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及干化工艺调研
- 格式:docx
- 大小:512.35 KB
- 文档页数:33
泥的调理与脱水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 0.3%~0.5%(以含水率为 97%)。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污泥脱水,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影响污泥脱水的主要因素;(2)掌握污泥脱水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的污泥具有高亲水性,污泥中水与污泥固体颗粒的结合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预先的处理,即通过化学的、物理的或者加热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则绝大多数的污泥的脱水是非常困难的,这种污泥预先处理的过程称为污泥调理。
通过对污泥的调理,以改变污泥粒子表面的物化性质和组分,破坏污泥的胶体结构,减小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脱水性能。
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的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度、密度和分形尺寸等)、电势能、pH 值以及污泥来源等。
本实验对化学调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调理剂,通过实验比较,确定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实验仪器(1)离心机(2)离心管(3)搅拌器(4)烘箱(5)电子分析天平(6)坩埚或表面皿(7)移液管(8)洗耳球(9)250 ml 烧杯2. 实验试剂及材料(1)硫酸铁或三氯化铁 40%(2)氯化铝(3)聚丙烯酰胺(4)市政污泥四、实验步骤1. 操作过程将 100ml 浓缩污泥加到 250ml 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调理剂,然后将烧杯置于搅拌器上,先快速搅拌(150r/min)30-60s,后慢速搅拌(50r/min)3-5min;搅拌结束后进行离心分离。
经预处理的污泥进行离心后,倾倒上清液,取泥饼测定其含固率。
其中,低转速 1800r/min、短时间 2min 离心后泥饼用来评价离心脱水速率;用高转速3800r/min,长时间 30min 离心后泥饼含固率评价可脱水程度,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污泥脱水优化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污泥脱水优化一、引言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具有高水分含量和黏性较强的特点。
为了减少体积和重量,提高固体含量,污泥脱水工艺是必不可少的。
本实验旨在优化污泥脱水的方法,探究最佳脱水条件,提高脱水效率。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污泥样品2. 实验步骤:a. 收集污泥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杂质。
b. 将样品分为几个不同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脱水方法。
c. 对每个组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如加入化学药剂、机械压榨等。
d. 定期记录脱水时间和脱水效果。
e.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比较各组别的脱水效果,选取最佳条件。
三、实验结果1. 样品处理前后的湿度和固体含量对比。
样品经过脱水处理后,湿度明显降低,固体含量显著提高,达到了脱水的目的。
2. 不同脱水方法的比较。
经过多组实验比较,发现加入化学药剂辅助脱水的效果最好。
在相同的脱水时间下,使用化学药剂的组别其湿度更低、固体含量更高。
机械压榨脱水的效果相对较差,湿度仍然较高。
四、实验讨论1. 脱水效果与脱水时间的关系。
随着脱水时间的增加,样品的湿度逐渐降低,固体含量逐渐提高。
但是,当脱水时间较长时,效果的提升幅度变小,逐渐趋于稳定。
2. 化学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化学药剂,包括聚合物和颗粒剂。
通过对比发现,使用聚合物作为辅助剂效果最好,可大幅度降低湿度和提高固体含量。
而颗粒剂的效果相对较差。
此外,化学药剂的用量也需要合理控制,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脱水效果。
3. 机械压榨的可行性。
尽管机械压榨脱水的效果不如化学药剂辅助脱水,但其工艺简单、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对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仍然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五、实验结论1. 加入化学药剂辅助脱水是一种有效的污泥脱水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湿度并提高固体含量。
2. 化学药剂的选择和用量对脱水效果有重要影响,聚合物化学药剂使用量适宜,效果最佳。
3. 机械压榨脱水虽然效果相对较差,但对于一些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仍然是一种可选的脱水方式。
污泥脱水原理和方法污泥脱水的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污泥的体积,便于后续的处理、处置和利用。
污泥脱水去除的主要是污泥颗粒间的毛细水和颗粒表面的吸附水。
污泥脱水的主要方法有自然干化、真空过滤法、压滤法和离心法等。
1.污泥的自然干化污泥的自然干化是一种简便经济的脱水方法,曾经广泛采用,有污泥干化床和污泥塘两种类型,它们都是利用自然力量而将污泥脱水的,适用于气候比较干燥、用地不紧张以及环境卫生条件允许的地区。
干化场的特点是简单易行,污泥含水率低,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铲运干污泥的劳动强度大。
2.过滤法过滤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泥机械脱水方法,主要有真空过滤法和压滤法。
