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钙测定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75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血钙2.59
血钙是指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通常以毫摩尔/升(mmol/L)或毫克/分升(mg/dL)来表示。
正常血钙范围通常在2.2-2.6mmol/L 或8.8-10.4mg/dL之间。
根据你提供的数据,血钙浓度为
2.59mmol/L,处于正常范围内。
然而,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评估血钙水平的意义。
高血钙(高钙血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疾病、肾脏疾病或某些肿瘤有关。
低血钙(低钙血症)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维生素D缺乏、肾功能障碍或营养不良等有关。
因此,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包括症状、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全面评估血钙水平的意义。
如果血钙异常,建议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血钙水平的意义。
什么是高钙血症?
【答】成人血清蛋白浓度正常时,血清钙>2.75mmo1∕1称为高钙血症。
正常人体内每千克体重含钙量为1~2g,其中98%在骨骼。
成人正常血钙水平为2.25~2.75mmo1/1,主要受PTH和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1,25-(0H)~D3)的调节,其他调节因素包括降钙素、雌激素、泌乳素、酸碱平衡等,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肾脏、肠道和骨骼,其中肾脏的作用为短期调节,而小肠和骨骼维持中期或长期的钙平衡。
以往临床研究发现CKD患者以低钙血症多见,但近年来高钙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易出现钙、磷乘积过高,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些患者常常在摄入低剂量维生素D或钙补充后出现高钙血症。
低转运骨病时可从肠道吸收过多的钙,但并不沉积在骨,因此引起高钙血症。
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可伴有高钙血症(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成功肾移植后,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导致高钙血症。
另外,高钙血症也可以是CKD-MBD治疗的后果,比如摄入含钙、磷结合剂后增加肠道钙吸收,当钙盐与维生素D制剂联合使用更易使血钙升高。
常用化验的数值及意义时间:2018.2.13地点:肝胆脾胃科办公室参加人员:记录人:1.尿常规化验单上各指标临床意义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胆红素、蛋白质、葡萄糖、尿比重、隐血、PH、维C这十一种。
具体临床意义如下:1、尿白细胞(U—LEU)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
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炎、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
2、尿酮体(U-Ke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妊娠呕吐、子痫、腹泻、中毒、伤寒、麻疹、猩红热、肺炎、败血症、急性风湿热、急性粟粒性肺结、惊厥等。
此外,饥饿、分娩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3、尿亚硝酸盐(NIT)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
4、尿胆原(URO或UBG)正常参考值:弱阳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肝病等。
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5、尿胆红素(U-BIL)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石症、胆道肿瘤、胆道蛔虫、胰头癌等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和肝癌、肝硬化、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6、尿蛋白(R-PRO)正常参考值: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多发性骨髓瘤、肾移植术后等。
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
7、葡萄糖(U—Glu)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机能亢进、嗜细胞瘤、胰腺炎、胰腺癌、严重肾功能不全等。
此外,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血糖升高,使尿糖阳性。
正常血钙浓度:血钙正常值通常指血清钙值,可分为总钙、离子钙两种水平,总钙正常值为2.25-2.58mmol/L,离子钙正常值为1.10-1.34mmol/L 。
血清总钙超过2.58mmol/L称为高钙血症,血清总钙低于
2.25mmol/L 称为低钙血症。
以血清总钙浓度超过
3.5mmol/L为例,多为不正常表现,可能是钙元素丢失过多,或患者有代谢性脑病、胃肠道症状等情况引发的,而且这种情况通常称为高钙血症危象,在血钙浓度下降后症状就会缓解。
一般情况下,血清钙值比较稳定,但也可以受其他因素影响发生该病。
如果血钙偏低,可以进食高钙的食物。
牛奶即奶制品,大豆,豆腐,炒坚果,深绿叶子蔬菜等都是富含钙质的食品。
如果食物不能纠正低钙,可以口服补钙药物,比如碳酸钙D3片,维D钙咀嚼片等,都是补钙效果比较确切的药物。
还要注意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增加钙质在骨骼的沉积,使骨骼更强健。
