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问题导读
- 格式:doc
- 大小:172.14 KB
- 文档页数:2
2.1 指数函数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本节内容在组织学生回顾平方根、立方根的基础上,类比出一个正数的n 次方根定义,进而将指数推广到分数指数,从而完成了指数由整数指数到有理数指数的一次推广,在利用多媒体演示对无理数与无理数指数幂的近似推广,完成了指数由有理数指数到实数指数的二次推广,并将幂的运算性质由整数指数幂推广到实数指数幂,使学生对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性质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研究指数函数作好了知识上的准备.根式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教材中通过复习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然后类比出n 次方根的定义.为了更好地分解这一难点,教学中应放慢速度,多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类比出n 次方根的一般定义与性质.方根的性质实际上是平方根、立方根性质的推广,教学时,可以以平方根、立方根、四次方根为基础来加以说明,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的又一次推广,分数指数概念是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教学中应多举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明确分数指数幂表示的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并通过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来巩固、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由于学过负整数次幂,正分数次幂引入后,学生不难理解负分数次幂的意义,因此,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得出.在掌握了有理数指数幂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演示对无理数与无理数指数幂的近似推广,从而直观形象地给出了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无理数.有了把指数范围扩充到实数范围内的知识上的准备,又有前面所学的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系统学习,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指数函数概念、怎样作出指数函数图象、怎样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以及与其他函数结合的研究.教材是通过死亡后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的关系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指数函数的,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自实践,认识到指数函数对实际生活的意义,也便于学生接受.但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定义域,因此,在进行指数函数定义的教学时,既要明确其定义域,又要让学生去探索成立的条件,明确底数a 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理解底数a 的值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即对指数函数单调性的影响)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充分利用图象.教学时可以先要学生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y =2x 和y =(21)x 的图象,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定义变量a 作出函数y =a x 的图象,进而改变a 的值,使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认识规定底数a 是一个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的原因.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从容说课指数是学习指数函数的预备知识,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为了讲解指数函数,需要把指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为了完成这个扩充,必须先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以及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为了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首先要介绍根式的概念,本课主要学习根式的概念以及n次方根的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平方根、立方根,根式的内容是这些内容的推广.因此,在引入根式的概念时要结合这些已学内容,列举多个具体例子以便学生理解.根式n a的讲解要分n是奇数和偶数两种情况来进行,每种情况中,都要分a>0,a=0,a<0三种情况介绍,并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其中要强调n a(a>0,n是偶数)表示一个正数,抓住这一点,理解n次方根的性质就容易了.当n是偶数时,n n a=|a|(因为n n a总是一个非负数),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讲解时可先复习2a=|a|这一性质,并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n n a=|a|这一性质.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根式的概念,掌握n次方根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学生逐步学会共同学习.2.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合理性、严谨性,做一个具备严谨科学态度的人.3.通过探究、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迁移能力和主动参与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知识的发现是因为面临的问题以原有的知识得不到解决所引发出来的思考,通过学习根式的概念,使学生认清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来加深理解n次方根的性质,具有探索能力是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面.教学重点1.根式的概念.2.n次方根的性质.教学难点1.根式概念的理解.2.n次方根性质的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你们知道考古学家是怎样来判断生物的发展与进化的吗?生:对生物体化石的研究.师:那么他们是怎样来判断该生物体所处的年代的?你们知道吗?(众生摇头)师:考古学家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来推测的.问题: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此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内碳14含量P 与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式应该怎样表示呢?