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6.60 MB
- 文档页数:142
1.虫媒病毒:是指一大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在人、家畜及野生动物间传播疾病的病毒。
2.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流行性乙性脑炎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3.汉坦病毒:即肾综合征山血热病毒,为—ssRNA病毒。
汉坦病毒主要有汉滩型和汉城型4.逆转录病毒:它是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
可引起人和动物白血病和AIDS等疾病5.内基小体:它是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增殖而成的—种圆形或卵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
6.Dane颗粒:大球形颗粒,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
含HBV的表面抗原、核心抗原和e抗原,以及病毒的DNA和DNA多聚酶。
7.无症状HBsAg携带者:特指血液中携带HBsAg半年以上,无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亦正常的慢性携带HBsAg的人,由亚临床型或临床型的患者发展而来。
由于其人数多,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重大。
8.缺陷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
丁型肝炎病毒即为缺陷病毒,本身不能复制,必须在HBV或其它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
9.微生物:微生物是指自然界存在的一大群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它们结构简单、体积微小,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或数千倍以上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0.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11.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1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1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14.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15.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概述该教案全册旨在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提供全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
本教案将涵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并提供相关实验和案例研究,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研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和免疫系统的分类和特征。
- 掌握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在疾病防控和治疗中的应用。
- 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微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微生物在人类和环境中的作用- 常见微生物病原体及其致病机制第二单元:免疫学原理-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 免疫系统与疾病的关系- 免疫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和原理第三单元:微生物与免疫的应用-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 免疫技术在诊断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在生物工程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前沿研究和应用案例教学方法- 讲授和讨论:通过课堂讲授和小组讨论,介绍和解释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 实验和实践: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微生物实验和免疫学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微生物和免疫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方法。
- 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深入了解特定主题的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
教学评估- 平时表现: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作业和小组讨论表现等因素进行评估。
- 实验报告和独立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研究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 《微生物学原理》- 《免疫学导论》-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案例研究》以上是《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案全册》的概要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计划和资源,以便有效教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根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免疫功能对机体〔〕A.是有害的B.是有利的C.具有两重性D.是无害的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质量的大小B.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C.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D.抗原分子外表的特殊化学基团3.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交叉抗原B.异嗜性抗原C.超抗原D.异种抗原4.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Tc细胞5.鉴别B细胞的主要细胞分子是〔〕A.CD34B.CD3C.CD14D.CD196.NK细胞的功能中包括〔〕A.不可以非抗体依赖B.需抗原致敏C.可以抗体依赖D.无需抗原致敏7.极易与肥大细胞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A.IgDB.IgEC.IgG1D.IgA8.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的Ig是〔〕A.IgG和IgMB.IgG和IgAC.IgG和IgED.IgG和IgD9.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组分是〔〕A.C3aB.C3bC.C5aD.C5b10.IL-1主要是由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A.T细胞分泌B.NK细胞分泌C.B细胞分泌D.巨噬细胞分泌11.属于Ⅱ型超敏反响性疾病的是〔〕A.接触性皮炎B.血管性水肿C.新生儿溶血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12.再次抗体应答的特征是〔〕A.抗体以IgM为主,可产生免疫记忆B.抗体以IgE为主C.抗体亲和力高D.受细胞因子种类限制13.分泌I型超敏反响的IgE抗体的浆细胞主要存在的部位是〔〕A.外周血B.淋巴结C.粘膜下固有层D.脾14.生长需要X因子和V因子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流感杆菌C.放线菌D.变形杆菌15.卡介苗用于预防〔〕A.结核病B.麻风病C.白喉D.破伤风16.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是〔〕A.改变蛋白的分子构型B.改变DNA分子构型C.改变细胞壁结构D.改变细胞膜通透性17.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根底是〔〕A.侵袭力和毒素B.噬菌体C.病毒D.类毒素18.需要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的细菌是〔〕A.白喉杆菌B.伤寒杆菌C.军团菌D.麻风杆菌19.