血清钙2.57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血清钙是指人体血液中的钙离子浓度,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元素之一。
血清钙的正常范围通常在2.1-2.6mmol/L之间,而血清钙2.57mmol/L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也有可能受到一些疾病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清钙的相关知识,包括其作用、正常范围,不同因素对其影响以及异常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血清钙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维持骨骼结构的重要成分,还参与了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多种生理过程。
血清钙的浓度的稳定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人体通过饮食摄入的钙质会在肠道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骨骼和其他组织中。
如果摄入的钙过多或者过少,都可能引起血清钙浓度异常。
正常范围的血清钙浓度在2.1-2.6mmol/L之间。
如果血清钙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高钙血症的症状,包括口渴、尿量增多、肾结石等。
高钙血症的原因可能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过度补钙、激素药物滥用等。
而血清钙浓度过低则可能引起低钙血症,症状包括手部抽搐、骨骼疼痛等。
低钙血症的原因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等。
当血清钙浓度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血清钙浓度的具体数值来确定治疗方案。
治疗高钙血症通常会采取限制钙质摄入、增加尿液排泄、使用药物等方式。
而治疗低钙血症则可能会通过口服维生素D或钙剂来补充钙质。
需要提醒的是,患有高钙血症或低钙血症的患者应该避免自行补钙或口服维生素D等行为,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血清钙是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浓度的稳定对身体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当血清钙浓度异常时,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以维持人体内钙的平衡。
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摄入或缺乏钙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维持血清钙的正常水平也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清钙的相关知识,保持健康的身体。
血清钙2.54 -回复血清钙(serum calcium)是指在血液中测得的钙离子的浓度。
正常血清钙水平对于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非常重要。
一个健康的人体内维持着一定的血清钙水平范围,这种平衡有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并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血清钙水平往往受激素和维生素D的调节。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钙调素(calcitonin)是最主要的两种参与钙代谢的激素。
这两种激素协同工作以维持血清钙水平的稳定。
如果血清钙水平升高,PTH会被激活以促使肾脏排钙和骨骼释放钙,而钙调素则可以促使肾脏排钙、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
反之,如果血清钙水平降低,钙调素会减少肾脏对钙的排泄,而PTH则会在肾脏中激活维生素D从而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通过这种复杂的调节机制,体内的钙平衡得以维持。
血清钙水平的变化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低血钙(hypocalcemia)是指血清钙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甲状腺手术后、患有慢性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身上。
低血钙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症状包括手指或嘴唇的刺痛、肌肉抽搐或痉挛等。
严重的低血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抽搐,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
相反,高血钙(hypercalcemia)是指血清钙浓度超过正常范围。
它可能出现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摄入过多维生素D或服用含有大剂量钙的药物等情况下。
高血钙可能导致脱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以及肾脏结石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高血钙可能影响肾功能和神经精神状态,甚至导致昏迷。
在临床上,血清钙水平的测量通常是通过血液测试来完成。
这个测试不需要特殊的准备,只需要抽取一定量的血液即可。
血液中的钙离子会被计量,从而确定血清钙水平。
在进行这个测试之前,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症状,并可能会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可能引起异常血清钙水平的原因。