我们可以先来考虑这样的问题:当生物死亡了5730,2×5730,3×573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P 分别为原来的多少? 生:21,(21)2,(21)3,…. 师:当生物体死亡了6000年,10000年,10000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P 分别为原来的多少? 生:(21)57306000,(21)573010000,(21)5730100000.师:由以上的实例来推断关系式应该是什么?生:P =(21)5830t . 师:考古学家根据上式可以知道,生物死亡t 年后,体内碳14含量P 的值.那么这些数(21)57306000,(21)573010000,(21)5730100000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它和我们初中所学的指数有什么区别?生:这里的指数是分数的形式.师:指数可以取分数吗?除了分数还可以取其他的数吗?我们对于数的认识规律是怎样的?生: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实数.师:指数能否取分数(有理数)、无理数呢?如果能,那么在脱离开上面这个具体问题以后,关系式P =(21)5830t就会成为我们后面将要相继研究的一类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的一个具体模型.为了能水到渠成地研究指数函数,我们有必要认识一下指数概念的扩充和完善过程,这就是我们下面三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无理数指数幂.(引入课题,书写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二、讲解新课(一)探求n 次方根的概念师:32=9,那么,在这个等式中3对于9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9对于3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生:9叫做3的平方数,3叫做9的平方根.师:若53=125,那么125对于5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5对于125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生:125是5的立方数,5是125的立方根.师:如果x 2=a ,那么x 对于a 来说扮演着什么角色?生:x 是a 的平方根.师:能否用一句话描述你的结论?生: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师:如果x3=a,那么x对于a来说又扮演着什么角色?生:x是a的立方根.师:能换一种说法表述你的结论吗?生: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师:如果x4=a,x5=a,又有什么样的结论呢?生:如果一个数的四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四次方根;如果一个数的五次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五次方根.师:①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②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③如果x4=a,那么x叫做a的4次方根.你能否据此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生:一般地,如果x 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师:上述结论中的n的取值有没有什么限制呢?(生探索,完善n次方根的定义,并强调n的取值范围,师板书如下定义)一般地,如果x n=a,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n—th root),其中n>1,且n∈N*.(二)概念理解课堂训练:试根据n次方根的定义分别求出下列各数的n次方根.(多媒体显示,生完成)(1)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2)27的三次方根是________;(3)-32的五次方根是________;(4)16的四次方根是________;(5)a6的三次方根是________;(6)0的七次方根是________.(师组织学生紧扣n次方根的定义,完成以上各题)方法引导:在n次方根的概念中,关键的是数a的n次方根x满足x n=a,因此求一个数a的n次方根,就是求出哪个数的n次方等于a.(三)n次方根的性质合作探究:观察并分析以上各数的方根,你能发现什么?(学生交流,师及时捕捉与如下结论有关的信息,并简单板书)1.以上各数的对应方根都是有理数;2.第(1)、第(4)的答案有两个,第(2)、第(3)、第(5)、第(6)的答案只有一个;3.第(1)题的答案中的两个值互为相反数.师:请仔细分析以上各题,你能否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提供一个比较发散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数学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甲:一个数的奇次方根只有一个.生乙:一个数的偶次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师:是否任何一个数都有偶次方根?0的n次方根如何规定更合理?生:因为任何一个数的偶次方都是非负数,所以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n次实数方根等于0.师:你能否把你所得到的结论再叙述的具体一些呢?(组织学生交流,得出以下结论)n次方根的性质实际上是平方根和立方根性质的推广,因此跟立方根和平方根的情况一样,方根也有如下性质:(1)当n是奇数时,正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次方根是一个负数.这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2)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n a (a >0).注:①负数没有偶次方根;②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n 0=0;③当a ≥0时,n a ≥0,所以类似416=±2的写法是错误的.(四)根式的概念 式子n a 叫做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例如56叫做根式,其中5叫做根指数,6叫做被开方数.(五)n 次方根的运算性质求下列各式的值:(1)(5)2;(2)33)2(-;(3)44)2(-;(4)2)3(a -(a >3).(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评析)解:(1)(5)2=5;(2)33)2(-=-2;(3)44)2(-=|-2|=2;(4)2)3(a -= |3-a |=a -3.师:上面的例题中涉及了哪几类问题? 生:主要涉及了(n a )n 与n n a 的问题.合作探究:(1)(n a )n 的含义是什么?其化简结果是什么呢?(2)n n a 的含义是什么?其化简结果是什么呢?(组织学生结合例题及其解答,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以下结论)(1)(n a )n =a .例如,(327)3=27,(532-)5=-32.(2)当n 是奇数时,n n a =a ;当n 是偶数时,n n a =|a |=⎩⎨⎧<-≥.0,,0,a a a a 例如,33)2(-=-2,552=2;443=3,2)3(-=|-3|=3. (六)例题讲解(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1)(38-)3;(2)2)10(-;(3)44)π3(-;(4)2)(b a -(a >b ).解:(1)(38-)3=-8;(2)2)10(-=10;(3)44)π3(-=π-3;(4)2)(b a -=|a -b |=a -b .【例2】 化简下列各式:(1)681;(2)62)2(-;(3)1532-;(4)48x ;(5)642b a .解:(1)681=643=323=39;(2)62)2(-=622=32;(3)1532-=-1552=-32;(4)48x =442)(x =x 2;(5)642b a =622)|(|b a ⋅=32||b a ⋅.三、课堂练习1.