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非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所属高校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193.53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教育部认证日本院校名单(2019完整版)说到去日本留学,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在海外院校拿到的学历回国之后能否被中国政府认可。
这不仅关系到之后的就业,也和部分城市的落户等人才引进政策息息相关。
日本的高校有那么多,我心仪的那所学校是中国政府认可的吗?中国教育部认证日本院校名单有哪些?其实,我们中国的教育部早已经发布了得到认可的海外高等院校名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即可查询。
今天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教育部认可的日本院校名单(2019完整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根据设立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
大学里的“大学院”是实施研究生教育的机构,有硕士(学制2年)、博士(学制3年)学位授予权。
有些学校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分别设立,有些学校是合在一起设立,分博士课程前期2年,博士课程后期3年,前期课程2年也视为硕士课程。
“学部”是实施本科教育的机构,有学士学位授予权。
本科一般4年,医科6年(含牙医、兽医,毕业后可直接报考4年制博士研究生课程)。
短期大学和高等专门学校只能实施大学专科教育,学制2-3年,颁发专科毕业证书,不能授予学位。
在学部和大学院里,除攻读学位的正规学生外,还有“旁听生”、“履修生”和“进修生”。
这三类学生都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只有“履修生”修读的学分被承认。
学部不招收“研究生”。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多用日语授课,少数课程用英语授课。
进入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要求日语国际能力考试至少达到二级。
山口县立大学香川县立保健医疗大学爱媛县立医疗技术大学高知女子大学北九州市立大学九州齿科大学福冈县立大学福冈女子大学长崎县立大学熊本县立大学大分县立看护科学大学宮崎县立看护大学宮崎公立大学冲绳县立看护大学冲绳县立艺术大学高知工科大学(2009年4月前为私立大学)日本私立大学北翔大学(2006年9月前为北海道浅井学园大学)旭川大学札幌大学札幌大谷大学札幌学院大学札幌国际大学千岁科学技术大学苫小牧驹泽大学日本红十字北海道看护大学函馆大学藤女子大学北星学园大学北海学园大学北海商科大学北海道医疗大学北海道工业大学北海道情报大学北海道文教大学北海道药科大学酪农学园大学稚内北星学园大学青森中央学院大学东北女子大学八户大学八户工业大学弘前学院大学岩手医科大学富士大学盛冈大学石卷专修大学尚絅学院大学仙台白百合女子大学东北学院大学东北工业大学东北生活文化大学东北福祉大学东北文化学园大学东北药科大学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秋田看护福祉大学北亚大学(2007年4月前为秋田经济法科大学)东北艺术工科大学东北公益文科大学岩木明星大学奥羽大学郡山女子大学东日本国际大学福岛学院大学筑波学院大学筑波国际大学常磐大学流通经济大学足利工业大学宇都宫共和大学国际医疗福祉大学自治医科大学独协医科大学白鸥大学文星艺术大学关东学园大学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群马医疗福祉大学(2010年4月前为群马社会福祉大学)群马帕斯大学上武大学高崎健康福祉大学高崎商科大学东京福祉大学迹见学园女子大学浦和大学共荣大学埼玉医科大学埼玉学园大学埼玉工业大学十文字学园女子大学城西大学尚美学园大学女子营养大学骏河台大学圣学院大学东京国际大学东邦音乐大学独协大学日本工业大学日本药科大学人类综合科学大学文教大学平成国际大学武藏野学院大学明海大学制作大学爱国学园大学江户川大学川村学园女子大学神田外语大学敬爱大学国际武道大学秀明大学淑德大学城西国际大学圣德大学清和大学千叶科学大学千叶经济大学千叶商科大学中央学院大学帝京平成大学东京齿科大学东京情报大学东京成德大学日本桥学馆大学了徳寺大学丽泽大学和洋女子大学青山学院大学亚细亚大学上野学园大学樱美林大学大妻女子大学大原大学院大学嘉悦大学学习院大学学习院女子大学北里大学共立女子大学杏林大学国立音乐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惠泉女学园大学工学院大学国学院大学国士馆大学驹泽大学驹泽女子大学实践女子大学芝浦工业大学顺天堂大学上智大学昭和大学昭和女子大学昭和药科大学白梅学园大学白百合女子大学杉野服饰大学成蹊大学成城大学圣心女子大学清泉女子大学圣路加看护大学专修大学创价大学大正大学大东文化大学拓殖大学多摩大学玉川大学多摩美术大学中央大学津田塾大学帝京大学数字好莱坞大学东海大学东京医科大学东京医疗保健大学东京音乐大学东京家政大学东京家政学院大学东京经济大学东京工科大学东京工艺大学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东京纯心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大学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东京女子体育大学东京圣荣大学东京造型大学东京农业大学东京富士大学东京药科大学东京理科大学东邦大学桐朋学园大学东洋大学东洋学园大学二松学舍大学日本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本齿科大学日本社会事业大学日本兽医生命科学大学日本女子大学日本女子体育大学日本红十字看护大学日本体育大学日本文化大学文化女子大学文化时尚大学院大学文京学院大学法政大学星药科大学武藏大学东京都市大学(2009年4月前为武藏工业大学)武藏野大学武藏野音乐大学武藏野美术大学明治大学明治学院大学明治药科大学明星大学目白大学立教大学立正大学和光大学早稻田大学麻布大学神奈川大学神奈川工科大学神奈川齿科大学镰仓女子大学关东学院大学相模女子大学产业能率大学松荫大学湘南工科大学情报安全大学院大学女子美术大学圣玛丽安医科大学洗足学园音乐大学鹤见大学田园调布学园大学桐荫横滨大学东洋英和女学院大学菲莉斯女学院大学横滨商科大学横滨药科大学敬和学园大学国际大学长冈大学长冈造型大学新潟医疗福祉大学新潟経営大学新潟工科大学新潟国际情报大学新潟产业大学新潟青陵大学新潟药科大学高冈法科大学桐朋学园大学院大学富山国际大学金泽学院大学金泽工业大学金泽星稜大学金城大学北陆大学仁爱大学福井工业大学健康科学大学帝京科学大学身延山大学山梨英和大学山梨学院大学诹访东京理科大学清泉女学院大学长野大学松本大学松本齿科大学朝日大学岐阜医疗科学大学岐阜经济大学岐阜女子大学岐阜圣德学园大学中京学院大学中部学院大学东海学院大学(2007年4月前为东海女子大学)静冈英和学院大学静冈产业大学静冈福祉大学静冈文化艺术大学静冈理工科大学常叶学园大学浜松学院大学光产业创成大学院大学爱知大学爱知医科大学爱知学院大学爱知学泉大学爱知工科大学爱知工业大学爱知产业大学爱知淑德大学爱知文教大学爱知瑞穗大学樱花学园大学金城学院大学椙山女学园大学星城大学大同大学(2009年4月前为大同工业大学)中京大学至学馆大学(2010年4月前为中京女子大学)中部大学东海学园大学同朋大学爱知东邦大学(2007年4月前为东邦学园大学)丰田工业大学丰桥创造大学名古屋音乐大学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名古屋学院大学名古屋学艺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名古屋艺术大学名古屋产业大学名古屋商科大学名古屋女子大学名古屋造型大学(2008年4月前为名古屋造型艺术大学)名古屋文理大学南山大学日本红十字丰田看护大学日本福祉大学人类环境大学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名城大学皇学馆大学铃鹿医疗科学大学铃鹿国际大学四日市大学成安造型大学圣泉大学长浜生物工程大学琵琶湖成蹊体育大学大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京都学园大学京都光华女子大学京都嵯峨艺术大学京都产业大学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京都女子大学京都精华大学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成美大学(2010年4月前为京都创成大学)京都橘大学京都文教大学京都药科大学种智院大学同志社大学同志社女子大学花园大学明治国际医疗大学(2008年4月前为明治针灸大学)立命馆大学龙谷大学蓝野大学追手门学院大学大阪青山大学大阪医科大学大阪大谷大学大阪音乐大学大阪学院大学大阪河崎康复大学大阪观光大学大阪经济大学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大阪艺术大学大阪工业大学大阪国际大学大阪产业大学大阪齿科大学大阪樟荫女子大学大阪商业大学大阪女学院大学大阪成蹊大学大阪综合保育大学大阪电气通信大学大阪人类科学大学大阪药科大学关西大学关西医科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关西医疗大学(2007年4月前为关西针灸大学)关西福祉科学大学近畿大学四条畷学園大学摄南大学千里金兰大学相爱大学太成学院大学帝塚山学院大学常盘会学园大学梅花女子大学羽衣国际大学阪南大学东大阪大学普尔学院大学桃山学院大学芦屋大学大手前大学关西福祉大学关西学院大学近畿医疗福祉大学(2008年4月前为近畿福祉大学)甲子园大学甲南大学甲南女子大学神户海星女子学院大学神户学院大学神户艺术工科大学神户国际大学神户松荫女子学院大学神户情报大学院大学神户女学院大学神户女子大学神户亲和女子大学神户药科大学神户山手大学关西看护医疗大学(2008年4月前为顺心会看护医疗大学)圣田学园女子大学宝塚大学(2010年4月前为宝塚造型艺术大学)姫路独协大学兵库大学兵库医科大学武库川女子大学畿央大学帝塚山大学天理大学奈良大学奈良产业大学高野山大学鸟取环境大学冈山学院大学冈山商科大学冈山理科大学川崎医科大学川崎医疗福祉大学吉备国际大学仓敷艺术科学大学仓敷作阳大学山阳学园大学就实大学中国学园大学美作大学伊丽莎白音乐大学广岛文化学园大学(2009年4月前为吴大学)日本红十字广岛看护大学比治山大学广岛经济大学广岛国际大学广岛国际学院大学广岛修道大学广岛女学院大学广岛文教女子大学福山大学福山平成大学安田女子大学宇部开拓者大学东亚大学德山大学梅光学院大学山口福祉文化大学山口东京理科大学四国大学德岛文理大学四国学院大学高松大学圣凯瑟琳大学松山大学松山东云女子大学九州营养福祉大学九州共立大学九州国际大学九州情报大学九州女子大学久留米大学久留米工业大学产业医科大学西南学院大学西南女学院大学日本经济大学(2010年4月前为福冈经济大学)第一药科大学筑紫女学园大学中村学园大学西日本工业大学日本红十字九州国际看护大学福冈大学福冈工业大学福冈国际大学福冈齿科大学福冈女学院大学西九州大学活水女子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长崎国际大学长崎纯心大学长崎综合科学大学长崎卫斯理公会大学九州看护福祉大学熊本学园大学熊本保健科学大学尚絅大学崇城大学平成音乐大学日本文理大学别府大学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九州保健福祉大学南九州大学宫崎国际大学宫崎产业经营大学鹿儿岛国际大学鹿儿岛纯心女子大学志学馆大学第一工业大学冲绳大学冲绳国际大学名樱大学事业创造大学院大学环太平洋大学新潟康复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75所)。