⑴真空过滤法真空过滤法主要用于初沉池污泥和消化污泥的脱水,其特点是连续运行、操作平稳、处理量大、能实现过程操作自动化。
缺点是脱水前必须经过预处理,附属设备多、工序复杂、运行费用高、再生与清洗不充分,易堵塞。
真空过滤机有转筒式、绕绳式和转盘式三种类型,真空过滤机的主要设计参数是过滤机的产率,即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产生的干固体重量。
⑵压滤法压滤法与真空过滤法的基本理论相同,只是压滤法推动力为正压,而真空过滤法为负压,常用的压滤机械有板框压滤机和带式压滤机。
3.离心法离心法的推动力是离心力,推动的对象是固相,离心力的大小可控制,比重力大得多,因此脱水的效果比重力浓缩好,优点是设备占地面积小,效率高,可连续生产,自动控制,卫生条件好,缺点是对污泥预处理要求高,必须使用高分子聚合电解质作为调理剂,设备易磨损。
污泥的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1.污泥的综合利用污泥的综合利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利用方式:⑴在农业上应用污泥中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有机物,因此污泥应用在农业是最佳的最终处置办法。
但污泥中含有病菌、寄生虫、病原体及重金属离子等,如果直接用作肥料,会对植物有危害作用并进入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因此在把污泥用作农田肥料前,应首先进行稳定化处理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是高温堆肥。
污泥处理的工艺污泥处理是指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合理、高效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达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
污泥处理的工艺主要包括污泥脱水、污泥消化和污泥灭菌等环节。
以下是对污泥处理的具体工艺的详细介绍。
一、污泥脱水工艺污泥脱水是将含水率高的污泥脱去部分水分,降低其含水率,以减少体积、便于后续处理。
常用的污泥脱水工艺包括压滤、离心脱水和带式脱水等。
1. 压滤:压滤是将污泥放置在滤布上,通过施加压力使水分透过滤布排出,从而实现脱水的过程。
压滤设备可以采用板框压滤机、带式压滤机等。
2. 离心脱水:离心脱水利用离心力将污泥内的水分分离出来。
通过快速旋转的离心机,使得污泥中的固体颗粒沉淀在离心机壁上,水分则排出离心机,从而实现脱水过程。
3. 带式脱水:带式脱水是将污泥均匀地分布在滤带上,通过滤带的多层过滤实现污泥脱水。
带式脱水可以高效地脱水大量污泥,适用于处理产生大量污泥的场所。
二、污泥消化工艺污泥消化是指将脱水后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降低其有机物含量,并通过微生物分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沉淀物。
常用的污泥消化工艺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等。
1. 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将污泥暂时密封于消化罐中,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微生物分解。
其中的厌氧性细菌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沉淀物。
厌氧消化可利用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或供热。
2. 好氧消化:好氧消化是将污泥置于通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好氧消化相较于厌氧消化,消化速度较快,产生的沉淀物也较少。
三、污泥灭菌工艺污泥灭菌是指对消化后的污泥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再生。
常用的污泥灭菌工艺主要有物理灭菌、化学灭菌和热灭菌等。
1. 物理灭菌:物理灭菌是利用高温或辐射等物理手段对污泥进行杀菌。
常见的物理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热处理、紫外线辐照和微波加热等。
2. 化学灭菌:化学灭菌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杀菌。
常用的化学灭菌剂有次氯酸钠、溴系消毒剂和臭氧等。
精心整理污泥干化工艺比较污泥干化(sludgedrying),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已经成为一个敏感的全球环境问题,污泥干化焚烧可以使污泥的体积减少到最小化(减量90%以上);可以回收能量,用于污泥自身的干化或发电供热;能够使有机物全部碳化,杀死病原体,使污泥彻底无害化。
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因含水率高,不能简单作为发电燃料应用,污泥要作为发电燃料,必须进行干化处理。
干化了的污泥的处理方法相较于湿污泥也灵活多样,它可以作为辅助燃料与煤混合燃烧,提供热能,做到循环利用,也可作为堆肥的辅料等。
1污泥干化所需能源比较干化的主要成本在于热能,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选择和利用恰当的热源。
干化工艺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其可利用的能源来源有一定区别,一般来说间接加热方式可以使用所有的能源,其利用的差别仅在温度、压力和效率。
直接加热方式则因能源种类不同,受到一定限制,其中燃煤炉、焚烧炉的烟气因量大和腐蚀性污染物存在而难以使用,蒸汽因其特性无法利用。
按照能源的成本,从低到高,分列如下:烟气:来自大型工业、环保基础设施(垃圾焚烧炉、电站、窑炉、化工设施)的废热烟气是零成本能源,如果能够加以利用,是热干化的最佳能源。
温度必须高,地点必须近,否则难以利用。
燃煤:非常廉价的能源,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可行性。
尾气处理方案是可行的。
热干气:来自化工企业的废能。
沼气:可以直接燃烧供热,价格低廉,也较清洁,但供应不稳定。
蒸汽:清洁,较经济,可以直接全部利用,但是将降低系统效率,提高折旧比例。
可以考虑部分利用的方案。
燃油:较为经济,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或直接加热利用。
天然气:清洁能源,但是价格最高,以烟气加热导热油或蒸汽,或直接加热利用。
2污泥干化工艺介绍目前污泥干化的工艺比较多,有带式干化、薄层干化、流化床干化、桨叶式干化等。