若x ∈R ,y ∈R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44)(y x +=x +yB.33x -44y =x -yC.2)3(+x +2)3(-x =2xD.3-x +x -3=02.12--x x =12--x x 成立的条件是 A.12--x x ≥0 B.x ≠1 C.x <1 D.x ≥23.在①42)4(n -;②412)4(+-n ;③54a ;④45a (各式中n ∈N ,a ∈R )中,有意义的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4.当8<x <10时,2)8(-x -2)10(-x =________.参考答案:1.D2.D3.B4.2x -18四、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你在本课学习中的收获.(生互相交流,而后由师多媒体显示如下内容)1.若x n =a (n >1,n ∈N *),则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实数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当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n a 表示,负数的偶次方根无意义.式子n a 叫做根式,其中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2.在实数范围内,正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奇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正数的偶次方根是两个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数;负数的偶次方根没有意义;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3.(1)(n a )n =a .(2)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当n 为偶数时,n n a =|a |=⎩⎨⎧<-≥.0,,0,a a a a 五、布置作业(一)复习课本第57~58页内容,熟悉巩固有关概念和性质;(二)书面作业:课本P 69习题2.1A 组第1题. 板书设计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n 次方根的定义2.n 次方根的性质3.根式的定义4.n 次方根的运算性质二、例题解析即学生训练板演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例2.化简下列各式目标检测评析布置作业。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课时)第一课时 根式教案目标:1.理解n 次方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正确运用根式运算性质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培养学生认识、接受新事物和用联系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根式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教案难点:根式概念和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教案方法:学导式教案过程:(I )复习回顾引例:填空 *)n a a a n N ⋅∈个(; m n a += (m,n ∈Z); _____=; (II )讲授新课1.引入:(1)填空(1),(2)复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其中:因为m na a ÷可看作m n a a -⋅,所以m n m n a a a -÷=可以归入性质m n m n a a a +⋅=;又因为n ba )(可看作m na a -⋅,所以n nn b a b a =)(可以归入性质()n n n ab a b =⋅(n ∈Z)),这是为下面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性质做准备。
为了学习分数指数幂,先要学习n 次根式(*N n ∈)的概念。
(2)填空(3),(4)复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这两个概念。
如:分析:若22=4,则2叫4的平方根;若23=8,2叫做8的立方根;若25=32,则2叫做32的5次方根,类似地,若2n =a ,则2叫a 的n 次方根。
由此,可有:2.n 次方根的定义:(板书)问题1:n 次方根的定义给出了,x 如何用a 表示呢?n a x =是否正确? 分析过程:解:因为33=27,所以3是27的3次方根;因为5)2(-=-32,所以-2是-32的5次方根;因为632a )a (=,所以a 2是a 6的3次方根。
结论1:当n 为奇数时(跟立方根一样),有下列性质:正数的n 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负数,任何一个数的方根都是唯一的。
此时,a 的n 次方根可表示为n a x =。
从而有:3273=,2325-=-,236a a =解:因为4216=,16)2(4=-,所以2和-2是16的4次方根;因为任何实数的4次方都是非负数,不会等于-81,所以-81没有4次方根。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导学案姓名: 班级: 组别: 组名: 【学习目标】1、理解根式的概念2、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3、能运用根式、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重点难点】▲重点: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难点:根式、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知识链接】1、二次根式的性质 a a =2)(,⎩⎨⎧<->==00||2a a a a a a2、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学习过程】阅读课本P49,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知识点一:根式的定义问题1:一般地,如果a x n=,那么 叫做 的 ,其中 。
①当n 为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n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 这时a 的n 次方根用符号______表示。
②当n 为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____________,记为__________。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0的任何次方根都等于_____问题2:式子na 叫_______,其中n (1>n 且*∈N n )叫做________,a 叫做___________。
问题3:根据n 次方根的意义,可以得到:⑴()=nna ⑵为偶数为奇数n n a n n ⎩⎨⎧=问题4:计算 (1)=333(2)=-55)5.0((3)=-44)2((4)=-44)3(π阅读P50—52内容,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知识点二:分数指数幂 问题1:当a >0时, ①5102510a a a==②==4312a a _________③47a 也能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么? 问题2:我们规定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nm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条件)我们规定负分数指数幂的定义:=-nm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条件)0的正分数指数幂_______________,0的负分数指数幂_______________ 问题3:用分数指数幂表示下列各式(1)=32x __________(2)=+43)(b a __________(0>+b a )(3)=-6)(n m __________(n m >)问题4: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1)sra a =________(a >0,r 、s Q ∈) (2)s r a )(=________(a >0,r 、s Q ∈)(3)r ab )(=________(a >0,b >0,r Q ∈) 它可推广到无理数。