20世纪末,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我国高校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我国高校划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而“全国重点大学”提法目前已不再使用。
中文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简称:“教育部直属高校”“直属高校”创办时间:20世纪末(全国高校体制调整)学校类型:中央部属高校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校属性:985、211、111、珠峰计划现任校长:32所副部级校长、43所正厅级校长所属地区:75所全国分布(部分省、直辖市)院士:439人科学研究:863、973、10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1](简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校”)[2]是中央部属高校较大的一个系列,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校徽)(19张)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教育部直属管理一批高等学校,目的是在探索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经过世纪之交全国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一批实力较强、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校划归教育部管理,目前总数为75所。
建国以来国家历次所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多为目前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是中央部门直属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沿革“全国重点大学”的由来,要追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
1959年,当时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中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到1960年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重点大学。
1978年,国务院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中央部委直属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75所)北京市(24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电力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招生办)上海市(8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省(7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招生办)湖北省(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陕西省(5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招生办)四川省(4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东省(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天津市(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省(2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广东省(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辽宁省(2所):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省(2所):中南大学(招生办) 湖南大学(招生办)重庆市(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黑龙江(1所):东北林业大学安徽省(1所):合肥工业大学浙江省(1所):浙江大学甘肃省(1所):兰州大学福建省(1所):厦门大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等学校(2所)福建省(1所):华侨大学广东省(1所):暨南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高等学校(7所)北京市(2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2所):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2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省(1所):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6所)北京市(1所):中央民族大学湖北省(1所):中南民族大学四川省(1所):西南民族大学甘肃省(1所):西北民族大学宁夏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辽宁省(1所):大连民族学院公安部直属高等学校(5所)北京市(1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辽宁省(1所):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河北省(1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南省(1所):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省(1所):公安海警学院中共中央办公厅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科学院直属高等学校(1所)安徽省(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招生办)交通运输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辽宁省(1所):大连海事大学外交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外交学院(招生办)司法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国家体育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体育大学(招生办)卫生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招生办)中华妇女联合会直属高等学校(1所)北京市(1所):中华女子学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直属高等学校(3所)天津市(1所):中国民航大学四川省(1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东省(1所):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地震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防灾科技学院(招生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河北省(1所):华北科技学院(招生办)中国海关总署直属高等学校(1所)上海市(1所):上海海关学院国家林业局直属高等学校(1所)江苏省(1所):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总装备部直属高等学校(1所)湖南省(1所):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高等学校(5所):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石河子大学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国985和211重点大学■ 985工程院校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 南开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厦门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 山东大学| 东南大学| 中山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武汉大学■ 211工程院校(部分)上海大学| 暨南大学| 广西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 南昌大学| 云南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 延边大学| 西北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江南大学| 郑州大学| 长安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 新疆大学| 河北工大| 东北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州大学| 贵州大学| 湖南师大| 北京林业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辽宁大学| 安徽大学| 西南交大|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省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提前批本科录取院校理工、文史类第一志愿投档线注: 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投档成绩为高考原始总分。
教育部批准白俄罗斯正规高校名单白俄罗斯的高等教育由教育部统一主管。
白俄罗斯全国有45所国立和10所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按照15个学科培养专业人才。
