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与土茯苓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土茯苓【性味与功效】味甘、淡,性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传统应用】主治湿热疮毒,痈肿梅毒,瘰疬疮肿,筋骨挛痛。
《本草纲目》载其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本药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搜风解毒汤(《本草纲目》):土茯苓、金银花、薏米仁、白鲜皮、防风、木瓜、木通、皂荚子,治疗梅毒,筋骨挛痛;②土茯苓汤(经验方):土茯苓、金雀根、黄芩、黄连、甘草,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白塞病、银屑病、天疱疮、湿疹等免疫性黏膜皮肤疾病。
【主要成分】含落新妇苷、异黄杞苷、胡萝卜苷、琥珀酸、β-谷甾醇,还含黄酮、皂苷、树脂、多糖、淀粉、挥发油等成分。
【药理作用】(一)免疫和抗炎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有抗炎、抗菌、抗真菌作用。
(二)解毒对急性和亚急性棉酚中毒有保护作用,但不影响棉酚抑制精子生成的作用。
【临床应用】1.病毒感染性口腔溃疡。
2.过敏性皮疹、皮肤溃疡或有继发感染。
3.白塞病口腔、阴部溃疡,关节痛。
4.病毒、螺旋体等引起的性病感染、溃疡。
【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15~60g。
临床常用剂量:15~60g。
大剂量:30~60g。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一)关于治疗免疫病溃疡和关节炎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
免疫病临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白塞病、银屑病之口腔溃疡和阴部、眼部、皮肤之炎症、皮疹、疱疹、溃疡,常与黄连、白鲜皮、苦参同用。
土茯苓为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本品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二)关于治疗感染性炎症本品对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咽喉的炎症、溃疡有较好的效果,与大青叶、黄连等同用。
土茯苓市场价格土茯苓对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机制】?。
土茯苓的功效与禁忌【别名】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饭团根、山猪粪、毛尾薯、山遗粮、山奇良。
【采制】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60g;或入丸、散。
或蒸露;或酿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禁忌】肝肾阴虚者慎服。
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1. 治疗丹毒土茯苓、野菊花各30g,冷水浸泡片刻,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治疗15例,服药3~6剂全部治愈.2. 治疗银屑病土茯苓60g,研粗末包煎,每日1剂,2次分服, 15剂为1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皮疹减少,鳞屑变薄;3~4个疗程皮疹开始消退.治疗50例,痊愈25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3. 治疗淋病土茯苓25g,双花、板蓝根、车前子各20g,黄柏、木通、扁蓄、泽泻、甘草各15g,水煎服,每剂服3次,每日2次, 12~18剂为1疗程.治疗72例,痊愈54例,有效13例,无效5例.4. 治疗慢性盆腔炎土茯苓30g,鸡血藤、忍冬藤、薏苡仁各20g,丹参15g,车前草、益母草各10g,甘草6g.每日1剂,复煎,分2次服.随证加减.另用药渣加白酒炒热外敷患处腹部相应部位,或用穿石破、细辛、桃仁、皂角刺、三棱、莪术等药研粗末用水拌湿后装入袋内隔水蒸30分钟,取出敷患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月经第5天开始,敷10天停药,连敷3个月.治疗94例,治愈68例,好转 15例,无效 11例其中 5例为结核性盆腔炎.疗程最短7天,最长4个月.土茯苓粥原料:土茯苓10-30克,生米仁50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用粳米、生米仁煮粥,再加入土茯苓碾粉混煮沸食用。
功效:土茯苓性味甘淡,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提示: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适用于痛风的防治。
