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总结资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1
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掌握科学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知识点总结: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生物种类的丰富性。
- 学习生物如何通过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来适应环境,例如植物的根、茎、叶等结构对环境的适应。
生态系统与食物链-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 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
天气与气候- 掌握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 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气候的特点。
物质的属性- 学习物质的基本属性,如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 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及其转换条件。
力与运动- 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 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理解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能量的转换与守恒- 了解能量守恒定律,认识到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换,如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 培养科学思维,学会使用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科学与社会- 了解科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学习科学伦理,理解科学探究中的道德和责任。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思考这些知识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 展望未来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科学知识,还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的世界里发现乐趣,不断探索和成长。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知识点整理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第一单元:生物多样性
1.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维持生物圈的平衡、促进物种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人类提供资源等。
3. 物种:具有相同特征,相互繁殖能够得到繁衍后代的一组生物体。
4. 动物的分类:鸟类、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类等。
5. 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等。
6. 鸟类的特征:有羽毛、会飞、有喙和胸腔。
7. 哺乳类的特征:体表有毛发、进食方法多样、产下活体幼崽、哺乳腺分泌乳汁。
8. 昆虫类的特征:有外骨骼和三个体段、有触角和复眼、有六条腿。
9. 物种的保护: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实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单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 食物的分类:主食类、副食类、蛋白质类、脂肪类、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等。
2. 主食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
3. 蛋白质类食物的作用:构成和修复人体组织,合成抗体和酶等。
4. 脂肪类食物的作用:提供能量,保护器官,促进维生素的吸收等。
5. 维生素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6. 矿物质类食物的作用:参与体内代谢,维持生理功能。
7. 饮食的合理搭配: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保证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8. 饮食的均衡:摄入适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尽量避免多吃单一食物。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写作目的本文档旨在为五年级学生提供科学学科的复习资料。
通过系统整理和总结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指导。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随意改变。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在常温下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分子间距较短,分子运动较小。
•液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运动较快。
•气态:分子间距很大,分子运动很快。
3.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但其本质并未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新物质。
4. 能源与能量转化能源是指能够产生一定效果的资源。
能量是指物体具有运动、变化和产生效果的能力。
•能源可以分为非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能量可以通过转化和传递实现各种功能和需求。
二、生物1.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
•肺:用于呼吸,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肝:分解毒素和废物,合成重要化合物。
•肾:过滤血液,排除体内废物和多余物质。
2. 动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动植物通过适应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动物的结构: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
•植物的结构:由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构成,以实现营养摄取和繁殖。
3. 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动物和植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陆地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水生植物:生长于水中,适应水中的光照和营养供应。
•陆地植物:生长于陆地,适应干燥和光线充足的条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沉和浮姓名: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它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一枚回形针在水中会沉,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在水中会沉。
6、胡萝卜在水中会浮,把他切成一半大小会浮。
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2、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重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它的体积大小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往压载舱里注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沉;将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会上浮。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将一块实心的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会沉。
