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同江市地处祖国东北边陲,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无霜期短,有效活动积温在2250℃一2300℃左右,处在第三积温带和第四集温带之间。
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等特点。
所以要想水稻获得高产,必须在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草防治等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以增温,壮苗,优质,高产为目的。
贯穿于水稻栽培的整个生育期管理之中。
下面就具体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旱育壮秧1、选种选择优质(口感好,观感好),抗逆性强(抗病虫害强,抗低温冷害,抗倒伏),高产的水稻品种。
杜绝盲目引种和越区种植,杜绝应用满贯品种,实现品种合理搭配,目前同江选用的品种有龙粳26号,龙粳20号,垦稻17号等品种。
2、选秧田地选择地势平坦、高岗、背风向阳,土地肥沃的地块作为苗床地,秧本田的比例为l:100。
3、扣棚大棚宽7m,高1.6m,长度根据地形和本田面积而定。
4、整地做床为提高旱育苗质量,提倡秋整地,秋备土,秋做床,采用高台作床。
5、配制营养土用水稻壮秧剂配制营养土,由于水稻秧剂具有调酸、增肥、杀菌等功能,一般一垧地需床土1.5方,壮秧剂的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使用即可。
6、浸种及消毒水稻种子发芽吸水达到自身质量40%时,对发芽最为适宜。
吸水所用时间与当时温度有关,水温10℃时需10一15天,15℃时需6—8天,20℃时需4—5天。
在浸种催芽过程中,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养分容易溶解损失,时间过短又不利于充分吸水。
一般浸种水温应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包括当时气温、本田整地情况)而定7、催芽。
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浸好种子堆放在一起,以高温32℃破胸,当有80%左右的种子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
c催芽,当芽长到1—2m m时温度降到15℃一20℃晾芽,待播。
目前同江有可调节温度的温室催芽车间,水温、氧气、气温都可调节,实现了有氧浸种催芽,为壮苗提供了很好的保证。
中苗叶龄为3.1—3.5叶,秧龄30—35天,是生产应用面积较大的秧苗类型。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摘要] 介绍了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苗、插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0-01一、产量目标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 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 85~90 粒/穗;千粒重 24~26 克;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
二、基地与良种选择1.自然条件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 123°40′~134°40′和北纬 40°10′~50°21′之间,总面积 5.4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2.2%。
分布在黑龙江省 12 个地(市)69 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14.5%。
3.品种要求选择品种要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的品质、抗逆性、产量等综合选择。
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品质口感好,抗倒伏、抗病害、耐盐碱、分蘖力强的中早熟品种。
三、适时旱育苗、旱育稀植,培育壮秧1.壮秧标准秧龄 35~45 天,叶龄 3.5~4.5 叶,苗高 13~17 厘米,根数13~15 条,百株千重 3.5~4 克以上,20%的秧苗带 1~2 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根好,插后返青快。
2.营养土配制营养土的选择与配制关系到秧苗的长势,因此要选择含盐少、ph 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要采用灌区干的渠干土方宜配制比例用 95%的渠干土过筛(3~4 口径)加 5%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作育苗土。
配制床土、化肥、农药、调酸剂要准、要均匀,配制后要过筛,使ph 值为 4.5。
