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教学设计之二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8
第 3 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第 1课时离子键【教课目的】1.认识离子键的本质,并能联合详细实例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电负性差值交大往常形成离子键。
3.认识离子键的特色——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教课重点】1.离子键的本质2.离子键的特色——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教课难点】知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电负性差值交大往常形成离子键【教课方法】议论启迪【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联想怀疑】经过化学必修课程和上一节的学习,你对化学键特别是共价键有了必定的认识,对离子键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么,离子键有哪些特色?除了共价键和离子键,原子之间还有其余的联合方式吗?【板书】一、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活动研究】议论:以下原子间哪些能够形成离子键?判断的依照是什么?Cs Mg K H F Cl S O【思虑】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1. 开朗的金属元素( IA、IIA)和开朗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形成的化合物。
2.开朗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3.铵根和酸根离子(或开朗非金属元素离子)形成的盐【归纳总结】离子键的观点 :使阴、阳离子联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依照的规律 :当作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存在差值,原子间能够形成离子键【察看议论】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能够用电负性表示,以上元素的电负性数据以下:依据以上数据考证你的结论能否切合?【结论】一般以为:当作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的差值大于 1.7 时,原子间能够形成离子键。
【论述】镁光灯的工作原理:在用于照相的镁闪光灯里,镁与氧气在通电的状况下生成氧化镁,同时发出强光。
请从微观的角度剖析氧化镁的形成过程:【思虑】在形成离子键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得失吗?举例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出氧化镁的形成过程:【板书】2.离子键的本质【思虑】1.从核外电子排布的理论思虑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如何胸怀阴、阳离子间静电力的大小?kq+q-库仑力的表达式: F=r2 (k 为比率系数 )2.在氧化镁的形成过程中,镁离子和氧离子之间能否只存在静电引力呢?试剖析之。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课程标准1.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能根据分子晶体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法指导1.通过学习教材中碘、干冰等晶体结构模型,认识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推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3.通过学习石墨等晶体结构,认识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知识点一分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结构碘晶体干冰晶体冰晶体(1)碘晶体的晶胞是(1)干冰晶胞是(1)水分子之间的主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由于以比较弱的________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________,硬度________。
(2)对组成和结构________,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
微点拨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分子间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饱和性,故不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
学思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硅和干冰虽然是同一主族的氧化物,但属于不同的晶体类型。
( )(2)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 )(3)冰与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 )(4)冰与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相似。
( )(5)分子晶体一般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 )2.下列各组晶体都属于化合物组成的分子晶体是( )A.H2O、O3、CCl4B.CCl4、(NH4)2S、H2O2C.SO2、SiO2、CS2 D.P2O5、CO2、H3PO4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复杂性1.石墨晶体(1)石墨晶体是________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C原子与其他3个C原子以共2.晶体的复杂性(1)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晶体中存在多种不同微粒以及不同微粒间作用。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第一课时分子晶体教材内容分析:晶体具有的规则的几何外形源于组成晶体的微粒按一定规律周期性的重复排列。
本节延续前面一节离子晶体,以“构成微粒---晶体类型---晶体性质”的认知模式为主线,着重探究了典型分子晶体冰和干冰的晶体结构特点。
并谈到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使学生对分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有里一个大致的了解。
并为后面学习原子晶体做好了知识准备,以形成比较。
教学目标设定:1、使学生了解分子晶体的组成粒子、结构模型和结构特点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了解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5、使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体验研究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难点是氢键的方向性和氢键对物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从三维空间结构认识晶胞的组成结构教学方法建议:运用模型和类比方法诱导分析归纳教学过程设计:复问:什么是离子晶体?哪几类物质属于离子晶体?(离子化合物为固态时均属于离子晶体,如大部分盐、碱、金属氧化物属于离子晶体)投影展示实物:冰、干冰、碘晶体教师诱导:这些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吗?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间通过什么作用结合而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板书: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形成分子晶体一、分子晶体1、定义: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也就是说: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做分子晶体看图3-9,如:碘晶体中只含有I2分子,就属于分子晶体问:还有哪些属于分子晶体?2、较典型的分子晶体有非金属氢化物,部分非金属单质,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几乎所有的酸,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过度: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分子间作用力的有关知识阅读必修2P22科学视眼教师诱导: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徳华力。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课时分子晶体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晶体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掌握分子晶体的性质。
