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聚合物晶态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24
第2章晶体结构提纲:2.1 晶体学基础2.2 金属的晶体结构2.3 合金相结构2.4 离子晶体结构2.5 共价晶体结构2.6 聚合物的晶态结构2.7 非晶态结构学习要求:掌握晶体学基础及典型晶体的晶体结构,了解复杂晶体(包括合金相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的结构,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特点)、准晶态结构、液晶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1.晶体学基础(包括空间点阵概念、分类以及它与晶体结构的关系;晶胞的划分,晶向指数、晶面指数、六方晶系指数、晶带和晶带定律、晶面间距的确定、极射投影);2.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晶胞中的原子数、点阵常数与原子半径、配位数与致密度、堆垛方式、间隙类型与大小);3.合金相结构(固溶体、中间相的概念、分类与特征);4.离子晶体的结构规则及典型晶体结构(AB、AB2、硅酸盐);5、共价晶的结构规则及典型晶体结构体(金刚石)6、聚合物的晶态结构、准晶态结构、液晶结构和非晶态结构。
重点内容1.选取晶胞的原则;Ⅰ) 选取的平行六面体应与宏观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Ⅱ)平行六面体内的棱和角相等的数目应最多;Ⅲ)当平行六面体的棱角存在直角时,直角的数目应最多;Ⅳ)在满足上条件,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
2.7个晶系,14种布拉菲空间点阵的特征;(1)简单三斜(2)简单单斜底心单斜(3)简单正交底心正交体心正交面心正交(4)简单六方(5)简单四方体心四方(6)简单菱方(7)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的标注,包括六方体系,重要晶向和晶面需要记忆。
4.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轴,共带面,晶面间距5.8种,即1,2,3,4,6,i,m,。
或C1,C2,C3,C4,C6 ,C i,C s,S4。
微观对称元素6.极射投影与Wulff网;标hkl直角坐系d4⎧⎨⎩微观11213215243滑动面 a,b,c,n,d螺旋轴 2;3,3;4,4,4;6,6,6,6,67.三种典型金属晶体结构的晶体学特点;在金属晶体结构中,最常见的是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和密排六方(hcp)三种典型结构,其中fcc和hcp系密排结构,具有最高的致密度和配位数。
1.物质的结构:在平衡态分子中原子间或平衡态分子间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2.高分子的链结构:单个分子链中原子或基团的排列情况。
3.近程结构:单个高分子内一个或几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或立体化学结构。
4.远程结构:单个高分子的大小和在空间的形态。
5.构型: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要改变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的断裂或重组)6.构象:由于单键的内旋转而引起的高分子链在空间的不同形态。
(要改变构象,不需经过破坏化学键,只要求键可以内旋转)7.链接异构: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连接的序列结构。
顺序异构体:由于结构单元间键接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
8.支化度:单位体积内支化点的数目或两个相邻支化点间的平均分子量。
(支化可溶解,不可熔融;短支链使物理性能降低,长支链使粘度增大)9.交联:高分子链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三维空间网状分子。
(可溶胀,不可溶解,更不可熔融)10.交联度:单位体积内交联点的数目或两个相邻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
11.旋光异构:由于主链上存在不对称的C原子而产生的立体异构。
12.全同异构:结构单元中含不对称的C*的高聚物,C—C键成锯齿形状放在一个平面上。
当取代基全部处于主链平面一侧(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
间同异构:取代基相间的分布于主链平面的两侧(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连接)无规异构:取代基在平面两侧作不规则分布(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无规连接)13.等规度:全同或间同立构单元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14.几何异构:主链上存在孤立双键而产生的立体异构。
15.内旋转:以σ键相连的两个原子可以相对旋转而不影响电子云分布。
16.柔顺性:高分子链的各种可卷曲的性能或者说高分子链能改变其构象的性质。
17.自由内旋转:碳链上不带有其他基团,C—C单键的内旋转是完全自由的,旋转过程中不发生能量变化。