高中数学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指数幂的基本概念,掌握指数幂运算法则。
•掌握指数幂运算中的乘方运算法则、除法运算法则、幂运算法则等基本准则。
•掌握如何进行数学题目的化简与计算。
二、教学重点•理解指数幂的概念,掌握乘方运算、除法运算和幂运算的基本法则。
•熟练掌握指数幂的运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数学题目计算及求解中。
三、教学内容1. 指数幂的基本概念•定义:指数是乘积的简写,指数幂就是一个数自乘的多次运算。
例如 aⁿ,其中 a 是底数,n 是指数。
•概念:底数与指数是幂的构成要素。
•特征:指数幂的幂次表示底数连续乘法的次数,指数为 0 的指数幂表示为 1。
•记忆技巧:底数 a 和指数 n 都可以从“按次数”这个概念入手去记。
2. 指数幂运算法则2.1 乘法运算法则指数相加,底数不变。
aⁿ × aⁿʸ = aⁿ⁺ʸ。
例如:2² × 2³ = 2⁵2.2 除法运算法则指数相减,底数不变。
aⁿ ÷ aⁿʸ = aⁿ⁻ʸ,其中 n 〉y。
例如:5⁴ ÷ 5² = 5²2.3 幂运算法则底数相同,指数相加。
aⁿ⁺ʸ = (aⁿ)ⁿʸ。
例如:2³⁺² = (2³)² = 8² = 643. 题目解析题目1$0.5^6 \\times 0.5^3 = 0.5^{6+3} = 0.5^9$题目2$4^3 \\div 4^2 = 4^{3-2} = 4^1 = 4$题目3$(3^4)^3 = (3^{4\\times3}) = 3^{12}$四、教学方法1.以练习为主,通过大量的例题和训练来加深学生对指数幂的认识。
2.实践与归纳相结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与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复习知识点和概念。
2.讲解指数幂运算法则,通过例题讲解并学生操作,带领学生掌握基本的指数幂运算方法。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说课稿(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从容说课指数是指数函数的预备知识,初中已经学习了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为了讲解指数函数,需要把指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为了完成这个扩充,必须先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和运算性质,了解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的又一次推广,分数指数概念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反复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它不表示相同因式的乘积,而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教学中可以通过根式和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来巩固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负整数指数幂的学习经历,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引入后,学生不难理解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anm=nma1(a >0,m 、n 均为正整数,且n >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含义,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意义.2.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灵活地运用乘法公式进行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和化简,会进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相互转化.二、过程与方法1.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幂运算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2.通过指数幂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的拓展,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数学知识发展的逻辑合理性、严谨性.3.通过学习根式、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能辩证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数指数幂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认清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理解和认识,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3.通过研究指数由“整数指数幂→根式→分数指数幂→有理数指数幂→实数指数幂”这一不断扩充、不断完善的过程,使学生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完善中前进的.教学重点1.分数指数幂的含义的理解.2.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3.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掌握. 教学难点1.分数指数幂概念的理解.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和化简.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打印好的作业.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探索规律,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学习了n 次方根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根据有关知识快速完成下列练习. (多媒体显示如下练习,生口答)①532=________;②481=________;③102=________;④3123=________. 生:①2 ②3 ③25④34.师:注意观察最终化简结果的指数、被开方数的指数以及根指数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交流,及时捕捉与以下结论有关的信息并板书)102=25=2210,3123=34=3312.师:你对上面的总结是什么呢?生:当根式的被开方数的指数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根式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 师:当根式的被开方式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是否也可将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生思考片刻,师继续阐述)师:这个问题我们的先辈早已解决了,人们在不断探索中发现,这么做不但是可以的,并且还会给计算带来很大方便.于是就建立了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这就是我们本课所要研究的内容.二、讲解新课(一)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师:32a ,b ,45c 等通过类比可以写成什么形式说明了什么问题生:a 32,b 21,c 45.