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单位制
- 格式:xls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23
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符号
摘要:
一、国际单位制的概述
二、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符号
四、国际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一、国际单位制的概述
国际单位制(SI,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是一种现代的国际标准度量衡制度,它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一种度量衡制度。
国际单位制于1960年通过,它取代了之前的国际通用公制(CGPM,Conférence Générale des Poids et Mesures)。
国际单位制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工程、贸易和日常生活中。
二、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包括7个基本单位,分别是:
1.米(m,长度单位)
2.千克(kg,质量单位)
3.秒(s,时间单位)
4.安培(A,电流单位)
5.开尔文(K,温度单位)
6.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
7.坎德拉(cd,光强度单位)
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符号
1.米(m)
2.千克(kg)
3.秒(s)
4.安培(A)
5.开尔文(K)
6.摩尔(mol)
7.坎德拉(cd)
四、国际单位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国际单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工程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物质性质时需要使用质量、长度、时间等单位;工程师在设计建筑物、机械设备时也需要使用这些单位;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食品、衣物等商品时,也会看到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如克、公斤等。
国际单位制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便利。
长度:米(m)1.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2.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3.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质量:千克(kg)1000立方厘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时间:秒(s)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属国际单位制(SI)。
电流:安培(A)安培是一恒定电流,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则两导线之间产生的力在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
该定义在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安培被正式采用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安培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A.-M.安培而命名的。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开尔文英文是Kelvin 简称开,国际代号K,热力学温度的单位。
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
热力学温度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因为水的冰点温度近似等于273.15K,并规定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K)与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完全相同。
开尔文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
发光强度:坎德拉(cd)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1012赫兹的单色辐射,而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瓦特每球面度.定义中的540×1012赫兹辐射波长约为555nm,它是人眼感觉最灵敏的波长./forum/thread/view/175_21054971_.html物质的量——表示组成物质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可分割和省略)摩尔——是物理量物质的量的单位(mol)根据科学测定,12克12C所含的C原子数为6.0220943×1023 用符号NA表示,称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A )近似值 6.02×1023定义:凡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结构微粒(约6.02×1023)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为1摩。
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 ,缩写:SI)源自米制,是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贯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世间万物的标尺。
国际单位制规定了七个具有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分别是时间单位“秒”、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
它们好比七块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撑的“基石”,构成了国际单位制的“地基”。
国际单位制规定的其它单位,比如力的单位“牛顿”、电压单位“伏特”、能量单位“焦耳”等,都能通过七个基本单位组合导出。
随着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各国国家计量院分别依据定义复现本国的单位基准量值,在国际开展国际比对以确保基准量值的等效,在国内依靠本国的计量体系开展量值传递,保障国内量值统一。
国际单位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各国签署的“国家计量标准和校准证书互认协议”(CIPM MRA),从国家技术基础层面支撑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测量单位是如何定义的?很长时间以来,测量单位是基于实物或物质的特性来定义的。
比如,长度单位“米”最早就是用一根1米长的金属棒定义的。
但是,这些实物会随时间推移或环境改变而变化,不能满足现代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对测量准确度的需要。
上世纪以来,科学家们测量了自然界的基本常数,如光速和普朗克常数,准确度越来越高。
他们发现这些常数比实物更加稳定,并将这些常数的数值固定下来。
这些自然常数不会发生变化,至少比实物稳定一百万倍。
