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03 MB
- 文档页数:2
3.1.2 种子植物(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 2.根据观察结果,结合菜豆种子各部分的形状和所在的位置,并对照植物幼苗认识菜豆种子各部分的名称,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结合课件讲解)种皮:种子最外层——保护胚,防止水分散失。
种子胚芽:幼叶形态——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圆锥形——发育成根胚胚轴:介于两者之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子叶(两片):大,非常明显——储存营养。
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
3.如何证明子叶中储存了营养?用小刀划破子叶,滴加碘液。
现象:子叶变为深蓝色。
说明:子叶中含有的淀粉,储存了丰富的营养。
活动二:观察菜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1.采用纵切并滴加碘液的方式观察玉米种子的内部结构。
(播放操作视频)2.对比菜豆种子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功能,认识玉米种子结构并讲解其功能。
(结合课件讲解)结合观察到的种子各部分的形状和位置,讲解种子的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生物学当中外部形态结构特点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呈现观察玉米种子的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系统的进行理解记忆,学会有依据的分析和推测。
果皮和种皮:是果皮和种皮愈合在一起形成的复合层——保护胚,减少水分散失。
种子胚芽胚轴果实胚胚根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
子叶:小,不发达——转运营养胚乳:遇碘变蓝——储存营养环节3:对比发现1.对比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
(结合课件讲解)在比较中学习,突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特征。
环节4: 总结升华即使种子的外形多种多样,但是其内部都有种皮和胚这两个结构。
在生物学当中,多样性和统一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让学生明白多样性和统一性总是同时存在的。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第二节种子植物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德育目标:(1)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3)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4)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开篇寄语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挫折和赏识教育,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奖品激励机制,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动画、视频、情感故事等,利用多种实物如多彩的种子、种植的小植物等,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突出教学的重点。
另外,利用有趣的拓展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
因教学内容容量大,在教材的知识点处理上也略微有所调整,将孢子与种子的优越性比较移到下一节课讲授。
二、教材分析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2012版),七年级上册。
种子的结构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
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非常重要。
本节知识难度不大,能够观察到的实物较多,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需要观察和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种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种子植物的两个类群。
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指导性强的导学案,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同组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种子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种子的结构,了解各结构的生理功能。
(2)了解种子的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命。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
2. 种子的成分。
3. 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1. 种子的结构。
2. 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1. 教具:显微镜、解剖工具、种子、多媒体等。
2. 学具:解剖盘、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种子,引导学生关注种子的形态和结构。
2.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二、种子的结构(15分钟)1. 学生分组,用解剖工具切开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种皮、胚乳、胚轴、胚根、子叶等结构,并讲解各结构的功能。
3. 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种子横切面,进一步了解种子结构。
三、种子的成分(10分钟)1. 教师展示种子成分实验,包括种子水分、无机盐、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的检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成分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教师总结种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其意义。
四、种子萌发的条件(10分钟)1. 教师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水分、温度、空气等。
2. 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3. 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种子的结构图。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种子成分的检测方法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了种子萌发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初中种子的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说出主要植物种子的结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1. 种子的结构。
2. 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教学准备:1. 各种植物种子。
2. 显微镜。
3. 实验操作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种植和收获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有什么结构吗?今天的课我们就来学习种子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介绍种子的概念: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包含了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一切营养物质。
2. 讲解种子的结构:a. 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b. 胚: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c. 胚乳:储存营养物质,不同植物的胚乳含量不同。
d. 子叶:转运营养物质,有的植物种子有两片子叶,有的只有一片。
