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95
物理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一般包括如下方面:
1、文件结构:文件结构是物理结构设计的最基本内容,它是数据库物理结构的基础,要根据数据库的功能和要求确定文件结构,用以存储数据。
2、索引结构:索引是一种有序的数据结构,它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常见的索引结构有散列表、B树和B+树。
3、存储过程:为了避免重复代码冗余,开发人员可以创建一些可以保存在数据库中的存储过程,他们可以为以后的查询和管理提供支持。
4、视图结构:视图是单独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逻辑表,它可以让用户访问特定的数据,而不必有访问底层表格的权限,从而加强安全性。
5、分级结构:为了提高性能和可管理性,物理结构可以按照层次来组织,从而组成一个多层次的操作系统。
6、数据库对象:数据库对象指数据库中的表、视图、存储过程。
设计人员必须确定数据库对象中属性的类型和长度,并建立索引等,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与实现数据库是现代软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与实现是构建高效、可靠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包括设计原则、数据表结构、索引优化以及物理存储方案等内容。
一、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设计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原则:1. 规范化:通过规范化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效率和数据一致性。
因此,在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时,需要合理运用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和第三范式(3NF)等规范化原则。
2. 性能优化:考虑到数据库查询及更新的性能,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如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建立索引以及优化查询语句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库的读写性能。
3. 数据完整性:作为数据库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时,需要定义合适的约束条件,如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等,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二、数据表结构设计数据库物理模型的核心部分是数据表结构的设计。
在进行数据表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列的定义:在设计数据库表时,需要明确定义每个列的数据类型、长度以及是否允许为空等属性。
合理选择数据类型可以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效率。
2. 主键设计:主键是用来唯一标识每一条记录的字段。
在设计数据表结构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字段作为主键,并对该字段进行主键约束,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3. 外键关系:在设计多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时,可能需要使用外键来建立表与表之间的关联关系。
外键约束能够确保数据的引用完整性,防止出现不一致的数据。
三、索引优化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索引可以加速查询的速度。
以下是一些索引优化的措施:1. 主键索引:对于定义了主键的字段,系统会自动为该字段创建主键索引。
主键索引能够快速定位到具体的记录。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内模式对应基本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是指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三个层次的结构。
外模式是从用户的角度看到的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概念模式是数据库管理员视角下的全局视图,而内模式则是数据库存储的实际物理结构。
内模式与基本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就来分析一下内模式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所对应的基本表。
首先,内模式是数据库的存储层次,是指数据库物理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式。
在内模式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将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存储在磁盘上,以便省略磁盘的读写操作时间,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此外,内模式还包括了数据库中的存储文件格式、索引方式等详细信息。
对于内模式所对应的基本表,通常包括了数据库中的所有物理记录和各种数据元素。
每个基本表都是由特定的属性和记录组成的,同时也包括了特定的数据类型、范围和约束条件。
例如,在一个HRM系统中,Employee基本表包括了所有员工的姓名、电话、邮箱、员工编号、工资等数据,可以通过内模式中的存储文件格式同步到数据库文件。
此外,在内模式所映射的基本表中,也会涉及到一些数据库管理的技术细节,如数据块的物理组织、索引文件的设计和维护等等。
这些技术细节都是基于物理存储器(如磁盘)的,因此内模式与基本表之间的关系也是物理上的。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内模式与基本表的对应关系是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数据的存储、存取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内模式和基本表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那么数据库就很难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因此,在设计数据库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内模式和基本表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逻辑完整性和物理一致性。
综上所述,内模式在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所对应的基本表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之一。
通过内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同时也实现了数据的约束和安全性。
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一定要注意内模式与基本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是对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指的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实现方式。
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不同类型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存储技术来存储和管理数据,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物理结构包含数据文件、表空间、段、区、页等多个层次。