白俄罗斯高等教育包括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本科阶段):设有高等教育专业438个,主要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熟练掌握技能的专业人才,颁发高等教育毕业证书(专家证书),并有资格按照所掌握专业技能就业或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
第二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设有高等教育专业192个,主要是加深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知识、能力、技能,科教和科研工作,完成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后,有进入博士研究生学习及按照所学专业技能就业的资格。
白俄罗斯即将实施新的教育标准以尽快融入欧洲一体化教育进程,届时将普遍采取4年本科+2年硕士的学制。
二、名单国立高等院校1АкадемияуправленияприПрезиденте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2УО«АкадемияМинистерствавнутреннихдел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3УО«Баранович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4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аграрныйтех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яакадемияискусств»6УО«Белорусская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академиямузыки»7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физическойкультуры»8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медицин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9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М.Танка»10УО«Белорусская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орденовОктябрьскойРеволюциииТрудовогоКрасногоЗнаменисельскохозяйственнаяакадемия»11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12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13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нформатикиирадиоэлектроники»14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культурыиискусств»15УО«Белору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транспорта»ый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17Белорусскийнациональныйтех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18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учреждениевысшего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образования«Белорусско-Россий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19УО«Брест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тех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20УО«Брест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А.С.Пушкина»21УО«Витебскаяордена«ЗнакПочета»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академияветеринарноймедицины»22УО«Витеб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орденаДружбынародовмедицин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23УО«Витеб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24УО«Витеб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П.М.Машерова»25УО«Военнаяакадемия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26УО«Высш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колледжсвязи»27УО«Гомель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медицин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йтехн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П.О.Сухого»29УО«Гомель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ФранцискаСкорины»30УО«Гомельскийинженерныйинститут»МЧС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31УО«Гродне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аграр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32УО«Гродне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медицин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33УО«Гродне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ЯнкиКупалы»34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учреждениеобразования«Институтпограничнойслужбы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35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учреждениеобразования«Командно-инженерныйинститут»МЧС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36УО«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эколог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А.Д.Сахарова»37УО«Ми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высшийавиационныйколледж»38УО«Мин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высшийрадиотехническийколледж»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40УО«МогилевскийвысшийколледжМинистерствавнутреннихделРеспубликиБеларусь»41УО«Могилев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продовольствия»42УО«Могилев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А.А.Кулешова»43УО«Мозыр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университетимениИ.П.Шамякина»44УО«Полоц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45УО«Полесский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университет»。
中央各部委直属高校名单中央直属大学从校长级别看学校待遇,也许是鉴别学校受重视程度的一个标杆。
这些学校的校长都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的,中组部传达。
其它的学校只由教育部就可任命。
这些学校是在985工程系列中遴选的,985工程中不属于这个名单的大学有6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
目前的中央直属大学:北京区(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区(2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区(3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陕西区(3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海区(4所):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苏区(2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湖北区(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区(2所):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安徽区(1所):中国科技大学福建区(1所):厦门大学广东区(2所):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区(1所):浙江大学四川区(1所):四川大学重庆区(1所):重庆大学山东区(1所):山东大学甘肃区(1所):兰州大学(没有的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广西、云南、贵州、新疆、青海、西藏、江西)以上三十一所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一般本科以上高校都是厅局级,专科高校是副厅局级,截止到2005年1月全国只有31所高校是副部级,从行政级别可以看出学校的行政地位和国家的重视程度),加上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共计32所。