4、将橡皮泥捏成船或碗(空心)样的外形就简单浮起来。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以是简单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第四课:造一艘小船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第五课: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3、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4、经由过程尝试我们晓得了,不同外形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纷歧样的,那末,它们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也是不一样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天地人和
本章介绍了太阳系和地球,以及人类文明。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探究日食、月食和地球的四季变化;
- 了解人类的发展和文明。
第二章万物互联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物体的热量传递;
- 了解声音的传播;
-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
- 了解电的产生和电路的运用。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生存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生物的生存环境;
- 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了解人类的健康和卫生知识;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附:期末复重点
- 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点;
-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四季变化;
-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
- 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颜色;
- 电的产生和电路知识;
- 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档为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包括了前三章的内容和期末复习的重点。
阅读本文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5.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6.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7.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8.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9.植物的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11.动物与植物一样,也需要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也会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
12.由于季节变化(主要是气温变化),青蛙会做出一些适应环境的行为。
13.作季气候温暖,草木发芽,青蛙和昆虫都会产卵和孵化:夏季气温变热,草木茂盛,昆虫大量成虫,青蛙大量抽食快速生长;秋季气温下降,草木落叶,昆虫数量减少,青蛙开始挖土,准备过冬,冬季天气寒冷,草木枯萎,昆虫进入休眠,青蛙躲在泥土中冬眠。
14.丹顶鹤是我国的珍稀动物,会通过迁徙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15.人类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保护动植物。
1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17.食物是动物生存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
18.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0.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21.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主要探讨了种子发芽的实验和条件,为学生们展示了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并引导他们通过科学实验来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首先,这一课介绍了种子发芽的概念。
许多植物的生命旅程都是从一个小小的种子开始的。
种子内部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只要条件适宜,它就会发芽,长成一棵新的植物。
接下来,这一课引导学生们思考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们可能会想到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因素。
确实,这些都是影响种子发芽的重要因素。
然而,要确定哪些条件是必要的,哪些条件是辅助的,就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这一课还介绍了对比实验的概念。
对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这一课设计了一个种子发芽实验。
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一组给予种子充足的土壤,另一组则不提供土壤,其他条件如水分、阳光、空气和温度都保持
一致。
通过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是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此外,这一课还鼓励学生们进行更多的探究实验,以发现更多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通过科学实验,学生们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精神。
总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课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和对比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们探究植物生命周期的起始阶段,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组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不同点:齿轮传动能改变用力方向;不能较长距离传力。
链条传动不能改变用力方向;能较长距离传力。
第二单元1、物体大多数是由(锥体)、(台体)、(柱体)、(球体)四种基本的简单形状构成的。
2、人们从一些动植物的形状中得到启发,设计了(柱状钢管)、(瓦楞纸)、(薄壳结构的建筑)等。
3、把(薄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折叠)或(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
4、薄的材料折叠或弯曲的(形状)不同,其(承受力)也是不相同的。
5通常,结构由(支架)构成,(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结实,所用材料也(最少)。
6、不稳定结构,可以通过(架梁)的方式增加其(三角形结构),使它变得稳定。
7、铁塔、高压线塔、石油井架、起重臂都属于(支架结构),都运用了(三角形结构最稳定)的原理。
8、被称为“钢铁巨人”的艾菲尔铁塔在(法国)。
9、平板桥、拱桥、吊桥是按桥的(形状)分类的。
10、(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11、(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
12、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
(拱桥)最结实,其次是斜拉桥,(平板桥)最不牢固。
13、古时候用(树枝、茅草)造房子;现在用(钢筋、水泥、砖块)建造平房大厦。
14、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是平房还是楼房,房子的主要功能都是(避暑御寒)。
第三单元1、植物会结出(种子),种子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除了用(种子繁殖)外,植物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3、用根繁殖的植物有:胡萝卜、甘薯等;用茎繁殖的植物有:马铃薯、生姜、水仙、吊兰等;用叶繁殖的植物有:落地生根、宝石花等。
4、在自然条件下,大多数动物都是通过(雌雄结合)进行有性繁殖。