污泥干化详细方案为了解决污泥处理和处置的问题,许多地方采用了干化工艺。
干化是一种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的方法,通过降低污泥湿度,减少处理和处置的成本。
本文将介绍污泥干化的详细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和应用前景。
一、污泥干化的基本原理污泥干化是一种通过加热和蒸发的方式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能将污泥中的水分转化为蒸汽,从而实现污泥的干燥。
在干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以确保污泥能够均匀受热,水分能够有效地挥发出去。
二、污泥干化的工艺流程1. 污泥收集和输送:首先,需要对产生的污泥进行收集,并通过输送设备将污泥送至干化设备。
2. 混合和预处理:接下来,将污泥与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混合,以提高污泥的干化效果。
预处理工艺可以包括破碎、除杂和消毒等步骤,以减少污泥中的异物和有机物含量。
3. 干化设备:污泥干化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热能传输效率和废气处理能力。
常见的干化设备包括滚筒干燥机、带式干燥机和闪蒸干燥机等。
通过对污泥的加热和搅拌,设备可以实现污泥的干燥和脱水。
4. 除尘和废气处理:在干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粉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需要对废气进行除尘和处理。
常见的废气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湿式除尘和热解等。
5. 干燥后处理:在污泥干化后,需要对产生的干泥进行处理。
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干泥进行粉碎和烘干,以提高其可处理性和利用价值。
三、污泥干化的实施效果污泥干化工艺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
通过干化,能够将污泥中的水分降低到一定的程度,提高污泥的稳定性和可处理性。
另外,干化后的污泥还可以作为肥料、填埋覆盖物或能源利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化和环境保护。
四、污泥干化的应用前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污泥处理需求的增加,污泥干化工艺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场所,污泥干化工艺可以有效解决污泥处理和处置的问题,降低运营成本和环境风险。
污泥脱水性能实验通过这个实验能够测定污泥脱水性能,以次作为选定脱水工艺流程和脱水机械型号的根据,也作为确定药剂种类,用量及运行条件的依据。
【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污泥比阻的概念。
(2)评价污泥脱水性能。
(3)选择污泥脱水性能的药剂种类、浓度、投药量。
【实验原理】污泥经重力浓缩或消化后,含水率约在97%,体积大不便于运输。
因此一般多采用机械脱水,以减小污泥体积。
常用的脱水方法有真空过滤,压滤、离心等方法。
污泥机械脱水是以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作为动力,达到泥水分离,污泥浓缩的目的。
根据压力差来源的不同,分为真空过滤法,(抽真空造成介质两面压力差)压缩法(介质一面对污泥加压,造成两面压力差)。
影响污泥脱水的因数较多,主要有,(1)污泥浓度,取决于污泥性质及过滤前浓缩程度。
(2)污泥性质,含水率,(3)污泥预处理方法。
(4)压力差大小(5)过滤介质种类、性质。
设备【实验步骤】(1)准备待测污泥(消化后的污泥)(2)按表4-36所给出的因素、水平表,利用L9(3的4次幂)正交表安排污泥比阻实验。
测定某消化污泥比阻的因素水平表表4-36(3)按正交表给出的实验内容进行污泥比测定,步骤如下:1)测定污泥含水率,求其污泥浓度;2)布氏漏斗内放置滤纸,用水喷湿。
开动真空泵,使量筒中成为负压,滤纸紧贴漏斗,关闭真空泵;3)把100mL调节好的泥样倒入漏斗内,再次开动真空泵,使污泥在一定的条件下过滤脱水;4)记录不同过滤时间t的滤液体积V值;5)记录当过滤到泥面出现皲裂,或滤液达到85mL时。
所需要的时间t.此指标也可用来衡量污泥过滤性能的好坏;6)测定滤饼浓度;7)记录见表4-37污泥比阻实验记录【注意事项】(1)滤纸烘干称重,放到布氏漏斗内,而后再用真空泵抽吸一下,滤纸一定要贴近不能漏气。
(2)污泥倒入布氏漏斗内有部分滤液流入量筒,所以在正常开始实验时,应记录量筒内滤液体积Vo值。
【思考题】(1)判断生污泥,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好坏,分析其原因。
污泥脱水实验报告引言污泥是一种由废水处理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含水量较高,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处理方法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为污泥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实验步骤1. 收集污泥样本从某废水处理厂收集了一份污泥样本作为实验材料。
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避免单一来源的偏差。
2. 确定不同处理方法本实验选取了三种常见的污泥脱水处理方法:压滤法、离心法和烘干法。
3. 压滤法实验将一定质量的污泥样本放入压滤机中,通过施加压力来脱水。
记录压滤时间和脱水后的污泥重量,计算脱水率。
4. 离心法实验将一定质量的污泥样本放入离心机中,以一定速度旋转。
记录离心时间和离心后的污泥重量,计算脱水率。
5. 烘干法实验将一定质量的污泥样本均匀铺展在烘干器中,通过加热脱水。
记录烘干时间和烘干后的污泥重量,计算脱水率。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脱水效果,分析其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实验结果和讨论压滤法经过压滤法处理,污泥的脱水率为80%。
压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大规模处理,但脱水效果略低。
离心法经过离心法处理,污泥的脱水率为90%。
离心法脱水快速而彻底,但设备成本较高,适用于中小规模场景。
烘干法经过烘干法处理,污泥的脱水率为95%。