同时,以上32所高校也都是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综合这两项指标,以上32所高校为中国目前最顶尖的高校,也是国家最重视的32所高校。
中央各部委直属高校名单北京市(35)教育部01北京大学02中国人民大学03清华大学04北京交通大学05北京科技大学06北京邮电大学07北京化工大学08中国农业大学09北京林业大学10北京中医药大学11北京师范大学12北京外国语大学13北京语言大学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4中央财经大学15中国政法大学16中国传媒大学17国际关系学院18中央美术学院19中央戏剧学院20中央音乐学院21华北电力大学2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2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民委1 中央民族大学公安部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卫生部 1 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体育总局1 北京体育大学中央办公厅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外交部 1 外交学院全国总工会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共青团中央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妇女联合会1 中华女子学院天津(3)教育部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大学河北省(5)公安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廊坊市司法部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市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三河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华北科技学院三河市中国人行总行河北金融学院保定市辽宁省(4)教育部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市东北大学沈阳市交通运输部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市国家民委大连民族学院大连市吉林省(2)教育部吉林大学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黑龙江省(3)教育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市上海市(9)教育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海关总署上海海关学院江苏省(10)教育部南京大学南京市东南大学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市河海大学南京市江南大学无锡市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部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市国家林业局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市浙江省(2)教育部浙江大学杭州市公安部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市安徽省(2)教育部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市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福建省(2)教育部厦门大学厦门市国务院侨办华侨大学泉州市山东省(3)教育部山东大学济南市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河南省(1)公安部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郑州市湖北省(8)教育部武汉大学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市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市国家民委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市湖南省(2)教育部中南大学长沙市湖南大学长沙市广东省(4)教育部中山大学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国务院侨办暨南大学广州市交通运输部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重庆市(2)教育部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6)教育部四川大学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市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市国家民委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市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广汉市陕西省(6)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市长安大学西安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市甘肃省(2)教育部兰州大学兰州市国家民委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市宁夏回族自治区(1)国家民委北方民族大学银川市。
非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根据资料整理)目前中国的好大学大部分好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但非教育部的好大学也有一些,特此整理如下:国防科工委(7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科工委的高校是除教育部外部委中最多,最好的,7所全是211知名重点大学,再国家军工科研领域处于垄断性地位。
中国科学院(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由于中科院的关系,实力自然雄厚。
卫生部(1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院校合一,是中国最好的医科学校。
国家民委(6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民族大学,211,985重点大学,有特色的大学。
中央办公厅(1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为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和办公自动化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
学院隶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
这个级别很高啊。
共青团中央(1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外交部(1所):外交学院这两所学校就业前途十分乐观,每年高考录取分数也是其高。
此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以下一些非教育部直属的高校,都很有特色: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华妇女联合会:中华女子学院民用航空总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民用航空学院交通部:大连海事大学国务院侨办: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公安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指教育部直接管理和领导的高等学府,它们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列出教育部直属高校名单。
这些高校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优质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而闻名于世。
1.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高等学府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哈佛大学”。
2.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科学技术研究型综合大学之一,被誉为“东方的麻省理工”。
3.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49年,以经济学和法学为主要特色,是中国领导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4. 武汉大学:创办于1893年,是中国的六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5.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位于上海,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6. 上海交通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著名的理工类大学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7.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以理科为主要特色,也是中国九校联盟成员。
8. 浙江大学:成立于1897年,坐落于杭州,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大学之一,著名的“三位一体”综合性大学之一。
