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勤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4
《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说勤奋》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使用批注自学课文。
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会本课生字,会用课后练习里的6个成语造句。
(重点指导勤、末、惯等字的书写)二、教学准备幻灯片、写着勤奋名言的小纸片三、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我姓王,来自昌江县叉河镇中心学校。
不过老师是你们的老乡,东方四更的。
来到东方,多少有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觉。
所以想用家乡话问候问候大家。
(村话问候)呵呵,这问候太熟悉,太亲切了!更难忘的是,昨天在大街上还听到了一句以前奶奶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本地方言!)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勤劳的人有饭吃)2、相机导入课题,了解“勤奋”的意思所以,今天老师不是来上课的,是来和小老乡们聊天的,聊什么呢?(出示课件),没错,我们聊聊勤奋。
(1)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勤”字。
是强调笔顺和写法,查字典,了解勤奋的意思,说说勤奋与勤劳的不同点。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既然要聊天,咱们都得熟悉熟悉我们要聊的内容,请大家打开课文,第16课。
先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这篇课文?老师从昨天到今天共读了5遍。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好好读读这篇课文。
希望大家做到(出示课件)3、检查初读情况和生字学习情况。
(1)师生合作读书。
(师生合作读第1和最后一段;请班长读第2段,请学习上有最大进步的读第3段。
)(2)学习课文生字。
出示课件——学生读——指导难写的生字“末”、“惯”、“基”字的写法。
(学生说方法)——学生描红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简单介绍议论文、说理文知识)教师强调动笔墨读书,用我们练习3的批注方式(重要的生字新词用横线、关键句子加实心圆,重要句子加空心圆,有疑问的加?)4、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说勤奋教案(精选6篇)说勤奋教案篇1课题:16、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懂得勤奋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前提,舍此别无他法。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课前准备: 课件收集古今中外勤奋成才的人的故事以勤奋相关的。
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听写自由回答。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1、师述:围绕“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作者是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学成材的故事?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朗读2、3 自然段,看作者主要写了谁的勤学故事?(2)、交流司马光勤奋的事例。
生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展开四人小组学习。
交流: (1)、围绕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材的故事。
(2)、司马光是个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的人,从他小时侯砸缸救人,从他在别人玩的时候专心读书可看出。
小时候,别人玩的时候他仍读书。
长大后用“警枕”自励自勉。
“警枕”也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懂得勤奋是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前提,舍此别无他法。
有感情地朗读司马光的故事。
(3)、交流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
2、指导朗读(3)、有感情地朗读司马光的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指导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导学习第三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引读: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才能…… 1、自由读第三段,2、思考主要讲了什么,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这一段主要讲了作者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
在文中起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学生理解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四、小结勤奋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材,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应自暴自弃。
《说勤奋》教学案例(精选17篇)《说勤奋》篇1导学内容15 说勤奋授课教师何腊梅导学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11.12授课时间11.14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
学生分析本班共有89名学生,其中女生41人,男生48人。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能主动预习、查找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郑红玉、钟建等组长认真负责,不仅自己学习努力,还督促本组同学共同进步。
很多学生喜欢阅读课文。
小组学习中还善于对同学作出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参与情况、读书情况等采用星级评价,激励学生。
但有个别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督促。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掌握并运用“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难点掌握并运用“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
导学用具学具问题生成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1、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学会质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自读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锻炼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倡问题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还学生提出问题的权利,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教学的课堂讨论与研究中,逐步形成一种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
教师就转变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环境,建立合作、互动的良性交往关系,组织对话秩序,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说勤奋》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说勤奋》,主要围绕勤奋的主题展开,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勤奋的重要性,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12课《说勤奋》及课后练习,详细内容涵盖词语解释、课文解析、语法点讲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用实例阐述观点,提高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巩固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勤奋的重要性,树立勤奋学习的信念,培养自觉、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成语、俗语理解,以及课文主旨的把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信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勤奋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学习:a.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词、短语。
b.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c.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成语、俗语,分享学习心得。
3.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说勤奋》2. 内容:a. 生词、短语:勤学苦练、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
b. 课文主旨:勤奋学习,成就未来。
c.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俗语。
b.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勤奋的认识。
c. 结合自身经历,举例说明勤奋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 答案:a. 成语、俗语解释见课后练习。
说勤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说勤教学设计说勤奋预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懂得勤奋是实现理想的桥梁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一)导学激趣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但是,你们可知道,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生齐答——勤奋!出示句子,可以换种说法吗?(二)自学生成1.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告诉了我们勤奋很重要?用横线画下来。
