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同步巩固练习解析:期中测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98.93 KB
- 文档页数:1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期中检测题(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LiH、LiD、LiT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H、LiD、LiT互为同素异形体B.LiH、LiD、LiT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C.H、D、T之间互称为同位素D.LiH、LiD、LiT在反应中常做氧化剂解析: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LiH、LiD、LiT 是化合物,不是单质;H、D、T互为同位素,H、D、T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LiH、LiD、LiT的化学性质相似,其中Li显+1价,H、D、T均显-1价。
常做还原剂,A、B、D错误。
答案:C2.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 .氢气球发生爆炸B .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生石灰C.D.解析:A 选项中氢气球发生爆炸是因为氢气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 选项中向河水中投放生石灰时发生反应:CaO +H 2O===Ca(OH)2,是放热反应;C 选项中两个氯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对外释放能量;D 选项中一个氢气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氢原子,断开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答案:D3.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 .氢气是一次能源C .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 .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2是二次能源;H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
答案:D4.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解析: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不稳定,易失电子形成钠离子,钠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
中学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32 Cl35.5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学问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原料来源广 ②易燃烧、热值高 ③储存便利 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 已知:H 2(g)+F 2(g)2HF(g)+27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汲取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键能之和小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键能之和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能量3. 下列分子中全部原子均满意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H 2OB 、BF 3C 、PCl 5D 、SiCl 44. X 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 >Y >ZB 、Y >X >ZC 、Z >X >YD 、Z >Y >X5. 已知一个32O N 分子质量为a (kg ),一个52O N 分子的质量为)(kg b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6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2N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a b a b -+)(8B 、a b a b -+)(16C 、a b a b +-)(8D 、ab a b +-)(16 6. 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组成化合物XY 3,当X 的原子序数为m 时,Y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①4+m ②4-m ③8-m ④2+m ⑤6-m ⑥12+mA 、①②③B 、①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7. 在离子RO 3n-中,共有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 .A -x +n +48B .A -x +n +24C .A -x -n -24D .A +x -n -248.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肯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2C (g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参考原子量:C:12 H:1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1—2选项符合题意。
)1.C—NMR(核磁共振)、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关于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该元素叙述正确的是()A.是金属元素B.是ⅡA族元素C.其最高价为+2价D.不能准确判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4.在10L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3秒钟后,NH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的变化表示3秒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003mol/(L·s)B.0.045mol/(L·s)C.0.006mol/(L·s)D.0.009 XXX·s)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ⅤA族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干冰气化B.O2转变成O3C.加热NH4HCO3D.蔗糖溶于水7.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Na2O2B.NaHSO4C.HNO3D.I28.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9.下列性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是:A。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题相对原子量:H:1 O:16 C:12 N:14 Na: 23 S:16 Cl:35.5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51分)1、是γ放射源,可用于农作物的诱变育种,我国用该方法培育出了许多农作物新品种。
对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质量数是60B、质子数是 60C、中子数是33D、电子数是272、某微粒用表示,下列关于该微粒叙述正确的是A、所含质量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含质子数=A+Z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NaOHB、Na2O2C、Cl2D、CO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IIIB到II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以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D、同周期元素中VII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较小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原电池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6、X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核内中子数为n,则Wg X2+ 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约为A、 (m+n+2)w/m molB、 (m-n+2)w/m molC、 (m+n-2)w/m molD、 (m-n-2)w/m mol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分子中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8、有AZ X与A+1ZX+两种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C、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D、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9、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B、a=b-m+nC、a=b+m-nD、a=b-m-n10、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11、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12、A、B、C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 与B和酸溶液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期中试题不但能考察学生在高一化学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也能给接下来的学习引好路。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相信你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可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D.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有机材料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来形象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3.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H2OB.CaCl2C.KOHD.NH35.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的一组是( )。
A.I2、Br、Cl2、F2B.F2、Cl2、Br2、I2C.F-、Cl-、Br-、I-D.Li、Na、K、Rb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B.NaC.FD.Cl8.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9.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ⅢA 族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A.1秒B.2秒C.0.44秒D.1.33秒12.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