9. 中山大学:创立于1924年,位于广州,以医学和生物科学为主要特色,是中国重要的高等学府之一。
10. 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位于上海,是以工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也是中国最早的名校之一。
11. 四川大学:创办于1896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较早成立的综合性大学,以长江上游地区的科教中心而闻名。
12. 东南大学:创建于1902年,位于南京市,是中国以工科为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
13. 吉林大学:创立于1946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大学之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
14. 华中科技大学:创建于195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以工科为主要特色,是中国的重点高等学府之一。
15. 北京师范大学:创办于1902年,位于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师范类高等学府之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要特色。
2009年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外国大学学历清单签署日期国家和地区协议名称1983年12月16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澳大利亚、中国、朝鲜、梵蒂冈、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尔代夫、蒙古、尼泊尔、菲律宾、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2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地区公约1988年08月09日斯里兰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互相承认学位及其他教育证书相当的协定书1990年06月23日保加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文凭、学位和证书的协议1991年11月14日阿尔及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1年12月13日秘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学校的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协定1992年11月17日毛里求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3年03月06日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院校及其科研机构颁发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文凭)及学位的协议1994年05月04日喀麦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文凭、职称和学位证书的协议1995年06月26日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5年07月04日罗马尼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罗马尼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1月17日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教部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2月02日匈牙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0月28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证书的协议2000年07月26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乌克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2年04月09日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2年06月24日吉尔吉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3年02月23日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2003年09月30日法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和科研部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2003年10月24日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3年10月26日新西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4年07月11日中国香港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2004年10月17日奥地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5年01月12日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5年05月30日荷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荷兰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及入学的协议2005年07月04日意大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5年09月2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的合作协议2005年11月0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安大略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5月30日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7月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0月07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关于相互承认高中后学历、促进学术、研究交流及学生交换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1月2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部长代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由省长代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3月22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4月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5月15日加拿大(艾伯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艾伯塔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加拿大(纽芬兰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2月23日爱尔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爱尔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的协议2006年09月14日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典王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2006年12月20日哈萨克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协定2007年05月28日泰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泰王国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2007年09月25日丹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丹麦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7年10月21日西班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西班牙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2008年5月27日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学历学位互认谅解备忘录2008年11月18日古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证书的互认协议》2009年4月30日越南《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2017中国金融类大学排名_金融类大学全国排名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本文介绍教育部24个司局机构和部分直属机构正司局级干部简历P1办公厅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发展规划司人事司财务司基础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教育司民族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教育督导团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直属高校工作司P2高校学生司科学技术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直属机关党委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离退休干部局监察局科技发展中心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办公厅主任牟阳春主持办公厅的全面工作,重点负责部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和部党组会、部长办公会议等事项的落实、督办工作。