烘干法脱水效果最好,但需要较长时间和额外的能源消耗。
综合比较,烘干法在脱水效果上表现出较高的优势。
离心法适用于对处理时间要求较高的情况,而压滤法则适用于大规模处理。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污泥脱水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发现烘干法是最有效的脱水方法,能够达到95%的脱水率。
离心法在脱水速度方面表现出较好的优势,脱水率为90%。
压滤法适用于大规模处理,但脱水效果稍逊。
通过此实验的结果,可以为污泥处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废水处理厂的效率和环保性能。
参考文献[1] Smith, J. N. (2005). Sludge dewatering. 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 77(2), 149-157.[2] Liu, G., Liu, Y., & Zhou, T. (2012). Optimization of sludge dewatering process using centrifugation based o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4(2), 374-381.。
污泥干化工艺污泥干化工艺主要分机械压榨干化工艺和加热烘干干化工艺,其中机械压榨干化工艺又包含普通机械干化工艺、隔膜压滤干化工艺、组合式机械干化工艺;加热烘干干化工艺又包含烟气热干化工艺、蒸汽热干化工艺、导热油热干化工艺。
普通机械干化介绍我国常用的普通机械脱水方式为带式压滤脱水机脱水和螺旋压榨式离心机脱水。
这两种机械均为通过一级压榨过滤使初始浓度为约97%含水率的污水变成80%水分左右的污泥。
特点优点:带式压滤脱水机具有低速运行,无噪声,处理量较大;螺旋压榨式离心机处理能力相对较大,可连续运转。
缺点:带式压滤机存在现场环境差、臭味大、湿气大,易造成二次污染,而螺旋压榨离心机则电耗比较大。
通常情况下,处理100t∕d的污泥,电机功率需要60kW左右。
另外,以上两种形式处理后含水率只能达到75~80%左右,不能满足污泥进锅炉焚烧的要求。
隔膜压滤干化介绍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泵输送到污泥处理池内,经过加药调质(药剂PAM和絮凝剂),搅拌处理,污泥与药剂充分反应,污泥含水率调理为95%~97%,再通过泵输送到污泥隔膜压滤机内,经过过滤压榨后,分解成45%~55%水分的干泥与滤液,干污泥可通过锅炉焚烧处理。
特点优点:能直接一步到位将97%水分的污泥直接脱水至50%水分以内,满足循环流化床入炉焚烧的要求,且在低浓阶段脱水效率很高,能耗较低。
缺点:压榨时间较长,一个循环周期时间约3小时45分钟;不能连续出料,单台设备处理能力不大,数量较多;板框压滤机滤布采用采用PP或聚酰胺制造,使用寿命不长;板框压滤机自动卸饼装置有待完善,目前需借助人工卸料,消耗劳动力;需要增加一定量的絮凝剂(木屑或生石灰),增加了运行成本。
组合式机械干化介绍组合式机械脱水是分二级机械脱水,即第一级隔膜压滤机脱水后增加强力带式压滤机二级脱水。
主要工艺流程为:污水处理厂含水率97%污泥溶液经污泥泵输送至污泥池储存,经加药调质(药剂PAM),通过螺杆泵进料至隔膜板式机压榨至55%含水率后,经过皮带输送机送至强力带式压榨机压滤至含水率为45%~50%,干污泥可通过锅炉焚烧处理。
污泥的脱水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污水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占处理水量的0.3%~0.5%(以含水率为97%)。
污泥脱水是污泥减量化中最为经济的一种方法,是污泥处理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去除污泥中的空隙水和毛细水、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污泥脱水,主要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影响污泥脱水的主要因素;(2)掌握污泥脱水的基本方法和相关操作。
二、实验原理影响污泥脱水性能的因素很多,包括污泥水分的存在方式和污泥的絮体结构(粒度、密度和分形尺寸等)、电势能、pH值以及污泥来源等。
通过添加改性剂,在降低污泥含水量的同时,提高污泥的其他性能,从而便于后期处理。
添加矿化垃圾、粉煤灰和建筑垃圾等改性后,污泥含水率降低,同时污泥持水性降低,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渗透性能、密实度和压缩性均有改善。
改性剂对污泥臭味的改善作用,粉煤灰的最好,矿化垃圾次之,建筑垃圾较差。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调蓄罐。
实验前测定污泥试样的pH值以及含水率。
酸处理药剂选用硫酸,配制10%(质量分数)待用,调pH值所用的碱是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配制成30%(质量分数)、10%的溶液待用。
有机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
主要仪器设备:离心脱水装置,酸度计等四、实验步骤将50ml浓缩污泥加到250ml烧杯中,加定量的硫酸酸化,快速搅拌30s,慢速搅拌2min,酸化时间5min;为了防止对设备的腐蚀,在加碱(实验中可选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调pH值至6,再加阳离子PAM使污泥形成矾花,酸化及絮凝反应均在烧杯中进行。
经预处理的污泥在1500r/min下离心2min (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倾倒上清液,取泥饼测定其含固率。
对于离心脱水实验,低转速1800r/min、短时间2min离心后泥饼用来评价离心脱水速率,用高转速3800r/min,长时间30min离心后泥饼含固率评价可脱水程度,结果记录在表中五、实验结果六、实验结果讨论(1)使用不同的药剂调节对结果是否有影响?(2)离心机的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污泥脱水技术现状与发展脱水技术大致呈现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常规机械压力脱水的技术目前污泥脱水工艺以机械脱水为主,主要有:真空吸滤法、离心法和压滤法。
主要的机械设备有:转鼓式真空过滤机、转桶式离心机、板框压滤、带式压滤脱水、螺旋压榨脱水等。
这类型脱水机械脱去的仅是污泥中自由间隙水,虽经脱水,污泥水份仍有75%~85%左右。
2、采用热力脱水的技术热力脱水一般采用蒸汽、烟气或其它热源,它不是一般意义的烘干。
常用设备为浆叶机、套筒机或流化床等,也有以造粒或喷雾形式提高热效率。
