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6
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2.能够正确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3.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
二、教学准备
1.人民币硬币和纸币;
2.课件。
三、教学内容
3.1 导入新知识
1.让学生观察、感受人民币的颜色、图案、货币单位;
2.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人民币;
3.通过图片展示人民币的模样,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人民币的面值,例如1元、
5角、1角等。
3.2 学习新知识
1.引导学生快速认识1元、5角、1角的人民币;
2.出示课件,让学生按标准念出各种人民币的面值;
3.分组比赛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加深对各种人民币面值的认识。
3.3 巩固新知识
1.给学生出一些钱数的运算题,让学生在白板上演示如何用各种人民币来表示
这个数;
2.以故事情节为背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演练人民币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1.采用示范讲解法;
2.通过讲解与互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3.采用小组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总结
1.本课学生学会了1元、5角、1角的人民币的基本认识;
2.学生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加深了对人民币面值的印象;
3.练习题目越来越复杂,让学生提高了人民币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
1.对于那些无法轻松完成任务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在活动中,有些学生容易分心,如何做到让每位学生都专注学习?;
3.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第一课时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美工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你自己买过什么东西?买东西需要什么?(钱)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
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揭题: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二、认识人民币1. 4人小组合作: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引导: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
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有的学生拿的是1张1元纸币,有的学生拿的是1枚1元硬币,还有的学生纸币、硬币都拿了。
板书: 1元。
(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
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
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3.练一练。
《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准备】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硬币1个;5角的纸币3张,硬币1枚。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商店购物图。
谈话:小朋友,你们去商店买过东西吗?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提问: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揭题:买商品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作“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一)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分类引入: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小组说说人民币的面值是多少,并把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按材料分,认识纸币和硬币。
揭示:像这样纸做的叫纸币,这种金属做的叫硬币,人民币按制作材料分,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
(2)按单位分,初步感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提炼: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三类。
(二)认识人民币的面值,总结提炼辨认方法1.认识1元,初步体会方法。
用课件出示1元的纸币并提问:大家已经注意到在人民币上的文字有“元”“角”、“分”,那这张纸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怎么看的?指名介绍1元纸币的辨认方法,教师补充:人民币上的“壹”就是数字“1”的大写;“圆”是人民币的单位,跟“元”表示的意思相同。
小结:看到数字“1”和单位“元”,就知道这张人民币是“1元”。
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并提问:这枚硬币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提炼:这两个人民币上面都有数字1,单位是元,所以面值相同,都是1元。
第五单元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2.能够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3.能够通过练习等方式加强对人民币的认知。
能力目标1.提高观察能力;2.注重细节,提高认知准确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国意识;2.增强学生对人民币的尊重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2.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识别。
难点1.面值相似的人民币的区分;2.新版人民币的认知。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本堂课我们将主要教授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其识别方法。
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次学习人民币的情况;2.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归纳人民币的面值1.通过上课前的练习打基础;2.安排学生小组,让小组合作归纳验证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3.确认各个面值,让学生记录在笔记本上。
第三步:识别人民币的方法1.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找出每张人民币上的共性和特点,积累识别经验;2.通过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
第四步:练习1.小组内部交换人民币的练习,不断加深认知准确率;2.教师通过举办人民币识别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五步:总结1.让学生将这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做一次回顾和总结,巩固记忆,提高识别能力;2.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教学方法1.组织学习型小组活动;2.利用教学视频进行教学;3.开展校内人民币经验分享会。
1.组内合作归纳人民币的面值;2.观察人民币,找出共性和特点;3.小组练习及比赛。
五、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教学工具1.教学视频;2.人民币练习册;3.人民币真伪辨别器。
教学资源1.练习册;2.人民币PPT。