高纬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爱辉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高纬寒地,这里山青水秀,资源丰富,环境优良,日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对发展无公害优质稻米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品种的选择选择种植主茎10叶的黑粳8号、黑粳7号和黑交06-213高产主栽品种,搭配种植黑交9709等极早熟品种。
二、插秧前的准备1.扣棚及床土配制(1)春季提早扣大棚,高度2.2m左右,宽6m、长60m,大棚具有覆盖容积大、昼夜温差小、防冻能力强、阴雨天不影响作业、管理方便等优点。
(2)床土配制:按三份旱田土加一份腐熟有机肥,拌匀过筛,禁止使用含有长残效除草剂和受污染的土壤。
(3)床土要调酸:可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水稻发芽机能,增强根系吸收能力,抑制立枯病,达到壮苗、抗病、抑菌、防病的目的。
ph值:4.5-5.5为宜。
可采用水稻壮秧剂进行消毒和施肥,25-33g/米2。
2.浸种催芽期种子浸透以后进行催芽。
浸种时间:3月24-25日,结束于4月4-5日;催芽始于4月5-6日,结束于4月15-16日;集中浸种、催芽4-5批次。
3.秧田播种期(1)播期以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为开始,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摆盘时床土厚度应确保在2.5cm左右,摆盘要平,相互间要靠紧,四周用土封严。
(2)播量:人工插秧苗每平方厘米应为1.2粒,机插苗应为2.5粒。
浇透水,播种、覆土,打丁.扑合剂等封闭除草剂,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4.泡田整地期(1)新开稻田或旱改水田的共同特点是:漏水较重,田面不平,难以合理灌水,同时还要注意氯嘧磺隆、咪草烟、异恶草松等除草剂农药残留。
做到提早泡田、用水耙轮整地充分洗田,将水放掉,反复操作3次,可以有效去除农药残留。
(2)提高整地质量: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
尽量做到“大不平,小平,”如果大池子不平,可以把它分成2个小池子,反复耙平。
5.苗棚的管理(1)通风管理:本田育秧苗棚要注意通风排湿,低温高湿,小苗长势慢,可喷施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移栽前,控制温度,加强通风炼苗,控制浇水,秧苗不缺水不要浇水。
冷凉地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冷凉地区水稻栽培技术是一门复杂而又繁杂的学问,对于农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在冷凉的环境中种出高产优质的水稻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在冷凉地区栽培优质水稻高产的技术方法。
选择适合冷凉地区气候的水稻品种至关重要。
在冷凉地区,气温较低,日照时间短,降雨多,对水稻的生长环境要求较高。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水稻品种是确保高产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对冷凉地区气候条件适应力较强的水稻品种有:冷杂3号、宁杂7号、亚麻1号等。
这些品种能够在低温、多雨的环境中生长,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是冷凉地区水稻种植的首选品种。
合理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冷凉地区,由于土壤冻融的影响,养分的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合理施肥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经济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成本,还可以提高产量。
简单来说,经济施肥就是在种植过程中选择适量的肥料,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以达到最大化的产量。
在冷凉地区,应更加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对水稻生长有益。
科学施水是提高冷凉地区水稻产量的关键。
在冷凉地区,气温较低,水稻的需水量相对较少,但是由于降雨较多,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施水,容易导致水稻受涝。
在冷凉地区栽培水稻要科学施水,一般来说,水稻分生育期需水量是:幼苗期需水最多,分蘖和抽穗期次之,成熟期需水最少。
根据生长期的需水量,科学合理地进行施水能够避免水稻受涝,提高产量。
加强病虫害防治也是冷凉地区栽培水稻的关键。
在冷凉地区,气温较低,湿度较大,容易滋生各种病虫害。
为了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及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一般来说,定期进行田间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注意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科学调控水稻生长发育也是提高冷凉地区水稻产量的关键。
