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简化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探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及考试教材《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法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且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具体处理时,应当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一、目前采用的一般处理方法(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公式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公式②)如果公式②中前者大于后者,应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如果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则不需要计算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公式③)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公式④)如果公式③中前者大于后者,则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则被投资单位当期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于当期全部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
另外,如果公式③为负数时,应将原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二、“收益优先法”的运用笔者认为,上述公式复杂烦琐,理解记忆困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首先,对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核算,应区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但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难于区分,有时还会产生混淆,这无疑会加大其计算和分析的工作量;其次,对投资以后年度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的确定,需计算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及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导致投资年度越往后,计算的工作量会越大;再次,计算顺序不统一,缺乏连贯性,对投资年度先确认投资收益,而对以后年度则先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股权投资成本的方法。
它适用于企业长期持有股权投资的情况,适用于企业以投资者身份参与投资活动的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进行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指企业在持有股权投资期间所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股权投资的成本、手续费、印花税、管理费、保险费等。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成本法,另一种是公允价值法。
购买成本法是指在购买股权投资的时候,需要支付的所有费用。
包括股票交易价格、佣金、印花税等。
公允价值法是指企业在购买股权投资后,持有股权的当前市场价值。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核算方法1、成本法根据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是由购买该投资所支付的所有现金款项表示。
成本=购买价格+交易费用(包括佣金、印花税等)2、公允价值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法时,每期期末需对持有的股权投资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以确定期末成本。
成本=公允价值-已计提减值准备四、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1)内容丰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考虑了投资股权所需支付的各项费用,更全面地反映了企业所花费的成本。
(2)反映真实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更能反映当时的股权投资真实价值。
(3)便于比较:同样条件下,各个企业都要考虑到市场特点、法律法规等制约因素,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比较。
2、缺点(1)无法准确评估: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每一年都有交易,因此,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准确评估其股权投资成本相对较为困难。
(2)比较复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企业熟练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或者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核算。
(3)容易产生误差:在公允价值法中,由于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巨大数据量,容易导致数据处理出现偏差,从而误判投资收益。
五、结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核算方法。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
王姣;金添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 依照<投资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此以外,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累计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即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总页数】1页(P37)
【作者】王姣;金添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041;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04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下“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计算 [J], 何晓梅;李增华
2.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 [J], 杨小军
3.长期股权投资减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思考 [J], 李敬业
4.长期股权投资减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思考 [J], 李敬业
5.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 [J], 戴华江;肖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思考企业成本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反映的是投资企业付出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有一定的差额,这就让长期股权投资实际管理中存在难度。
就成本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纳税筹划、股权转让引起母公司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子公司增资扩股导致母公司持股比例降低的会计处理等问题阐述了一些思考和处理意见,以期更科学、有效的发挥好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作用。
标签: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纳税筹划;差异调整;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通过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了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企业,或对被投资企业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企业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持有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企业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二是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三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四是投资企业持有的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
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及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论文摘要]本文对于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特别是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如何做简便的会计处理,提出处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现金股利《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对于以上4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人账,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例I: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
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1。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1. 2006年1月1日。
甲企业购人股票时:借:长期股权投资32贷:银彳丁存款3222007年2月。
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15贷:投资收益151. 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3. 2贷:投资收益3. 22. 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3贷:投资收益3二、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我见
在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公式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被投资企业宣告胜利与年度业绩公告之间存在间隔。
因此,当被投资企业宣布获得投资年度的现金股利分配时,被投资企业往往不能同时获得被投资企业的年度损益数据,也不能等待应从投资成本中扣除的金额。
这正是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
《企业投资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投资或回收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的单价是其向政府报告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被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对投资的确认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
被投资单位申报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金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回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根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要点可归纳如下: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借款:长期股权投资;贷款:银行存款(3)被投资企业宣布现金分配在盈利时,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应以收取的股利为基础:借款:应收股利;贷款:投资收益(三)在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损益数据时,应根据《指南》中计算被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计算判断是否产生清算红利。
如果是,应计算并抵销投资成本金额,作为会计分录:借款:投资收益;贷款: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说明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中已宣告但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应单独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计入投资成本。
相反,获得投资后宣布的现金股利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确
认投资收益的分录(2)和减少投资成本的分录(3)不得在同一会计年度,只有在获得被投资单位的损益数据并计算清算股息时,才能进行分录(3)
例:1996年1月2日,a企业购买了c公司10%的表决权资本,并准备长期持有。
实际投资成本为11万元1996年5月2日,丙公司宣布将于1995年派发现金股利10万元。
丙公司1996年实现净利润40万元,1997年5月1日宣布现金分红30万元。
①1996年1月2日获得投资时:借款:11万元用于长期股权投资;贷款:银行存款11万元(2)1996年5月2日c公司宣布分红时,借入:应收股利10000元;贷款:投资收益万元此时,无法确认是否已经取得清算胜利,因此没有必要降低投资成本。
(3)假设c公司1996年3月5日实现净利润10,000.00元,据此计算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40×10% x12/12 = 40,000.00元,待抵销的投资成本金额= 10×10%-4 =-30,000.00元< 0,计算结果小于零,表明未支付股息,因此账面(4)1997年5月1日c公司宣布分配现金股利时;借款:应收股利:3万元;贷款:投资收益:3万元同时,计算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10+30-40) x 10%-0 = 0,计算结果等于零,也表明没有产生清算红利,因此不需要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