2.全班交流。
师:想要别人相信你,要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板书:摆事实)围绕这一中心,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三)助学形能活动二:走进实例,见证勤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1)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的语句。
(2)画出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语句。
(3)思考: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人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组内交流所画句子,认真读好,谈谈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
(1)大家一定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天资聪明)(2)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长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自由读第2自然段,指名读。
讨论:a.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b.司马光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去浇灌的?(司马光的成功是怎么得来的呢?)(引导学生边读边找出书上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理解“滚瓜烂熟”、“一遍又一遍”)c.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聪明,但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终于写成了名垂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不禁让老师想起了大发明家爱迪生的一个经典公式: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分汗水d.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师: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司马光一样天资聪明,像17岁才上中学的童第周,基础差,起步晚,他有没有获取属于自己的鲜花呢?学习第3段。
《说勤奋》教学设计(精选17篇)《说勤奋》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20昆山市一中心小学周建新写在前面: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错位”,常常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
根据语文新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笔者对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定位在: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下面的这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设计的,作为一种探索,旨在抛砖引玉。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一)复习词语桥梁基础枕头习惯远渡重洋稍微一动有所作为名列前茅①词语复习,不同于第一教时的词语教学,重点抓“梁”、“茅”,通过理解字词意思来记住字形,达到正确书写的目的。
(二)昨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三)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帮助解决这个疑问。
既然课文讲了两个有关勤奋的故事,为什么课题不用《勤奋的故事》,而要用《说勤奋》作为课题呢?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再讨论交流。
②帮老师释疑,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整体感知了全文。
二、自由选择,精读感悟(一)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
想一想这一段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2)比较句子③通过读,让学生咀嚼体会;通过读,培养语感;通过读,感悟语句表达要正确、具体、形象。
a.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b.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们用艰辛的劳动换来的。
c.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读第一句。
“手中的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指什么?第一句与第二句相比,哪一句好?为什么?齐读第三句,第三句与第一句比,多了哪些词?哪一句好?为什么?齐读第一段。
(二)小组学习第二、三自然段1、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例子,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先确定学习哪一自然段,然后各自轻声读一遍,再划出说明勤奋的句子,注意不要多划也不要少划。
《说勤奋》教案《说勤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色通道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略知议论文是说理的文章,一般的篇章结构是:先提出观点,再列举事例,讲道理。
【教学过程】一、由名言导入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请你说说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3、引导分段。
(1)各自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1、提出问题;2、列举事例;3、点题总结。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准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读巩固预习效果――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2、重点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3、钢笔描红。
4、练习书写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熟读课文。
3、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悄()社()梁()渡()末()稍()杜()粱()度()《说勤奋》教案「篇二」在通往幸福天堂的路上,都是些什么呢?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鲜花,像彩虹一样美丽;也一定有人认为铺满了金子,到处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辉;或者在这条路上,到处都飞翔着美丽的天使。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说勤奋》这篇课文。
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主要讲述了勤奋的含义、勤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勤奋的品质。
详细内容涵盖了对勤奋的诠释、勤奋对个人成长的作用、勤奋与成功的关系,以及身边勤奋的榜样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勤奋的含义,认识到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树立勤奋的意识,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如何将勤奋运用到学习、生活之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勤奋的含义,并将勤奋运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奋的品质,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动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位勤奋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勤奋的意义。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勤奋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解析:a. 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把握勤奋的含义。
b. 分析课文中勤奋与成功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的重要性。
c. 举例说明身边的勤奋榜样,让学生学会如何培养勤奋品质。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道关于勤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勤奋运用到学习中。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到勤奋,并进行小组讨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勤奋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勤奋的作用。
2. 答案要求:不少于300字,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勤奋榜样,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
b. 组织学生进行“勤奋与成功”的主题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c. 邀请成功人士来校分享经验,让学生认识到勤奋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引入;2. 课文解析中的勤奋与成功关系的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要求及答案的指导;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说勤奋》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说勤奋》。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勤奋的重要性。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勤奋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勤奋的重要性。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说勤奋》的作者及相关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勤奋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阐述的勤奋的重要性。