由于热力脱水必须依赖热源制热或余热利用,但由于存在使用蒸汽不经济,利用锅炉烟道气影响系统稳定,建设独立热源代价大,利用余热须改动原有工艺设施等因素,再者,干化后要资源化利用,且不能因脱水而破坏污泥原赋有的热值。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热力干化是以热能置换,是“以热换热”,出现严重的热平衡负效应,但其结果是“以大置小、得不偿失”。
3、采用添加固体粉末改性+板框压滤机压滤技术添加固体粉末进行污泥改性,使改性后污泥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60%以下,但添加的固体粉末量较大,只是增加了污泥中固体含量,增加了污泥中灰分,降低了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和热值等。
其实质是没有降低污泥中的水分,仅是采用一种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一种假象。
4、采用热力和机械压力一体化污泥脱水的技术它是采用一种低温热源把污泥加热至150度-180度,然后以螺旋压榨予以脱水,如日本推出的“FKC”机。
这种设备仍然需要依赖一个热源,而且这种特殊螺旋压榨机构造复杂、价格昂贵,更换部件的代价很大;同时,它的生产效率较低。
因此,业内采用不多,难以成为一种选型“热点”。
5、采用新型板框压滤机压滤脱水的技术目前所谓的“新型”板框压滤机,只不过增加了一层橡胶隔膜,隔膜内只可能瞬间通入0.6~0.8Mpa压缩空气或水,对污泥瞬间施压脱水,使污泥含水率有可能降低至70%-75%左右。
6、采用污泥表面活化破壁改性解放束缚水匹配机械既压滤又压榨相结合的集成技术此项技术系沿用西方国家兴起的污泥脱水技术思路,而在我国引用至今也有一段历史,其核心主要通过“无机化学纳米调质与板框压滤压榨匹配”,此技术目前正在兴起发展中。
国内污泥干化工艺污泥(sludge)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
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它是介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浓稠物,可以用泵运输,但它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
污泥干化就是指通过某种特定的技术将污泥中的水分蒸发,降低污泥含水率,从而达到干燥污泥的效果。
接下来本文就为大家来讲解一下国内现有的污泥干化工艺。
一、直接加热转鼓干化工艺工作原理:脱水后的污泥从污泥漏斗进入混合器,按比例充分混合部分已经被干化的污泥,使干湿混合污泥的含固率达50%~60%,然后经螺旋输送机运到三通道转鼓式干燥器中。
在转鼓内与同一端进入的流速为1.2-1.3m/s、温度为700℃左右的热气流接触混合集中加热,经25min左右的处理,烘干后的污泥被带计量装置的螺旋输送机送到分离器,在分离器中干燥器排出的湿热气体被收集进行热力回用,带污染的恶臭气体被送到生物过滤器处理达到符合环保要求的排放标准,从分离器中排出的干污泥其颗粒度可以被控制,再经过筛选器将满足要求的污泥颗粒送到贮藏仓等候处理。
干化的污泥干度达92%以上或更高。
干燥的污泥颗粒直径可控制在1-4mm,这主要考虑了用干燥的污泥作为肥料或园林绿化的可能性。
细小的干燥污泥被送到混合器中与湿污泥混合送入转鼓式干燥器,用于加热转鼓干燥器的燃烧器可使用沼气、天然气或热油等为燃料。
分离器将干燥的污泥和水汽进行分离,水汽几乎携带了污泥干燥时所耗用的全部热量,这部分热量需要充分回收利用。
因此水汽要经过冷凝器,冷凝器冷却水入口温度为20℃,出水温度为55℃,被冷却的气体送到生物过滤器处理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该干化系统特点:在无氧环境中操作,不产生灰尘,干化污泥呈颗粒状,粒径可以控制,采用气体循环回用设计减少了尾气的处理成本。
二、间接加热转鼓干化工艺工作原理:脱水后的污泥输送至干化机的进料斗,经过螺旋输送器送至干化机内,螺旋输送器可变频控制定量输送。
《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的快速发展,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凸显。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如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二、国内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物理法物理法主要包括污泥脱水、干燥和焚烧等技术。
其中,污泥脱水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通过机械压榨、真空吸滤等方法,使污泥中的水分得以去除,降低其含水率,便于后续处理。
干燥和焚烧技术则主要用于大规模的污泥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污泥的体积和重量,同时杀死病原体。
2. 生物法生物法包括生物堆肥、生物反应器等技术。
生物堆肥是将污泥与秸秆、粪便等有机物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生物反应器则是利用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代谢作用,将污泥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物质。
3. 化学法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混凝、化学氧化等技术。
化学混凝是通过向污泥中加入混凝剂,使污泥中的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便于后续处理。
化学氧化则是利用氧化剂将污泥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目前,国内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一些城市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泥,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同时,一些先进的物理法和化学法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处理成本较高、技术推广难度大等。
三、国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 热解与气化技术国外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面,热解与气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解是将污泥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加热,使有机物分解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其中气体可用于能源供应。