抵抗力最强的球菌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肺炎球菌20.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芽胞21.炭疽杆菌抵抗力强是因为该菌存在〔〕A.质粒B.溶原状态C.芽胞D.荚膜22.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A.厘米B.毫米C.微米D.纳米23.属于有包膜病毒的是〔〕A.HIVB.HAVC.脊髓灰质炎病毒D.轮状病毒24.感染后易发生潜伏感染的是〔〕A.水痘-带状疱疹病毒B.流行性感冒病毒C.脊髓灰质炎病毒D.乙型脑炎病毒25.对病毒无抑制作用的是〔〕A.过氧乙酸B.辐射C.干扰素D.抗生素26.常可引起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毒是〔〕A.HBV、HCVB.HSV、HAVC.CMV、HAVD.EBV、HEV27.与B细胞淋巴瘤相关的病毒是〔〕A.HBVB.EBVC.HSVD.CMV28.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环节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是〔〕A.跳蚤B.鼠C.蜱D.蚊29.溶脲脲原体传播引起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B.消化道C.眼-眼D.性接触30.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微生物是〔〕A.普氏立克次氏体B.摩氏立克次氏体C.Q热立克次氏体D.恙虫热立克次氏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填空题】分离培养病毒的方法主要有___、鸡胚培养和细胞培养。
2.【单选题】T细胞表面与TCR形成复合物的分子是()A.CD2B.CD2C.CD28D.CD823.【问答题】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有哪些用途?4.【单选题】人类疱疹病毒感染细胞不会引起哪一种感染类型()A.潜伏感染B.隐性感染C.先天感染D.整合感染5.【填空题】补体系统由___、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组成。
6.【填空题】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是___。
7.【填空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包括___和单核细胞。
8.【单选题】半抗原是()A.异种抗原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大的物质9.【单选题】可介导IgG通过胎盘的功能区是()A.CH3B.CH2C.VHD.VL10.【单选题】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肥大细胞D.K细胞E.NK细胞11.【问答题】抗生素发酵流程的阶段12.【单选题】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A.IgEB.IgMC.IgGD.IgAE.IgD13.【单选题】补体活化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具有()A.溶菌、杀菌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14.【单选题】半抗原本身()A.只有免疫原性,没有抗原性B.只有抗原性,没有免疫原性C.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D.既没有免疫原性,又没有抗原性15.【问答题】按化学结构将抗生素分为哪5大类?16.【填空题】___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17.【单选题】下列关于半抗原,描述正确的是()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C.只有免疫原性D.只有抗原性18.【单选题】B细胞表面与BCR形成复合物的分子是()A.CD3B.CD4C.CD40D.CD7919.【单选题】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是()A.细菌B.病毒C.真菌D.支原体20.【单选题】下列哪项对γδT细胞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于血液中B.其表面抗原受体缺乏多样性C.具有非特异杀瘤作用D.活化的γδT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第2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细菌的运动器官是()A.芽胞B.菌毛C.鞭毛D.荚膜2.【单选题】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A.毒素B.热原质C.侵袭性酶D.色素E.A+B+C3.【问答题】MIC概念4.【填空题】凝集反应包括___、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A.脂类B.多糖C.蛋白质D.脂多糖正确答案:C2.【单选题】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A.有毒性和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C.无毒性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正确答案:E3.【单选题】构象决定基又称为()A.非线性决定基B.线性决定基C.T细胞表位D.不连续决定基正确答案:A4.【单选题】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D.C.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D.外正确答案:D5.【问答题】抗生素发酵流程的阶段正确答案: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及压滤-提取及精制-成品检验-成品包装6.【问答题】大肠埃希菌的检验要点正确答案:1、革兰阴性杆菌;2、EMB平板上黑色有金属光泽菌落;3、生化反应:乳糖发酵试验产酸产气、IMViC试验:++--7.【填空题】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___。
正确答案:中性粒细胞8.【单选题】通过J链形成多聚体的免疫球蛋白之一是()A.IgMB.IgEC.IgDD.IgG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J链是一条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链,主要功能是将单体Ig分子连接成为多聚体。
IgM是由IgM 单体分子通过二硫键和J链连接组成的五聚体;分泌型IgA是由J链连接的IgA二聚体;IgG、IgE、IgD和血清型IgA为单体分子,不含J链。
9.【单选题】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lgMB.IgAC.IgDD.IgEE.lgG正确答案:E10.【单选题】活疫苗的接种次数为()A.1次B.2~3次C.2次D.3次正确答案:A11.【填空题】酶免疫测定方法中应用最广的技术___是。
正确答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2.【单选题】链球菌成分中能诱发机体变态反应的是()A.脂磷壁酸B.M蛋白C.致热外毒素D.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B13.【单选题】关于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B.绝大多数天然抗原都是TD抗原C.有T细胞表位D.无B细胞表位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D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协助的抗原,又称T细胞依赖性抗原。
1.试述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
答: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和应答,可发挥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种功能。
2.试述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答:(1)固有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和B1细胞等。
臣噬细胞可对穿越体表屏障进入局部组织中的病原体产生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局部发生感染时,可迅速穿过血管壁进入感染部位,发挥非特异性杀伤作用;NK细胞是能够非特异识别杀伤某些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自然杀伤细胞;γδT细胞可直接识别结合某些病原体和某些病毒感染或突变细胞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发挥非特异性杀伤作用;B1细胞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多糖抗原,并迅速产生以IgM类抗体为主的泛特异性抗体,产生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