土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关于《土茯苓泡水喝的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伏苓这类食物的功效与作用是较为高的,关键是由于这类中药材能够具有有利排尿去湿的功效,因此针对一些泌尿生殖系统发现异常的病人,大家能够服用伏苓煲草龟。
针对伏苓这类食物我们不但能够用于熬汤,还可以立即用于泡水喝,泡水喝可能味儿沒有熬汤很好,可是非常简单。
伏苓煲老龟大补。
伏苓是祛毒去湿之灵丹妙药,乌龟肉甘、温,老乌龟补阴补血补气之手强,嫩小乌龟补阴之手弱,因此入汤的情况下“宁老勿嫩”,添加冷水三Kg,先用文火煲沸了,再用慢火煲5钟头。
遇到有痈疮肿毒者,可再添加生地黄,提高清热解毒、散血、祛毒之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五指毛桃煲乌骨鸡,茯苓莲肉煲水鸭,山药伏苓薏仁米煲猪排骨,粉葛红小豆煲鲮鱼,夏枯草大豆煲脊梁骨,沙参麦冬煲猪瘦肉、白术茯苓白蔻煲猪小肚。
伏苓是去湿热、利环境湿度的中药材。
针对湿热症状:湿疹、泛红发热的痈疮、身体困重、大便黏腻、小便发黄臭的人有非常好的医治功效。
可是长期性喝非常容易把气正和尿一起利掉,非常容易把人体弄虚。
全部的有利排尿、清热解毒的中药材都非常容易损害身体气正。
因此吃到病症显著缓解情况下就可以断药了。
伏苓味甘,性凉,无毒性。
治梅毒,淋浊,骨筋挛痛,脚气,疔疗疮,痈疮,瘰疬。
骨挛痈漏(骨筋疼痛破溃痈累积月终生废疾) 用伏苓两热加黄苓、黄芩气虚加四君汤气血两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用伏苓四两、四物汤两、皂角七、蜀椒四十九粒、灯七根煎水代茶饮。
以便让大伙儿更强的掌握伏苓泡水喝的作用,我们建议大伙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要留意一下伏苓泡水喝有什么作用。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输尿管堵塞或是中毒了的状况,立即食用土茯苓泡水是有一定功效的,因此大伙儿要多去了解一下有关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土茯苓是常见的一种中药材,可能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土茯苓,可是土茯苓却在中医里运用的十分广泛。
土茯苓是一种用于祛湿解毒、通利关节的良药。
我们对土茯苓有着很好的了解,才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疾病进行防治。
那么,土茯苓土茯苓的药用价值有哪些?如何运用土茯苓?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土茯苓的功效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
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
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又方:用土茯苓四两、四物汤一两、皂角子七个、川椒四十九粒、灯心七根,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
多吃为好。
土茯苓的作用1、治疗头痛土茯苓30~60g, 最大剂量120g.再根据不同证型加用相应药物.治疗顽固性头痛45例, 显效17例, 好转27例, 总有效率97.8%.用药时间最短7天, 最长3个月.2、治疗膝关节积液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 加大土茯苓用量, 轻则30g, 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3、治疗急性菌痢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 穿心莲30g .加水1 500ml, 煎至1 000ml.每服40ml, 每日3~4次.治疗67例, 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4、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土茯苓60g, 甘草9g, 每日1剂, 2次煎服.病重体质较好者, 土茯苓可加至150g, 酌加黄芩、防己、茵陈、泽泻.治疗80 例, 一般服用2~3剂, 重者4~5剂痊愈.5、治疗梅毒a.土茯苓60~240g(必要时可加至250g 以上), 苍耳子、白鲜皮各15g, 甘草3~10g, 水煎, 日1剂, 3次服, 20天为1疗程.治疗梅毒400例, 其中隐性301例.通过3次血清检验, 转阴者357例, 进步者26例, 无效者17例, 总有效率为95.75%土茯苓的食用方法讲解:1、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
”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
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
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别名:有山奇粮,冷饭团,禹余粮。