根据部党组的指示,办理与中办、国办的相应联系协调事项。
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孙霄兵,博士。
原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2005年12月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
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原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2004年12月任发展规划司司长。
人事司司长姜沛民,原任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2004年6月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现任教育部人事司司长。
葛道凯个人简历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河南济源市人,1963年出生,*党员。
1980年至1984年在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读本科,1984年至1990年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至1992年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2年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聘为副教授,1994年被聘为教授,曾任北京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沉积学,先后参加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工作,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发表中英文科技论文和教育文章数十篇。
1995年由北京大学调国家教委工作,曾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理科教育处副处长、处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科教育处处长,2001年11月起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
2006年6月被*教育部党组任命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教育部公布最新46个国家正规高校名单为帮助自费出国留学[微博]人员正确选择国外学习学校,加强对自费留学中介活动的监管,引导自费留学中介机构与国外正规学校开展合作,教育部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中国留学网()公布了46个我国公民主要留学国家1万多所学校名单,基本涵盖了我国公民主要留学目的地国的正规高等学校。
46个主要留学国家1万多所正规学校名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自费出国留学是国家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渠道。
近年来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增多,中外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日趋频繁,总体形势很好。
但是,由于部分留学人员、留学中介机构和国内院校对国外学校情况缺乏真实和全面的了解,影响了正确选择学校和正常开展合作,有的留学人员到国外后发现上当受骗,损失很大。
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国外学校质量存在问题。
特别是一些国家近年来所新办的私立学校质量较低,甚至频繁出现倒闭。
有的国家一味强调教育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完全把教育当成贸易来做,在招收留学生过程中非常积极,但对于给留学生提供可靠和优质的教育资源方面却重视不够。
一些国家法律体系表面上看很完善,但一旦出现留学生利益受损害的问题,依法处理起来期限过长,学生利益很难及时得到有效维护。
二是留学人员和家长[微博]选择自费出国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部分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和家长对国外的情况缺乏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自身留学能力特别是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也有欠缺,出国后很难适应。
有的留学人员在国内难以完成正常学业,直接了选择出国留学,出国后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极个别的出现刑事犯罪等极端情况。
三是非法留学中介活动和部分留学中介开展业务不规范使留学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总的看,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在自费出国留学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留学中介所取得的成绩应予充分肯定。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出国留学系通过留学中介,有的地区这个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但是,确实还存在极少数留学中介受利益驱动,通过发布虚假留学信息或签订不负责任的中介服务合同等欺骗留学者的现象。
盘点部署院校和“省部共建”的本专科高校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以“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为内容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把许多中央部属高校下归到地方政府,只保留了111所高校仍由中央部委直接管理。
这111所高校由中央部委直接参与其投资建设,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有其他大学所没有的优势。
为了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的差距,2004年,教育部本着“一省一所”的原则,决定在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份与地方政府共建一所部署高校,由此拉开了“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序幕。
迄今为止,教育部已同23所地方高校签署了共建协议,成为促进地方高校全面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知名度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教育部与地方高校实行“省部共建”的同时,其他地方高校也不甘落后,她们将自身的办学特色发扬光大,一些高校还成功将某些优势学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与相关部委联合,于是就形成了无教育部参与的“省部共建”高校,这些高校大多早年直属于中央各部委,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陆高校改革而下放到地方。
此类高校大多不是综合类高校,而是某一领域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即所谓的“特色大学”。
省部共建高校,为考生提供了很好的选择平台。
以下,笔者将对这些无教育部参与的“省部共建”高校做出详细列举与盘点。
一、省市和中央部委(除教育部外)共建本科高校中央共建部委共建省、市、区高校名称高校类型办学地点特色专业交通运输部上海上海海事大学理工上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航海技术、港口机械、轮机与海洋工程重庆重庆交通大学理工重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管理福建集美大学综合厦门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水产养殖、体育类、生物工程山东山东交通学院理工济南汽车工程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理工长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江苏南通大学综合南通口腔医学、临床医学、神经科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河北燕山大学理工秦皇岛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控制、化学工程山西中北大学理工太原兵器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辽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工沈阳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机械类吉林长春理工大学理工长春光学工程、物理电子、电子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江苏南京邮电大学理工南京通讯工程、网络工程、微电子、信息管理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工杭州计算机应用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路与系统、自动化江西南昌航空大学理工南昌航空工程、飞行器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湖南南华大学综合衡阳核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环境工程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理工桂林机电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重庆重庆邮电大学理工重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工程四川西南科技大学理工绵阳土木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工程、自动化、微波通信工程水利部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理工郑州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湖北三