Z a i p e i j i s h u寒地水稻由于气候的影响,需提前进行育秧。
育秧一般在温室和大棚中进行,采用两段式的方法。
利用阳光和增温设施控制温度,培育壮苗。
进行大田移栽时,应掌握好农艺标准,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高产量与高品质。
本文就寒地水稻的育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寒地水稻育秧技术1、育秧准备工作(1)选择秧田育秧需在温室和大棚中进行,有现成的大棚可继续使用,如果没有,需要选择在光照好、背风、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壤肥力强的地方搭建温室或大棚。
(2)制作床土床土一般采用山地腐殖土,也可以用旱田土与猪腐熟的猪粪按适宜的比例混合后堆制成床土。
床土应具备疏松透气、无病菌、有机质含量丰富,PH4.5-5.5。
2、种子选择与处理(1)选种选择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进行栽培,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优良特性。
而且质量标准应达到二级以上,纯度在98%以上,净度在97%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
(2)处理种子首先要将种子晾晒2-3天,然后用风选和盐选将种子中的秕粒和杂质剔除。
在水中添加保克等药物进行浸种,浸种期间每天要翻动种子1-2次,72小时后可以捞出进行催芽。
将种子堆放在30℃左右的室内进行催芽,每天翻动,保持通风,控制好温度。
种子80%以上破胸时,即可进行播种。
3、适时播种播种时间根据所处积温带确定,一般从3月15日开始到3月20日结束。
适期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所以千万不可错过。
每平方米播种300克左右,要做到均匀播种,保持合理密度。
播后覆盖1厘米左右的土并压实。
4、育苗移栽所谓2段式育秧技术,就是先在温室里育苗,在秧苗2-3叶期时,把秧苗移栽到大棚进行第2阶段的培育。
移栽时间大约在4月上中旬。
移栽有2种方法,一是利用钵体秧盘进行,每个钵体栽2株。
二是移栽到苗床上,每穴栽2株,保持行距3厘米、株距2厘米。
5、秧田管理(1)温度控制2段式育秧的关键是温度控制,采取多种增温措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还可采取蹲苗技术,将秧苗的高度控制在13厘米以下。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是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水稻的产量高,并且是我国人民喜食的粮食作物。
因此,提高寒地的水稻栽培技术应用,不但可增加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还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
关键词:栽培技术寒地水稻高产
Abstract: the rice is to the south of the main economic crop, rice’s high output, and our people are loves eating food crops. Therefore, to improve the 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application, not only can increase the rice planting area, improve our country’s food production, still can satisfy the needs of societ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fast economic growth.
Keyword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to cold high-yielding rice
前言:为了促进我省粮食千亿工程的实现,本文结合了我国北方的具体气候特点,对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总结如下。
本文主要通过对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苗、插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对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以供寒地水稻种植技术的后期研究提供建议。
1.水稻品种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首先,在水稻种植之前要选择良好的水稻种子,该种子还应适宜当地生长环境和季节的变化、不在有效生育期贪青,一般选择水稻植株90~110 cm、抗病性强、分蘖率高、不早衰、秆强不倒且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的中晚熟水稻品种,比方说龙粳19和垦稻18等稻种都适合我国北方寒地栽种。
选中可在初春时期,晒种2 d,增加种子发芽率,浸种两到三天,按照1.0∶1.1的比例配置浸泡溶液,通常以盐水浸种,将大半不饱满的种子清除。