3. 分析各种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如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种植物种子进行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种子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种子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观察家中或周围的植物种子,描述其结构和特点。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植物种子结构的适应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种子的结构》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生物一、教学目标1.说出玉米和菜豆种子的结构。
2.通过动手分解种子并结合结构挂图观察种子内部结构,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建立起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
【难点】胚乳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农民从春种到秋收的图片,提问:能否用一句古诗来形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追问:农民种下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也是种子,种子又有什么结构呢?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种子的结构(1)菜豆及玉米种子的外部结构教师给每组分发浸软的玉米、菜豆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其外形并画出轮廓。
学生板书演示。
引导学生用镊子拨开菜豆种子的外皮并观察,教师补充讲解外皮是种皮,能够保护内部结构,里面闭合的结构是子叶,能提供营养物质;引导学生尝试用镊子拨开玉米种子外皮,教师讲解,玉米外皮难以拨开,因为是果皮和种皮愈合一起而成,对种子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2)菜豆种子的结构请学生用刀片分开两片子叶,用放大镜结合教师呈现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观察并思考,菜豆种子内部还有什么结构?学生自主回答。
(胚芽、胚轴、胚根。
)教师补充讲解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3)玉米种子的结构请学生用刀片从种子中间纵向切开,在剖面滴加碘酒,提问:发现了什么?由此有什么猜想?学生自主回答。
(变蓝,富含淀粉。
)教师补充讲解,变蓝的结构是胚乳,富含淀粉,能为种子提供营养物质。
教师呈现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引导学生结合种子观察并提问,玉米种子还有哪些结构?(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请学生黑板前连线。
学生板书演示。
2.单双子叶植物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提问:区分单双子叶植物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通过观察子叶的数目,有两个子叶的是双子叶植物,有一个子叶的是单子叶植物。
)(三)巩固提升画出菜豆及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
(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种子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1章第2节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整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了解各类生物的结构与生理。
本章节内容为本学期重难点部分。
而种子的结构更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以此认识植物的生长,燃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于植物的类型已经有了一定认识,知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一前提下学习本知识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
初一学生生活经验薄弱,但好奇心较强,乐于探索,因此课堂上设计解剖并观察植物种子的实验很有必要。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2.辨别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解剖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去认识二者的结构及区别,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知识探究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难点】种子的解剖过程五、教学方法在探索种子的结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讲授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的探究能力。
六、教学实施的程序1、课堂导入通过观看视频《生命力!延时看珠峰植物种子萌发》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是的使学生体会到植物种子顽强的生命力,使学生感受生命,敬畏生命,真爱生命!2、新课教学先对观察种子的结构进行一遍演示实验,边实验边讲解种子的结构,再由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对种子萌发成新植物的过程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各个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去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
对比学习,更易于区别和鉴别易错的知识点。
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3、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巩固课堂内容。
教案:观察种子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部分。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并能够描述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种子的结构。
2. 观察种子结构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种子样本(如大豆、玉米、小麦等)。
2. 放大镜。
3. 教学卡片或图片。
4. 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作用和结构。
2. 提问:你们对种子有什么了解?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二、观察种子结构(15分钟)1. 将种子样本放在桌子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2.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层(种皮)、内部结构(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讲解种子结构(15分钟)1. 使用教学卡片或图片,向学生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芽、胚根和子叶等。
2. 讲解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保护作用、储存营养物质、萌发等。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种子的结构,并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实践活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种子,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2. 每组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制作一张关于种子结构的海报。
3. 学生展示自己的海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种子结构,让学生了解了种子的组成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种子的结构。
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种子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种子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本课的内容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一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第一课时的实验教学内容。