六、教学评估评价内容1.能够正确归纳出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2.能够准确识别人民币。
评价方式1.练习册练习得分;2.比赛得分。
七、教学后记本堂课通过小组合作及课堂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币,提高了认识准确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国意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1《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区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2.能够通过辨认人民币面额,找到相应的货币数目。
3.能够通过与同学合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人民币1元及1元以下的面额,并能够正确找零。
2.教学难点:解决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找零问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白纸和彩笔,用于绘制人民币面额图示。
2.准备人民币真实或模拟品进行实际操作。
3.提前准备练习题以及相应的教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1)通过展示一些人民币和纸币,让学生辨认出1元及1元以下的各种面额。
(2)教师可以用画板绘制人民币面额图示来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
2.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挑选1元及1元以下的不同货币面额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尝试辨认不同面额的人民币。
(2)通过将人民币放到桌面上,并让学生集体讨论它们的大小和颜色特征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面额的认知。
3. 学习如何找零(1)首先,将1元人民币给到学生手中,然后给学生一些小零钞让他们进行自由搭配,并确认他们所拥有的总数是否正确。
(2)接下来,让学生根据所需要的物品的价值找零,练习找零的计算过程。
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教学:自主计算、图示说明、模拟计算。
4. 拓展练习(1)教师可以将许多虚拟的交易场景呈现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模拟这种交易场景来练习找零。
(2)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交易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人民币面额的识别和找零能力。
五、教学反思1.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较高,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他们能够轻松地辨认出各种人民币面额。
2.练习找零时,学生们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用更有趣的方式和形式进行教学,如模拟游戏或其他有趣的教具帮助他们学习。
3.最后,教师应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使教学更加完善。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的例1、例2和第6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面值是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进率。
2.在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加强体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探究的积极性和合作的主动性。
3.使学生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增强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渗透爱护人民币、节俭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教具准备: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大象文具店开张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文具店里的学习用品可真多啊。
你想买什么文具?买东西要用到什么呢?(钱)钱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名称,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人民币。
你见过哪些人民币?(学生自由回答)2.揭题:刚才大家说到的只是人民币的一部分,其实人民币有很多种。
(课件展示)上面这些是大面额的人民币,下面这些是小面额的人民币。
今天我们先把大面额的人民币存到小小银行里面,下次再取出来买东西。
我们先来认识这些小面额的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二、新知探究1.自主分类。
(1)说一说。
小朋友桌上的盒子里就有人民币,拿出来放在桌上,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介绍,也可以找出不认识的问问同学。
学生在同桌间介绍,师巡视指导。
(2)分一分。
老师发现大家桌上的人民币有些乱乱的,能不能想办法把它们分一分类、整理一下?试一试!教师巡视指导分类,收集学生的不同分法(3)议一议。
①交流分类一:纸币和硬币。
你把人民币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么分?是这样吗?(投影出示)上面这些都是纸做的叫纸币,下面的都是金属做的,硬硬的,叫硬币。
小结: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
②交流分类二:按人民币的单位分。
一数《元,角,分》[教材简解]《理解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元,角,分》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理解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理解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升社会实践水平;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所以学会这个局部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预设]1. 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理解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 初步理解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设计理念]教材对这局部内容的编排增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理解,并结合具体操作协助学生掌握一元以内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
如出示了逼真的购物的画面,即只要实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理解人民币。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升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水平。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
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理解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5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在取币、换币、付币的教学活动中初步认识1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验购物过程,感受购物乐趣,学会简单购物。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及初步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竹篓、各式各样1元以上的人民币,台灯、计算器、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认识1元以上人民币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已认识了哪些面值人民币?2、自主探究:你还认识哪些面值的人民币?请小朋友从面前竹篓里拿出你熟悉的人民币,进行相互辩认。
