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优质ppt]
- 格式:ppt
- 大小:331.00 KB
- 文档页数:111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总论主要内容•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对什么进行核算?•怎么进行核算?•包括哪些内容?1.1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家庭要算账,一个企业要算账,一个国家同样也要算账•企业算账是会计的主要职责,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算大账,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宏观会计?1.1.1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定义:•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和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功能特点•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市场性:着眼于市场经济特征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特点•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有一套形成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统一核算•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国民经济核算:目标•提供经济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状况的评价,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管理和分析•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协调作用举例:从宏观管理目标说起•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管理目标的统计表述•配合管理目标的统计描述---监测指标:经济增长率--- 以GDP 为基础计算就业率物价指数---- 针对GDP 的物价指数国际收支平衡差额---- 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宏观监测指标的细化•监测指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在其下,有更加系统详细的统计描述,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生产的状况收入分配的状况消费状况投资和金融活动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对外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的动态状况本国与它国的差异状况1.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方法,又称国民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要性和认可程度•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为“二十世纪的重大社会发明”,所提供的主要指标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若干奠基性贡献者为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史地看,国民经济核算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完善的过程从国民收入统计到SNA-53从SNA-53 到SNA-68从SNA68 到SNA-93•目前,SNA93 仍然在继续变化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套核算体系并存的局面SNA, 国民帐户体系, 面对市场经济国家所开发和应用MPS,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针对计划经济国家所开发和应用•伴随苏东国家普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MPS 成为历史, 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SNA 基础上实现了统一1.1.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1.1.4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发展背后的动力和基础是什么?实际经济生活的演进带动了管理对SNA 的需求经济学的发展为SNA 提供了理论基础统计能力的提高为SNA 实现提供了数据基础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通俗来说,就是在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范围✓经济单位✓经济活动1.2.1 一国经济的范围如何界定?•国民经济: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常住单位(resident unit)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定义: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限制的空间范围•基础: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调整:地理领土之外的本国“飞地”和地理领土之内的国外“飞地”使领馆对外新闻\科学研究等机构什么是一国的常住单位?•特征: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1年为标准)•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rest of the world)经济单位常住性的判定•判定依据: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做为原则性标准)•特别注意: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总论主要内容•什么是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对什么进行核算?•怎么进行核算?•包括哪些内容?1.1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家庭要算账,一个企业要算账,一个国家同样也要算账•企业算账是会计的主要职责,针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算大账,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national accounting宏观会计?1.1.1国民经济核算的性质和功能国民经济核算定义:•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和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在一段时期内的状况进行系统的宏观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功能特点•宏观性:区别于企业会计核算•全面性:区别于专题宏观核算•市场性:着眼于市场经济特征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特点•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有一套形成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统一核算•引入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协调一致国民经济核算:目标•提供经济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现经济学所定义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完成状况的评价,为经济政策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管理和分析•在整个经济统计信息系统中发挥协调作用举例:从宏观管理目标说起•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管理目标的统计表述•配合管理目标的统计描述---监测指标:经济增长率--- 以GDP 为基础计算就业率物价指数---- 针对GDP 的物价指数国际收支平衡差额---- 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宏观监测指标的细化•监测指标是浮出水面的冰山,在其下,有更加系统详细的统计描述,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生产的状况收入分配的状况消费状况投资和金融活动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对外经济状况国民经济的动态状况本国与它国的差异状况1.1.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方法,又称国民核算体系、国民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重要性和认可程度•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被视为“二十世纪的重大社会发明”,所提供的主要指标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若干奠基性贡献者为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史地看,国民经济核算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展完善的过程从国民收入统计到SNA-53从SNA-53 到SNA-68从SNA68 到SNA-93•目前,SNA93 仍然在继续变化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两套核算体系并存的局面SNA, 国民帐户体系, 面对市场经济国家所开发和应用MPS,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针对计划经济国家所开发和应用•伴随苏东国家普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MPS 成为历史, 世界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SNA 基础上实现了统一1.1.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1.1.4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发展背后的动力和基础是什么?实际经济生活的演进带动了管理对SNA 的需求经济学的发展为SNA 提供了理论基础统计能力的提高为SNA 实现提供了数据基础1.2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通俗来说,就是在一国范围内各种经济单位所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和✓范围✓经济单位✓经济活动1.2.1 一国经济的范围如何界定?•国民经济:由该国经济领土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常住单位(resident unit)什么是一国的经济领土?•定义: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限制的空间范围•基础:由该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调整:地理领土之外的本国“飞地”和地理领土之内的国外“飞地”使领馆对外新闻\科学研究等机构什么是一国的常住单位?•特征: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1年为标准)•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而被视为国外(rest of the world)经济单位常住性的判定•判定依据:该单位所处的位置;与该国经济的密切程度;时间的长期性(以一年做为原则性标准)•特别注意: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属于。
第三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笔记分享配套教材:《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高敏雪)笔记——国民经济核算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对象:一国经济总体。
(3)主要工具:统计指标。
【注】:国民经济核算运用统计指标对经济现实的描述不是统计指标简单的堆砌和松散组合,其具有以下特点:[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
[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3]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试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4)目的: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需要。
【注】:主要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1]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金融活动等。
[2]显示经济学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3]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4]在核算日益国际化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5)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6)系统原则[1]整体性[2]层次性[3]关联性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1)SNA:中文名为国际经济核算体系,是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注】:SNA相比于MPS所具有的优点:①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的观念组织核算的。
②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大大扩充了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③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