2. 能够通过分析分子晶体的组成微粒、结构模型及分子晶体中的作用力解释分子晶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
知道一些常见的属于分子晶体的物质类别。
[知识回顾]什么是范德华力和氢键?存在于什么微粒间?主要影响物质的什么性质?答:范德华力是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它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聚集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范德华力和氢键主要存在于分子之间,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要点梳理]1.分子晶体的概念及结构特点(1)分子晶体中存在的微粒:分子.(2)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形成的晶体叫分子晶体.(3)相邻分子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
①若分子间作用力只有范德华力,则分子晶体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即每个分子周围有12个紧邻的分子。
②分子间含有其他作用力,如氢键,则每个分子周围紧邻的分子要少于12个。
如冰中每个水分子周围只有4个紧邻的水分子。
2.常见的分子晶体(1)所有非金属氢化物,如H2O、NH3、CH4等.(2)部分非金属单质,如卤素(X2)、氧气O2、氮N2、白磷(P4)、硫(S8)等。
(3)部分非金属氧化物,如CO2、P4O10、SO2、SO3等。
(4)几乎所有的酸,如HNO3、H2SO4、H3PO4、H2SiO3等。
(5)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晶体,如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3.典型的分子晶体(如图)(1)冰①水分子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②氢键有方向性,它的存在迫使在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互相吸引。
(2)干冰①在常压下极易升华。
②干冰中的CO2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而不存在氢键,一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紧邻的CO2分子有12个.知识点一分子晶体的性质1.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小分子或大分子。
无机化学《晶体结构》教案[ 教学要求]1 .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的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特点。
2 .了解离子极化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解释。
3 .了解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
[ 教学重点]1 .晶胞2 .各种类型晶体的结构特征3 .离子极化[ 教学难点]晶胞的概念[ 教学时数] 4 学时[ 主要内容]1 .晶体的基本知识2 .离子键和离子晶体3 .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4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5 .晶体的缺陷和非整比化合物6 .离子极化[ 教学内容]3-1 晶体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
不论在何种条件下结晶,所得的晶体表面夹角(晶角)是一定的。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在熔化时,在未熔化完之前,其体系温度不会上升。
只有熔化后温度才上升。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晶体有各向异性。
有些晶体,因在各个方向上排列的差异而导致各向异性。
各向异性只有在单晶中才能表现出来。
晶体的这三大特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
晶体内部的质点以确定的位置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这些点本身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结晶格子或晶格。
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称晶体的结点。
每种晶体都可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
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重复就产生晶体。
故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以及质点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2 晶胞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平移性3-2-2 布拉维系十四种不拉维格子类 型 说 明单斜底心格子( N )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三对面中 有两对是矩形,另一对是非矩形 。
两对矩形平面都垂直于非矩形 平面,而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β, 但∠β≠ 90°。
a 0≠ b 0 ≠ c 0 ,α = γ =90°, β≠ 90°正交原始格子( O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体心格子( P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 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 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底心格子( Q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正交面心格子( S )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 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 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 体参数为: a 0 ≠ b 0 ≠ c 0 α = β = γ =90 °立方体心格子( B )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 面体是一个立方体。
第2课时离子晶体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借助离子晶体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2.能利用离子键的有关理论解释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3。
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一、离子晶体1.结构特点(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3)配位数: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微点拨:大量离子晶体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不是单原子离子,有的还存在电中性分子。