药性:味甘淡性平。
功效:除湿解毒,利尿,通利关节。
主治:梅毒恶疮,痈肿溃烂。
用法:煎服用量15至60g。
注意:土茯苓淡渗之性,易于伤阴,肝肾阴亏者不宜服用。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光叶菝葜或者肖菝葜的干燥根茎。
土茯苓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采收比较好。
除掉残茎和须根,洗干净泥土,然后再晒干;或者新鲜面切成薄片,然后再晒干用。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肾经。
具有除湿解毒,利尿,通利关节的作用。
可治梅毒恶疮,筋骨拘挛,痈肿溃烂,汞中毒等症。
肝肾阴虚者慎服。
忌犯铁器,服时忌茶。
土茯苓,中药名。
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其为多年生常绿攀缘状灌木,多生于山坡或林下。
入药部分只选择其干燥后的根茎。
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后干燥入药;或趁鲜切成薄片后干燥、入药。
味甘、淡,性平。
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本草纲目》认为土茯苓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
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
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
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
⼀味⼟茯苓,治遍各种⽪肤病华医世界图*国医⼤师禤国维教授⼟茯苓,别名“⼟萆薢”“草禹余粮”,味⽢、淡,性平,有清热除湿,解毒通络的功效,⾸载于明代《外科发挥》中,⽤于治疗杨梅疮(梅毒)。
国医⼤师禤国维教授是著名中医⽪肤科专家,从事中医⽪肤疾病临床、教学、科研五⼗余年,享有“岭南⽪肤圣⼿”的美誉。
在临床上,禤⽼应⽤⼟茯苓治疗各种⽪肤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
今天,⼩师妹将其经验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银屑病银屑病,中医学称为“⽩疕”,是⼀种红斑及丘疹鳞屑性⽪肤病。
《医宗⾦鉴》载“⽩疕之形如疹疥,⾊⽩⽽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肤,亦由⾎燥难荣外”。
临床上以寻常型银屑病多见,可见界限清楚的红斑,上覆厚层银⽩⾊鳞屑,患者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可见关节型、脓疱型等。
银屑病是⼀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具体病因暂不明确,感染、药物、饮酒、吸烟等均可诱发。
禤⽼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岭南地区银屑病患者多有秋冬加重、春夏减轻的特点,认为本病由内外合邪所致,因⽪肤属表,易受风、燥邪侵袭,加上患者营卫亏虚,⾎燥为本,缠绵难解,⽇久⾎燥⽣热,瘀阻成毒。
禤⽼认为治疗银屑病当以养⾎润燥、凉⾎解毒、化瘀通络为法,常以⾃拟⽪肤解毒汤(⼟茯苓、乌梅、紫草、莪术、⾚芍、⽣地黄、当归、⽯上柏等)加减治疗。
⽅中⼟茯苓清热解毒,乌梅滋阴解毒,紫草凉⾎解毒,莪术祛瘀解毒,四药合⽤,共奏解毒驱邪之功,是禤⽼解毒法治疗⽪肤病的核⼼应⽤。
同时禤⽼强调“中医治病,以和为贵”,解毒驱邪法也正是禤⽼总结出的针对外因的和法。
《本草正义》载“⼟茯苓,利湿去热,能⼊络”,络脉为经脉横⾏别出位置较浅的分⽀,其中浮络更是浮⾏于浅表,可见⼟茯苓能祛除体表⽪肤的热蕴毒邪,对于热毒较重者,禤⽼常将⼟茯苓⽤⾄20g,同时配以⽩鲜⽪、绵茵陈等清热解毒。
禤⽼还在⽪肤解毒汤的基础上,加减成⼴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银屑灵⽚(⼟茯苓、乌梅、紫草、莪术、⽣地黄、当归、⾚芍、川芎、⾦粟兰等),对于⾎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确切。
能够K土茯苓的解毒神器随着《芈月传》的热播,掀起了一股中草药的热潮。
剧中芈茵记恨芈月,在其食物中下毒,幸好吃了魏美人挖来了从花园里挖来的新鲜土茯苓,芈月才保住一命。
土茯苓真的这么神奇吗,恐怕剧中夸大了它的功效。
中药土茯苓的功效是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
所以,土茯苓不能解百毒,芈月中的毒是什么,这个结论真不好说。
其实中药江湖上还有一味更出名的解毒良药——甘草。
甘草能减低药味的毒性,在急危重症中显神奇,是救急的元帅之才。
国医大师邓铁涛举例六十年代初解放军157医院黄主任学习中医之后遇到197人吃山荔枝中毒,采用生甘草单味治疗,每人用生甘草9克加水120毫升左右煮半小时,为首服煎剂,渣再煎一次,两次煎剂混合后,反复温服,每次60-70毫升,伴有发热者,加黄连粉0.6克冲服清热解毒,经过48小时治疗全部治愈。
后遇建军节某兵团聚餐吃了变质烧鸭肉,200多人中毒,呕吐,腹泻,头晕,每例用甘草9克治之,较重加输液及注射阿托品,也全部治愈,体现了多快好省的中医优势。