每个层次都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和技术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例如,数据文件是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最基本层次,它采用磁盘媒介来存储数据,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缓存机制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表空间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单位,它是由一组数据文件组成的逻辑存储单元。
表空间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存储方式,例如堆表空间、索引表空间、临时表空间等。
不同的存储方式会对数据的访问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段是表空间中的逻辑存储单位,它用来存储同一类型的数据对象。
段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存储方式,例如堆段、索引段、分区段等。
不同的存储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
区是段的子单位,它是由一组连续的数据页组成的逻辑存储单元。
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有不同的数据页大小和页格式,这些差异会对数据访问效率产生影响。
例如,B树索引采用固定大小的页来存储索引数据,而哈希索引采用变长的页来存储索引数据。
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设计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例如,在高并发的在线交易系统中,可以采用分区表和索引来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在大数据量的决策支持系统中,可以采用数据仓库来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和分析。
综上所述,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是数据库内部的实现方式,它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效率。
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进行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设计,以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实例物理数据库设计是指数据库在硬件层面上的组织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文件组织形式、索引方式等。
下面是一个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实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储设备选择数据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硬盘、固态硬盘(SSD)和磁带等。
在进行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数据库的容量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
例如,对于容量大、读写频繁的数据库来说,可以选择使用SSD来提高读写性能。
2.数据库文件组织方式数据库文件的组织方式一般包括平坦文件组织和分层文件组织。
平坦文件组织是指将所有的数据文件保存在一个文件中,适用于小型数据库;而分层文件组织则将数据文件划分为多个层次,便于管理和维护。
在进行物理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数据库的规模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组织方式。
3.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对于数据库的读写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可以将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存放在不同的物理硬盘上,以提高读写效率。
同时,还可以将频繁访问的数据文件存放在更快的存储设备上,以提高查询性能。
4.数据库索引的选择和优化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物理结构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索引方式,并对索引进行适当地优化。
例如,可以选择使用B树索引或哈希索引来提高查询性能,同时还可以通过分区索引等技术来提高查询效率。
5.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是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进行物理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日志备份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测试并验证备份和恢复策略的可行性,以确保数据能够在灾难情况下得到及时恢复。
综上所述,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进行物理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数据库的容量、性能需求、存储设备选择、文件组织方式、索引优化、备份恢复策略等因素,以实现最佳的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方案。
Oracle 体系结构概述完整的Oracle 数据库系统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实例(INSTANCE )和数据库(DATABASE )。
数据库是由一系列物理文件的集合(数据文件,控制文件,联机日志,参数文件等);实例则是由一组Oracle 后台进程/线程以及在服务器分配的共享内存区。
实例和数据库有时可以互换使用,不过二者的概念完全不同。
实例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是:数据库可以由多个实例装载和打开,而实例可以在任何时间点装载和打开一个数据库。
准确地讲,一个实例在其生存期中最多只能装载和打开一个数据库。
如果要想再打开其他数据库,必须先丢弃这个实例,并创建一个新的实例。
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保存数据,实际上可以将数据库看作是存储数据的容器。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也就是数据库存储数据的方式,Oracle 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分为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这两部分是相互独立但又密切相关的。
逻辑存储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在Oracle 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而物理存储结构则用于描述在Oracle 外部,即操作系统中组织和管理数据的方式。
Oracle 对逻辑存储结构和物理存储结构的管理是分别进行的,两者之间不直接影响。
因此Oracle 的逻辑存储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和硬件平台,而不需要考虑物理实现方式。
在启动Oracle 数据库服务器时,实际上是在服务器的内存中创建一个Oracle 实例(即在服务器内存中分配共享内存并创建相关的后台进程),然后由这个实例来访问和控制磁盘中的数据文件。
图2-1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Oracle 实例和数据库。
Oracle 有一个很大的内存块,称为系统全局区(SGA )。
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文件数据库SGA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后台进程实例图2-1 Oracle 实例和数据库当用户连接数据库时,实际上是连接到实例中,由实例负责与数据库通信息,然后再将处理结构返回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