期中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质量数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数⑥原子结构示意图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①②③④⑥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③④⑤⑥⑦【答案】 B【点拨】由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依据核外电子排布克推知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一步依据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可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故B项符合题意。
2.根据原子结构特征,可以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
下列微粒中,可以归入此类的微粒是()【答案】 B【点拨】题中都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
则A、B、C分别是() A.C、Al、P B.N、Si、SC.O、P、Cl D.F、S、Ar【解析】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则很容易出错。
由图可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总会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设A的核电荷数为x,则B和C的核电荷数之和为(x+8-1)+(x+8+1)=2x+16=4x,得x=8,所以A为O,B为P,C 为Cl。
【答案】 C4.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如下表:元素代号L M Q R T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02 0.089 0.074主要化合价+2 +3 +6、-2 +2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的原子序数最小B.相同条件下,L、M的单质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LC.T、Q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D.M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作耐火材料【答案】 D5.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N-14 Si-28 S-32 Al-27 Li-6.9 K-39 Mg-24 Cl-37.5 Rb-85 Cs-133A. 勒夏特列B. 门捷列夫C. 道尔顿D. 拉瓦锡2、1992年, 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三种元素新的同位素, 其中一种是, 它的中子数为()A.80 B、288 C、208 D、12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某元素X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 , 则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2XO3B. HXO3C.HXOD.H2XO45.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力、电力、风力属一次能源B. 氢能源、电力属二次能源C. 汽油、酒精属一次能源D. 石油、煤属二次能源6.下列物质中,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A.NaOHB.H2OC.HClD.H2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极为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B.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原电池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D.原电池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8. 已知反应A + 3B 2C + D 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 min)则此段时间内以B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A.0.5 mol/(L. min)B.1 mol/(L. min)C.2 mol/(L. min) D、3 mol/(L. min)9. 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A.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氯化钠的电子式: Na+[ ]-C.铝离子的电子式: Al3+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0. 一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 Y, Z, W 四块金属的活泼性, 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 Y 组成原电池时, Y 为负极;当Z, W 组成原电池时, W 为正极;W 能将Y 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 ) A.Z>W......B 、Z>W.Y>.. C. X>Y>W>..D 、X>Y>Z>W11.稀硫酸 )稀硫酸 蔗糖 稀硫酸 A B C D12. 、在相同条件下, 下列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HF>HCl>HBr>H....B.HCl>HBr>HI>HF C.HBr>HI>HF>HC.... D.HI>HBr>HCl>H.13.A.B.C 均为短周期元素, 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左图所示。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Fe-56 Cu-64 Na-23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B.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C. 一定是ⅠA族元素D. 一定是非主族元素2.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位素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3.我国成功研制的铯(133Cs)原子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
已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
A.23 B.55C.78 D.1334.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有关递变不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价:P<S<Cl<ArB. 金属性:Na<K<Rb<CsC. 原子半径:C>N>O>FD. 最外层电子数:Na<Mg<Al<Si5. 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的是( )。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6.下列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 ( )。
A.SiH4B.PH3C.H2S D.HF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2-、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A>B>D>CB. 原子序数: d>c>b>aC. 离子半径: C>D>B>A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期中学业水平检测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测试注意事项1.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2.考试范围:第五章~第六章。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O16Na23Al27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中国探索太空,开发深海,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铁、桥梁、码头,5G技术联通世界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大力发展核电、光电、风电、水电,电能属于一次能源B.“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外表面使用的高温结构陶瓷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C.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缆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缆的主要成分是晶体硅D.C919大型客机使用了大量先进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等,铝锂合金可减轻机身自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的浓度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B.pH小于7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C.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的SO2D.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氧化性:HNO3>S O42->Fe3+3.一定温度下,探究铜与稀HNO3的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Ⅰ中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是3Cu+2N O 3-+8H +3Cu 2++2NO ↑+4H 2OB.过程Ⅲ的反应速率比Ⅰ快的原因是NO 2溶于水,使c(HNO 3)增大C.由实验可知,NO 2的存在可以加快反应速率D.当活塞不再移动时,再抽入空气,铜可以继续溶解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到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③中物质 实验结论A 浓硫酸 N a 2SO 3 酸性KMnO 4溶液 SO 2具有漂白性B 浓硫酸 Cu 品红溶液 SO 2具有漂白性C 稀盐酸 碳酸钠 氯化钙溶液 CO 2与CaCl 2不反应D 浓硫酸 蔗糖 溴水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吸水性5.H 2S 有剧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将H 2S 和O 2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 3、CuCl 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期中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已知原子序数,可能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量数 ④核电荷数 ⑤核外电子数 ⑥原子结构示意图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①②③④⑥ 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⑦D.③④⑤⑥⑦【答案】 B【点拨】 由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再依据核外电子排布克推知该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一步依据电子层数=周期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可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故B项符合题意。
2.根据原子结构特征,可以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