气化则是将污泥转化为合成气,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价值。
2. 湿式氧化与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湿式氧化和湿式催化氧化技术是利用强氧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对污泥进行氧化处理。
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步伐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工厂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泥处理问题。
然而,传统的污泥处理方式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传统的填埋和焚烧方式也会带来二次污染的问题。
因此,污泥干化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和采用。
本文将探讨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污泥干化技术概述污泥干化技术是一种将污泥通过脱水、干化等工艺方法将其干化,从而减少其体积、消除臭味,实现无害化处理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通过降低污泥湿度以减小体积,降低重量以减少存储和运输成本,同时也可生成高热值干燥物,这些物质可供固体燃料和肥料的生产使用。
该处理技术是高效、经济、环保、实用的理想污泥处置方法。
二、污泥干化技术研究进展据了解,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比较晚,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高污染和快速城市化进程,以及对新兴领域如城市循环经济的追求,推动了对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和生产应用的需求。
目前,该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1. 干化设备研究干化设备是污泥干化技术的核心设备。
通常,污泥干燥机、带式干燥机、飞灰干燥机等设备均可用于污泥干化处理。
研究人员研发的污泥干燥机、溶解干燥机等设备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和设备运行稳定等优点。
2. 干化技术研究污泥干化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工业废水污泥干化、城市固体废物污泥干化等领域。
目前,干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升级和改进污泥的生物技术和物理化学技术,以提高污泥效率,减少干化能耗。
3. 干化产品研究干化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处理污泥和废水,产生干燥物等高价值产品。
目前的干化物主要分为两类:干泥和干渣。
其中,除味,除虫,除臭,补碳,增肥等都是干化物的主要应用方向。
三、污泥干化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污泥干化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应用,涵盖了废水处理和工业废水污泥处理等污泥处理领域,以及农林渔村、城市固体废物、污泥改良等领域。
1. 废水处理污泥干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
污泥干燥特性及干燥过程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研究污泥的干燥特性及其干燥过程。
污泥作为一种废弃物,其处理与处置问题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污泥干燥作为一种有效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及资源化的技术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污泥的来源、性质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然后重点探讨了污泥的干燥特性,包括污泥的含水率、热值、干燥速率等关键参数。
接着,本文详细分析了污泥的干燥过程,包括干燥动力学、干燥过程中的热传递与质传递规律、以及干燥设备的设计与优化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污泥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污泥的干燥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及资源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污泥的干燥特性污泥的干燥特性是理解和优化其干燥过程的关键。
污泥的干燥特性主要包括其含水率、热导率、热稳定性、以及干燥过程中的收缩和龟裂等特性。
污泥的含水率是影响其干燥过程的主要参数。
一般来说,新鲜污泥的含水率通常高达80%甚至更高。
在干燥过程中,污泥中的水分以游离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游离水较容易通过加热蒸发,而结合水则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去除。
因此,污泥的干燥过程需要根据其含水率的变化调整干燥条件,以确保干燥效率和效果。
污泥的热导率较低,这意味着其热传递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所需的干燥温度。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提高热源温度、增加搅拌或翻动频率等,以提高热传递效率。
污泥的热稳定性也是其干燥特性之一。
在干燥过程中,污泥中的有机物可能会发生热解或燃烧,这会影响干燥效果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
因此,需要控制干燥温度和时间,以避免污泥中的有机物发生热解或燃烧。
污泥在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收缩和龟裂现象。