甘草抢救中毒,早在明代《本草蒙筌》有治饮馔中毒及中砒毒用甘草伴黑豆煮汁,恣饮无虞的记载。
清《疡医大全》解砒霜毒,生甘草煮汤加羊血半碗和匀饮之立吐即愈,饮不吐速用下法。
清《验方新编》“解百药毒,甘草熬膏日服数次,解毒神效,虽然泻亦无害也”。
可见,芈月中毒,也许用生甘草解毒更合适呢。
别以为甘草只有解毒作用,它可是一味用途很广的中药。
生甘草能清热解毒、润肺祛痰止咳,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以及药物、食物中毒,咳嗽气喘等症;炙后性微温,能补脾益气,用于治疗脾虚气弱、气虚血少,脉结代、心动悸之症;能调和诸药,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烈药用之缓其峻,故有“国老”之称呼。
打开方书,没有甘草的方剂较少。
“伤寒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散、金匮甘草附子汤、甘草麻黄汤、伤寒调胃承气汤、甘草粉蜜汤……”都可见甘草的身影,实在是大将之才。
土茯苓汤-6个土茯苓验方治多种皮肤病土茯苓汤6个土茯苓验方治多种皮肤病土茯苓可以治疗很多皮肤病症,整理了6个土茯苓治疗皮肤病的药方,有需要的人可以对症下药,效果的非常的好。
土茯苓汤1、汗疱疹土茯苓60克,白鲜皮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患处。
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至皮疹消退。
2、急性湿疹据皮损大小,取土茯苓、白鲜皮,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日2~3次。
若丘疱疹破溃渗液多,以土茯苓煎液待凉湿敷,待渗出消退后,再用土茯苓、炉甘石细粉撒扑,清湿热止痒效佳。
3、足癣土茯苓60克,金银花30克,穿心莲30克,水煎适量,待温浸泡,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4、湿疹样皮炎视皮损大小,取土茯苓、黄连、薏苡仁适量,水煎待凉后湿敷,至渗出停止后,取土茯苓粉撒于患处。
5、带状疱疹土茯苓30克,炉甘石粉15克,青黛粉5克,入蒸馏水200亳升中摇匀,涂搽患处,每日数次。
6、肛周湿疹土茯苓50克,地肤子30克,苦参30克,水煎适量待温熏洗坐浴。
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两日一剂。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抗癌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土茯苓有治疗恶疮痈肿作用,各家中医肿瘤学家把土茯苓列为治疗膀胱肿瘤的常用药物。
但土茯苓单方对BBN(致癌剂)膀胱肿瘤的发生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发生了较多的鳞状细胞型肿瘤。
抗心抗心肌缺血作用以赤土茯苓甙500mgkg,250mgkg,125mgkg,62.5mgkg给小鼠灌胃,可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期,即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浓度升高,心肌超微结构广泛而严重损伤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缺血心肌SOD,Se-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CPK释放;以赤土茯苓甙125mgkg灌胃及10mgkg腹腔注射均明显减轻小鼠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提示赤土茯苓甙具有抗异丙肾上腺素介导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土茯苓泡水的功效有哪些关于《土茯苓泡水的功效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伏苓是普遍的一种中草药材,其归属于多年生长常绿植物攀附状灌木丛,大部分生长发育在小山坡或是林下,一般在夏季和秋季2个时节采收。
伏苓是具备祛毒去湿气、有益于骨节的,针对伏苓是应用,一般能够用以熬汤或是泡茶。
土茯苓泡水是普遍的操作方法,那麼,土茯苓泡水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伏苓煲老龟大补。
伏苓是祛毒去湿之灵丹妙药,乌龟肉甘、温,老乌龟补阴补血补气之手强,嫩小乌龟补阴之手弱,因此入汤的情况下“宁老勿嫩”,添加冷水三Kg,先用文火煲沸了,再用慢火煲5钟头。
遇到有痈疮肿毒者,可再添加生地黄,提高清热解毒、散血、祛毒之作用。
除此之外,也有五指毛桃煲乌骨鸡,茯苓莲肉煲水鸭,山药伏苓薏仁米煲猪排骨,粉葛红小豆煲鲮鱼,夏枯草大豆煲脊梁骨,沙参麦冬煲猪瘦肉、白术茯苓白蔻煲猪小肚。
伏苓是去湿热、利环境湿度的中药材。
针对湿热症状:湿疹、泛红发热的痈疮、身体困重、大便黏腻、小便发黄臭的人有非常好的医治功效。
可是长期性喝非常容易把气正和尿一起利掉,非常容易把人体弄虚。
全部的有利排尿、清热解毒的中药材都非常容易损害身体气正。
因此吃到病症显著缓解情况下就可以断药了。
伏苓味甘,性凉,无毒性。