离子晶体中不仅有离子键还存在共价键、氢键等。
2.常见的离子晶体晶体类型NaCl CsCl 晶胞阳离子的配位数68阴离子的配位数68晶胞中所含离子数Cl-4Na+4Cs+1Cl-13.物理性质(1)硬度较大,难于压缩。
(2)熔点和沸点较高.(3)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时能导电。
离子晶体是否全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提示]不一定,如NH4Cl固体是离子晶体但它不含金属元素。
二、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1.过渡晶体(1)四类典型的晶体是指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
(2)过渡晶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晶体。
①几种氧化物的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氧化物Na2O MgO Al2O3SiO2离子键的62504133百分数/%从上表可知,表中4种氧化物晶体中的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这些晶体既不是纯粹的离子晶体也不是纯粹的共价晶体,只是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
②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体接近,因而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如Na2O等。
同样,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则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如Al2O3、SiO2等。
微点拨:四类典型晶体都有过渡晶体存在.2.混合型晶体(1)晶体模型石墨结构中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2)结构特点-—层状结构①同层内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以共价键(σ键)结合,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
②层与层之间靠范德华力维系。
高中化学离子晶体教案设计作为高中化学的一部分,离子晶体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离子晶体是由离子组成的有序排列的结晶固体,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离子晶体的基本概念、晶体结构、特性、制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份完整的化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中离子晶体的相关知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离子晶体的基本概念,包括离子晶体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化学组成,因离子晶体结构而产生的特殊性质等。
2、了解离子晶体的种类和晶体结构,包括简单离子晶体和复合离子晶体等。
3、了解晶体结构的模型,包括离子晶体的离子键模型、离子晶体的离子键/电子共价键模型等。
4、学习离子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凝胶法、熔融法、水热法等。
5、了解离子晶体的消光性质,了解偏振镜的基本原理,理解所观察到的消光现象。
6、学习离子晶体的应用,包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其它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学的方式,讲解离子晶体的相关概念、结构、特性、制备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离子晶体的认知。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尝试,让学生对离子晶体的制备、消光、性质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3、讨论教学法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思考问题,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对离子晶体基本概念的讲解分别从离子晶体的形成、化学组成、特殊性质等方面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离子晶体的形成及其特点。
了解离子晶体的化学组成,了解离子晶体的性质。
2、离子晶体的种类和晶体结构分别介绍了简单离子晶体和复合离子晶体的种类,从晶体结构的角度讲解了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包括离子键模型、离子键/电子共价键模型等方面的内容。
3、离子晶体的制备按照不同的制备方法,分别讲解凝胶法、熔融法、水热法等制备离子晶体的方法和步骤,并结合实验进行讲解。
4、离子晶体的消光特性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晶体的消光性质并了解偏振镜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观察到消光现象。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在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下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1.内容要求了解离子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
借助典型离子晶体的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
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2.学业要求能说出微粒间作用的类型、特征、实质;能比较不同类型的微粒间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能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能运用离子键解释离子化合物等物质的某些典型性质。
能借助离子晶体等模型说明晶体中的微粒及其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素养功能):通过对典型离子晶体NaCl晶体的模型分析,让学生建立起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NaCl晶体不导电、切身感受NaCl晶体以及生活现象这些宏观现象切入,探析NaCl晶体中微粒的排布以及模型建构再到作用力,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CsCl晶体和陌生离子晶体CuCl模型的探讨,加深对离子晶体结构模型的认识,再通过氯化亚铜和氯化钠半径与熔点的比较冲突,知道化学键存在键型过渡,因此晶体也存在过渡晶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而晶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还待我们进一步探索,我们更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寻找合适的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对比发现,旧人教版是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分两节单独介绍的,而新人教版是将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合为一节介绍,并在其后新增了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内容有所删减(具体如下),新人教版内容相对旧人教版更简单,但是其内容描述更为科学和全面。
通过对比发现,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在细节处理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新鲁科版本章内容分为3节,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下分五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晶体(具体如下);而新人教版本章内容分为4节,四种晶体分两节介绍,且先介绍《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再介绍《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在《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这一节分三个小标题分别介绍了“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和“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
