×8 (3)27+81÷9
(4)6×8-24 (5)36÷6×4 (6)49÷7+63
四、解决问题
(1)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去公园玩,儿童票5元一张,成人票9元一张,妈妈一共带50元够吗?如果够,还剩多少钱?
(2)小明一共要做96道口算题,第一个星期做了40道,剩下的再用一个星期完成,剩下的口算题平均每天做几道?
一、口算
(1)24÷3=(2)4×6=(3)26+9=(4)75-25=(5)64÷8 (6)2×9=(7)43-23=(8)51+8=(9)18-8=(10)30÷6=(11)16÷4=(12)62+8=(13)6×3=(14)30+21=(15)35÷7=(16)9÷3=
(17)8×6=(18)40-17=(19)61+30=(20)84-60=
二、脱式计算
(1)32+6×4 (2)90-64÷8 (3)58+34-45
(4)59-4×7 (5)6×(35÷5)(6)42÷(18÷3)
三、在〇填上>、<或=
(1)5×4+5〇5×4-5 (2)6+7×2〇7+7×2
(3)5×2×3〇5×(2×3)(4)42÷6+7〇42÷7+6
(5)40-8×5〇40-8×4 (6)30-49÷7〇20-49÷7
五、应用题
(1)菜站运进90筐西红柿,卖出50筐后,剩下的平均分给8个农民,每个农民得几筐?
(2)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
(3)二年级共有42人参加合唱团,一年级每个班有6名同学参加合唱团,一年级有5个班。
二年级参加合唱团的人数比一年级多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