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上册人工与自然5周围的人工世界课件冀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9.03 MB
- 文档页数:15
新冀人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人工与自然教学设计第二单元人工与自然教学设计4、美丽的大自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知道记录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家里、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自然界里的东西,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自然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
仔细听,有声音(听鸟声、水声);我们走啊走,快睁开眼睛(欣赏大自然图片)。
2、你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板书:大自然)为什么?3、那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4、画面中旨自然形成的?5、揭题:是啊,好美,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二、用眼睛看看大自然1、说说你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游戏:你说我猜:老师准备部分实物,每个小组请上一个同学,让他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这个食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让他尽快猜出是什么?第一组(实物:树叶、花、鹅卵石、水……)第二组(实物:樟树叶、枫树叶、柳叶、杜鹃花、桃花、迎春花……)小结:为什么第二组比第一组难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3、谈谈你有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三、用耳朵听听大自然1、回忆刚才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了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受了大自然?2、你听到大自然的哪些声响?3、游戏:比比谁最像?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比谁模仿得最像?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
5、课件播放,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四、用其他感官感受大自然1、我们除了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大自然,还可以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用鼻子闻、用手摸)2、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用鼻子闻到的大自然的味道。
5、周围的人工世界【教村分析】《周围的人工世界》一课是冀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造纸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人造物,它与自然物的区别;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石头、树枝、小花、小草,沙盘等若干教师演示材料:自然物和人造物视频和沙盘。
【教学教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校园图片,回答问题:小草是自然生长的,其它的物体也是自然形成的吗?2、图片中的塑胶地面是自然形成的吗?那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人工制造的)3、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人工制造的?二、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小结: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第二单元人工与自然教学设计4、美丽的大自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3.知道记录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周围的事物哪些是自然形成的,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家里、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自然界里的东西,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教学过程:一、感受大自然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美妙的地方,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出发了。
仔细听,有声音(听鸟声、水声);我们走啊走,快睁开眼睛(欣赏大自然图片)。
2、你知道我们来到了哪里?(板书:大自然)为什么?3、那你刚才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说的?4、画面中旨自然形成的?5、揭题:是啊,好美,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二、用眼睛看看大自然1、说说你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游戏:你说我猜:老师准备部分实物,每个小组请上一个同学,让他猜,组内其他同学可以说出这个食物的外形、颜色、花纹等让他尽快猜出是什么?第一组(实物:树叶、花、鹅卵石、水……)第二组(实物:樟树叶、枫树叶、柳叶、杜鹃花、桃花、迎春花……)小结:为什么第二组比第一组难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3、谈谈你有没有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三、用耳朵听听大自然1、回忆刚才我们不仅用眼睛看了大自然,还用什么感受了大自然?2、你听到大自然的哪些声响?3、游戏:比比谁最像?请学生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比比谁模仿得最像?4、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象声词。
5、课件播放,仔细聆听有哪些大自然的声音。
四、用其他感官感受大自然1、我们除了用耳朵、用眼睛感受大自然,还可以用什么来感受大自然?(用鼻子闻、用手摸)2、嗅觉: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用鼻子闻到的大自然的味道。
5、周围的人工世界【教村分析】《周围的人工世界》一课是冀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
本单元从科学与技术、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认识科学,从最基础的人造物与自然物、人造世界与人工世界区分,到了解造纸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
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发现人造物与自然物的区别。
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用双手创造出人工世界,加深对“科学”丰富理解。
【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来看,他们所在的世界既有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又有庞大复杂的人工世界。
但由于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还做不到准确的区分。
因此本课应在借助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对比、摆弄物品、视频讲解、动手操作等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认知体验。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时逐步引导,形成一个具有较强逻辑性的答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人造物,它与自然物的区别;什么是人工世界,它与自然世界的区别。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到自然物质的珍贵,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区分人造物和自然物。
难点:利用自然物设计制作人造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材料:石头、树枝、小花、小草,沙盘等若干教师演示材料:自然物和人造物视频和沙盘。
【教学教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校园图片,回答问题:小草是自然生长的,其它的物体也是自然形成的吗?2、图片中的塑胶地面是自然形成的吗?那是怎样形成的呢?(是人工制造的)3、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人工制造的?二、比较自然世界与人造世界、人造物与自然物的不同之处1、观察自然视频和人同样场景的人造沙盘。
2、描述自然视频中有什么,描述人造沙盘中有什么。
3、比较两个场景中同类物品的不同之处?(板书)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最后总结出自然物、人造物、自然世界、人工世界的概念。
(板书)小结:人造物往往是通过自然物改造而成的,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结果。
周围的人工世界一、填一填1、小草是()生长的,楼房是()建造的。
2、绿萝是()生长的,花盆是()制造的,衣服也是()制造的。
、3、()、()、()、()等都是人工制造的,他们构成了()。
4、()的产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5、我们盖的被子是()制造的。
6、我们学校的实验室里的器材是()制造的。
7、我们坐的汽车是()。
二、选择1、属于周围的人工制造有()A、塑胶地面B、乡间小路2、校园里的人工制造有()A、课桌B、草坪C、花草树木3、校园外的人工制造有()A、麦子B、苹果C、火车三判断1、桌子是有自然生长的植物加工成的,所以是人工制造的。
()2、金鱼是人工培育出来的,所以他是人工制造的。
()3、火车是人工制造的。
()4、玉石需要人工的打磨,所以他属于人工制造的。
()5、所有的人工制造都是没有生命的。
()6、所有的自然形成物体,都是有生命的。
()7、棉花需要人工种植,属于人工制造。
()8、路边的花草需要人工培育,所以属于人工制造。
()四、解答题1、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有哪些人工制造的?2、像高铁、汽车这样的人工制造的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3、校园外有哪些是自然形成的?答案一、1、自然人工2、自然、人工、人工3、房屋、衣服、文具、自行车人工世界4、人工制造5、人工制造6、人工制造7、人工制造二、1、A 2、A 3、C三、1、错2、错3、对4、错5、对6、错7、错8、错。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5 《周围的人工世界》第五课《周围的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
科学探究:1.能对人工世界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内和校园外的物体是否是人工制造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这一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用合适的语言简单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5、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常见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6·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人工制造的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人工制造的物体。
3、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人工制造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果,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2.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
3.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造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点:能举例说出常见的人工制造产品;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工制造的物体。
难点:区分物体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
教学准备:人工制造产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感受了大自然的生机。
其实我们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但是我们比其它的动物更勤劳、智慧,我们会发明使用各种工具、材料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比如我们前面学过的剪刀、钳子、扳手、螺丝等,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周围的人工世界》(教师板书)二、寻找教室里的人工制造的产品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把研究的眼光收回到我们的教室,细心观察判断一下:在我们教室这个范围内,不是大自然直接馈赠给我们的,而是人工制造的产品都有哪些呢?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可以简单记录一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汇报交流(预测说到:桌椅、黑板、多媒体、电灯、文具、衣服、眼镜等等)教师:同学们太善于观察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