根据异常血清钙水平的不同原因,医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钙测定的生理和临床意义尿钙的多少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密切相关。
尿钙测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仅反映体内钙代谢的变化,而且能了解骨代谢的变化。
尿钙是钙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使肠道钙吸收、骨吸收、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多种生理过程的最后结果。
因此,尿钙司‘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程的变化。
如在婴幼儿,虽然从母乳中或牛乳中获得大量的钙,但尿钙很少,吸收的钙多用于骨骼生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钙也逐渐增加。
到成人,骨骼生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尿钙也比较稳定。
此外,尿钙也可反映饮食钙量的变化,饮食钙量增加,尿钙显著增加,饮食钙量减少,尿钙也随之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尿钙,根据24h尿钙的多少,可将高尿钙分为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
绝对性高尿钙是指在低钙饮食时24h尿钙超过200mg。
相对性高尿钙是指24h尿钙绝对值在正常范围内,但因与摄入钙和血浆钙相比较显著高于正常,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的尿钙排量为相对性尿钙。
尿钙测定结合饮食摄入量测定及血清钙测定,不仅能区别绝对性高尿钙和相对性高尿钙,而且能初步鉴别饮食性高尿钙、肠吸收性高尿钙和骨吸收性高尿钙。
饮食摄入大量的钙,虽然血钙无明显增加,但尿钙可显著增加;减少饮食中钙摄入量,尿钙可减至正常。
正常人每日饮食钙超过1z,就可能使尿钙显著高于正常。
肠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饮食钙虽无明显增加,而肠钙吸收率显著增加,致使滤过钙负荷增加和尿钙增加,肠钙吸收率高是特发性高尿钙常见的原因。
骨吸收性高尿钙是指骨吸收增加,使大量骨钙溶解入血,引起血钙增高,钙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尿钙增加。
这种情况下,即使饮食中无钙摄入,尿钙也不会明显减少。
尿钙测定不仅对上述疾病有鉴别价值,而且对肾结石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很早人们就知道高尿钙病人肾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钙者。
泌尿系结石中较常见的是草酸钙和磷酸钙结石,这两种钙盐在尿中都是较难溶解的。
血清钙的正常值范围一般在 2.25-2.52mmol/L,不同医院的参考范围可能略有差异。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血清钙2.54mmol/L在正常范围内,属于正常值。
血清钙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之一,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细胞膜的通透性以及血液的凝固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血清钙浓度异常,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手足抽搐、肌肉痉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如果您的血清钙值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维持血清钙的平衡,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肉、鸡蛋等,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和阳光照射也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血钙和白蛋白计算公式
血钙和白蛋白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指标,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评估血液中的浓度和水平。
血钙是指血液中钙离子的浓度,通常以毫摩尔/升(mmol/L)为单位表示。
血钙的计算公式如下:
血钙(mmol/L)= [总钙浓度(mmol/L)-血浆蛋白结合钙浓度(mmol/L)] ×1.25
其中,总钙浓度包括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的浓度,而血浆蛋白结合钙浓度表示与白蛋白结合的钙离子浓度。
1.25是一个常数,用于将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的浓度转换为总钙浓度。
血钙的正常范围为 2.1-2.6 mmol/L。
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血浆蛋白,常用于评估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
白蛋白的浓度通常以克/升(g/L)为单位表示。
白蛋白的计算公式如下:
白蛋白(g/L)= 血清白蛋白质量(g)/ 血浆体积(L)
其中,血清白蛋白质量表示血液中的白蛋白总量,血浆体积是血浆中的总体积。
白蛋白正常范围为35-50 g/L。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计算公式只是用于评估血液中血钙和白蛋白的浓度,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其他检查结果。
人体微量元素正常值1. 铜(Cu):铜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脑发育、造血功能、铁代谢以及胶原蛋白的形成和骨骼发育等都有重要影响。
正常人体血清铜的参考范围为11.0-22.0μmol/L。
2. 锌(Zn):锌在蛋白质合成、DNA合成和修复、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常人体血清锌的参考范围为9.0-17.0μmol/L。