测量界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建立一个不依赖于实物的完整测量体系。
随着最后一个实物基准“千克原器”退出历史舞台,千克基于普朗克常数重新定义,测量界的夙愿也即将实现——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单位将全部实现由自然常数进行定义。
国际标准单位中的7个基本单位
国际标准单位中的7个基本单位是:
1. 米(m):长度的单位,定义为光在真空中某一特定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2. 千克(kg):质量的单位,定义为国际单位制中特定原子的质量的65分之一。
3. 秒(s):时间的单位,定义为铯-133原子的两个
5,919,631,770个周期之间的时间。
4. 安培(A):电流的单位,定义为通过导体中一个戴维森—杨效应中引发的指定数量电荷每秒的电流。
5. 开尔文(K):温度的单位,定义为绝对零度的1/273.16。
6. 坎德拉(cd):发光强度的单位,定义为某特定频率最小能够被人眼感知的辐射亮度。
7. 摩尔(mol):物质的单位,定义为有着等于碳-12原子中的粒子总数的物质样本的数量。
常用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度量单位系统,用于测量物理量。
它是由国际计量委员会(BIPM)制定和管理的。
SI单位制的使用旨在提供一种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人们可以使用相同的单位进行交流和比较。
1. 长度单位:米(m)米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秒内传播的距离。
米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于测量从微观领域的原子尺度到宇宙尺度的距离。
2. 质量单位:千克(kg)千克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质量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国际原子能机构中保存的一种特定原子的质量。
千克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质量单位,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和重量。
3. 时间单位:秒(s)秒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铯原子在基态下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需的时间。
秒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时间单位,用于测量各种过程的持续时间。
4. 电流单位:安培(A)安培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电流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量。
安培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电流单位,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5. 温度单位:开尔文(K)开尔文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绝对零度(-273.15摄氏度)时的温度。
开尔文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温度单位,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温度测量。
6.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摩尔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包含6.02214076×10^23个粒子(如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
摩尔是世界上最常用的物质的量单位,用于化学反应和物质计量中。
7. 光强单位:坎德拉(cd)坎德拉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光强的基本单位。
它定义为特定方向上单位固体角度内的光通量。
坎德拉是世界上最常用的光强单位,用于光源的亮度和照明强度的测量。
8. 物质的浓度单位:摩尔每升(mol/L)摩尔每升是SI单位制中用于测量物质浓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及国际单位制词头国际单位制(法语: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符号:SI),源自公制或米制,采用十进制进位系统,1799年被法国最早作为度量衡单位。
基本单位的定义则始于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建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
通过对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只要定义几个物理量作为基本量(称为基本单位),就可以导出其他物理量,称为导出量(其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使用时间单位秒(s)、长度单位米(m)、质量单位千克(kg)、电流单位安培(A)、热力学温度单位开氏度(o K)、发光强度单位坎德垃(cd)6个单位作为“实用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实用单位制”改名为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
承认平面角和立体角的相应单位弧度和球面度是SI中独立类单位,称为SI辅助单位。
弧度(rad)是一个圆内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时,它们所夹的平面角的大小。
球面角(sr)是一个立体角,其顶点位于球心,而它在球面上所截取的面积等于以球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
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热力学温度单位改为开尔文(K)。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为摩尔(mol)。
目前共有七个基本国际单位,见表1。
表1基本国际单位制及辅助单位名称常用表示符号单位的名称单位的符号时间t秒s长度L米m质量m千克kg电流Ι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物质的量n(μ)摩(尔)mol发光强度I(P)坎(德拉)cd平面角θ(ψ)弧度rad立体角Ω球面角sr注:1.最后两行为辅助单位,无量纲,1995年第二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作出决议,把这两个辅助单位归入导出单位。
常用基本计量单位
三、部分常用物理量符号和法定单位
四、计量单位换算
五、计量单位的使用及标示方法
1.根据《机械制图》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规定,图面尺寸计量单位为mm、kg时,允许不写出计量单位。
同一图面计量单位有不同时,必须在尺寸后标明计量单位;图纸采用其它单位制时,必须标明计量单位,如:英寸(in)
2.表面粗造度计量单位为um;
3.常用标注尺寸的符号
直径:φ;半径:R;球直径:Sφ;球半径:SR;厚度:t;
4.普通螺纹的标示方法,
如:M10*1.5LH-5g6g-40
为左旋M10*1.5 旋合长度为40mm 的普通螺纹其中右旋可以不标注
简单的标注可以为M10*1.5-40或M10-20,粗牙螺纹可以不标注螺距,但是细牙必须标注。
5.丝锥的标示方法
6.轴承的分类及等级
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