18.受阻内旋转:碳原子上总带有其他原子或基团,相互接近时,会产生排斥力,即受阻旋转要消耗一定能量,克服内旋转所受到的阻力。
实验六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晶态结构用偏光显微镜研究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是目前实验室中较为简便而实用的方法。
众所周知,随着结晶条件的不用,聚合物的结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单晶、树枝晶、球晶、纤维晶及伸直链晶体等。
在从浓溶液中析出或熔体冷却结晶时,聚合物倾向于生成这种比单晶复杂的多晶聚集体,通常呈球形,故称为“球晶”。
球晶可以长得很大。
对于几微米以上的球晶,用普通的偏光显微镜就可以进行观察;对小于几微米的球晶,则用电子显微镜或小角激光光散射法进行研究。
聚合物制品的实际使用性能(如光学透明性、冲击强度等)与材料内部的结晶形态,晶粒大小及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聚合物结晶形态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目的要求1.了解偏光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2.观察聚合物的结晶形态,估算聚丙烯球晶大小。
二、基本原理球晶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折叠链结构的片晶(晶片厚度在10mm左右)。
许多这样的晶片从一个中心(晶核)向四面八方生长,发展成为一个球状聚集体。
根据振动的特点不同,光有自然光和偏振光之分。
自然光的光振动(电场强度E的振动)均匀地分布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如图6-1所示;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选择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这种光称为平面偏光,或偏振光如图6-1(2)所示。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叫做振动面。
如果沿着同一方向有两个具有相同波长并在同一振动平面内的光传播,则二者相互起作用而发生干涉。
由起偏振物质产生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称为该物质的偏振轴,偏振轴并不是单独一条直线,而是表示一种方向。
如图6-1(2)所示。
自然光经过第一偏振片后,变成图6-1偏振光,如果第二个偏振片的偏振轴与第一片平行,则偏振光能继续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如果将其中任意一片偏振片的偏振轴旋转90°,使它们的偏振轴相互垂直。
这样的组合,便变成光的不透明体,这时两偏振片处于正交。
《高分子材料导论》思考题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述1.试从不同角度把材料进行分类,并阐述三大材料的特性。
按化学组成分类:金属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按状态分类:气态。
固态:单晶.多晶.非晶.复合材料.液态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使用领域分类:电子材料。
耐火材料。
医用材料。
耐蚀材料。
建筑材料三大材料:(1)金属材料富于展性和延性,有良好的导电及导热性、较高的强度及耐冲击性。
(2)无机材料一般硬度大、性脆、强度高、抗化学腐蚀、对电和热的绝缘性好。
(3)高分子材料的一般特点是质轻、耐腐蚀、绝缘性好、易于成型加工,但强度、耐磨性及使用寿命较差。
2.说出材料、材料工艺过程的定义。
材料——具有满足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性状的物质。
由化学物质或原料转变成适用于一定用场的材料,其转变过程称为材料化过程或材料工艺过程。
3.原子之间或分子之间的结合键一般有哪些形式?试论述各种结合键的特点。
离子键:无方向性,键能较大。
由离子键构成的材料具有结构稳定、熔点高、硬度大、膨胀系数小的特点。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两个基本特点。
键能较大,由共价结合而形成的材料一般都是绝缘体。
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并且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金属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4.何为非晶态结构?非晶态结构材料有何共同特点?原子排列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的结构称为非晶态结构或无定形结构,非晶态结构又称玻璃态结构。
共同特点是:结构长程无序,物理性质一般是各向同性的;没有固定的熔点,而是一个依冷却速度而改变的转变温度范围;塑性形变一般较大,导热率和热膨胀性都比较小。
5.材料的特征性能主要哪些方面?热学、力学、电学、磁学、光学、化学等性能6.什么是材料的功能物性?材料的功能物性包括哪些方面?功能物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对材料施加某种作用时,通过材料将这种作用转换为另一形式功能的性质。
