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简化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探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及考试教材《会计》对长期股权投资法的相关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且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应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在具体处理时,应当分别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处理。
一、目前采用的一般处理方法(1)投资年度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比例×[当年投资持有月份÷全年月份(12)](公式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被投资单位分派的利润或现金×投资企业持股比例-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公式②)如果公式②中前者大于后者,应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如果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则不需要计算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应分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2)投资年度以后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的处理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公式③)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当年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公式④)如果公式③中前者大于后者,则按上述公式计算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如果前者等于或小于后者,则被投资单位当期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中应由投资企业享有的部分,应于当期全部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
另外,如果公式③为负数时,应将原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恢复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但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
二、“收益优先法”的运用笔者认为,上述公式复杂烦琐,理解记忆困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不足:首先,对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的核算,应区分“投资年度”和“以后年度”,但实际工作中二者往往难于区分,有时还会产生混淆,这无疑会加大其计算和分析的工作量;其次,对投资以后年度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金额的确定,需计算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及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导致投资年度越往后,计算的工作量会越大;再次,计算顺序不统一,缺乏连贯性,对投资年度先确认投资收益,而对以后年度则先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股权投资成本的方法。
它适用于企业长期持有股权投资的情况,适用于企业以投资者身份参与投资活动的情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进行分析。
一、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概念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指企业在持有股权投资期间所需要支付的各项费用,包括股权投资的成本、手续费、印花税、管理费、保险费等。
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成本法,另一种是公允价值法。
购买成本法是指在购买股权投资的时候,需要支付的所有费用。
包括股票交易价格、佣金、印花税等。
公允价值法是指企业在购买股权投资后,持有股权的当前市场价值。
三、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核算方法1、成本法根据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是由购买该投资所支付的所有现金款项表示。
成本=购买价格+交易费用(包括佣金、印花税等)2、公允价值法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法时,每期期末需对持有的股权投资进行公允价值评估,以确定期末成本。
成本=公允价值-已计提减值准备四、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1)内容丰富: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考虑了投资股权所需支付的各项费用,更全面地反映了企业所花费的成本。
(2)反映真实价值: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更能反映当时的股权投资真实价值。
(3)便于比较:同样条件下,各个企业都要考虑到市场特点、法律法规等制约因素,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比较。
2、缺点(1)无法准确评估: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每一年都有交易,因此,对于部分中小型企业而言,准确评估其股权投资成本相对较为困难。
(2)比较复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企业熟练掌握相关的财务知识或者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核算。
(3)容易产生误差:在公允价值法中,由于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巨大数据量,容易导致数据处理出现偏差,从而误判投资收益。
五、结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核算方法。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计算
王姣;金添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02(000)007
【摘要】@@ 依照<投资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情况下,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按照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时的投资成本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此以外,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累计净利润的部分,作为清算股利,即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总页数】1页(P37)
【作者】王姣;金添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041;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041【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成本法下“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计算 [J], 何晓梅;李增华
2.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会计处理 [J], 杨小军
3.长期股权投资减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思考 [J], 李敬业
4.长期股权投资减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思考 [J], 李敬业
5.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 [J], 戴华江;肖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思考企业成本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反映的是投资企业付出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权益有一定的差额,这就让长期股权投资实际管理中存在难度。
就成本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纳税筹划、股权转让引起母公司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差异、子公司增资扩股导致母公司持股比例降低的会计处理等问题阐述了一些思考和处理意见,以期更科学、有效的发挥好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作用。
标签: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纳税筹划;差异调整;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企业股权的权益性投资。
企业通过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是为了长期持有,以期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企业,或对被投资企业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企业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长期股权投资通常具有投资大、持有期限长、风险大以及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益等特点。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企业产生的影响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
二是投资企业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共有的控制。
三是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四是投资企业持有的被投资企业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