(2)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分享对勤奋的理解和体会。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勤奋的意义。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思考和表达。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课内练习,运用所学生字词和课文中的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说勤奋》,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与家人分享。
2. 拓展作业:(2)学生通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勤奋的理解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2)评价学生在朗读、表达和练习中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1)评价学生在家复习课文的情况,以及生字词的运用能力。
(2)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说勤奋》教案《说勤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勤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勤奋》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15说勤奋)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
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
“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第4自然段)三、学习第一段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
(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6、《说勤奋》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节。
第一节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第2节列举司马光勤奋学习和工作,终于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3节列举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
第4节总结全文,号召我们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中两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本课新词和重要的词语。
2、使学生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明白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观点,那就是(课件1)
(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作者为了让我们明白这个观点又概括说了一句话是(课件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鲜花是指什么?作者为了说清楚勤奋这个观点,课文给我们讲了哪两个人的故事?作者为什么不写我们在坐的某个人呢?对了,我们写说理性文章时,举例要用最具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二、走进故事,品词析句
过渡: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2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师:我来检查同学们读的怎样?先请一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划出司马光“勤奋”的句子!(生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司马光勤奋的句子有哪些?(指名说)
走进司马光:
A、(课件3)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注意到了哪个成语?说说原因。
(“滚瓜烂熟”抹红。
)
●什么叫“滚瓜烂熟”?
●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
●“一遍又一遍”是两遍吗?这就叫做(引读)——勤奋
2、你还注意到一个动词了吗?(“躲”抹红)
●自己读读这句话。
他为什么要躲起来呢?
●透过这“躲”,你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课件4)(三句逐句出示)
春日里,彩蝶翩翩,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夏日里,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________________,哥哥、弟弟______________,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他躲起来读书,这就叫做(引读)——勤奋
是啊,小时候的司马光学习是这样的勤奋,长大后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学习的?谁来说说?
B、(课件5):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课件出示司马光枕头)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2、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睡觉习惯吗?为什么?
3、这样就会影响你的——破坏你的——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
)
4、这里的警应是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这就叫做(引读)——勤奋。
(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话,用这个例子来提醒提醒自己。
齐读)
5、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谁来读读文中这句话?你能用根据你收集的资料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吗?
(课件6)《资治通鉴》资料: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
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据说,他们写完的初稿堆了两间屋子,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1、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19年,你能想象司马光是怎样度过的吗?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19年的夜以继日,19年的废寝忘食,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
容易吗?从那个词看出来?(齐读这句话)。
他手中的鲜花是怎么来的?你能用文中句子告诉大家吗?(课件7):古今中外……)
3、司马光小时候挤出玩的时间读书,长大以后又挤出睡觉的时间来读书写作。
这就是勤奋。
值得我们学习,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第二节。
4、司马光的成功是靠聪明吗?那靠什么呢?所以现在老师告诉你一句名言(齐读)(课件8):“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走进童第周:
刚才,我们采用抓住“关键词句”朗读体会的方法学习司马光的事例,下面同学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童第周的事例。
完成思维导图。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看看童第周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课件9)
C、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
校园里读书。
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
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1、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字,是什么?(起早贪黑)(笨鸟先飞)
2、这儿虽然没有童第周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朗读)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3、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朗读)
4、长大后的他也不忘勤奋努力,攻克了难度很大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来读好这句话。
5、这个例子再一次告诉我们,再次出示(课件10):古今中外……
三、对比感悟(课件11)出示两人图片
1、他们俩有什么共同之处?
(1)两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都十分勤奋。
(2)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他们俩有什么不同之处?(1、一古一今2、天资聪明、、基础差)
是啊,课文中的两个例子告诉我们基础好的人要想成功必须勤奋,基础差的人要想成功也必须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了,他们取得的成就就像鲜花那样灿烂。
4、可他们的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这真是-(课件13)朗读:古今中外,每一位成
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教师引读: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能----------------才能-------------------------
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会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
1、你知道哪些有关勤奋成才的感人故事?回去后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2、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也可做成自己的名言书签。
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