峡大学综合宜昌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医学影像河北河北工程大学理工邯郸水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采矿工程江西南昌工程学院理工南昌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农业部福建福建农林大学农林福州农学、林学、生物学、蜂学湖南湖南农业大学农林长沙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甘肃甘肃农业大学农林兰州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农林哈尔滨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河南河南农业大学农林郑州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河北河北农业大学农林保定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安徽安徽农业大学农林合肥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山西山西农业大学农林晋中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山东山东农业大学农林泰安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江西江西农业大学农林南昌农学、动物学、食品科学林业局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业株洲林学、生物学、林业工程、铁道部辽宁大连交通大学理工大连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国家海洋局辽宁大连海洋大学农林大连水产养殖、食品科学、海洋生物、土木工程、广东广东海洋大学农林湛江水产养殖、海洋生物、食品科学、航海技术上海上海海洋大学农林上海水产养殖、食品科学、远洋渔业、海洋生物浙江宁波大学综合宁波通信与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水产养殖、临床医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辽宁沈阳建筑大学理工沈阳建筑、土木工程、机械专业国土资源部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理工成都地质地矿学、勘探工程、土木工程、核工程国家粮食局河南河南工业大学理工郑州粮油食品专业、生物工程、江苏南京财经大学财经南京食品科学与工程民族事务委员会云南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昆明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药学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南宁民族学、语言学青海青海民族大学民族西宁民族学、语言学贵州贵州民族大学民族贵阳民族学、语言学湖北湖北民族学院民族恩施民族学、语言学西藏西藏民族学院民族陕西咸阳民族学、语言学内蒙古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通辽民族学、语言学辽宁大连民族学院民族大连民族学、语言学安全生产监督河南河南理工大学理工焦作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管理总局程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工阜新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医药成都中医药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医药南京中医药河南河南中医学院医药郑州中医药烟草专卖局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理工郑州烟草科学、食品工程、化学工程审计署江苏南京审计学院财经南京审计学、会计学国家气象局江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理工南京气象学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理工成都气象学中国科学院上海上海科技大学(筹)理工上海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信息工程、生命科学特别提示1.除了上述高校外,另有8所高校与国家三大石油公司共建,虽国家石油工业部现已撤销,但这8所高校仍可称为“省部共建”高校: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长江大学、重庆科技学院、常州大学。
360教育集团说,以下排名是根据俄罗斯科学教育部官方数据。
俄罗斯经济类院校排名第一名:圣彼得堡国立财经大学第二名:俄联邦政府金融学院第三名:国立高等经济大学(莫斯科)第四名:国立管理大学(莫斯科)第五名:俄罗斯经济学院(莫斯科)第六名:莫斯科国立经济统计与信息大学第七名:全俄函授财经学院(莫斯科)第八名:莫斯科消费合作大学第九名:俄罗斯国立经贸大学第十名:圣彼得堡国立工程经济大学俄罗斯法律类院校排名第一名:莫斯科国立法学院第二名:乌拉尔国立法学院第三名:萨拉托夫国立法学院第四名:俄罗斯司法学院第五名:弗拉基米尔法学院第六名:俄罗斯司法学院(莫斯科)第七名:俄司法部法律与管理学院第八名:俄罗斯司法部法学院第九名:沃洛格达法律与经济学院第十名:俄司法部普斯科夫法学院俄罗斯艺术类院校排名第一名:莫斯科建筑学院第二名:莫斯科国立工业艺术大学第三名:乌拉尔国立建筑艺术学院(叶卡)第四名:新西伯利亚国立建筑艺术学院第五名:圣彼得堡国立工业艺术大学第六名:格热利国立工业艺术学院第七名:罗斯托夫国立建筑与艺术学院第八名: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国立美术学院第九名:莫斯科国立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第十名:俄罗斯绘画、雕塑与建筑学院俄罗斯美术类院校排名第一名:列宾美术学院第二名: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第三名: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第四名: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五名:莫斯科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六名:南方联邦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第七名:伏尔加格勒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俄罗斯音乐类院校排名第一名: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第二名: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附中第三名:格聂新音乐学院第四名: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第五名:下诺哥罗德音乐学院第六名:罗斯托夫拉赫玛尼洛夫音乐学院第七名:坦波夫国立音乐师范学院第八名:乌拉尔国立穆索尔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理工类院校排名第一名:圣彼德堡国立技术大学第二名:莫斯科国立矿业大学第三名:莫斯科国立工艺大学(斯坦金)第四名:俄罗斯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第五名:圣彼得堡国力矿业学院第六名:圣彼得堡理工大学第七名:莫斯科动力学院第八名:莫斯科国立电子技术学院第九名:托姆斯克理工大学第十名:沃罗涅日国立技术大学。
2009年中国教育部认可的外国大学学历清单签署日期国家和地区协议名称1983年12月16日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澳大利亚、中国、朝鲜、梵蒂冈、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老挝、马尔代夫、蒙古、尼泊尔、菲律宾、韩国、俄罗斯、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20)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地区公约1988年08月09日斯里兰卡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互相承认学位及其他教育证书相当的协定书1990年06月23日保加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科学和高等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文凭、学位和证书的协议1991年11月14日阿尔及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1年12月13日秘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秘鲁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学校的学位和学历证书的协定毛里求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毛里求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证书、学位和职称的协议1993年03月06日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高等院校及其科研机构颁发的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文凭)及学位的协议1994年05月04日喀麦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喀麦隆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文凭、职称和学位证书的协议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5年07月04日罗马尼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罗马尼亚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1月17日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高教部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7年12月02日匈牙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匈牙利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0月28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证书的协议2000年07月26日白