(2)固有免疫分子主要包括补体和细胞因子。
在某些病原体进人体内或抗原与抗体在体内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免疫复合物时,可使补体系统激活产生细菌溶解作用,促进吞噬的调理作用和释放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等生物学效应。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应答及其调节、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试述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答: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主要包括抗原提呈细胞和表达特异性抗原受体的T、B淋巴细胞。
(1)抗原提呈细胞是一类具有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能通过其细胞内MHC分子将加工处理后形成的抗原肽运载到APC细胞表面,供抗原特异性T细胞识别结合,启动特异性免疫细胞。
(2)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T细胞根据其表面标志性CD分子的不同,可分为CD4+辅助T细胞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
(3)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的B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再次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可迅速产生相应高水平IgG类抗体。
4.简述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联系和区别。
全国自考2018年7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课程代码:028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Rh抗原B.AFPC.HLA D.精子抗原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H-2 B.HLAC.SLA D.DLA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的转化酶是( )A.C4b2a B.C4b2a3bC.C3bBb D.C3bnBb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IgG类抗体,产生迅速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C.内毒素D.类毒素1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B.肿瘤特异性抗原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超抗原D.肿瘤抗原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C2a B.C4bC.C5a D.C3b10.主要由T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IL-1 B.IL-2C.IL-6 D.TNF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12.X-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B.毫米C.微米 D.纳米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奈瑟菌16.关于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它们是一大群革兰阴性细菌B.其大多数属于肠道的正常菌群C.其营养要求高D.其生化反应活泼17.多见于因食用污染的海产品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葡萄球菌B.副溶血弧菌C.霍乱弧菌D.大肠杆菌18.感染后临床出现“角弓反张”的中毒表现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梭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肉毒梭菌D.无芽孢厌氧菌19.结核杆菌的常用培养基是( )A.罗氏培养基B.S-S培养基C.普通培养基D.吕氏培养基20.白喉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飞沫传播B.血液传播C.垂直传播D.虫媒传播21.呈现竹节状排列的细菌是( )A.布鲁氏菌B.炭疽杆菌C.葡萄球菌D.鼠疫杆菌22.与胃癌关系密切的细菌是( )A.淋球菌B.结核杆菌C.幽门螺杆菌D.肺炎球菌23.特异性抗病毒细胞免疫中最重要的细胞是( )A.TDTH B.NK细胞C.B细胞D.CTL324.与人的库鲁病有关的病原体是( )A.狂犬病毒B.朊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25.与我国成人以及儿童中的病毒性心肌炎主要相关的病毒是( ) 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轮状病毒26.与卡波济肉瘤关系密切的疱疹病毒是( )A.HHV-5 B.HHV-6C.HHV-7 D.HHV-827.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蚊子B.跳蚤C.虱子 D.老鼠28.可通过乳制品传播的立克次氏体是( )A.普氏立克次氏体B.摩氏立克次氏体C.恙虫热立克次氏体D.Q热立克次氏体29.关于梅毒密螺旋体的微生物学检查,描述错误的是( )A.非螺旋体抗原试验常用作初步筛查B.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用于确诊C.梅毒密螺旋体可以通过革兰染色检查鉴定D.硬下疳渗出液可以作暗视野观察30.沙保氏培养基常用于培养( )A.细菌B.真菌C.病毒 D.螺旋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微生物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免疫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免疫防御机制的学科。
了解微生物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染病原体的致病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免疫防御过程。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清除感染病原体,主要靠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进行免疫防御。
体液免疫主要通过抗体和补体等分子进行免疫防御,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病原体上,使其失去活性,从而被清除。
病原体的致病机制大部分病原体都能够通过一些特定的机制来感染宿主机体,这些机制称为致病机制。
例如,许多细菌通过产生毒素来感染宿主机体,这些毒素可以杀死或损伤宿主细胞,引起炎症和组织损伤。
病毒则需要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感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新病毒颗粒,这些新病毒颗粒会继续感染宿主细胞,导致病程加重。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为了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病原体也会发展出一些免疫逃逸的策略。
例如,某些细菌能够改变细胞表面的抗原性,使得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
病毒则能够通过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来防止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同时病毒还能够抑制宿主免疫系统的抗病毒反应,从而使得感染病程更为严重。
免疫耐受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有一些机制能够使得免疫细胞对某些自身组织成分保持免疫耐受,即不会发起免疫反应,这是为了避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而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发生错误,攻击健康的自身组织,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总体而言,微生物免疫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医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微生物感染和免疫系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扩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