企业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及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论文摘要]本文对于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特别是属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如何做简便的会计处理,提出处理方法。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现金股利《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对于以上4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人账,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例I: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
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1。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1. 2006年1月1日。
甲企业购人股票时:借:长期股权投资32贷:银彳丁存款3222007年2月。
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15贷:投资收益151. 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3. 2贷:投资收益3. 22. 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3贷:投资收益3二、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我见
在运用以《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公式时,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胜利和公布年度业绩存在间隔,因此在取得投资的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往往无法同时获得被投资企业年度损益数据,也就无法等出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这正是实际运用该公式的困难所在。
《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规定: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
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价它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府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波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据此可以归纳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要点: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投资成本作会计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贷:银行存款。
③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合。
利时,按应收取的股利金额作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③获得被投资单位损益数据时,按照《指南》中计算被投资企业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计算判断是否产生了清算股利,若有则按计算出的应冲减投资成本金额,作会计分录: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核算方法,对于投资者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及特点,然后详细讨论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特别是成本法的应用。
接着分析了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了在实践中的应用实践。
结论部分强调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和决策分析,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和推广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对于企业和投资者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概念、特点、核算方法、优点、局限性、应用实践、重要性、发展、实践应用。
1. 引言1.1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思考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持有期限长于一年,且对被投资公司拥有相当比例的股权的投资行为。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是一种核算方法,它将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价值相关联,通过调整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来反映被投资公司的实际价值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方法涉及到投资成本、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价值、投资收益等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投资公司的价值,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决策依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被投资公司的价值变动,为投资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它还能够降低投资者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在确定投资成本和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价值时存在一定难度,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该方法也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导致投资价值的波动。
在实践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仍然被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完善。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投资者可以更好的掌握这种核算方法,提高投资效果。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在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需求。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调整的方法——累计法[摘要]2007年1月1号起实行的新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的成本法适用范围作了调整,使成本法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现行成本法基本原理和会计处理方法难以理解,不易被广大实务工作者和学生掌握,从而影响了对该法的应用。
本文就这一问题,通过对现行方法的分析得到的启示,在现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易理解和操作的累计法。
[关键词]成本法;投资成本调整;累计法一、成本法会计处理的主要问题在成本法下,只要被投资单位不分派现金股利,则投资单位不作账务处理。
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就要进行账务处理。
由于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的利润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不一定对称。
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中所分派的现金股利。
超过部分则视为清算股利,作投资收回处理,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以后年度再分派现金股利又要重新判断,以确定投资收益和投资成本的再冲减或再恢复问题。
由于应收股利是确定的,因而如何通过调整投资成本来确认投资收益或通过确认投资收益再确定投资成本调整就成为成本法日常核算的主要问题。
这一问题解决又涉及投资当年及投资当年以后年度两种情况。
对于投资当年的处理,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为上年度的盈余。
因而可视为清算股利,全部冲减投资成本,不确认投资收益。
对于投资当年以后年度的会计处理相对比较复杂。
以下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二、现行会计处理方法回顾对于投资当年以后年度,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利时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利用公式来计算确定当期应冲投资成本,然后再确定当期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公式1:当期应冲投资成本=(止本次年末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止本次年初被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持股比例-以前已冲投资成本若该式> 0,差额为补冲投资成本的金额;若该式= 0,不冲也不恢复投资成本;若该式0,则差额为恢复投资成本的金额;公式前一部分0,差为当期计入投资收益的贷方金额;若该式根据表1,投资企业A按这简化方法进行的会计处理。
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一般不调整其账面价值。
只有在收到清算性股利和追加或收回投资时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所发生的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
此外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时,应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
