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慢性损伤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7 MB
- 文档页数:53
牙体牙髓病学——牙慢性损伤牙慢性损伤楔状缺损(病因、好发牙位)磨损(病因、并发症、对症治疗)牙隐裂(临床表现、诊断)酸蚀症(病因、酸蚀指数)楔状缺损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和预防定义牙齿颈部硬组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丧失,缺损常呈楔形称为楔状缺损。
主要发生在唇、颊侧。
病因(外因、内因)1.不恰当的刷牙方法:唇(颊)侧牙面的横刷法是最先提出的导致楔状缺损发生的因素。
2.酸的作用: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使牙颈部组织脱矿,受摩擦后易缺损现象。
3.牙颈部结构的特点:牙颈部耐磨损性最低。
4.应力疲劳:牙颈部是牙体三种硬组织交汇处,应力集中,在咀嚼运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应力疲劳。
极大的降低了牙颈部硬组织的抗机械磨损和化学腐蚀能力。
临床表现和诊断1.典型楔状缺损,少数呈卵圆形。
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而光滑,一般均为牙组织本色。
2.好发于上下颌尖牙、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3.缺损程度由浅到深,可出现不同的并发症。
最早发生的是牙本质过敏症。
4.年龄愈大,楔状缺损愈严重。
临床诊断楔状缺损不困难。
·根据“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而光滑,一般均为牙组织本色”的特点易与颈部的龋损鉴别。
·应该同时考虑病因和并发症的存在,以便制订合适的治疗计划。
治疗和预防1.对因治疗:应改正刷牙方法;改正喜吃酸食习惯,治疗胃病;调整咬合力负担等。
2.对症治疗:牙本质过敏症者,应用脱敏疗法。
牙髓或根尖周病时,行相应治疗。
硬组织缺损则充填修复。
若缺损导致牙齿横折,可行根管治疗术后,做覆盖义齿或拔除。
磨损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定义磨损指主要由机械摩擦作用而造成的牙齿硬组织渐进丧失的疾病。
生理性磨耗病理性磨耗生理性磨耗:均衡的磨损,程度与年龄相称,垂直向可被代偿。
病理性磨耗:可能损害牙髓或引起其他并发症,个别牙、一组牙,甚至全口牙的磨损不均或过度磨损。
病因(内因、外因)1.牙齿组织结构不完善:发育和矿化不良;2.咬合关系不良,咬合负担过重:深覆(牙合)、对刃或有咬合干扰;3.硬食习惯:古代人、少数民族;4.不良习惯:咬紧牙或磨牙等造成局部或全口牙齿的严重磨损;咬物等造成特定部位过度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