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平时使用较少,
主要介绍滚动轴承它的等级分类
2级精度最高。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源自公制或米制,旧称“万国公制”,是现时世界上最普遍采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系统,采用十进制进位系统。
是18世纪末科学家的努力,最早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9年被法国作为度量衡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在公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位制,于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推荐各国采用,其国际简称为SI。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大会采纳和推荐的一种一贯单位制。
在国际单位制中,将单位分成三类: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和辅助单位。
7个严格定义的基本单位是: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流(安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和发光强度(坎德拉)。
基本单位在量纲上彼此独立,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辅助单位目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
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
各种物理量通过描述自然规律的方程及其定义而彼此相互联系。
为了方便,选取一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作为基本量,其他量则根据基本量和有关方程来表示,称为导出量。
常用基本计量单位
三、部分常用物理量符号和法定单位
四、计量单位换算
五、计量单位的使用及标示方法
1.根据《机械制图》国际标准组织的相关规定,图面尺寸计量单位为mm、kg时,允许不写出计量单位。
同一图面计量单位有不同时,必须在尺寸后标明计量单位;图纸采用其它单位制时,必须标明计量单位,如:英寸(in)
2。
表面粗造度计量单位为um;
3.常用标注尺寸的符号
直径:φ;半径:R;球直径:Sφ;球半径:SR;厚度:t;
4。
普通螺纹的标示方法,
如:M10*1.5LH—5g6g-40
为左旋M10*1。
5 旋合长度为40mm 的普通螺纹其中右旋可以不标注
简单的标注可以为M10*1.5-40或M10-20,粗牙螺纹可以不标注螺距,但是细牙必须标注。
5.丝锥的标示方法
M5*0.5—7H或M5*0.5—H2
6。
轴承的分类及等级
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
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平时使用较少,
轴承的精度等级包括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它的等级精度是从普通级0级到6级、5级、4级、2级,依次增高,2级精度最高。
附录一国际单位制1. 七个SI基本单位的定义(1) 长度单位——米(m)。
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1983)。
(2) 质量单位——千克(kg)。
千克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1889;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1901)。
(3) 时间单位——秒(s)。
秒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决议1)。
(4) 电流单位——安[培](A)。
安[培]是电流的单位。
在真空中,截面可忽略的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国际计量委员会,1946,协议2;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1948,批准)。
(5) 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
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是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决议4)。
(6)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mol)。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1971,决议3)。
(7) 光强度单位——坎[德拉](cd)。
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的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45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1979,决议3)。
2. SI的基本内容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内容包括:(1) SI基本单位及其定义与符号。
(2) 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包括SI辅助单位)及其定义与符号。
(3) SI词头与符号。
(4) 可与SI并用的单位及其与SI的关系。
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名称
国际单位制共有七个基本单位: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K,电流A,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
基本单位在量纲上彼此独立,导出单位很多,都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起来而构成的。
辅助单位只有两个,纯系几何单位。
当然,辅助单位也可以再构成导出单位。
各种物理量通过描述自然规律的方程及其定义而彼此相互联系。
为了方便,选取一组相互独立的物理量,作为基本量,其他量则根据基本量和有关方程来表示,称为导出量。
1948年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决议,责成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研究并制定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力图建立一种科学实用的计量单位制。
1954年第10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采用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6个量作为实用计量单位制的基本量。
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按决议,把这种实用计量单位制定名为国际单位制,以SI作为国际单位制通用的缩写符号;
制定用于构成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称为SI词头)、SI导出单位和SI辅助单位的规则以及其他规定,形成一整套计量单位规则。
1971年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决定在前面6个量的基础上,增加“物质的量”作为国际单位制的第7个基本量,并通过了以它们的相应单位作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