这是由于在去除水分的过程中,污泥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导致表面产生裂纹。
这不仅会影响污泥的干燥效果,还可能导致干燥后的污泥强度降低。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控制干燥速率、添加干燥剂等,以减少收缩和龟裂现象的发生。
污泥脱水及干化工艺调研污泥的产生在人类活动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的任意堆放和投弃对环境造成了新的污染,如何妥善处置这些污泥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污泥概述污泥(sludge) 是由水和污水处理过程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
1. 污泥的分类根据其来源,污泥可以划分为:1)市政污泥(sewage sludge),主要指来自污水厂的污泥,这是数量最大的一类污泥。
此外,自来水厂的污泥也来自市政设施,可以归入这一类。
2)管网污泥,来自排水收集系统的污泥。
3)河湖淤泥,来自江河、湖泊的淤泥。
4)工业污泥,来自各种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与水、油、化学污染、有机质的混合物。
在非特指环境下,污泥一般指市政排水污泥。
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根据处理的工艺级别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初沉污泥(Primary):只经过物理-化学处理2)二沉污泥(Secondary):生物处理后的污泥3)三沉污泥(Tertiary):脱磷/脱氮后的污泥根据污泥的性质,又可以区分为:1)未消化生污泥(undigested)2)消化污泥(digested)污泥的消化又有好氧消化与厌氧消化之分。
各个级别的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消化和未消化污泥的性质差别更大。
很多后端处理工艺必须了解前端污泥的性质才能确定其处理方式。
2. 污泥的主要成分因污泥成分不同,未消化的市政污水污泥的有机物含量可能占到干物质的60%-75%,高效消化处理后减半。
有机硝酸盐是污泥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施用到土壤里,硝酸盐经生物降解可改善土壤。
污水厂污泥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是因为其含水率很高,一般在95%以上,这是污泥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根据分析,污泥与水分子的结合非常紧密,并具有不同的相态:1)自由态水:可经重力沉淀和机械作用去除;2)物理性结合水:须更多能量去除(如加热),包括毛细管/间隙水、胶态/表面吸附水。
3)化学性结合水:只有打破化学键才能去除,被称为“平衡水”,包括细胞内的水、分子水。
3. 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1)污泥处置:污泥的处置指的是给污泥一个最终的归宿:要么作为肥料施用到农田、绿化等土壤中,成为土壤的一部分;要么加以资源化利用,形成有用的材料,如铺路的渣土、水泥、制砖等;要么填埋,未加任何利用,且耗费土地资源而弃置。
2)污泥处理:任何不能达到最终安置的过程,都可以算作处理。
比如污泥堆肥,杀灭细菌和熟化后才能产生安全的肥效;焚烧最终还会产生灰烬,这部分的数量要占到原干物质质量的40%以上,因此还要考虑填埋或利用;干化是为了去掉泥饼中的大部分水份,节约运输成本,减少占地,少付填埋费,并为其它的最终处置方案提供减量、卫生化和经济性条件。
污泥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分,为后续处理、利用和运输创造条件;消除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回收能源和资源。
污泥的处理工艺包括污泥的浓缩、消化、脱水、干化及焚烧等方法以及最终处理。
由于污泥是一种有潜在危险的物质,所以污泥处理面临以下的问题:1)干污泥中一般含有65%的有机物和35%的无机物。
在中国,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
2)湿污泥中含有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和寄生生物,病菌在其中大量繁殖。
3)污泥中还含有锌、铜、铅和镉等重金属化合物,有毒的有机化合物,杀虫剂等等,所有这些一旦进入食物链将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于工业发达的大中城市,这个问题尤其突出。
在欧洲,根据欧盟规定:截止到2005年,有机物含量超过5%的废弃物将被禁止填埋;在美国,根据国家环保局的503污泥卫生法规定,只有经过灭菌处理,达到细菌或病毒无法检出的A 级污泥才可以在市场出售;而B级污泥的使用则必须满足特殊的使用条件,即污泥的细菌或病毒含量不会对公众和环境造成影响。
而特级污泥,即污泥的细菌或病毒和重金属的含量都满足要求,其使用所受到的限制与普通的肥料一样。
由于A级污泥没有对重金属的含量有任何限制,因此国家环保局的503污泥卫生法不是很严格。
目前,在新泽西州,在加利弗尼亚,内华达和亚利桑那州的部分县已经立法禁止污泥的填埋;佛罗里达洲等一些州的立法正在进行。
4. 污泥的脱水与干化污水处理所产生的污泥具有较高的含水量,由于水分与污泥颗粒结合的特性,采用机械方法脱除具有一定的限制,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灰分比例特别是絮凝剂的添加量对于最终含固率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脱水可以获得20%-30%的含固率,所形成的污泥也被称为泥饼。
泥饼的含水率仍然较高,具有流体性质,其处置难度和成本仍然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减量。
此时,在自然风干之外,只有通过输入热量形成蒸发,才能够实现大规模减量。
采用热量进行干燥的处理就是热干化。
污泥干化是水分蒸发的过程。
为了进行干化项目的调研,以确定减量处理的规模,必须了解有关污泥项目的一些经济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机械脱水后的湿泥含固率·最终处置的目的、类型·当地能够找到的廉价热能及其价格指数污泥成分是根据污水厂的来水水质变化的,当然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污水处理工艺的影响。
最终会对干化工艺产生重大影响的内容则是絮凝剂添加量。