当根式的被开方式的指数不能被根指数整除时,也可以写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师:通过上面的例子你能给出一般性的结论吗? (生在师的指导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师板书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nm =n m a (a >0,m 、n ∈N *,且n >1).师:初中我们学习了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你还能说出来吗?生: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为a -n =n a1(a ≠0,n ∈N *).师: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如何规定呢你能否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类比出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如下结论)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数的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相仿.规定:anm =nm a1=nma 1(a >0,m 、n ∈N *,且n >1).我们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师: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这里讨论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对底数都是有大于0这个规定的,为什么要作这个规定呢如果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怎样的局面合作探究:在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为什么底数必须是正数?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具体例子说明规定底数a >0的合理性)若无此条件会引起混乱,例如,(-1)31和(-1)62应当具有同样的意义,但由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可得出不同的结果:(-1)31=31-=-1;(-1)62=62)1(-=61=1.这就说明分数指数幂在底数小于0时无意义.方法引导:在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时,要注意使底数大于0,在例子32a =a 32(a >0)中,若无a >0这个条件,32a =|a |32;同时,负数开奇次方根是有意义的,所以当奇数次根式要化成分数指数幂时,先要把负号移到根号外面去,然后再按规定化成分数指数幂,例如,53)2(-=-532=-253.知识拓展:负分数指数幂在有意义的情况下总表示正数,而不是负数,负号只是出现在指数上.(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师: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之后,指数幂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对有理数指数幂,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依然可以进行推广,请回顾一下它们共同的运算性质.(生口答,师板书)对于任意的有理数r 、s ,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 +s(a >0,r 、s ∈Q );②(a r )s =a rs(a >0,r 、s ∈Q );③(ab )r =a r b r(a >0,b >0,r 、s ∈Q ). (三)例题讲解【例1】 求值:832;2521-;(21)-5;(8116)43-.(师多媒体显示,生板演,师组织学生评析,强调严格按照解题步骤书写) 解:832=(23)32=23×32=22=4;2521-=(52)21-=5)21(2-⨯=5-1=51; (21)-5=(2-1)-5=25=32; (8116)43-=(32))43(4-⨯=(32)-3=827. 【例2】 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其中a >0):a 3·a ;a 2·32a ;3a .(生板演,师组织学生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解:a 3·a =a 3·a 21=a213+=a 27;a 2·32a =a 2·a 32=a322+=a 38;3a =(a ·a 31)21=(a 34)21=a 32.方法引导:利用分数指数幂进行根式运算时,其顺序是先把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再根据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对于计算的结果,不强求统一用什么形式来表示,没有特别要求,就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来表示,但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例3】 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1)(2a 32b 21)(-6a 21b 31)÷(-3a 61b 65); (2)(m 41n83-)8.解:(1)(2a 32b 21)(-6a 21b 31)÷(-3a 61b 65)=[2×(-6)÷(-3)]a612132-+b653121-+=4ab 0=4a ;(2)(m 41n 83-)8=(m 41)8(n83-)8=m 2n -3=32nm .【例4】 计算下列各式: (1)(325-125)÷425; (2)322aa a ⋅(a >0).解:(1)(325-125)÷425=(532-523)÷521=532÷521-523÷521=52132--52123-=561-5=65-5; (2)322a a a ⋅=32212a a a ⋅=a32212--=a 65=65a .三、巩固练习课本P 63练习:1,2,3.(生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过程) 解:21=a ;a 43=43a ;a53-=531a;a32-=321a.2.(1)32x =x 32;(2)43)(b a +=(a +b )43;(3)32)(n m -=(m -n )32; (4)4)(n m -=(m -n )24=(m -n )2; (5)56q p =(p 6q 5)21=p 216⨯q215⨯=|p |3q 25;(6)mm 3=m213-=m 25.3.(1)(4936)23=[(76)2]23=(76)3=343216;(2)23×35.1×612=2×321×(32)31×(22×3)61=231311+-×3613121++=2×3=6;(3)a 21a 41a 83-=a834121-+=a 83(a >0);(4)2x31-(21x 31-2x 32)=2×21×x 3131+--2×2×x )32(31-+-=x 0-4x -1=1-x4. 四、课堂小结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收获吗请把你们的交流过程作简单记录.(生交流,师投影显示如下知识要点) 1.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a nm =n m a (a >0,m 、n ∈N *,且n >1).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数的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相仿,规定:a nm =nm a1=nma 1(a >0,m 、n ∈N *,且n >1).我们规定: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2.分数指数幂意义的一种规定,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以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有理数,并把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推广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a r a s =a r +s(a >0,r 、s ∈Q );②(a r )s =a rs(a >0,r 、s ∈Q );③(ab )r =a r b r(a >0,b >0,r 、s ∈Q ). 