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双美之风情 开巧合之趣剧——浅评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剧之传承与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312.48 KB
- 文档页数:4
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五阮大铖:蜕变---《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五)江兴旺/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坎坷为辅线,以侯方域和吴应箕等东林复社进步人士与马士英和阮大铖等魏党余孽的激烈斗争为主线,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等魏党余孽的误国权奸形象、高级军事将领之间的争权夺利以及南朝政府内部的内讧自耗,深刻剖析了南明灭亡的最深层次原因。
在该剧中,阮大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反面人物,是整个戏剧情节的穿针引线者,也是剧本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始作俑者。
阮大铖,安庆怀宁人,17岁中举,30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
入仕之初,他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被列东林干将,绰号“没遮拦”。
因个人素养和政治不成熟的原因,阮大铖的仕途可谓一路坎坷,几上几下。
他曾被东林领袖人物左光斗推荐为吏科给事中,而因“气量偏浅,急权势,善矜伐”招到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对。
为此,他一怒之下投靠魏党,夺得吏科给事中一职,但任职未满一月,因惧怕东林士人报复,辞归。
天启六年(1626),他被召起太常寺少卿,但又恐魏阉孽行殃及自己,挂冠而去。
崇祯元年(1628),他再次复出任光禄隐,又以党邪罢官。
崇祯二年,钦定逆案诏布,他列“交结近侍又次等”之下,论坐徒三年,赎为民。
此后大铖在家乡安庆生活了八年。
崇祯八年,为躲避农民军,流寓于南京城西以与复社对抗,终日谈兵说剑,招纳游侠,希图以南隅的石巢园。
在南京,他组织“群社”边材起用。
他的一系列活动引起江南东林、复社成员的反感。
崇祯十一年(1638)秋,由吴应箕、陈贞慧、顾杲起草,方以智、冒襄等一百四十余人签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刊出,直指阮大铖“乱国乱都”。
阮大铖无奈之下,移居城南牛首山之祖堂寺,以吟诗作剧观戏自娱,所作传奇戏曲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等10种(前4种今存),合称《石巢传奇四种》,诗文有《咏怀堂全集》。
尽管阮大铖品行低劣,但不可否认,他是属旷世才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那些多才多艺的奸臣们奸臣之剧作家阮大铖导语:阮大铖这个人,中国的知识界几乎人人皆知。
然知道他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奸佞之徒。
说阮大铖是奸佞之徒,实在没有冤枉他。
此人明阮大铖这个人,中国的知识界几乎人人皆知。
然知道他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奸佞之徒。
说阮大铖是奸佞之徒,实在没有冤枉他。
此人明神宗万历44年中进士,熹宗天启年间任吏科都给事中,后依附阉宦魏忠贤,很做了些坏事。
崇祯时被贬斥,虽千方百计企图东山再起,都受阻于东林党和复社,前后长达17年。
到南明弘光时,他又依附权奸马士英,任兵部尚书,又做了大量坏事。
清兵攻打金华时,他主动乞降,成了民族的罪人。
但是,阮大铖又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诗写得很好,文章也上乘,著有《永怀堂全集》。
特突出的是写戏,有11种传奇(剧本)行世,现有的尚有《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多部。
这些剧本,一经演出,就极受群众欢迎。
明末大文学家张岱在《阮圆海戏》里,说他的作品:“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笔笔勾勒,苦心尽出……本本出色,折折出色,脚脚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特别是《燕子笺》,写书生霍都梁与青楼女子华行云及官府小姐郦飞云之间的爱情故事,其观点就很值得称道,加上情节委婉有致,唱词清丽可人,是中国古典剧目中数得上的好戏,连他的政敌复社的陈员慧、侯方域也交口称赞。
《明史》尽管把他列入“奸臣传”,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剧本“脍炙艺林,传布最广”。
对于阮大铖这样的人物,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似乎过于的严酷了,严酷到“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叫他永世都不得翻身”的地步。
应该说,在政治上,道德品节上对他严酷是对的,但不能因为其是奸臣,是民生活常识分享。
戏曲舞美的传承和创新作者:阮官鼎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1期【摘要】只有具有鲜明特点与表达形式的艺术才富有生命力,作为一种传统、经典的艺术形式,戏曲中囊括了美术、时间、空间等多种艺术形式,舞台美术设计的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对戏曲艺术的再次创作。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与风格非常鲜明,只有将戏曲的个性特点放大,精心设计戏曲舞台,才能为演员的表演、塑造人物创造有力的环境,才能真实地为观众呈现戏曲的魅力。
因此,舞美的设计在戏曲创作与表演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这门传统艺术形式的完整性。