对干化工艺来说,以下内容值得注意,这些内容通常是通过试验来确认其干化效果的:·污泥中絮凝剂含量;·污泥的粘度、弹性;·有机物在干物质中的比例;·磨蚀性成分的比例(如沙、石等);·腐蚀性成分的浓度(如氯、硫等);·油脂类物质的百分比。
污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成分在大量繁殖的细菌作用下,在化学药剂的作用下形成聚集,逐渐增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在水中沉淀下来,形成污泥。
进一步添加高分子絮凝剂,采用物理方法浓缩,可以脱去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谓的自由态水,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脱水污泥。
因此经生物处理所得到的污泥,其有机物构成主要就是这些微生物细菌。
二、污泥的主要处理、处置途径1. 污泥处理、处置的工艺路线污水厂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主要遵循以下的途径:1)污泥的浓缩。
污泥浓缩的目的是使污泥初步脱水、缩小污泥体积.为后续处理创造条件。
浓缩脱水方法有重力沉降浓缩、上浮浓缩以及其他浓缩方法。
2)污泥消化。
为了减少污泥量,防止污染环境和提高利用价值,一般需经过消化处理。
污泥消化即是借助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质分解成稳定的物质,去除臭味,杀死寄生虫卵,减少污泥体积.回收利用消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沼气。
3)污泥脱水与干化。
污泥经浓缩和消化之后,其含水率仍在96%左右,体积很大,不便于运输和使用,需要进一步脱水干化处理,其主要方法有自然蒸发法和机械脱水法两种。
4)污泥焚烧。
污泥干化后.含水仍达10%-20%,体积仍较大,通过焚烧可将污泥中水分和有机杂质完全去除.并杀灭病原微生物。
有些污泥含有有毒物质而不宜作农肥,或因其他原因使污泥难以利用时,为防止污染.也采用焚烧方法。
焚烧污泥的装置为焚烧炉。
5)污泥的最终处理。
污泥含有重金属离子等有毒物质时,还须做最终处理,深埋或投弃海洋。
2. 污泥处置方式污泥的主要处置方式有1)投海。
由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环境和生物受到污染的危险),在美国已经被法律所禁止。
在中国,相信在将来也不能采用污泥海洋投弃法作为处置方式。
2)填埋。
脱水泥饼直接填埋本身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还可能对填埋场形成诸多困难:填埋场一般是一层垃圾一层覆土,然后进行碾压,以确保更好的空间利用。
污泥的高含水率、高粘度经常使得碾压机械打滑甚至深陷其中,给填埋操作带来困难。
污泥的流变性使得填埋体易变形和滑坡,成为人为的“沼泽地”,给填埋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
污泥的高含水率大大增加了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量,由于污泥细小,经常堵塞渗滤液收集系统和排水管,加重了垃圾坝的承载负荷,给填埋场安全和管理带来困难。
清理收集系统的费用极为昂贵。
填埋资源有限,必然导致填埋成本的上升。
填埋法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的限制,在今后数年内美国将关闭大部分的污泥填埋场。
直接填埋污泥浆,所占用的土地非常多,而且由于存在病原体继续繁殖、臭味等问题,尤其在人口非常稠密的地区这种方法并不实际。
因此这种处理方式在中国的沿海发达地区也将行不通。
3)堆肥化堆肥是稳定和卫生的产品,但是大规模污泥堆肥存在着许多限制:(1)污泥本身不是一个非常好的堆肥物料,降解性差,孔隙率低,含水率高,须添加大量调理剂来松散污泥,堆肥化处理污泥的量相对很低(经堆肥化处理的大部分是大量的调理剂),不适合多雨的南方地区。
(2)堆肥化过程没有实现体积减量化,而且处理、储存、缓冲区占地面积很大。
(3)臭味处理过程复杂,系统庞大。
对于南方多雨的气候,储存和堆肥化的场地和设施要求高,同样也增加了投资。
(4)运行费用较高:供氧、通风和气味处理所需的耗电量大,除虫所需的化学剂量大,购买大量蓬松调理剂,运输和储存费用大。
污泥堆肥不适应于大型处理项目,而且没有大型处理项目在成功运行实例。
目前世界上成功运行的最大的污泥堆肥场,其处理能力为10,000吨/年。
4)焚烧焚烧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尤其:(1)污染严重的污泥(例如重金属含量或化学污染物超标的工业污泥):污泥最终要实现完全矿化。
(2)处理规模大(大于50 000吨(泥饼)/年):规模大,投资省。
(3)污泥焚烧的投资和运行费用要高于干燥/造粒,这是因为:焚烧运行温度高(焚烧850℃,干燥100℃);工艺复杂(还未实现完全自动化运行,需要更多人工,严格的排放限制,高额的最终二次废物填埋费用)。
(4)在一些国家公众对焚烧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负面印象:可能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高风险的心理负担)。
多级焚烧炉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缺陷,尾气排放超标,需要补充辅助燃料。
因此许多多级焚烧炉已经被流化床焚烧炉所取代。
即使对于流化床焚烧炉,只有当水分含量小于为25%,干污泥的有机物含量为75%,即绝干污泥的低位发热值为4155 Kcal/Kg, 并且需要将燃烧空气预热到650度以上时,才无需辅助燃料。
但对于中国的市政污泥,其有机物含量大约为50到65%,热值为2400到3600Kcal/KG。
很显然,如果直接采用现有的流化床焚烧炉来焚烧中国的市政污泥,补充辅助燃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补充辅助燃料的多少不同,取决于湿污泥的具体的水分含量和发热值。
目前,仅在美国,就有近200家污水处理厂采用焚烧的方式来处理污泥,处理的污泥量占全美的总产量的20%。
5)干燥干燥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1)大幅度减小体积,从而减小了储存,处置和运输费用(2)用途灵活:最终产品用途广泛(既可用来做肥料也可用于其它工业工艺过程中的燃料)(3)最终产品资源化利用:如果干燥污泥本身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指标达标,污泥颗粒可用于肥料和土壤改良剂,是干燥厂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4)安全、高效、投资和运行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