支付现金、非现金资产等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有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方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作如下会计处理: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其会计处理是: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原已计提减值准备,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情况下成本法的处理作了详细规定,但对被投资单位发⽣净损失情况下成本法的处理却未作任何说明。
鉴于此,本⽂拟就被投资单位发⽣亏损情况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处理进⾏探讨。
下⾯店铺⼩编为你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投资年度的会计处理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在纳税、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和公益⾦前,不得分配股利。
公司当年⽆利润时,⼀般不得分配股利,但经股东⼤会决议也可⽤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后)分派股利。
(1)被投资单位投资上年发⽣亏损(或实现盈利),投资当年盈利。
若股利全部来⾃被投资单位对投资前的分派,投资企业应将获得的股利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不确认为投资收益;若股利有部分来⾃被投资单位对投资后的盈余分派,应根据投资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按获得的股利与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额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2)被投资单位投资上年发⽣亏损(或实现盈利),投资当年也发⽣亏损。
若股利全部来⾃被投资单位对投资前的分派,投资企业应将获得的股利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不确认为投资收益;若股利有部分来⾃被投资单位对投资后的分派,应根据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发⽣的净亏损计算应确认的投资损失,按获得的股利与确认的投资损失的合计数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投资年度以后的会计处理根据新准则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超过接受投资后产⽣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价值。
故笔者认为,被投资单位在投资年度以后发⽣净损失,投资企业应将获得的股利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并确认投资损失。
计算公式为“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的⾦额:(投资后⾄本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股利⼀投资后⾄上年末⽌被投资单位累积的净损益)×投资企业持股⽐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应确认的损失=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当年获得的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成本变动的会计处理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也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除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外,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是保持不变的。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从阐述新准则关于成本法下投资成本变动的规定入手,结合实例对成本法下投资成本变动的会计处理进行了一番探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成本法应当进行适当简化。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投资成本变动一、新准则关于成本法下投资成本变动的规定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简称新准则)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是否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等情况,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
所谓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
所谓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成本法下,只有当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或实际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以下简称分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确认投资收益。
当被投资企业发生除分派股利外的其他类型的所有者权益金额发生变动而导致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投资企业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
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理解,除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外,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是保持不变的。
(本文所指的投资成本的变动,均不包括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所引起的投资成本变动。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又会发生变动。
具体而言,新准则对于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变动是由以下规定决定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
”可见,成本法下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时投资成本有可能发生变动。
成本法下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我见
在应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公式时,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被投资企业宣告胜利与年度业绩公告之间存在间隔。
因此,当被投资企业宣布获得投资年度的现金股利分配时,被投资企业往往不能同时获得被投资企业的年度损益数据,也不能等待应从投资成本中扣除的金额。
这正是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
《企业投资会计准则》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除追加投资或回收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保持不变。
被投资单位的单价是其向政府报告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被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对投资的确认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
被投资单位申报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金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回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根据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要点可归纳如下:①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投资成本进行核算:借款:长期股权投资;贷款:银行存款(3)被投资企业宣布现金分配在盈利时,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分录应以收取的股利为基础:借款:应收股利;贷款:投资收益(三)在获取被投资单位的损益数据时,应根据《指南》中计算被投资企业在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和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的公式,计算判断是否产生清算红利。
如果是,应计算并抵销投资成本金额,作为会计分录:借款:投资收益;贷款: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说明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中已宣告但尚未收到的现金股利,应单独作为应收项目核算,不计入投资成本。
相反,获得投资后宣布的现金股利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确
认投资收益的分录(2)和减少投资成本的分录(3)不得在同一会计年度,只有在获得被投资单位的损益数据并计算清算股息时,才能进行分录(3)
例:1996年1月2日,a企业购买了c公司10%的表决权资本,并准备长期持有。
实际投资成本为11万元1996年5月2日,丙公司宣布将于1995年派发现金股利10万元。
丙公司1996年实现净利润40万元,1997年5月1日宣布现金分红30万元。
①1996年1月2日获得投资时:借款:11万元用于长期股权投资;贷款:银行存款11万元(2)1996年5月2日c公司宣布分红时,借入:应收股利10000元;贷款:投资收益万元此时,无法确认是否已经取得清算胜利,因此没有必要降低投资成本。
(3)假设c公司1996年3月5日实现净利润10,000.00元,据此计算投资年度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40×10% x12/12 = 40,000.00元,待抵销的投资成本金额= 10×10%-4 =-30,000.00元< 0,计算结果小于零,表明未支付股息,因此账面(4)1997年5月1日c公司宣布分配现金股利时;借款:应收股利:3万元;贷款:投资收益:3万元同时,计算应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 (10+30-40) x 10%-0 = 0,计算结果等于零,也表明没有产生清算红利,因此不需要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