治梅毒,淋浊,骨筋挛痛,脚气,疔疗疮,痈疮,瘰疬。
骨挛痈漏(骨筋疼痛破溃痈累积月终生废疾) 用伏苓两热加黄苓、黄芩气虚加四君汤气血两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用伏苓四两、四物汤两、皂角七、蜀椒四十九粒、灯七根煎水代茶饮。
以上便是相关土茯苓泡水的作用详细介绍,由此可见伏苓针对有利排尿去湿气拥有非常好的功效,假如在日常生活中出現输尿管堵塞、膀光炎症等病症,就可以应用土茯苓泡水开展减轻,都是具有非常好的功效。
但是应用中药材一定要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应用。
瘰疬,肿瘤,恶疮,痈肿,喉痹,湿痹,梅毒,脉痹等用土茯苓50克,一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10天一疗程。
土茯苓(《本草纲目》)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的块茎。
主产于长江流域南部各省。
原植物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林缘或山坡阴处。
耐干旱和荫蔽,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均宜生长。
味甘、淡,性平。
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利关节。
临床用名土茯苓。
【本草汇言】
《本草纲目》: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
湿热之邪积蓄既深,发为毒疮。
遂致互相传染,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其类有数种,治则一也。
其证多属厥阴,阳明二经,而兼乎他经。
邪之所在,则先发出,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
兼太阳、少阳,则发于头耳之类。
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
医用轻粉,银朱劫剂,五、七日即愈。
其性燥烈,善逐痰涎。
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
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
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
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皱裂,遂成废痼。
惟土茯苓气平,味甘而淡,为阳明本药。
能健脾胃,去风湿。
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去则骨利,故诸证多愈。
此亦得古人未言之妙也。
今医家有搜风解毒汤治杨梅疮,不犯轻粉。
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而愈。
服轻粉而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履者,服之亦效。
其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仁、金银花、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
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分。
惟忌茶、肉、法面,房劳。
盖秘方也。
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
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乘雅》:土茯苓者,九土之精气所钟也。
一名禹,续平水土,有如神禹;言余粮者,食之当谷不饥耳。
味甘淡,气平和,性无毒。
故主调中止泄,黄中通理之为用乎。
若健行不睡,强筋骨,治拘挛,利关节,此阴以阳为用,应地无疆,自强不息矣。
若疮痈肿,侵淫筋骨,以耽淫人,火炽水涸,水位之下,藉土承之,承则化,化则肾火归,而肾水溢矣。
《景岳全书》:一名仙遗粮。
味甘淡,性平。
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分水道,止泻痢,治拘挛骨痛,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尤解杨梅疮毒,及轻粉留毒、溃烂疼痛诸证。
凡治此者,须忌茶、酒、牛、羊、鸡鹅,及一应发风动气等物。
《本草备要》:通,祛湿热,补脾胃。
甘淡而平。
阳明主药,胃、大肠。
健脾胃,祛风湿,脾胃健则营卫从,风湿除则筋骨利,利小便,止泻泄。
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杨梅疮,古方不载。
明正德间起于岭表,其证多属阳明、厥阴而兼及他经。
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
医用轻粉劫剂,其性燥烈,入阳明劫去痰涎,从口齿出,疮即干愈。
然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血液枯槁,筋失所养,变为拘挛痈漏,竞致废痼。