5、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6、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7、(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8、动物的特殊繁殖方式有:蜗牛——雌雄同体;海马——雄性育儿;皱唇鲨——卵胎生;鸭嘴兽——卵生、哺乳;水螅、海葵——无性繁殖(出芽繁殖、分裂繁殖);9、人类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后代的。
10、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十个月)。
11、、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恶心、呕吐、偏食)等不良反应。
12、我出生时妈妈有(非常疼痛、虚弱、劳累)等情形。
13、刚出生时我(非常弱小,胎体丰满,身长约50厘米,体重3千克左右)。
14、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千克)。
15、珍爱生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①学做负重活动,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负担;②多做家务,减轻父母的劳累;③努力学习,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父母等。
第四单元1、岩石的用途有(建筑房屋)、(铺路搭桥)、(石桌、石凳)、(制作观赏石)等。
2、(岩石)是天然形成的石头,不是经过人为加工的混合物。
3、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用锤子敲击观察岩石的(软硬)、用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了解常见岩石的特征。
4、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5、由岩浆冷却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6、属于岩浆岩的岩石有(花岗岩、玄武岩);属于沉积岩的岩石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
7、(沉积岩)里常有(化石)、(煤)、(石油)、(天然气)。
8、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
9、(煤)是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在高温高压下经历复杂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
10、(石油、天然气)是(湖泊、海洋里的生物)死后沉积到水底被泥沙覆盖,经过千百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11、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认识矿物的性质。
12、大自然中成分集中,有一定结构的石头叫做(矿物)。
13、(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14、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划,可以看到矿物的颜色。
15、赤铁矿是(棕红色)的。
把(赤铁矿)磨成粉末,与液体混合,可以做成颜料。
16、(石墨)是制造(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17、(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常见的能透光的矿物。
(白云母)一层一层的薄片,橡书本里一页一页的纸张。
18、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石英)。
19、(手指甲、铜钥匙、小刀刃、玻璃)是按照由软到硬的顺序排列的。
20、(滑石)是(最软)的矿物。
纯净的滑石是生产(化妆用品)的好原料。
21、(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矿物。
金刚石是制作(玻璃刀)的材料。
22、(石英)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可做各种首饰。
23、(萤石)又称(氟石),是制造(牙膏)的重要原料。
24、矿物资源是(有限)的,正在日益减少。
25、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6、(水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石油、天然气、各种矿物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7、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的是:(1)要节约使用矿物资源。
(2)回收利用矿物资源(3)要保护好这些矿物资源(4)积极开发新资源(5)加强宣传28、据资料统计,我国对矿物资源的(回收利用率)不到(30%)。
第五单元1、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是(大脑)。
2、脑的质量约1400克,大脑的质量占脑重的(80%),约1120克。
3、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
4、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
5、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的。
6、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
7、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
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
8、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语言、书写、数学、逻辑;(右脑)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9、保护大脑的方法有:①充足的睡眠;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全面均衡的营养;④保持欢快的情绪;⑤不吸烟、不酗酒;⑥逗着玩不能打脑袋;⑦运动时保护头部。
10、人睡眠不足时,会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思维反应不灵敏)等症状。
11、(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
12、大脑是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
13、(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14、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
15、传入神经(又称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
16、人接受信号并作出反应的的过程是(接受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作出反应)17、(眼)、(耳)、(鼻)、(舌)、(皮肤)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神经)将接受到的各种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入(大脑),人就有了各种(感觉)。
18、(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
(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传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
19、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90%)来自(眼睛)。
20、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
21、(耳朵)是(接受声音)的感觉器官。
(听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由大脑识别这些声音的含义,人就产生了(听觉)。
22、(触觉)是大脑接受了来自皮肤的刺激以后,产生的冷热、疼痛和压力的感觉。
23、(嗅觉)和(味觉)密切相关,嗅觉能增强味觉的感受。
24、人体的各种感觉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第六单元1、(交流)是通过(书面)和(口头语言)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验成果的过程。
2、口语交流的常用形式有:(描述)、(讨论)、(辩论);书面交流的常用形式有:(图表)、(海报)、(图画)。
3、其它的交流形式还有(电话)、(书信)、(照片)、(模型)、(电子邮件)等。
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总结资14、科学注重(事实)与(证据),容不得虚假和轻信。
5、质疑就是有(根据地)对自己的和别人的探究(是否合理)提出疑问。
6、什么是值得我们去质疑的?(答:①质疑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否明确、可行;②质疑推理的过程是否合理;③质疑一些流行的说法是否正确;④质疑收集证据的方法是否符合探究的规则。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