3、引出课题: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
二、应用1元以上人民币1、基础练习、加深认识:同学们已能认识1元以上的人民币,下面请同学们对照物品标出的价格,拿出相应的一张人民币,(电脑出示物品,学生示范拿)。
如果几张人民币合到一起,你能说出钱数吗?练习一:师随手拿几张1元以上的人民币,让学生进行口答。
练习二:进一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抽取,相互辩认。
2、模拟购物、尝试运用:(1)集体购物台灯标价52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付钱的方法。
指名汇报:生1:一张50元加一张2元。
生2:两张20元加一张10元加一张2元。
………(2)小组购物组长出示计算器、录音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付钱的方法。
-1-(3)指定钱数购物引出:刚才同学们已能顺利的购买台灯,计算器、录音机,如给你10元钱,观察竹篓里的物品,你想买些什么?放音乐,组织学生自由选购说明:选购商品钱数总和应小于或等于10元,不能大于10元,选购商品件数可以是1件,也可以是2件,3件。
(4)选购体育用品引出:刚才同学们用指定钱选购了自己急需的日常生活小用品,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两个问题。
出示P65T6题、指名回答。
补充问题:A 带20元行吗?为什么?B 在第二问题中,不可能买的是哪两件商品?3、综合练习,拓展深化(1)“想想做做”第7题。
认识一元及一元一下的人民币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 分,会在购物时进行人民币加减计算。
2、让学生初步认识商品价钱,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人民币难点:取、付、找币教学器材:课件、人民币板书:1元=10角1角=10分一、谈话导入出示例1中的场景图,提问:小朋友,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揭示课题,买东西要用到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币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元及一元一下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性趣,激发他们使用人民币的生活经验从而为认币、计币、付币活动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二、认识元、角、分1、谈话:小朋友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信封什么样的信封,一个放着人民币的信封,现在请你们轻轻的把人民币拿出来,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然后同位之间交流。
你是怎么辨别这些人民币的?引导学生说说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可以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文字进行区分。
小结:一元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角和分人民币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很多学生也有购物经历在上面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他们通过交流辨认一元一角一分的人民币,既然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也利用学生知道经验的提升。
)2、教学元角分的进率谈话:小朋友图中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提问:笔记本的价钱是一元,如果让你买一本笔记本,你准备这样付钱呢?请小朋友用筐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
小结:买一本一元的笔记本,可以付一元,也可以付十角,10角就是一元。
提出要求:你能从1角数到十角吗?一元和一角是什么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元=十角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一元=十角,你知道一角等于几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角=10分提出要求:请小朋友用筐里的一分硬币,数出一角钱。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1和例2,第67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
算钱、付钱的技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严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1元以内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呈现情境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是什么地方?(商场)提问:你们去商场买过东西吗?引导:买东西要用钱,但是同学们,各国家或地区的的钱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学生回答:人民币点评:这位同学/同学们知识真丰富!)2、揭示课题说明:我们国家的钱就叫做人民币(出示一些人民币)板书:人民币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人民币。
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人民币,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补充完整):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二、认识元、角、分1、激活经验谈话:小朋友们,在你们每个小组里都有一些人民币,你认识那些人民币?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同桌直接互相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认识的是哪一种面值的人民币?2、教学例1认识面值是1元,1角,1分的人民币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几种人民币吗?那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这些人民币的呢?提问:谁愿意上来向大家介绍下你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A预设:这是1元人民币,师: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师:“壹”是大写的“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作“元”。
(板书:元)“国徽”,这是什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象征我们国家的尊严,人民币是我们中国的法定钱币,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撕毁,图画,搓揉人民币。
我是根据他上面的1知道他是1元的?提问:在认识人民币时只看数字不看单位行不行?(我是根据他上面有个元知道他是1元的提问:在认识人民币时只看单位不看数字行不行?)生:不行教师:谁再来补充?生:要根据上面的数字1和单位元(生1:根据颜色和图案,师:肯定,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生:要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单位。
)我们来观察一下1元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小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数字、看单位。
(我这也是1元,但是和他说的不一样,好的,那么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我这个是硬币,它也是1元,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它的?生:中间有个数字1和汉字“元”字,师:同学们通常我们将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象这种用纸做的钱,我们称作纸币,用金属做的钱称作硬币。