3. 钙(Ca):钙是人体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对于维持骨骼结构、神经肌肉传导、血液凝固以及细胞功能维持等非常重要。
正常人体血清钙的参考范围为2.2-2.6mmol/L。
4. 镁(Mg):镁参与多种酶的活化,对蛋白质合成、骨骼形成、神经肌肉传导等功能有重要作用。
正常人体血清镁的参考范围为0.7-1.1mmol/L。
5. 铁(Fe):铁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参与血液中氧气的运输。
正常人体血清铁的参考范围为9-30μmol/L。
6. 硒(Se):硒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对抗氧化应激有重要作用,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甲状腺功能等也有影响。
正常人体血清硒的参考范围为0.7-1.8μmol/L。
7. 锰(Mn):锰是多种酶的辅因子,参与脂肪代谢、骨骼发育以及天然抗氧化防御等。
正常人体血清锰的参考范围为1.8-3.0μmol/L。
8.碘(I):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对机体代谢和神经系统发育有重要影响。
正常人体血清碘的参考范围为90-220μg/L。
9.锶(Sr):锶对人体骨骼发育和保持骨密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与钙质代谢相关。
正常人体血清锶的参考范围为20-120μg/L。
10. 硅(Si):硅是骨骼和结缔组织中的重要组分,对骨骼发育和结缔组织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正常人体血清硅的参考范围为20-40μmol/L。
总结起来,人体微量元素的正常范围是需要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参考标准,在不同人群中可能会有所不同。
正常的微量元素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血钙的标准范围通常在不同的医疗实验室和医疗机构之间会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钙标准范围如下:
总血钙(血清钙)范围:通常在8.5毫克/分升(mg/dL)到10.4毫克/分升(mg/dL)之间。
这个范围包括游离钙和蛋白结合钙。
游离钙是血液中不与蛋白质结合的钙,通常占总血钙的一小部分。
蛋白结合钙则与蛋白质结合,主要是白蛋白。
游离钙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地反映了钙的生物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标准范围可能会在不同的实验室和国家/地区之间略有不同,因此,在进行血钙检测和解释结果时,最好参考您所在地区或医疗机构的具体参考范围。
此外,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如儿童、孕妇、老年人、某些疾病状态等)可能导致血钙水平的变化,因此在医疗诊断和评估过程中,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来解释血钙结果。
如果您有血钙方面的健康担忧或问题,建议咨询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准确的评估和建议。
参考值:血清总钙:2.25~2.75mmol/L 离子钙:0.94~1.26mmol/L 临床意义:(1)血清钙升高:高血钙症比较少见,引起血钙增加的原因有溶骨作用增强,小肠吸收作用增加以及肾对钙的吸收增加等。
可见于下述情况。
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多见于甲状旁腺腺瘤,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等情况。
2)甲状旁腺素异位分泌:某些恶性肿瘤可以分泌甲状旁腺素,如肾癌、支气管癌等,但此种情况如未发现原发癌瘤,则很难诊断。
3)恶性肿瘤骨转移是引起血钙升高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肺癌等伴有骨转移时有大量骨质破坏,而肾和肠又不能及时清除过多的钙,遂引起高血钙。
4)维生素D中毒,多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预防佝偻病,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而引起,但此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5)其他:此外高血钙还可见于类肉瘤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酸中毒、脱水等情况。
(2)血清钙减低;低血钙症临床上较多见,尤多见于婴幼儿。
1)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可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后、放射性治疗甲状腺癌时伤及甲状旁腺等情况。
血清钙可降到1.75 mmol /L以下,血磷可增高。
2)维生素缺D缺乏:常见原因有食物中维生素D缺乏,阳光照射少,消化系统疾患导致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时,钙、磷经肠道吸收少,导致血钙、血磷降低。
而血钙降叉引起甲状旁腺功能继发性亢进,这样虽能使血钙维持在近于正常水平,但磷大量从肾排出,引起血磷下降,使得钙、磷乘积下降。
婴幼儿缺乏维生素D可引起佝偻病,成人引起软骨病。
3)新生儿低血钙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惊厥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生后一周内。
4)长期低钙饮食或吸收不良:严重乳糜泻时,食物中的钙与未吸收的脂肪酸结合,生成钙皂,排出体外,造成低钙。
5)严重肝病、慢性肾病、尿毒症、远曲小管性酸中毒等时血清钙可下降,血浆蛋白减低时可使非扩散性钙降低。
6)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pH升高时血清游离钙和性成分结合加强,虽然总钙不变但离子钙下降是碱中毒时产生手足抽溺的主要原因。
如有酸中毒,pH下降,游离钙浓度可相对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