观察种子的结构这部分教学内容属于实验观察的教学内容,单纯地讲解学生是很难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本课采取同步教学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
难点是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其中玉米种子中的子叶、种皮和果皮的观察,更是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蚕豆(双子叶植物)种子和玉米(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及各部分功能;2、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实验工具的能力;3、使学生树立植物种子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描述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三、教学准备准备浸软的玉米、蚕豆种子;各种实验用具(培养皿、解剖器、碘液、放大镜);多媒体课件;四、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课前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种子(此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2、注意:学生所收集的并不一定都是种子,有些是植物的果实。
3、提出问题:"同学收集的种子是形态各异的,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共同的特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讲授新课:1、实验:观察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1)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①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颜色、形状、大小等)。
②解剖种子,观察其内部结构(由于种子的个体都较小,且各部分结构都很娇嫩,在观察时容易受到损伤,要特别注意。
观察要仔细。
)③学生在使用刀片解剖种子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划伤自己和他人。
第1 节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1 课时种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讨论、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明确种子能萌发形成幼苗的原因,理解这一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中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交流与合作、实验与实践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之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因此,这部分教材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以人为本,倡导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在学习了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之后,再来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 准确理解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是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第一阶段, 也是学生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起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主要包括“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中的营养物质和种子萌发的条件”四部分内容,核心是阐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生长、发育特征。
二、学情分析在小学科学课里学生已经对种子的结构、幼苗的形成有所了解;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种子萌发的感性知识。
现在学习了细胞的知识后,再来研究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即有了经验积累又有了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都很旺盛,语言表达和交流合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为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智力支持。
与学习以前的内容一样仍然是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知识。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最好采取同步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让学生手中有观察的实物材料,并能够亲手对材料进行处理(如剥离、挑取、染色、使用放大镜观察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边观察边听讲解,这样所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
此外,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很容易得到,小刀、放大镜、培养皿等在学校实验室都有所以,这样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可行的。
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篇一: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2、了解种子的外形和颜色特征3、掌握种子的结构,理解单子叶植物种子与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教学难点:描绘种子的结构提前准备:1、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挂图、标本、多媒体课件。
2、浸泡过的菜豆种子,玉米种子,黄豆种子,放大镜,解剖刀,镊子,解剖盘,碘液、种子的结构挂图。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设计: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师:请同学们观察挂图后,描述图中的绿色植物生活史。
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体花果实(含种子)二、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师:先观察实验桌上几种种子的外表形态,看看有什么特征?并出示种子结构挂图。
学生观察后,回答:“种子的形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瘢痕”。
师:这个瘢痕就叫种脐它有什么作用?学生挤压吸足水分的种子后,回答:种子吸收水分、有机养料的通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镊子夹住豆粒,在种脐的对侧用解剖刀轻轻地划一个小口,将种皮剥下来,露出里面的胚。
然后掰开两片肥大子叶,用放大镜观察胚根、胚轴、胚芽等的位置及连接关系。
学生认真操作和观察。
三、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师:请同学们先观察玉米外形,在玉米种子的一侧,透过厚皮可隐约看到什么?生:里面的胚。
师:用镊子夹住玉米粒沿中线用解剖刀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
并比较玉米种子和与菜豆种子在结构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学生认真观察,回答:1、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都种皮和胚。
2、不同的是菜豆种子没有胚乳、子叶2片,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玉米种子有胚乳、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
师:把一滴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看有什么变化?生:胚乳会变蓝色。
师:请同学们完成活动手册上练习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
)
种子的结构*一课的教学设计
季成平!!
浙江省玉环市坎门第一初级中学
!
玉环!"%?0$5"