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如果拿的是硬币再拿纸币也是一样的。
接下来学生介绍其他纸币比如1角师:“壹”是大写的“一”,“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国徽”,这是什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象征我们国家的尊严,人民币是我们中国的法定钱币,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人民币,不能随意撕毁,图画,搓揉人民币。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呢?生:我根据它上面的字1和单位角师提问:那么你能找到面值是1角的硬币吗?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看。
师:你们还认识那些面值的人民币呢?又是根据什么来认识的呢?生:1分,我是根据它是数字1和单位角来认识的。
B预设:这是1角的人民币这位同学真聪明,角是人民币的一种单位。
师:你是根据什么认识它的?我是根据他上面的1知道他是1角的?提问:在认识人民币时只看数字不看单位行不行?(我是根据他上面有个角知道他是1角的提问:在认识人民币时只看单位不看数字行不行?)生:不行教师:谁再来补充?生:要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单位(生1:根据颜色和图案,师:肯定,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生:要根据上面的数字和单位。
)我们来观察一下1元人民币上面有什么?小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很多,最常用最准确的方法是:看数字、看单位。
提问:你还认识那些面值的人民币呢?生:这是1元人民币师:嗯,元也是人民币的一种单位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它的?学生:数字1和单位角提问:你还认识那些面值的人民币呢?生:这是1元硬币师: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的?生:数字1和单位元师:那么这个1元硬币和刚才一位同学说的1元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师:不一样在哪里呢?生:一个是纸做的,一个是金属做的师:同学们通常我们将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象这种用纸做的钱,我们称作纸币,用金属做的钱称作硬币。
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他们的价值都是一样的。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1元以内的人民币。
别看它们面值小,作用可大了,可以用它买我们所需要的学习用品,今天小明和他的朋友就去商店里买东西了,我们去看一看吧。
提问:笔记本的价格是1元,如果让你买这样一本笔记本,你准备怎么样付钱?请小朋友想办法取出1元来付一付。
1、预设:我拿出1张1元就可以了追问:还有没有其他的付法?预设:10张1角2、小结:买一本1元的笔记本,可以付1元,也可以付10角,10角就是1元提出要求:你能从1角数到10角那?1元和10角是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元=10角,学生齐说,1元等于10角,10角等于1元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说,1角等于10分,10分等于1角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请小朋友们用你桌子上的1分硬币,数出1角。
提问: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你发现人民币的那个单位最大?那个单位最小?指出:元是人民币最大的单位,分是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提问:为什么?生:1元=10角,1角=10分2、教学例2(1)出示5角,5分和2分的人民币,提出要求:他们各是多少钱?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这些人民币的?(2)生:这是5角,我是根据数字5和单位角来认识的(3)师:你还能拿出面值相同的5角硬币吗?那么你是根据什么来认识的呢?(4)还有认识其他的面值的人民币吗?(5)生:这是5分硬币,我是根据数字5和单位分来认识的(6)组织交流后,追问5角是几个1角?5分是几个1分?2分是几个1分?(7)师:老师这有这有一些1角钱,想换成一张1元钱,哪位小朋友愿意和老师换一换?(8)请一学生上台展示。
(9)引导:老师应该给你几张1角钱?为什么?(10)生:因为10角=1元(11)出示1张1元人民币,提出要求:这里有一张1元人民币,用它可以换几张5角的人民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预设:1元可以换2张5角,因为2个5角就等于10角,10角=1元(13)提问:请小朋友再想一想,几枚5分的硬币可以换1枚1角的硬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4)预设:2个5分就是10分,10分=1角(15)启发:那么1枚1角可以换可以几枚2分呢?5个2分是10分,10分=1角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引导:刚才老师换到了钱,现在我准备去买东西了,你们能帮老师看看要付多少钱吗?出示商品实物图以及标价,提问:你能说出每件商品的价钱是多少吗?这儿有三张人民币,:你能把每件商品的标价与要付的人民币连一连,自己动手试一试。
做完交流答案,你们顺利的帮杨老师付了钱,买回了东西,你们真棒。
2、过渡:同学们,明天是3月22日国际水日,小明同学打算把自己的存钱罐里的零钱捐给希望工程,他希望很远的山区小学的小朋友都能饮用上干净的水源。
这是他的捐款的一部分,请同学们分别算一算是多少钱?第一小题,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左边5角加右边的1角一个第6角第二小题,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枚5角与3枚1角合起来是8角,8角和1元合起来就是1元8角。
小结:把几元和几角合起来,就是“几元几角”3、过渡:好了,钱算好了,小明打算自己把钱邮寄到希望工程,出示情境图,看小明在干什么?预设:买邮票。
对了,我们在邮寄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到邮票提问:那么买1元2角的邮票,可以怎样付钱呢?你能帮小明想想嘛?小组互相说一说。
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付钱方法预设:1张1元,2张1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元+2角=1元2角预设:2张5角,2张1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5角+5角=10角,10角=1元,1元+2角=1元2角预设:1张5角,7张1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5角+7角=12角,10角=1元,12角等于10角=1元,预设:12张1角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0角=1元,1元+2角=1元2角追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那种方法比较方便呢?生:拿少一点比较方便。
指出:付钱的时候,我们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相对简便的方法。
像在这里,我们付1张1元和2张1角就可以了。
4、想想做做的第4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提问:这儿有一些商品,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钱吗?提问:那两件商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强调:用1元可以买1个气球和1本方格本,也可以买1支铅笔和1根胶棒。
追问:用1元钱还可以买到那些商品?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说一说进一步追问:如果用1元钱买1个气球,应找回几角?买一本方格本呢?你还能想到那些问题?小结:用1元可以买到价钱与1元相等的商品,也可以买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如果买价钱比1元少的商品,就要找回一些钱。
同学们我们小时候一定听过这样一首儿歌《一分钱》,那么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
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课后作业放学回家后,到商店看看,那些商品的价格是大约是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