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人体结构图-女性内生殖系统侧面观
- 格式:doc
- 大小:221.50 KB
- 文档页数:1
一、阴阜。
阴阜(monsveneris)为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外阴局部,由皮肤及很厚的脂肪层所构成。
阴阜下邻两侧大阴唇。
青春期,阴阜皮肤上开始长出阴毛(pubis hairs),其分布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
阴阜皮下的丰富脂肪组织和皮肤上的阴毛,在性交时起支撑和减震缓冲作。
抚摸阴阜或轻轻揉捏可以起到性剌激作用,男女阴阜互相摩擦可以使女性产生性快感。
二、大阴唇。
大阴唇(labium majus pudendi)为外阴两侧、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长圆形隆起的皮肤皱襞。
前连阴阜,后连会阴;由阴阜起向下向后伸张开来,前面左、右大阴唇在阴阜联合成为前联合,后面的二端在阴唇系带下方会合成为阴唇后联合,后联合位于肛门前,但不如前联合明显。
大阴唇外面长有阴毛。
皮下为较厚的疏松脂肪组织、弹性纤维及静脉丛,受伤后易成血肿。
大阴唇含有皮脂腺和汗腺。
外侧面皮肤有色素沉着,上有阴毛;内侧面淡粉红色,类似粘膜,上无阴毛。
成年未婚妇女和肥胖妇女的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盖着小阴唇、阴道口及尿道口。
经产妇的大阴唇由于分娩影响而向两侧分开。
大阴唇遮盖住小阴唇、阴道口和尿道口,有性欲时,大阴唇张开,其遮盖部位露出外表,甚至暴露出阴道口。
大阴唇的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又肥又厚,有的又小又薄。
三、小阴唇。
小阴唇(nympha)是一对薄的粘膜皱襞,在大阴唇的内侧,外表光滑无毛、湿润。
色褐或粉红、鲜红、黑红。
小阴唇的左右两侧的上端分叉相互联合,再分为两叶,其上方的皮褶称为阴蒂包皮,下方的皮褶称为阴蒂系带,阴蒂就在他们的中间。
小阴唇的下端在阴道口底下会合,与大阴唇后端融合,形成阴唇系带。
小阴唇粘膜下有丰富的神经分布,故感觉敏锐。
与男性尿道唇相当。
由于大、小阴唇中含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在性刺激和性唤起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性交时阴茎在阴道内抽动而牵动小阴唇使阴蒂受到刺激。
四、阴蒂。
阴蒂(clitoris)又称阴核,位于两侧小阴唇之间的顶端,是两侧大阴唇的上端会合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解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图解外生殖器1.外阴的范围女性外生殖器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称外阴,系指耻骨联合至会阴和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
2.外阴的组成(1)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皮下有丰富的脂肪组织。
青春期开始,其上的皮肤开始生长卷曲的阴毛,是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为外阴两侧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
其前接阴阜,后达会阴。
大阴唇皮下富含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等,局部受伤后易形成血肿(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
为一对纵形皮肤皱襞,表面湿润,酷似黏膜,色褐、无毛,富含神经末梢,故极敏感。
(4)阴蒂位于小阴唇前端。
为海绵体组织,阴蒂头富含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5)阴道前庭为两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
前庭的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
①尿道口:位于阴蒂与阴道口之间,为一不规则的椭圆形小孔。
尿道口后壁两旁有一对腺体,称尿道旁腺,常为细菌潜伏之处。
②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
位于大阴唇后部,是阴道口两侧的腺体。
大似黄豆;腺管细长l~2cm,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性兴奋时分泌黄白色黏液起润滑作用。
正常情况检查时不能触及此腺。
若因感染腺管口闭塞,形成脓肿或囊肿,则能看到或触及。
③前庭球:又称球海绵体,位于前唇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组成,表面覆盖有球海绵体肌。
④阴道口及处女膜:阴道口位于尿道口下方,阴道口上覆有一层薄膜,称为处女膜。
膜中央有一开口。
月经期经血由此流出。
内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为附件。
1.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态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
阴道上端包围宫颈,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
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下端开口于前庭后部。
(2)组织结构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