包括:1热电转换性能2光-热转换性能3光-电转换性能4力-电转换性能5磁-光转换性能6电-光转换性能7声-光转换性能7.材料工艺与材料结构及性能有何关系?材料工艺,包括材料合成工艺及材料加工工艺,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因而对材料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高分子化学第5章作业(100分)1(简答题)请解释什么是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并简要说明以上四种方法的优缺点。
(10分)答案:本体聚合: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热、光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优点:(1)产品纯净,尤其适用于制透明板材、型材;(2)聚合设备相对简单,可连续生产。
缺点:(1)体系很粘;(2)聚合热不易扩散,反应难以控制,轻则造成局部过热(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重则聚合温度失调,引起爆聚;(3)产生凝胶效应,出现自动加速现象,更易使聚合反应失控。
溶液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聚合反应。
优点:(1)聚合热易撤除,可避免局部过热;(2)体系粘度低,自动加速效应不明显;(3)反应物料易输送;(4)可直接制成聚合物溶液产品。
缺点:(1)单体被溶剂稀释,浓度低,聚合速率慢,设备利用率低;(2)单体浓度低和向溶剂链转移的双重结果,使聚合物分子量降低;(3)溶剂的分离回收成本高,且难以从聚合物中完全除去;(4)溶剂的使用易产生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
悬浮聚合:将不溶于水的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聚合,这是自由基聚合特有的聚合方法。
优点:(1)体系粘度低,传热和温度容易控制,产品分子量及其分布比较稳定;(2)产品分子量比溶液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少;(3)后处理工序比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也低,粒状树脂可直接成型。
缺点:(1)聚合产物中有较多量的分散剂,影响其性能;(2)难以实现连续化。
乳液聚合:在搅拌作用下,将单体在水中分散成乳状液,进而进行聚合反应。
优点:(1)水为分散介质(安全、环保、低黏),易撤热控温、易输送;(2)聚合速率快,产物分子量高;(3)可直接用于聚合物乳胶的场合。
缺点:(1)需要固体产品时,后处理(凝聚、洗涤、脱水、干燥)麻烦,成本较高;(2)难以除尽乳化剂残留物,有损电性能等。
2(简答题)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配方体系中分别有哪些物质?它们的聚合场所分别是哪里?(10分)答案:悬浮聚合:配方—单体、水、油溶性引发剂、分散剂;聚合场所—分散的单体液滴。
聚合物结构三个层次聚合物结构的三个层次近程结构——系指单个⼤分⼦链内部⼀个或⼏个结构单元的化学结构和⽴体化学结决定聚合物性能的根本性物质基础,亦是决定远程结构和凝聚态结构的重要因素。
远程结构——系指由数⽬众多的结构单元组成的单个⼤分⼦链的长短及其在空间存在的各种形态(是直链还是有⽀链?是刚性的还是柔性的?是折叠状,还是螺旋状的?)。
凝聚态结构——系指聚合物在宏观上所表现出的分⼦凝聚结构类型。
包括⾮晶态、结晶态、取向态、液晶态、织态结构,前四个描述是聚合物的堆砌⽅式,织态为不同聚合物分⼦链或与添加剂间的结合和堆砌⽅式,以结晶态和⾮晶态最常见。
分⼦链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性质最基本、最重要的结构层次。
熔点、密度、溶解性、溶液或熔体的粘度、粘附性能很⼤程度上取决于分⼦结构;⽽凝聚态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材料和制品的使⽤性能,尤其是⼒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关于化学结构与物理结构的确切划分,普遍认同的是提出的界定原则:化学结构:除⾮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即同时⽣成新的化学键才能够产⽣改变的分⼦结构。
聚合物结构中所包括的结构单元的组成及其空间构型属于化学结构。
物理结构:将⼤分⼦内部、之间或者基团与⼤分⼦之间的形态学表述。
取向、结晶和分⼦链的构象则属于物理结构⼤分⼦链的近程结构⼤分⼦链的近程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连接⽅式、结构异构、⽴体异构、以及共聚物的序列结构等五个主要⽅⾯。
1.2.1 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结论1:聚合物的近程结构,即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远程结构和凝聚态结构以及聚合物性能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尼龙-66、PET 、PBT ~缩聚物, PP 、PS 、PMMA 、PB ~加聚物归纳表中三条主要规律:1)杂链聚合物(多为缩合聚合物)与碳链聚合物(多为加成聚合物)相⽐较,前者的各项物理性能均优于后者;2)在碳链聚合物中,侧基带有极性基团的PVC 和带有苯基的PS 的相对密度和熔点均⾼于⾮极性和低位阻侧基的PE 和PP ;3)缩聚物尼龙和涤纶等的相对密度、熔点、强度和使⽤温度均普遍⾼于⼀般加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