【关键词】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5-01一、虚与实的相生舞台美术设计的样式不同,代表着戏曲舞台呈现的不同时代背景,如用挥动马鞭的动作向观众表示正在骑马,所以,戏曲的舞台美术设计的最大特点便是时空的虚拟性,上述演员的舞台动作也都表现了虚实相生。
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叶朗认为,艺术创作只有做到了虚与实的结合,才能突破所有的限制,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虚与实的相互作用才让戏曲艺术更加具有魅力和影响力。
传统的戏曲舞台非常简单,通常是由门帘、一两张桌椅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空与虚。
舞台美术设计中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桌椅,很多时候舞台上甚至连桌椅都没有,全都依赖演员扎实的动作以及精湛的唱腔来支撑起整个戏曲舞台表演。
这样的舞台美术设计,给了戏曲演员无限大的发挥空间,实现了景物和人物的相互结合,给观众呈现了出乎意料的舞台意境,戏曲的舞台美术设计,同样追求这种自由的意境。
以我院创排的大型粤剧《紫钗记》为例,舞台的设计者是周本义,他设计的舞台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品,风格非常简单质朴,展现不同的虚幻空间,周本义老师在舞美的设计中,省略了很多真实生活里的细节,即使是非常有特色的时代特征统统没有表现,唯一留下的便是那看似并不精致,残缺的印章,给观众呈现了最真挚、最朴实的感情。
阮大铖戏曲的喜剧艺术探析决定一部剧作是悲剧还是喜剧,主要应看整部剧作的总体性质和氛围,而阮大铖的四剧不仅全剧整体富于较浓的喜剧氛围,即使就前半部的悲剧情节而言,其情节设计也与《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公认悲剧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冤案的起因来看,往往缺乏有力的实际证据和必然的逻辑关联。
《春灯谜》里,宇文彦只因上错船,并以粉墨敷面,兼之当时水贼海獭皮较为猖獗,便被韦初平误认为水贼,抛下江去。
并不糊涂的县丞审案时,明知其中必有隐情,但他为了收取贿赂、向上报功,却仍把宇文彦打入大牢。
《双金榜》里,因在皇甫敦寓处搜出了衣巾、黄金,虽然汲嗣源当庭作证、辩驳,蓝廷璋却仍判其流配广东。
这些冤案的判定往往极为简单草率,没有有力的实际证据,同时,判案的官吏并非道德或政治上的大奸大恶之徒(《牟尼合》中封其蔀、麻叔谋除外),如韦初平、蓝廷璋都是清官良吏,只是由于一时气恼或是刚愎自用、固执偏见,便将当事人判定有罪。
也正因为证据的缺乏、罪责的莫须有,加之判案官吏在人品、道德上的无可指责性,使得主人公所遭受的刑罚并不非常严厉,不至于处以极刑。
所以,主人公在蒙冤受屈的过程中并未遭受到彻底“毁灭”的结局,只是受到暂时的困厄,有利于削弱冤案本身的悲剧色彩,实现由逆境向顺境的自然而顺利的过渡。
其次,从主人公面对冤案的态度来看,他们选择的不是正面迎击,而是避走逃遁。
《春灯谜》里,宇文彦定罪入狱后,不敢直陈实情,而是遮遮掩掩、瞻前顾后,“本待将真正籍贯名姓供出,恐他解去到那节度使处发落,断是没命的了。
故此只得隐下,仍将于俊诡名顶了一名死罪。
”《双金榜》里,皇甫敦与莫佽飞海上相会,被人密告官府,他没有立即去直接辩驳来自苗帅府的“飞诬”,而是“何妨死心蹋地,永作波臣”。
《燕子笺》里,鲜于佶诬陷霍都梁风月传情、暗通试官,霍都梁也是直接逃奔西川节度使贾南仲幕中。
只有《牟尼合》里,封其蔀向麻叔谋诬告萧思远图谋不轨,萧思远曾想过要“我就出头与他抵辨一番,讨个明白,死也不惧”,“猛拼七尺付刑司。
2019年第20期(总第830期*魏賈年谈阮大碱对晚明形势的判断以《春灯谜》为中心尹巧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阮大钺在戏剧《春灯谜》的创作中将其对晩明形势的判断寄寓于剧情设定。
中唐时代的历史定位既是晚明内忧外患、政治黑暗的现实折射,又传达出阮大钺对明必不速亡的乐观态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面对“流贼”横恣与外族入侵的晚明现实,阮大钺在剧中表现出“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思想,与晚明实际的军事现实存在差距。
关键词:阮大钺《春灯谜》晚明一、弓丨言《春灯谜》是一部由阮大钺所创的戏剧,作于崇祯六年,为其传世的四种《石巢传奇》之一。
这一戏剧发端于宇文彦与韦影娘猜灯谜而上错船的情节,以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辅以其兄宇文羲考中探花、入赘韦府与抚虏平寇的支线,对家庭伦理、地方流寇、外虏入侵、官员腐败等问题都有所描绘与探讨。
阮氏戏剧文笔幽默、构思精巧,对晚明江南传奇戏剧的发展有着标志性意义,加之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文学与艺术学领域的学者对阮氏戏剧都有一定的关注与研究。
近年相关成果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阮氏戏剧与作者间的联系,如李玉栓的《从〈石巢传奇四种〉看阮大钺的思想特征》(2008年),以及陈成文的《阮大钺的功名观与其传奇创作之关系)(2012年);(2)阮氏戏剧的文学笔法,如郭全芝的《阮大钺〈春灯谜〉的创作艺术》(2005年),又如周忠诚的《阮大钺戏曲中“集唐诗”研究》(2010年);⑶阮氏戏剧与他人作品的比较研究,如卢旭的《阮大钺与李渔喜剧艺术差异性之成因》(2013年)等。
此外亦不乏针对阮氏戏剧的整体讨论,例如胡金望的《阮大钺戏剧艺术论》(2000年),以及他的专著《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阮大钺研究》(2004年)。
在围绕阮大钺的史学研究中,学者更注目于阮大钺作为晚明江南文士及南明弘光时期重要政治人物的身份,故其焦点大体有二:(1)阮大钺与其他晚明士人间的人际交往,如冯保善的《冯梦龙阮大钺交游小考)(1990年),魏中林与尹玲玲的《阮大钺所结中江社考论>(2005年),宋豪飞的《晚明桐城方以智与阮大钺两大家族交往考述)(2009年),臧守刚的《侯方域与李香君、阮大钺恩怨考——兼考〈与阮光禄书〉》(2016年)等;(2)阮大钺的政治活动,如张永刚的《阮大钺与晚明党争)(2008年),阳正伟的《阮大钺政治活动再审视>(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