摘!要!在*种子的结构+的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并画出相关结构#然后进一步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对种子进行分类#并就种子的营养进行适当的拓展$关键词!种子的结构!探究学习!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学
!"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种子的结构+是/科学0!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课时教材重点阐述了种子的结构#且侧重于利用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解剖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学习其相关结构的知识#通过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来对种子进行分类$
学生在小学/科学0中已学习了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常识和观察能力$但学生动手能力与认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重视探究式教学时#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梳理不同种子的基本结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种子的主要结构和种子的两种分类方式#认识植物结构与发育的多样性$
!5"通过思考%交流%观察%动手实验等环节#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对植物种子结构的探究#逐步养成关注自然界的习惯和尊重自然的态度(培养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展示学生成果 引入新课!课前一周左右每个学
生分发几粒绿豆种子#让学生自行种植#课堂展示部分
学生活动成果#引出新课)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会萌发长出幼苗#要了解植物的一生#必须先了解种子的结构$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活动成果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成就感$"=5!种子结构!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5=%!观察种子!学生每两人一小组#发放适量的种子)向日葵种子%绿豆种子%水稻种子#并用多媒体展示对应的植物$在观察种子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关于种子#你最想了解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明确本节课主要探讨以下问题)种子的结构怎样.不同种子该如何分类#还有种子的营养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种子和针对性提问#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5=5!探究种子的结构!发放任务单#提供相应的器材!浸涨的菜豆种子%浸涨的玉米种子%解剖刀%放大镜%碘液等"$
教师组织学生尝试剥开浸涨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种皮#进而掰开菜豆种子的两片*子叶+!教师直接告知"$点拨)种子将来会发育成幼苗#此时幼苗的根茎叶像被压缩成很小的结构深藏在种子里#你能找到它们吗.组织学生完成任务一!图%
"$
任务一
%k 观察浸涨的菜豆种子 % 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
5 剥去种皮 掰开子叶 用放大镜观察 然后把相关结构画下来 5k 观察浸涨的玉米种子 % 观察玉米种子的外形
5 用刀片在玉米种子中央纵向剖开 然后用放大镜观察剖面图并画出剖面图的相关结构
菜豆种子结构!!!!!!!玉米种子结构
////////
000000////////
//////
////////
000000
////////
//////
!!!!!!!!!!!!!!!!!!!!!!!!!!!!!!!!!!图%!任务一
-
$/-生物学教学
5$%F
年!第//卷"第%期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指明子叶%胚根%胚芽和胚轴的位置#让学生在相应位置写上对应的名称$指出)
胚芽将来会长成茎和叶#胚根将来会发育成根#胚轴发育为连接茎和根的部分#子叶则另有重要作用$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这四个部分合称为胚#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那么玉米种子是否也有类似的结构呢.学生结合自己活动及所画的图交流作答#然后教师通过动画并结合实物解剖来讲解$
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二*归纳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完成表%$引导学生认识到)种子的外形可能差别很大#但种子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即都有种皮和胚!胚由四部分构成"组成$表!"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不同点子叶两片#没有胚乳子叶一片#有胚乳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经历解剖种子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初步认识种子的结构$在归纳和比较中得出种子
的基本结构大致相似#而*不同点+为种子分类打下伏笔$
"="!种子分类!教师启发)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哪些种子的结构与菜豆种子结构相似.哪些种子的
结构与玉米种子结构相似.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与菜豆种子结构相似)如花生仁%蚕豆%绿豆%葵花子!瓜子"%西瓜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相似)如水稻的种子!稻谷"%小麦的种子$
教师顺势指出)其实我们是在对种子进行分类#分类的依据是根据*子叶数目+不同或有无*胚乳+$根据*子叶数目+不同#绿色开花植物!种子"分为单子叶植物!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常见的单子叶植物!种子")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甘蔗%慈姑(双子叶植物!种子")菜豆%棉花%黄瓜%花生%橘%蓖麻$
根据有无*胚乳+#植物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无胚乳种子$常见的有胚乳种子)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蓖麻等植物的种子(无胚乳种子)菜豆%棉花%黄瓜%花生%蚕豆%慈姑等植物的种子$
教师通过J J E展示以上植物!种子"分类#并归纳总结$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以上分类#我们能否得出*单子叶植物种子就是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植物种子就是无胚乳种子+这样的结论.引导学生对分类结果进行讨论%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有些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如慈姑$双子叶植物种子多数无胚乳#但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如蓖麻$
设计意图)从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结构引申开来#举一反三#学生自然完成对种子的分类并发现特例#促进了自主学习$
"=/!种子营养!教师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种子萌发也需要营养#那么这些营养物质贮存在种子的哪些
结构中呢.学生猜测)双子叶植物种子子叶有两片#肥厚能储存营养(单子叶植物种子也有一片子叶#应该也能储存营养#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三$*在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剖面上分别滴上碘液#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知识!小学科学已学"#得出种子中含有淀粉$通过观察剖面#师生交流得出)双子叶植物种子营养储存在两片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储存在胚乳中$
展示慈姑与蓖麻种子的结构图#教师设疑)慈姑是单子叶又没有胚乳的植物#营养储存在哪里.蓖麻不仅是双子叶植物而且还有胚乳#营养又储存在哪里.通过学生交流和教师点拨#得出慈姑种子的营养只能储存于子叶中(而蓖麻种子其子叶细长#储存不了营养#它的营养储存在胚乳中$
教师总结)在有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里(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子叶中$然后出示*几种植物种子的营养成分+!图
5"#引导学生读图#并得出种子里除了含有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