五、布置作业课本P 69习题组第2,4题. 板书设计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1.分数指数幂的意义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2.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3.例题讲解与学生训练4.课堂小结5.布置作业。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导入新课思路1.同学们,既然我们把指数从正整数推广到整数,又从整数推广到正分数到负分数,这样指数就推广到有理数,那么它是否也和数的推广一样,到底有没有无理数指数幂呢?回顾数的扩充过程,自然数到整数,整数到分数(有理数),有理数到实数.并且知道,在有理数到实数的扩充过程中,增添的数是——实数.对无理数指数幂,也是这样扩充而来.既然如此,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师板书本堂课的课题(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之无理数指数幂.思路2.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知识,对函数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到了高中,我们又对函数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仅仅学了几种简单的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还要学习许多函数,其中就有指数函数,为了学习指数函数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习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为此,我们必须把指数幂从有理数指数幂扩充到实数指数幂,因此我们本节课学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3)之无理数指数幂,教师板书本堂课的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我们知道2=1.414 213 56…,那么1.41,1.414,1.414 2,1.414 21,…,是2的什么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是2的什么近似值?③你能给上述思想起个名字吗?④一个正数的无理数次幂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数呢?如52,根据你学过的知识,能作出判断并合理地解释吗?⑤借助上面的结论你能说出一般性的结论吗?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积极交流,及时评价学生,学生有困惑时加以解释,可用多媒体显示辅助内容:问题①从近似值的分类来考虑,一方面从大于2的方向,另一方面从小于2的方向.问题②对图表的观察一方面从上往下看,再一方面从左向右看,注意其关联.问题③上述方法实际上是无限接近,最后是逼近.问题④对问题给予大胆猜测,从数轴的观点加以解释.问题⑤在③④的基础上,推广到一般的情形,即由特殊到一般.讨论结果:①1.41,1.414,1.414 2,1.414 21,…这些数都小于2,称2的不足近似值,而1.42,1.415,1.414 3,1.414 22,…,这些数都大于2,称2的过剩近似值.②第一个表:从大于2的方向逼近2时,52就从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即大于52的方向逼近52.第二个表:从小于2的方向逼近2时,52就从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52的方向逼近52.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数轴上近似地表示这些点,数轴上的数字表明一方面52从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即小于52的方向接近52,而另一方面52从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即大于52的方向接近52,可以说从两个方向无限地接近52,即逼近52,所以52是一串有理数指数幂51.4,51.41,51.414,51.414 2,51.414 21,…,和另一串有理数指数幂51.5,51.42,51.415,51.4143,51.41422,…,按上述变化规律变化的结果,事实上表示这些数的点从两个方向向表示52的点靠近,但这个点一定在数轴上,由此我们可得到的结论是52一定是一个实数,即51.4<51.41<51.414<51.414 2<51.41421<…<52<…<51.41422<51.4143<51.415<51.42<51.5.充分表明52是一个实数.③逼近思想,事实上里面含有极限的思想,这是以后要学的知识. ④根据②③我们可以推断52是一个实数,猜测一个正数的无理数次幂是一个实数.⑤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也就是说无理数可以作为指数,并且它的结果是一个实数,这样指数概念又一次得到推广,在数的扩充过程中,我们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我们规定了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知道它是一个确定的实数,结合前面的有理数指数幂,那么,指数幂就从有理数指数幂扩充到实数指数幂. 提出问题(1)为什么在规定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必须规定底数是正数?(2)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是否与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相通呢? (3)你能给出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吗?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探讨,引导他们用反例说明问题,注意类比,归纳. 对问题(1)回顾我们学习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时对底数的规定,举例说明.对问题(2)结合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既然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那么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应当与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类似,并且相通. 对问题(3)有了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和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自然就得到了.讨论结果:(1)底数大于零的必要性,若a=-1,那么a α是+1还是-1就无法确定了,这样就造成混乱,规定了底数是正数后,无理数指数幂a α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就不会再造成混乱. (2)因为无理数指数幂是一个确定的实数,所以能进行指数的运算,也能进行幂的运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同样也适用于无理数指数幂.类比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得到无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a r ·a s =a r+s(a>0,r,s 都是无理数).②(a r )s =a rs(a>0,r,s 都是无理数).③(a·b)r =a r b r(a>0,b>0,r 是无理数).(3)指数幂扩充到实数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就推广到了实数指数幂. 