下列微粒中,可以归入此类的微粒是( )【答案】 B【点拨】 题中都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
则A、B、C分别是( )A.C、Al、P B.N、Si、SC.O、P、Cl D.F、S、Ar【解析】 如果没有熟练掌握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则很容易出错。
元素的氢化物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都是气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ZA .只有④B .只有①C .①②③D .全部【答案】 C8.下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 、W 、X 、Y 、Z 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 单质的沸点最高B .Y 、Z 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 原子的相同C .W 的氢化物沸点比X 的氢化物的沸点高D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答案】 C【点拨】 Fe +2H +===Fe 2++H 2↑,加入CuSO 4时发生反应Cu 2++Fe===Cu +Fe 2+,反应掉少量的Fe ,生成的Cu 和Fe 形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由于盐酸足量,Fe 全部反应,A 中少量Fe 跟Cu 2+反应,减少了同盐酸反应的Fe 的量,产生的氢气也就减少了。
9.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mol H 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1kJ ,破坏1mol Cl 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2kJ ,形成1mol HCl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 3kJ 。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Q 1+Q 2>Q 3B .Q 1+Q 2>2Q 3C .Q 1+Q 2<Q 3D .Q 1+Q 2<2Q 3【答案】 D【点拨】 反应方程式为:H 2+Cl 22HCl ,每破坏1molH—H 和1molCl—Cl =====点燃 必生成2molH—Cl ,由于燃烧放热,所以Q 1+Q 2<2O 3。
10.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变化。
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B .物质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C .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解析】 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当它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A 正确;物质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B 正确;氮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很难被破坏,所以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 错误;任何化学反应都经历了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不是由反应条件确定。
如合成氨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但它却是释放能量的反应D正确。
【答案】 C1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答案】 C【点拨】 A、D是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B、C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
但B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12.反应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金刚石知石墨可以相互转化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答案】 A、B【点拨】 由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吸收热量,说明金刚石的能量更高,能量越低表明这种状态越稳定,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石墨和金刚石能量不同,但通过一定的能量变化可以达到相互转化的目的。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B.充电电池放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C.放在冰箱中的食品保质期较长,这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关D.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不需吸收能量就可以进行【答案】 C【点拨】 A中废旧电池填埋处理易造成污染,B中充电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中所有燃烧是放热反应,但达不到燃点反应不会进行。
14.把a、b、c、d四块金属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组成原电池。
若a、b上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b>c>d B.a>c>d>bC.c>a>b>d D.b>d>c>a【解析】 原电池中活泼金属被腐蚀做负极,故金属活泼性:a>b,c>d,a>c,d>b则a>c>d>b。
【答案】 B【点拨】 金属活动性强的判断方法有:①根据相同状态下的金属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判断;需要吸收的能量越大,其活动性越弱。
②根据相同条件下,同种酸的盐溶液的pH的大小来判断:pH越大,其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③根据相同条件下,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反应越剧烈,其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④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来判断;活泼的金属将不活泼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⑤根据金属的冶炼方法来判断,活动性顺序一般为:可用热分解冶炼的金属<可用热还原法冶炼的金属<只能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⑥根据原电池正负极来判断;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正极。
1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Cu片作正极、Fe片作负极,相互连接后插入到CuSO4溶液中,Cu片上有Cu 析出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放出气泡速率加快【解析】 A选项中将相互接触的Fe片与铜片,浸入同一电解质溶液中,Fe片作负极不断溶解,Cu片作正极,H+在Cu片上得到电子形成H2,故A正确;B选项中可以构成Fe-Cu、CuSO4溶液的原电池,其正极反应为:Cu2++2e-===Cu;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Cu片上有Cu析出,正确;C选项中将Cu插入FeCl3溶液中时,发生化学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而不是铜片上析出Fe,故C选项不正确。
D选项中Zn粒和稀盐酸加入CuCl2溶液,Zn置换出的Cu附着在Zn的表面,在稀盐酸中形成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加快了产生H2的速率。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反应原理和电极反应的产物及原电池的应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电极反应的实质。
【答案】 C16.关于锌、铜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是负极,铜是正极B.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C.负极的反应式为2H++2e-===H2↑D.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升高【答案】 A、D【点拨】 由于Zn比Cu活泼,在形成的原电池中,Zn是负极,Cu是正极;电子从Zn 片经导线流向Cu片;负极反应为Zn-2e-===Zn2+,正极反应为2H++2e-===H2↑;反应一段时间后,因c(H+)减小,故溶液的pH升高。
17.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通入COA.①③⑤ 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⑥【答案】 C【点拨】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直接加以判断。
①因有气体参加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②增加固体反应物的量只会延长反应时间,不能加快反应速率;③通入CO2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④恒压下充入N2,容器体积扩大,气体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⑤恒容下充入N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⑥通入CO即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最终使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
18.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B.M、N全部变成了Q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D.反应已经停止【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46分)19.(10分)(1)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合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①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③O2-、F-、Na+、Mg2+、Al3+的离子半径( )④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⑤第二周期元素Be、B、C、N、O的原子半径( )(2)比较下列性质(用“>”、“=”、“<”填空)①氧化性:Cl2________Br2②酸性:H3PO4________H2SO4③碱性:Mg(OH)2________Al(OH)3④稳定性:H2S________H2O⑤还原性:H2S________HCl(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________。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 (1)①a;②c;③b;④e;⑤b;(2)①>;②<;③>;④<;⑤>;(3)C【点拨】 (1)ⅡA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均是相同的,故应选a,ⅦA族元素氢化物中HF因含有较强的相互作用(氢键)而沸点很大,其余的随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故选c 项;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故选b项;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由+1价递增到+7价,故选e项;第二周期元素Be、B、C、N、O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递增而减小,故选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