第2课时共价键的键参数与等电子原理[知识梳理]一、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1.概念和特点2.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二、等电子体的判断和应用1.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2.等电子体满足等电子原理的分子称为等电子体。
如CO和N2具有相同的原子总数和相同的价电子总数,属于等电子体,它们的许多性质相似。
3.应用举例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空间构型,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似的,利用等电子原理可以判断某些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1)CO、CN-等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则CO和CN-的结构式分别为C≡O、[C≡N]-。
(2)CS2、N2O等与CO2互为等电子体,则CS2的结构式为S===C===S,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3)NO-3、CO2-3、SO3等与BF3互为等电子体,则N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4)PH3、H3O+、AsH3等与NH3互为等电子体,则PH3、H3O+、As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5)SO2-4、PO3-4、SiO4-4、SiCl4等与CCl4互为等电子体,则SO2-4、PO3-4等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自我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键长越短,键能一定越大。
()(2)等电子体并不都是电中性的。
()(3)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牢固。
()(4)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长越长,分子越牢固。
()(5)双原子分子中化学键键角越大,分子越牢固。
()(6)同一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原子轨道重叠程度一样多,只是重叠的方向不同。
()答案(1)×(2)√(3)√(4)×(5)×(6)×2.关于键长、键能和键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B.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和成键数目有关C.C===C键等于C—C键键能的2倍D.因为O—H键的键能小于H—F键的键能,所以O2、F2与H2反应的能力逐渐增强解析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如H2O中两个H—O键的键角为105°,故H2O为V形分子,A项正确;键长的大小与成键原子的半径有关,如Cl的原子半径小于I的原子半径,Cl—Cl键的键长小于I—I键的键长,此外,键长还和成键数目有关,如乙烯分子中C===C键的键长比乙炔分子中C≡C键的键长要大,B项正确;C===C键的键能为615 kJ·mol-1,C—C键的键能为347.7 kJ·mol-1,二者不是2倍的关系,C项错误;O—H键的键能为462.8 kJ·mol-1,H—F键的键能为568 kJ·mol-1,O—H键与H—F键的键能依次增大,意味着形成这些键时放出的能量依次增大,化学键越来越稳定,O2、F2跟H2反应的能力依次增强,D项正确。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二)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2.掌握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3.了解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
(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常温下氟是淡黄绿色的;氯是黄绿色的;溴是深棕红色的;碘是紫黑色的。
卤素单质常温下状态不同的原因是。
[新授内容]分子晶体、相似相溶原理一、知识要点(学生自学完成)1.分子间作用力(1)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又称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2)影响因素:①分子的极性②组成和结构相似的:2.分子晶体(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构成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粒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子晶体一般物质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要点点拨1.结构对性质的影响:构成分子晶体的粒子是分子,分子间以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而分子之间作用力是一种比较弱的作用。
比化学键弱的多。
因此造成分子晶体的硬度小,熔、沸点低(与离子晶体相比较)。
分子晶体无论是液态时,还是固态时,存在的都是分子,不存在可以导电的粒子(阴、阳离子或电子),故分子晶体熔融或固态时都不导电,由此性质,可判断晶体为分子晶体。
2.氢键:对于HF、H20、NH3熔、沸点反常,原因在于三者都是极性分子(极性很强)分子间作用力很大,超出了一般的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实属氢键)。
是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因此,它们的熔、沸点反常。
3.空间结构:分子晶体中的分子构成晶体时,一般也有自己的规律,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任意排列。
不同的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可能不相同,在中学,我们只了解干冰中C02分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了。
由干冰晶体求一个晶胞中C02分子数目的方法同离子晶体。
4.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①分子的极性②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这里所说的分子的极性,一般指极性特别强的,即第二周期的几种活泼非金属的氢化物:HF、H20、NH3。
其他组成和结构相似物质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则要看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分子,其中一般存在原子序数比较大的元素,这些元素的原子体积一般比较大。
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偏移,从而使原子产生瞬时的极性,并且原子的体积越大,这种相对偏移也越大。
因此使分子间产生作用。
由于这种现象产生的分子间作用力一般比由于分子本身存在极性产生的作用要弱三、习题讲练(学生先练,教师再点拨)[例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粒子间的不同作用方式,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的是 ( )A.干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解析]干冰是分子晶体,分于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
NaCl是离子晶体只存在离子键。
NaOH是离子晶体,不仅存在离子键,还存在H—O间共价键。
碘也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存在共价键,分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故只有B符合题意。
