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
导学目标:2、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总结,初步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3、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探究1>把手放在自己的声带处,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手的感觉有何不同,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2.<探究2>将直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大部分直尺悬空在桌外面,然后上下拨动直尺,观察并回答:(1)听到了什么?(2)此时直尺的状态时怎样的?<归纳总结>结合课本第一节中前3幅图及以上2个探究实验,相互合作,交流讨论:物体发生时的特征是什么?你发现的规律是:练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停止。
这说明:声音是由产生的;练习2. 请说出下列物体所发出的声音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1)、弹吉他时的吉他声音是由振动产生;(2)、笛子声音由笛子管内的振动产生;(3)、蚊子、蟋蟀、蜜蜂等由高速振动发出响声;(4)、人的说话声由振动产生;(5)、擂鼓声由振动产生;知识点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1.<探究3>对桌两人一组,完成课本14页上方的探究,再把两张桌子离开一条小缝再重复上面的实验,比较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大小、强弱有何变化?(注:两次敲击桌面的力度应相同,且不要太用力)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成员交流并讨论,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2.<思考并讨论>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就实验现象和图1.1-5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问题:在实验中,听到铃声的变化是,从钟罩空气逐渐减少,钟罩传播出的声音也的想象可知,如果完全没有空气时,将钟罩里的声音,由此可知:能够传播声音,不能传声。
注意: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都在振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振动停止,发声一定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可能还在传播。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2.知道声音以声波进行传播,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3.了解回声,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和骨传导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打交道的声音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的理念。
【使用说明】预习课本第26—31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预习案】(一)声音的产生1.通过观察发声的情景,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2、在生活中哪些实例说明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请各举一例.)(三)声速1、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一样2.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多少)3.什么叫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是多少(四)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2、什么是骨传导\【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点(一)声音的产生>1.进行课本P27“想想做做”的实验,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1)当你发声时,用手触摸颈前喉头部分,有什么感觉(2)当你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嗡嗡作响,同时看到橡皮筋发生什么现象结论:2.敲击音叉时,音叉发出声音。
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音叉在振动呢(【针对练习】1.以下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触摸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发现机身在振动B.拨动吉他的琴弦,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D.把两个圆纸盒用棉线做成一个“土电话”,可以实现10m内通话探究点(二)声音的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会_________,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铃声会_______________。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知道声速大小的影响因素;记住15℃空气中的声速;3.了解回声及回声测距的原理【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的探究。
【学习难点】:制定探究实验计划,设计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每小组分工合作准备:橡皮筋、塑料尺、音叉各一个。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挑战自我】(10分钟)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7---30页内容,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问题:1、先观察27页图片,请你用手一直摸着自己的喉咙,读一段文字,仔细体会手的感觉。
然后停止读,再体会手的感觉,两次一样吗?2、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3、人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振动发声.因此笛子发声靠的是________的振动;4、怎样保存声音:将发声体的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
5、大量的实验表明:、、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
6、声传播的快慢用描述。
声速的大小不仅跟有关,还跟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7、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体,在体中传播速度最小。
8、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而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二、合作探究:(15分钟)要点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课桌上放一些碎纸屑,当你拍桌子时,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碎纸屑在______;2、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在__________;3、用小锤敲击音叉,听到了声音,马上让音叉接触水面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结论:声音是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4、〖请你分析〗:(1)吉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振动产生的。
(2)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而产生的.(3)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引起周围空气的而产生的.要点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观察图2.1-5和2.1-6可知:_______能传声,声音是以____的形式传播,叫做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前感知1、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2、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3、课前准备: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_。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可以在固体、________和________中传播,但真空________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_________。
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
当温度不同时,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发生变化。
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
4、回声是声音的________现象,对着山崖、高墙喊话,声音会被山崖、墙壁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_______m。
二、课堂互动知识点(一)声的产生活动1:观察课本P27想想做做两幅图。
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课前预习】 一、声音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说话时 在振动;敲鼓时 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出声音。
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 停止。
2.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 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 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 保存下来。
二、声音的传播: 3.声的传播需要 ,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
充当介质的可以是 、 或 。
不能传声。
4.声以 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5.我们平时听到声音是靠 传播的。
人潜入水中时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这说明 也能传声。
人隔着枕头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这说明 也同样能传声。
6.声传播的快慢用 描述,大小等于声在 内传播的 ,单位为 。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和介质的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次之,在 中最慢。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
7.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形成回声,回声比原声晚 以上才能将它与原声区分开,要把原声和 回声区分开,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要距障碍物 远。
【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______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__________ 想想做做:用两只手指轻放在喉部,然后发出声音。
你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 你知道什么在振动吗?__________ 实验2 用音叉、鼓做实验:①你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像实验1一样明显吗?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怎样使不明显的现象变得明显呢?_____________ *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的方法:___________ 思考、讨论问题: (1)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敲击一下音叉,听到_______,发现音叉________。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课堂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速度不同,能记住15摄氏度的空气中的声速;4,能分析一些声现象,了解人耳的结构,能描述鼓膜、听小骨、耳廓的作用。
【自主学习】1.声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常见的三个声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音是由于声源的_________而产生的、3.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传播。
4.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_______。
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5.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6.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7.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