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任意的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s(a>0,r,s∈R ).②(a r )s =a rs(a>0,r,s∈R ).③(a·b)r =a r b r(a>0,b>0,r∈R ). 应用示例思路1例1利用函数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1)0.32.1;(2)3.14-3;(3)3.143;(4)33.活动:教师教会学生利用函数计算器计算,熟悉计算器的各键的功能,正确输入各类数,算出数值,对于(1),可先按底数0.3,再按键,再按幂指数2.1,最后按,即可求得它的值; 对于(2),先按底数3.14,再按键,再按负号键,再按3,最后按即可;对于(3),先按底数3.1,再按键,再按34,最后按即可;对于(4),这种无理指数幂,可先按底数3,其次按键,再按键,再按3,最后按键.有时也可按或键,使用键上面的功能去运算.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挖掘计算器的用途.答案:(1)0.32.1≈0.080;(2)3.14-3≈0.032; (3)3.143≈2.336;(4)33≈6.705.点评:熟练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幂的值的方法与步骤,感受现代技术的威力,逐步把自己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若保留小数点后n 位,只需看第(n+1)位能否进位即可.例2求值或化简. (1)3224ab ba -(a>0,b>0); (2)(41)21-213321)()1.0()4(---b a ab (a>0,b>0);(3)246347625---+-.活动:学生观察,思考,所谓化简,即若能化为常数则化为常数,若不能化为常数则应使所化式子达到最简,对既有分数指数幂又有根式的式子,应该把根式统一化为分数指数幂的形式,便于运算,教师有针对性地提示引导,对(1)由里向外把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幂,要紧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运算性质,对(2)既有分数指数幂又有根式,应当统一起来,化为分数指数幂,对(3)有多重根号的式子,应先去根号,这里是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应凑完全平方,这样,把5,7,6拆成(3)2+(2)2,22+(3)2,22+(2)2,并对学生作及时的评价,注意总结解题的方法和规律.解:(1)3224ab ba -=2224b a -(a 31b 32)21=a -2ba 61b 31=a611-b 34=61134ab .点评:根式的运算常常化成幂的运算进行,计算结果如没有特殊要求,就用根式的形式来表示.(2)(41)21-2133231)()1.0()4(---b a ab =223211044•a 23a 23-b 23-b 23=254a 0b 0=254.点评:化简这类式子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首先用负指数幂的定义把负指数化成正指数,另一个方法是采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负指数化成正指数.(3) 246347625---+- =222)22()32()23(---+- =3-2+2-3-2+2=0.点评:考虑根号里面的数是一个完全平方数,千万注意方根的性质的运用.例3已知x=21(5n 1-5n 1-),n∈N *,求(x+2x 1+)n 的值.活动:学生思考,观察题目的特点,从整体上看,应先化简,然后再求值,要有预见性,5n1与5n1-具有对称性,它们的积是常数1,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考虑问题的思路,必要时给予提示.x 2=41(5n 1-5n 1-)2=41(5n 2-2·50+5n 2-)=41(5n 2+2+5n 2--4) =41(5n 1+5n 1-)2-1. 这时应看到1+x 2=1+41(n 1-5n 1-)2=41(5n 1+5n 1-)2,这样先算出1+x 2,再算出2x 1+,带入即可.解:将x=21(5n 1-5n 1-)代入1+x 2,得1+x 2=1+41(5n 1-5n 1-)2=41(5n 1+5n 1-)n ,所以(x+2x 1+)n=[21(5n 1-5n 1-)+211)55(41n n-+]n=[21(5n 1-5n 1-)+21(5n 1+5n 1-)]n =(5n 1)n=5.点评:运用整体思想和完全平方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深刻理解这种做法.思路2 例1计算:(1)105432)(0625.0833416--+++π;(2)12532+(21)-2+34331-(271)31-;(3)(-2x 41y31-)(3x 21y 32);(4)(x 21-y 21)÷(x 41-y 41).活动:学生观察、思考,根式化成分数指数,利用幂的运算性质解题,另外要注意整体的意识,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引导,对(1)根式的运算常常化成幂的运算进行,对(2)充分利用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来进行,对(3)则要根据单项式乘法和幂的运算法则进行,对(4)要利用平方差公式先因式分解,并对学生作及时的评价. 解:(1)105432)(0625.0833416--+++π =(425)21+(827)31+(0.062 5)41+1-21=(25)2×21+(23)313⨯+(0.5)414⨯+21 =25+23+0.5+21 =5;(2)12532+(21)-2+34331-(271)31-=(53)32+(2-1)-2+(73)31-(3-3)31-=5323⨯+2-2×(-1)+7313⨯-3)31(3-⨯-=25+4+7-3=33; (3)(-2x 41y 31-)(3x 21y 32)=(-2×3)(x 41x 21·y31-y 32)=323121416+-+•-yx=-6x 43y 31=3436y x-;(4)(x 21-y 21)÷(x 41-y 41)=((x 41)2-(y 41)2)÷(x 41-y 41) =(x 41+y 41)(x 41-y 41)÷(x 41-y 41) =x 41+y 41.点评:在指数运算中,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和灵活运用乘法公式.例2化简下列各式: (1)323222323222--------+--++yxy x yxy x ;(2)(a 3+a -3)(a 3-a -3)÷[(a 4+a -4+1)(a-a -1)].活动:学生观察式子的特点,特别是指数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考虑题目的思路,这两题要注意分解因式,特别是立方和和立方差公式的应用,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提示:对(1)考查x 2与x 32的关系可知x 2=(x 32)3,立方关系就出来了,公式便可运用,对(2)先利用平方差,再利用幂的乘方转化为立方差,再分解因式,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解:(1)原式=323222323222--------+--++yxy x yxy x=])())(()[()()(23232322322323232232--------++-+-yyx x yy x x=343234343234)()(---------+-yxy xy xy x=xyxy xy 3322)(2-=--; (2)原式=[(a 3)2-(a -3)2]÷[(a 4+a -4+1)(a-a -1)]=))(1()()(1442222----++-a a a a a a =))(1()1)((1444422-----++++-a a a a a a a a =1212)(----a a a a =a+a -1.点评:注意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在分数指数幂当中的应用,因为二项和、差公式,平方差公式一般在使用中一目了然,而对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却一般不易观察到,a 23=(a 21)3还容易看出,对其中夹杂的数字m 可以化为m·a 21a 21-=m,需认真对待,要在做题中不断地提高灵活运用这些公式的能力.知能训练课本P 59习题2.1A 组 3.利用投影仪投射下列补充练习: 1.