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安置岗位表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根据国转联[2012]1号、温委办发[2010]115号、温委办发[2007]205号、温委办发[2013]73号文件精神,对安置市直(含城区)团职及以下军转干部的考核分予以公示,征求军转干部的意见。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1.反映问题必须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市委组织部、市军转办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
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
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2.要求反映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借机诽谤诬告。
3.公示时间从9月15日起到9月17日止,共三个工作日。
4.公示受理电话: 88969028(团职), 89090131(营职以下)。
根据国转联[2012]1号、温委办发[2010]115号、温委办发[2007]205号、温委办发[2013]73号文件精神,对安置市直(含城区)团职及以下军转干部的考核分予以公示,征求军转干部的意见。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1.反映问题必须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市委组织部、市军转办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
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
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2.要求反映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借机诽谤诬告。
3.公示时间从9月15日起到9月17日止,共三个工作日。
4.公示受理电话: 88969028(团职), 89090131(营职以下)。
根据国转联[2012]1号、温委办发[2010]115号、温委办发[2007]205号、温委办发[2013]73号文件精神,对安置市直(含城区)团职及以下军转干部的考核分予以公示,征求军转干部的意见。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1.反映问题必须在公示期限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向市委组织部、市军转办反映公示对象存在的问题。
以单位名义反映问题的应加盖公章。
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报本人真实姓名。
军转“表格”填写说明1、《审批表》编号共12位,由单位编号。
2、《审批表》是全面反映转业干部基本情况、德才表现和地方分配使用的重要依据,必须认真填写,确保内容真实、准确。
⑴封面:右上角安置去向填写拟安置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填表机关:转业干部所在的师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
姓名:以档案为准,姓名是两个字的,中间要空一个字。
⑵封面部别、职别:部别填写转业时所在部队番号全称(按编制表),职别填写职务全称,技术干部只填写技术职务。
封内部职别:与封面一致。
⑶封面、封内安置方式:分别填写“计划分配”或“自主择业”。
⑷照片:贴着现军衔正面一寸免冠彩照(夏一、二号服装)。
⑸出生地:填写出生时户口注册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
入伍地:以入伍登记表为准,必须注明。
⑹职务(技术)等级及时间: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军官,分别填写正、副师职,正、副团职,正、副营职,正、副连职,排职及时间;非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分别填写正、副处级,正、副科级,科员、办事员及时间;专业技术军官和专业技术文职干部,分别填写技术X级及时间。
⑺军衔(文职级)及时间:军官填写军衔等级及时间,文职干部填写文职级别及时间。
⑻安置去向:封内填写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区、旗)。
⑼现家庭住址:拟回爱人工作地的可填爱人地址,拟就地转业的可填现住址。
联系电话:填写家庭及本人联系电话或其他有效通信方式,必须填写。
⑽奖惩及原因:要写明奖惩的时间、原因、等级。
有何专长:填写被地方省级或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认可及举办的各种竞赛考核中取得名次、专业等级证书的特长项目,一般业余爱好不填写。
住校及学历情况:含函授及自考等。
如:1993.9-1997.7 国防科技工程大学本科(函授)⑾工作简历:主要填写在部队历任职务(含党内主要职务)的起止年、月。
本栏只填起始时间,不填终止时间,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任职时间必须填写,中间要选填主要职务和任职时间较长的职务,一项经历写一行,并注意上下对齐,技术等级要加括号注明。
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组织部•【公布日期】2018.07.11•【文号】退役军人部发〔2018〕16号•【施行日期】2018.07.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军官转业安置正文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计划的通知退役军人部发〔2018〕16号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各中央企业: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一年,是调整改革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的第一年。
经国务院批准,今年中央单位接收安置980名军转干部,其中师职干部50名、团职干部220名、女干部130名。
现将安置计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切实增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切实提升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把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以实际行动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
二、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军转安置工作的政策规定,进一步提高安置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印发〈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发〔2001〕3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07〕8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的通知》(中发〔2016〕13号)及其配套文件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坚决落实中央单位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计划。
军转干考试中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这部文件是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有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的具体步骤,对于进一步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颁布部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日期】2001年1月19日【实施日期】2001年1月1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第三条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
第四条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
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五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相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市(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
第七条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管理全军干部转业工作。
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负责本单位干部转业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负责全军转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的移交,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退役军人现行安置政策大全汇总军转干部移交安置以下是依据《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对军转干部安置条件、安置地点方面的相关规定。
转业安置计划★担任团级以下职务(含处级以下文职干部和享受相当待遇的专业技术干部,下同)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达到平时服现役最高年龄的;▪▪受军队编制员额限制不能调整使用的;▪▪因身体状况不能坚持军队正常工作但能够适应地方工作的;▪▪其他原因需要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
▪★担任团级以下职务的军队干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年龄超过50周岁的;□二等甲级以上伤残的;□患有严重疾病,经驻军医院以上医院诊断确认,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受审查尚未作出结论或者留党察看期未满的;□故意犯罪受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党籍或者受劳动教养丧失干部资格的;□其他原因不宜作转业安置的。
★担任师级职务(含局级文职干部,下同)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50周岁以下的,本人申请,经批准可以安排转业,列入军队干部转业安置计划。
★担任师级职务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队干部,年龄超过50周岁、地方工作需要的,可以批准转业,另行办理。
安置地点★军队转业干部一般由其原籍或者入伍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安置,也可以到配偶随军前或者结婚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配偶已随军的军队转业干部,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到配偶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配偶取得北京市常住户口满4年的;○配偶取得上海市常住户口满3年的;○ 配偶取得天津市、重庆市和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副省级城市常住户口满2年的;○ 配偶取得其他城市常住户口的。
★父母身边无子女或者配偶为独生子女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或者配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未婚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其父母常住户口所在地安置。
★父母双方或者一方为军人且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可以到父母原籍、入伍地或者父母离退休安置地安置。
军转干考试军转干部安置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军队转业干部,是指退出现役作转业安置的军官和文职干部。
第三条军队转业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队转业干部为国防事业、军队建设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优待。
第四条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是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
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方式安置。
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
第五条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相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市(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机构。
第七条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管理全军干部转业工作。
军队团级以上单位党委和政治机关负责本单位干部转业工作。
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负责全军转业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干部的移交,并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第八条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和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完成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
第九条军队转业干部应当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十条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突出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在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国家和军队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