8.听觉系统的主要结构是: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9.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音进入_______,引起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形成了听觉。
10._____的作用是收集声音;________的作用是传导声音,_______和______的作用是感知声音,______的作用是传导神经冲动,并最终使大脑形成听觉。
【展示提升】1.说话是用手触摸喉咙,说话时嘴的前方放一张纸,注意观察,你能体会到有什么变化?2.敲击铁棍时你能听到几次声音?2.玻璃缸内养有金鱼,若轻轻的敲击鱼缸边缘,则会看到鱼被吓走,此时鱼接收到声音信号的主要途径是什么?【课堂反思】1.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感受到了什么?3.还存在什么疑惑?【课后作业】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_____ 、_____ 、_____都能发声,______能传播声音,人接收声音的感觉器官是______。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经过分析、总结,能初步认识到声音产生、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自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全文。
三、合作探究(一)声音的产生(1)橡皮筋实验:和小组共同完成。
一人拉紧橡皮筋,一人拨动。
a能听到声音吗?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b当橡皮筋振动停止还能听到声音吗?(2)刻度尺实验:自己完成将刻度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另三分之一用手压在桌面上,另一手拨动尺子伸出端。
a能听到声音吗?尺子处于什么状态?b当尺子不再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3)敲击桌子实验:将碎纸屑放在桌子上然后敲击桌面a看到什么现象?能听到声音了吗?b停止后看到什么现象?还能听到声音吗?c.纸屑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小结:声音使物体————发出的,————停止,物体————就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那么它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能听到彼此说话, 钓鱼时岸边太乱会吓跑鱼, 古代将一大瓮埋在地下可以听到远处的敌方兵力的多少,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为什么只能用无线电交谈?可以传播声音的物质统称为————。
————、————、————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
————不能传声,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认真阅读观察P30小资料,完成:一般情况下————传播声音的速度快,其次是————,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的速度是V=————m/s,声速的大小与传播声音的————有关。
三、你的收获或疑问。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规律;•能够举例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性4.声音的应用三、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声音的传播的规律。
四、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从而产生声音。
例如,当我们敲打一块木头时,木头会振动,空气被挤压和稀疏,从而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波。
机械波是一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动现象。
例如,当我们说话时,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别人的耳朵中。
在传播过程中,声音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振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压缩区和稀疏区的形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介质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压缩区和稀疏区的传播:压缩区和稀疏区会依次传播,形成声音的传播。
3.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由声音的持续时间决定,持续时间越长声音越长,持续时间越短声音越短。
4. 声音的应用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通信:电话、对讲机等都是利用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的;•音乐:音乐是利用声音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的;•警报:警笛、火警报警器等都是通过发出大声的声音来引起注意的。
五、学习小结声音是通过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进行传播。
声音具有高低、强弱和长短等特性,可以应用于通信、音乐和警报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和实践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概念,以及声音的特性和应用。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以及声音的计量。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2016.9.14)℃,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巩固练习】(每题2分,共计26分)1.将正在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A. 控制变量法B. 等效替代法C. 模型法D. 转化法2.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C.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D.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在房间里谈话比在旷野中谈话听起来响亮,是因为( )A.房间里空气不流动B.旷野中空气比较稀薄C.在房间里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5、小平在高处用望远镜眺望,他看到了远处有一位铁匠在工作。
若铁匠以每秒一次的快慢节奏锻打铁块,在他看到铁匠最后一次锻打铁块的同时听到了打击声,随后还听到了两次打击声。
则铁匠与小平的距离约是: ( )A.240m ;B.480m ;C.680m ;D.1020m.6、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 )A.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 B.车铃就不会振动C.没有铃声传出 D.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7、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
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8、“神舟七号”的宇航员走出太空舱,在舱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用电子通信设备;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太空中噪声太大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9、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幕,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3.掌握声音传播的基本规律。
二、学习内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三、学习重点1.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四、学习方法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记录实验数据;3.思考和总结。
五、学习过程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个过程。
实验1:搓擦带来的声音准备一根橡皮擦和一段木棍,用力搓擦橡皮擦和木棍的表面,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橡皮擦和木棍擦擦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橡皮擦或木棍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实验2:敲击产生的声音准备一支铅笔或书写笔,用手指轻轻敲击铅笔或书写笔的一端,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敲击铅笔或书写笔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铅笔或书写笔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实验3: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准备一件乐器,如吉他、钢琴或小提琴等,在正确的位置弹奏乐器的弦或键,观察并记录产生的声音。
实验记录: - 弹奏乐器产生的声音:(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乐器的弦或键受到力的作用产生振动时,也会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让我们通过以下几个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传播。
实验4: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准备一个长长的实验台或桌子,找一个铁制的物体,如铁匙或铁慎,用力敲击铁制物体,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实验记录: -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情况:(填写实际观察到的声音传播特点)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非常快,并且传播距离较远。
实验5: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准备一个杯子,将杯子里装满水,用手指蘸湿并轻轻摩擦杯口,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班级:八年级主备人:裴庆波
课题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课时 1 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归纳出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了解声波、回声、声速与介质有关,记住空气中的声速。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归纳出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归纳出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流程学法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声音的产生
1.拨动固定在盒子上的橡皮筋,使其发出声音,发
现?
2.把钢尺(或塑料尺)一端紧压在课桌边沿,用力
拨动钢尺的另一端使钢尺发声,观察钢尺正在发声时是
怎么样的?
归纳:
请你让身边
的物体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时有什
么特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二、声音的传播
1、完成课本想想做做“桌子能否传声?”实验,思考此实
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还能列举出哪些物质能够传播声音。
3、观察“真空铃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
三、声速
从“小资料”的表格中,你有哪些发现?
思考声音的
传播需要什么条
件
审核:理化生组 审签: 使用时间:2017年9月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
2、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
电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
4、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
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 ( ) A .闹钟的振动停止了 B .闹钟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C .只见闹钟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D .不见闹钟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学生根据
探究的知识完成练习
四、课堂检测,能力提升
1.吹笛子发出笛声,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3.如上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 .空气能否传播声音 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五、归纳总结,
师生共思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