化简:(1+2321-)(1+2161-)(1+281-)(1+241-)(1+221-)的结果是( )A.21(1-2321-)-1B.(1-2321-)-1C.1-2321- D.21(1-2321-) 分析:根据本题的特点,注意到它的整体性,特别是指数的规律性,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形. 因为(1+2321-)(1-2321-)=1-2161-,所以原式的分子分母同乘以(1-2321-),依次类推,所以321212121)21)(21(----+-=32112121----=21(1-2321-)-1. 答案:A2.计算(297)0.5+0.1-2+(22710)32--3π0+9-0.5+490.5×2-4.解:原式=(925)21+100+(6427)32-3+4921×161=53+100+169-3+31+167=100.3.计算1212--+-+a a a a (a≥1). 解:原式=|11|11)11()11(22--++-=--++-a a a a (a≥1).本题可以继续向下做,去掉绝对值,作为思考留作课下练习.4.设a>0,x=21(a n 1-a n 1-),则(x+2x 1+)n 的值为_______.分析:从整体上看,应先化简,然后再求值,这时应看到解:1+x 2=1+41(a n 1-a n 1-)2=41(a n 1+a n 1-)2.这样先算出1+x 2,再算出2x 1+,将x=21(a n 1-a n 1-)代入1+x 2,得1+x 2=1+41(a n 1-a n 1-)2=41(a n 1+a n 1-)2.所以(x+2x 1+)n=[21(a n 1-a n 1-)+41(a n 1+a n 1-)2]n=[21(a n 1-a n 1-)+21(a n 1+a n 1-)]n=a.答案:a 拓展提升参照我们说明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的过程,请你说明无理数指数幂32的意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无理数指数幂52的意义的过程,利用计算器计算出3的近似值,取它的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根据这些近似值计算32的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利用逼近思想,“逼出”32的意义,学生合作交流,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我们把用2作底数,3的不足近似值作指数的各个幂排成从小到大的一列数 21.7,21.72,21.731,21.7319,…,同样把用2作底数, 3的过剩近似值作指数的各个幂排成从大到小的一列数: 21.8,21.74,21.733,21.7321,…,不难看出3的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相同的位数越多,即3的近似值精确度越高,以其过剩近似值和不足近似值为指数的幂2α会越来越趋近于同一个数,我们把这个数记为32. 即21.7<21.73<21.731<21.7319<…<32<…<21.7321<21.733<21.74<21.8.也就是说32是一个实数,32=3.321 997 …也可以这样解释:当3的过剩近似值从大于3的方向逼近3时,32的近似值从大于32的方向逼近32; 当3的不足近似值从小于3的方向逼近3时,32的近似值从小于32的方向逼近32.所以32就是一串有理指数幂21.7,21.73,21.731,21.7319,…,和另一串有理指数幂21.8,21.74,21.733,21.7321,…,按上述规律变化的结果,即32≈3.321 997.课堂小结(1)无理指数幂的意义.一般地,无理数指数幂a α(a>0,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 (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任意的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a r ·a s =a r+s(a>0,r,s∈R ).②(a r )s =a rs(a>0,r,s∈R ).③(a·b)r =a r b r(a>0,b>0,r∈R ).(3)逼近的思想,体会无限接近的含义. 作业课本P 60习题2.1 B 组 2.设计感想无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理解无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际情况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本堂课内容较为抽象,又不能进行推理,只能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特别是逼近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多作练习,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问题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审核人:序号:
班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理解n次方根及根式的概念.
2.理解分数指数幂的含义,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3.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学习重点】
(1)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
(2)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运用有理指数幂性质进行化简、求值.
【学习难点】
(1)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
(2)有理指数幂性质的灵活应用.
【学法指导】
1、请同学们采用“阅读六字诀”认真阅读本节内容,自主完成课后题和“问题导读评价单”的“预习评价”部分。
2、请同学们将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生成后交给学科长。
3、请同学们经过二次预习自主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上的问题,准备课堂中参与讨论、展示。
4、请同学们积极参与落实“五级评价”,确保自主、合作、展示的学习质量。
【预习评价】
问题1 :
1.如果2x a
=,那么x叫a的;如果3x a
=,那么那么x叫a的,它们有如下运算性质:
,0
;
,0
a a
a
a a
≥
⎧
==⎨
-
⎩
<
⑵2=()0
a≥;
=;
⑷3=____
2.初中学习过的整数指数幂()
n
a n N
+
∈表示的意义为n个a相乘,即n
n a
a a a a a
⋅⋅=
个
()
n N
+
∈;正整数指数幂具有以下性质:
(1)n
m a
a.=______ (m,n∈N*);(2) n
m a
a÷=_____ (m,n∈N*);
(3)n m a )(=_____ (m ,n ∈N*) .(4) m ab )(=_____(m ∈N*)
问题2:
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当n 是
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表示为 ,(a ∈R ).当n 是偶数时,a 的n ,a
∈ 。
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
根式 ⑴根式定义 式子 ,叫做根式,这里n 叫做 ,a 叫做 。
⑵ 性质 ①当n 是奇数时___=,当n 是偶数时,⎩
⎨⎧<≥-==)0()0(||a a a a a a n n
②
()*____1,n n n N =∈>且 问题3
分数指数幂
⑴已知*0,,,a m n N n ∈>且>1则 ①____m
n a =; ② ____m
n a -= ;
⑵ 0的正分数指数幂是 ,0的负分数指数幂是 。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s r a a .=____ (a >0,r ,
s ∈Q); (2)( r a )s =____ (a >0,r ,s ∈Q); (3)( b a )r =_____ (a >0,b >0,r ∈Q ). 【我的问题】
1.完成单子情况
2.主动帮助同伴
3.主动展讲
4.主动补充与质疑
5.纪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