用清水将种子洗净,去除种子上的盐分。
在以上过程之后就要进行包种,再次之前要晾晒一些温度适宜的清水,用来混合使百克、施保克或是咪鲜胺等药剂,包制种衣,这一过程一般要保持在72~96 h,在稻种吸收水分时,在催芽,种子的吸水量占自身重量的四分之一为最佳。
2.准备育苗的苗床
良好的苗床选择有利于秧苗的培育和生长。
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有充足的水源、排水好、好管理、离住地近便于管理额的平川地。
通常要根据苗床的大
小计算出营养土所使用的分量,在培育前做好苗棚内土壤的营养均衡。
我们这里就以2%的水稻种植面积为例进行计算,1 hm2的种子大约需要200 m2的苗床,而苗鹏内的营养土应当按照草炭土30%、优质无害的当地土壤以及腐熟的农家肥10%的比例,混合搅拌完成备用,通常1 m2的苗床需用10kg营养土。
制造苗床的最佳时机就是秋季,平整床面,翻松15~20 cm的床土,增加床土的通透性,增加床土温度。
事先在育苗大棚的四周挖设好排水沟,床面积雪较大时,要在扣大棚前将床面的积雪清除干净,可在三月初扣膜,保证长提华东的深度,增加棚内土温。
3.水稻壮苗的培育
培育水稻壮苗,首先要将提前配置好的水稻壮秧剂均匀撒在秧盘中,水稻壮秧剂通常是每袋15千克,用平板将床面的壮秧剂刮平、刮匀,清除床面多余的细土,使用播种机器进行适量播种,在稻种播种之后在上面覆上一层厚0.5~0.7 cm的营养土,利用微喷将床面浇透水,等到苗床上没有积水时,每40 m2的苗床使用1支丁扑乳油灭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在秧苗的一叶期内将温度在25~32 ℃,秧苗二叶期在25~28 ℃,秧苗三叶期在20~25 ℃,然后开始通风炼苗,将放风控温器放置在离地面60 cm高挡风膜的上部,对苗床的干湿度以及棚内温度进行时刻的观察,预防秧苗青枯病和立枯病等病害的发生,病情已经发现要及时喷洒立枯净等农药进行治理。
在气候温和的五月,可适度对大棚内的秧苗进行通风,秧苗移栽前要对其补氮,施加尿素50 g/m2,尿素要保持一致撒施,并在施加氮肥后浇一次透水,防止尿素颗粒烧苗的现象发生,苗床的大棚膜可在5月中旬撤去,秧苗的移栽前必须进行露天通风和炼苗,并在移栽之前喷施1次氧化乐果,防止在秧苗的移栽过程中发生潜叶蝇虫害的发。
4.水稻插秧
在水稻秧苗移栽的当天,要在水稻秧苗前施加磷酸二铵100 g/m2作为秧苗的移栽送嫁肥,送嫁肥一颗过早施加,这个肥料施加过早要造成秧苗肥害的产生。
如利用机械插秧,应当按照26 cm×13 cm、30 cm×10 cm的规格进行栽种,机械插秧可使株行距保持整齐一致,保证稻田的秧苗数24万~28万穴/hm2,有利于水稻的丰产增收。
水田基肥的施加应在旋耕整地前,利用旋耕搅拌,实现对稻田的全程施肥和深层施肥的目的。
5.加强秧苗的水肥管理
稻田的灌溉方法主要以浅水灌溉为主,这样的水深可以保证稻田水温和土温,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并根据水稻不同的生理时期的生态要求,实施以晒田、深水灌溉与间歇灌溉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秧苗的水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时期进行有效的调节和促控。
在北方立秋之后,田间的昼夜温差较大,浅水灌溉有利于增加稻田白天温度,深水有利于晚上保温,这样可以增强秧苗的根系活力,促进秧苗的生育进程,以确保秧苗的安全成熟。
据当地土肥站的测验数据,结合不同的营养元素进行科学水稻施肥栽培225~300 kg/hm2,通常要施用优质的腐熟农家肥15 t/hm2,优质复混水稻专用肥较适宜当做水田基肥施用,在水稻插
秧后的3~7 d,与水田灭草相结合,并将丁草胺和草克星等灭草剂同尿素混合搅拌施用,尿素的施加量应在75 kg/hm2。
水稻抽穗前18 d 一般是在7月的中下旬,水稻这时的幼穗会长到 1.0~1.5cm,这时可施加尿素37.5 kg/hm2和硫酸钾75 kg/hm 2两种肥料作为穗肥,满足幼穗生长的需要。
6.防治水稻病虫害
在7月中下旬时喷施有效且对水稻无害的农药;坚持先防后治的原则,治理水稻病虫害。
根据水稻病情轻重,适时喷施药剂。
7.收获稻米
在90%的稻粒黄熟时,就可进行稻田收割。
要将收割的稻子捆成小捆,按“人”字架摆放,有利于风干,并在6~7 d后翻转1次稻捆,晾6~7 d,水稻籽粒含水量下降到15%~16%时,就可脱粒。
结束语:
本文对寒地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概括,并将该技术的实施要点明确的阐述出来,为提高我国北方水稻种植技术做出贡献,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高我国粮食总产量。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乔丽英,刘春玲,等. 寒地水稻综合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141-142.
[2] 张小明. 寒地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8(10):7-8.
[3] 宋玉华. 寒地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5):150-151.
[4] 王江. 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7(5):65-66.(免费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