土茯苓能制轻粉之毒,去阳明湿热,用一两为君,苡仁、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角子四分,气虚加人参七分,血虚加当归七争,名搜风解毒汤。
瘰疬疮肿。
湿郁而为热,营卫不和,则生疮肿。
经云:湿气害人,皮肉筋脉是也。
土茯苓淡能渗,甘能补,患脓疥者,煎汤代茶,甚妙。
忌茶。
《本经逢原》:土茯苓古名山牛,入胃与肝肾,清湿热,利关节,止拘挛,除骨痛,主杨梅疮,解汞粉毒。
时珍云:杨梅疮起于岭南,风土炎热,岚瘴熏蒸,挟淫秽湿热之邪,发为此疮。
今则遍行海宇,类有数种,治之则一,属厥阴、阳明。
如兼少阴、太阳、阳明,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头角。
盖相火寄在厥阴,肌肉属于阳明,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
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痛,发为结毒,遂成痼疾。
方用土茯苓一两,薏苡、忍冬、防风、木瓜、木通、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次,忌饮茶、烧酒,及牛、羊、鸡、鹅、鱼、肉、麸、面、盐、酱,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痊愈。
《本草求真》:[批]消水除湿,尤解杨梅结毒。
土茯苓专入胃、肝,兼入肾、肠。
甘淡气平,功有等于萆 ,治能除湿消不,去清分浊,然此尤解杨梅疮毒。
盖杨梅疮多由岚瘴熏蒸,与淫秽湿热之邪交互而成。
时珍曰:杨梅疮古方不载,亦无病者,近时起于岭表,传及四方。
盖岭表风土卑炎,岚瘴熏蒸,饮啖辛热,男女淫猥,湿热之邪蓄积既深,发为毒疮,遂致互相传染,自南而北,遍及海宇,然皆淫邪之人病之。
其证多属阳明胃、厥阴肝,而兼及他经。
盖相火寄于厥阴,肌肉属于阳明故也。
如兼少阴、太阴,则发于咽喉;兼太阳、少阳,发于两角。
若用轻粉劫剂,毒气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骨挛拘,发为结痛,遂成痼疾。
时珍曰:水银性走而不守,加以盐、矾,升为轻粉、银朱,其性燥烈,善逐痰涎,涎乃脾之液,此物入胃,气归阳明,故涎被劫,随火上升,从喉颊齿缝而出,故疮即干痿而愈。
若服之过剂,及用不得法,则毒气窜入经络筋骨之间,莫之能出。
痰涎既去,血液耗涸,筋骨失其所养,营卫不从,筋骨挛痛,发为痈毒疳漏,久则生虫为癣,手足皴裂,遂成痼疾。
须用此一两,外用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五分,皂荚子四分,人参、当归各七分,日服三剂。
时珍曰:用此能健脾胃,去风湿,脾胃健则营卫健,风湿去则筋骨利,故诸症多愈。
又云,此名搜风解毒汤,犯轻粉病深者月余,浅者半月即愈。
忌饮茶、酒、肉、面、盐、醋,并戒房劳百日,渴饮土茯苓汤半月方愈,取其湿热斯除,而浊阴得解矣。
《得配本草》:忌铁器、发物及牛羊鸡鹅鱼肉、烧酒、法面、房劳。
甘、淡,入足阳明、厥阴经气分。
理浊分清。
去风除湿。
专疗恶疮痈肿。
解汞粉、银朱毒。
恶疮,即杨梅毒疮。
《本草分经》:甘、淡,平。
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
治杨梅疮毒。
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现代药理研究】
1. 土茯苓有解毒作用,土茯苓可拮抗汞毒性及祛汞作用,又对棉酚毒也有显著的拮抗作用。
其有效成分为粗黄酮类。
2. 土茯苓有抗肿瘤作用。
3. 土茯苓有利尿作用。
4. 土茯苓在不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情况下,能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因而有显著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土茯苓有镇痛作用。
6. 土茯苓有β-受体阻滞样作用。
赤土茯苓醋酸乙酯提取物能预防肾上腺素引起的兔心律失常,并拮抗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大鼠心脏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
在豚鼠左房肌条实验显示,其可使异丙肾上腺素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其作用形成与普萘洛尔相似。
7. 土茯苓有保护心肌作用。
赤土茯苓甙给小鼠灌胃,可降低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改善心肌超微结构。
8. 土茯苓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9. 土茯苓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有影响。
土茯苓水提物在抗原致敏后及攻击后给药均明显抑制Pi-Cry Chloride(Pc)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绵羊红细胞(SRBC)所致的足趾反应,其中攻击后给药作用较强。
土茯苓还明显地抑制二甲苯所至的耳壳及蛋清所至的小鼠足趾炎
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