[例2]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C.F2、C1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解析]HF、HCl、HBr、HI热稳定性依次减弱是它们的共价键键能逐渐减小的原因,与键能有关。
NaF、 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低是它们的离子键能随离子半径增大逐渐减小的原因。
F2、C12、Br2、I2为分子晶体。
熔、沸点逐渐降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
H 2S 与H 2O 的熔沸点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及分子的极性决定。
故选C 、D 。
[例3](1)PtCl 2(NH 3)2成平面立方形结构,它可以形成两种固体。
一种为淡黄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另一种为黄绿色,在水中溶解度较大。
请在空格内分别画出这两种固体分子的几何构型图。
(1) 淡黄色固体 ,分子构型(1)PtNH 3NH 3ClCl(2)PtNH 3ClNH 3Cl黄绿色固体,分子构型 (2)试解释:钠的卤化物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熔点高的多[解析]分子对称、无极性、颜色为淡黄色、难溶于水,因为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不对称、有极性、颜色为黄绿色能溶于水、因为分子有极性(2)钠的卤化物比相应的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与晶体的类型有关。
前者是离子晶体而后者为分子晶体,前者靠阴、阳离子相互作用比后者的范德华力大的多。
[例4]在干冰晶体中每个CO 2分子周围紧邻的 CO 2分子有___________个 在晶体中截取一个最小的正方形;使正方形的四个顶点部落到CO 2分子的中心,则在这个正方形的平面上有___________个C02分子。
[解析]解答此题要求对干冰的晶体模型十分熟悉。
以右下角C02分子研究对象:与其紧邻的为面心上的3个C02分子,而CO 2分子被8个这样的立方体所共有,故有3×8=24。
又考虑到面心上的 C02被2个这个的立方体共有,故24/2=12个。
由C02晶体模型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最小正方形即模型的角对角面的一半,不难看出有4个C02分于。
[答案]12个 4个 四、总结1.分子间通过分子作用力相结合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是分子。
分子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分子晶体一般硬度较小,熔、沸点较低。
2.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而增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升高。
例如:F2<Cl2<Br2 <I2、CF4<CCl4<CBr4<CCl4、CO2<CS2等。
3.组成相似的分子,极性分子的熔、沸点大于非极性分子,如:SO2>CO2第二讲针对性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食盐溶解B.铁的熔化C.干冰升华D.氯化铵的“升华”2.下列化学式能真实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A.NaOHB.S03C.CsClD.NaCl3.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中虽然没有离子键,但固体为离子晶体D.C60相对分子质量为7204.当S03晶体熔化或气化时,下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内化学键B.分子间距离C.分子构型D.分子间作用力5.IA族元素的原子与最外层有7个电子的原子结合,可以形成 ( )A.离子晶体B.分子晶体C.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都不可能形成D.无法确定6,支持固态氨是分子晶体的事实是A.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B.铵离子不能单独存在C.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D.氨极易溶于水7.下列有关共价化合物的说法:①具有较低的熔、沸点②不是电解质③固态时是分子晶体④都是由分子构成⑤液态时不导电,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⑤C.①②③④⑤D.⑤8.下列分子晶体:①HCl ②HBr ③HI ④CO ⑤N2⑥H2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②①⑤④⑥C.③②①④⑤⑥ D,⑥⑤④③②①9.下列性质适合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熔点1 070℃,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B.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C.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D.熔点97.81℃,质软、导电、密度0.97 g /cm 3二、填空题10.有两组关于物质熔点的数据分析以上数据,回答:(1)有什么规律可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造成这些规律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已知白磷是由P 4分子形成的分子晶体,每个P 4分子是正四面体结 构。
分子中的四个磷原子位于正 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则P 4分子中 共有___________个P —P 键。
12.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结构如图所示的分子。
图中圆圈表示原子、实线表示化学键。
试回答: (1)请从图中找出磷原子,并在图上将其涂黑。
(2)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内的磷原子排列成______________形。
(4)每个磷原子处于______________中心。
(5)在用实线表示的化学键中,两原子间单线表示 的是 _________极(填写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13. 1996年诺贝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 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 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如图),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①C 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 ②C 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和六边形;③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P P P P OOOO O OOO O OOO O O据上所述,可推知C60分子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C60分子所含的双键数为30.请回答下列问题:(1)固体C60与金刚石相比较,熔点较高者应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估计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发生反应生成C60F60(填“可能”或“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C60分子所含单键数为_______________.(4)C70分子也已制得,它的分子结构模型可以与C60同样考虑而推知.通过计算确定C70分子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数目.C70分子中所含五边形数为____________,六边形数为_________.第2课时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A2.B3.BD4.BD5.AB6.C7.D8.C9.BC二、填空题10.(1)I组:随离子健的减弱,熔点降低Ⅱ组:随分子量的增大,熔点升高。
(2)原理:工组为离子晶体Ⅱ组为分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