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中学业语文学科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33.05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说明语文一、考试范围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考试范围。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语文学科的考试,从“基础知识与运用”“阅读理解”“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个方面,全面考査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本的语文素养。
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的考査;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査;体现语文与社会实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
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
3.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常用的语文知识。
4.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问题。
5.了解重要的作家及作品。
(二)阅读1.现代文阅读(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
阅读科技作品,还能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7)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能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语文12Ⅰ.考试依据3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其规定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为4考试范围。
5Ⅱ.考试范围6以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所学内容为主,兼顾七、八年级内容。
Ⅲ.考试形式、答卷时间与试卷结构78考试形式:闭卷、笔答9答卷时间:120分钟卷面分值:150分1011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10%-15%,非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约占45%-50%,写作40%。
12试题结构及比例:13基础·运用(20%)约30分14古诗文阅读(15%)约22分15现代文阅读(20%)约30分名著阅读(5%)约8分1617写作(40%) 60分18试题题量在26个小题左右,不超过28个小题。
19Ⅳ.考试目标与要求20语文学科的考试,力求全面考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学段“课21程目标与内容”的落实情况,全面考查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形成的语文素养。
22考试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强调对语文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23对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的语言运用能力,注重综合考查24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526Ⅴ.考试内容与要求27一、基础·运用(一)识记积累28291.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
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302.用规范的正楷或行楷正确书写汉字。
313.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324.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默写规定范围内的古诗文。
丰富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二)表达应用1.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熟语)。
3435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6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3738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一)教育部xx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xx年版)》。
(二)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广东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
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做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
如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运用基础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2019-2020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说明文本资料一、命题依据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2008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语文)》为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正确处理“课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系,正确处理语文学习过程中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学生服务。
三、适用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初中语文学业考试。
四、考试范围《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
考查教材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内容和目标要求(一)积累和运用识记常用汉字3500个,特别是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生字的音、形、义。
正确拼写音节,规范书写,掌握字义。
积累一定量的词语(包括成语),能够正确使用词语。
准确理解常用词词义,能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及表达作用。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掌握语法修辞知识,侧重体会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并能在表情达意时灵活运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语病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重复罗嗦、句义杂糅、自相矛盾)。
背诵“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50篇,积累并能够运用一定量的名人名言。
课外必读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
(二)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与学业考试的重要内容。
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两大部分。
1、现代文阅读重点: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
能掌握初中阶段所涉及的有关文体的文体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进行阅读理解。
阅读记叙性的文章,能找出记叙的要素、人称、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简要分析材料及其详略,识别分析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议论、抒情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指出说明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辨别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议论性的文章,能找出论点、论据(道理、事例),分析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识别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式,了解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分析语言的概括性。
(完整版)初中语文考试大纲初中语文考试大纲考试目标本考试的目标是评估学生对于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通过考试,学生应该能够展示以下技能和能力:- 理解和分析中文文本,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运用所学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 理解中文语言和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 阅读理解:学生将被提供一些中文文本,并需要回答相关问题来展示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写作能力,包括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的正确运用,以及表达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3. 诗歌和散文的鉴赏:学生需要鉴赏一些经典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来展示他们对于文本内涵和作者意图的理解。
4. 文学常识: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包括著名作家和其代表作品的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体裁的特点等。
考试形式考试将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
笔试笔试部分将占总分的80%。
学生将完成一系列的选择题、填空题和作文题等,用以考核他们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文学常识。
口试口试部分将占总分的20%。
学生将进行口头回答问题和朗读文本等活动,用以考核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学作品的理解。
考试评分考试将根据学生在笔试和口试中的表现综合评分。
评分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语言的正确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创意和思维的发展。
考试准备为了顺利完成考试,学生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熟悉并掌握教材中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2. 多读经典的中文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3. 多进行写作练,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4. 关注中文语言和文化的发展,增加对于文化常识的了解。
通过认真准备和努力研究,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这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梅州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初中毕业生语文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估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一)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二)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我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次: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
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课本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
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
如口语交际、成语运用、改正句子或文章中的毛病、图表与文字和转换等,会写记叙文、说明文、一般的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考试内容和要求能力层级类别细目识记理解运用基础1.默写课本要求应背诵的古代诗歌及本大纲规定的文言文中的重点段落和名言警句。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给字词注拼音,据拼音写出汉字。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及样卷本说明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综合检测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利于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培养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一)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的七-九年级学段所应达到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其中汉字积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主要考试范围,古诗词名句积累以现用教材的古诗词篇目(含附录)为主要考试范围,古文名句积累以《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附录中推荐篇目为主要考试范围,现代文阅读材料采用难度适宜的课外阅读材料,古诗词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文言文阅读材料采用现用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或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
(二)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在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中,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情况以及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筛选、概括、鉴赏、探究等能力;在写作中,考查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对考查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以字母a、b、c表示。
a——了解与识记。
如:能正确辨识常用字,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默写现用教材中古诗词(含附录)名句。
b——理解与分析。
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c——运用与评价。
如:对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作出简明的赏析与评价,在写作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的感受、思考和评析能力。
(三)命题要求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按照《201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考试大纲(语文)I.考试目标与要求一、全面测试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语文学习所达到的水平。
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二、全面反映语文的学科特性语文命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与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三、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命题应该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加强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命题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文教育也是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创造表现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时代的发展状况和人的文化修养,语文命题应该引导学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精华,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
总之,语文命题应该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II.考试范围与要求语文中考,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在语文学习方面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一、积累与运用1.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多音字的多种读音。
2.汉字改错: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识别和改正错别字。
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一、编写说明《2019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语文)》(以下简称《纲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安徽省教育厅有关中考改革的文件精神,并结合我省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制定的。
二、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水平分为五个层级,表述如下: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基本的能力层级。
例如,对常用汉字,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基本意义;准确默写《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文的句、段、篇。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的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段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从整体的角度着眼,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语言材料,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中获取重要信息;准确概括段意或层意,归纳文章中心。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自主策划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并用书面形式展示活动成果;能写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
E(欣赏评价):指对语言材料和自然、社会、人生现象的鉴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审美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例如,在阅读中,品味文学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写作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本《纲要》从这三个方面规定考试内容。
表述如下: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览表代文阅读材料全部选自课外;古诗文考查材料以《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古诗文为主,涉及课外的材料应短小、浅显,与学生已学过的文言知识相关。
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语文积累与运用”考查的范围,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学科考试大纲及说明考试性质今年的宜昌市语文中考将继续坚持“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命题方针。
进一步强化课程标准和教材所提出的能力训练要求,课文的“例子”作用将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地位,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文素材仍然会被充分重视。
因此,2019年语文学业考试将继续坚持有利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考试上凸显新特色,迈出新步伐。
一、毕业与选拔兼顾学业考试既要担负毕业合格的水平认定任务,又要实现升学选拔的检测目标,因此,命题力求难易适度,坡度平稳,既展示初中三年学生基本语文水平,又有区分度。
二、测量与展示兼顾中考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它既要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与收获进行准确的测量,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手段,应该成为推动学生发展的一种教育过程。
因此,中考语文命题应在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积累和潜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把考试变成学生自我展示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平台。
三、评价与引导兼顾“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中考的过程,既是一个教学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学引导的过程。
广大基层老师尤其应该研究中考对今后教学的导向作用,以促进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
考试内容及目标要求一、考试内容及要求1.【汉字】⑴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检字方法,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⑵使用硬笔熟练、规范地书写正楷字,保持卷面整洁,并努力提高书写的速度。
⑶临摹名家书法,了解书法常识,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2.【阅读】⑴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⑵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鼓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