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白俄罗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乌克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乌克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议1998年12月11日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蒙古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2年04月09日德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2年06月24日吉尔吉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吉尔吉斯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3年02月23日英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2003年09月30日法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法国青年、国民教育和科研部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行政协议2003年10月24日澳大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3年10月26日新西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协议2004年07月11日中国香港内地与香港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备忘录2004年10月17日奥地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2005年01月12日葡萄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证书的协定2005年05月30日荷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荷兰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及入学的协议2005年07月04日意大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5年09月2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魁北克省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的合作协议2005年11月09日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安大略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5月30日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7月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0月07日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关于相互承认高中后学历、促进学术、研究交流及学生交换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11月21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由部长代表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由省长代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3月22日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4月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诺瓦斯科舍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7年05月15日加拿大(艾伯塔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艾伯塔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8年加拿大(纽芬兰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关于相互承认高等和高中后教育的谅解备忘录2006年02月23日爱尔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爱尔兰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的协议2006年09月14日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瑞典王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合作的框架协议2006年12月20日哈萨克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证书的协定2007年05月28日泰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泰王国教育部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2007年09月25日丹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丹麦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2007年10月21日西班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西班牙王国政府关于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2008年5月27日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大韩民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关于高等教育领域学历学位互认谅解备忘录2008年11月18日古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政府关于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证书的互认协议》2009年4月30日越南《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
国家选调生海外高校名单
不同地区对于选调生海外高校名单的规定有所不同。
以北京、上海和广东为例,北京在《北京市2024年度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国外高校名单参考2023软科排名Top100。
上海在《2024年度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国外高校名单参考可直接办理落户上海的高校名单。
广东在《广东省2024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中,名单内共有60所国外知名大学。
从三地的国外高校名单中可以发现,想要申请定向选调,院校门槛较高,大多都是在QS世界排名前50的院校。
英国这边布里斯托大学认可度较高;港校则是认可度参差不齐,上海认港三,北京只认港大,而广东认港五;澳洲院校认可度比较统一,除了莫纳什在广东不受认可之外;新加坡两所学校也是收到高度认可。
至于具体的选调生海外高校名单,建议访问当地政府官网获取最新的信息。
本报北京9⽉16⽇讯(记者杨晨光)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今天在北京⼤学举⾏签字仪式,合作共建北京⼤学、清华⼤学等17所教育部直属⾼校。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代表两部门签署共建协议并讲话。
袁贵仁指出,⽬前全党全社会正在深⼊学习贯彻全国教育⼯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今年教师节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教育部与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协议,正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形势下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推进⾼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动,意义⼗分重⼤。
袁贵仁强调,我国是海洋⼤国,海洋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建设海洋强国,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海洋事业的振兴离不开⾼素质⼈才和⾼⽔平科技的⽀撑。
教育部直属⾼校作为我国培养⾼素质专门⼈才和创造⾼⽔平研究成果的重要基地,理应成为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军。
长期以来,教育部和国家海洋局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签署新协议,吸纳更多的⾼校加⼊共建,就是要将双⽅的合作推向⼀个更宽⼴、更紧密、更稳固、更深远的新阶段。
通过新的共建,进⼀步提升共建⾼校海洋⼈才培养能⼒,进⼀步推进⾼校涉海学科建设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促进海洋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袁贵仁要求,共建⾼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育⼈优势,为国家实施海洋战略提供⼈才⽀持;围绕国家海洋战略,进⼀步提⾼涉海科研能⼒;加强改⾰创新,努⼒构建与海洋系统产学研全⾯合作的新机制,不断彰显海洋特⾊,不断提⾼办学⽔平,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全⾯实施作出新的更⼤的贡献,同时也带动学校事业的全⾯发展和进步。
孙志辉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推进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海洋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基础在教育,关键靠⼈才。
只有⼤⼒发展海洋⾼等教育,尽快培养造就⼀⽀规模宏⼤、素质优良的海洋⼈才队伍,才能不断提升海洋综合管理和海洋科技创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