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26.50 KB
- 文档页数:5
二单元《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经过半年多的写作训练,学生在情感的抒发上,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或者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做不到有感而发,适度抒情。
【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 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学习抒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写作二学习抒情》(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抒情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展开。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抒情的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抒情技巧,提升写作效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抒情的写作,对抒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运用抒情技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抒情的方式单一,抒情内容过于表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抒情的写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2.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效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抒情技巧,提升写作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2.实践指导法: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抒情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效果。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写作中的感悟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优秀作文和实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准备写作素材和参考资料,供学生实践和参考。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抒情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作文和实例,让学生分析这些作文和实例中的抒情方式和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抒情的概念和内涵,掌握抒情的几种形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方法和技巧进行写作实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建议第一课时进行作文指导与写作,第二课时进行批改、评讲、修改。
课前准备了解作文文题,熟悉作文要求,搜集相关素材,为习作做准备。
一、片段作文。
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二、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
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
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不少于500字。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3.反馈指导:(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即抒发感情。
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
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
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
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习作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记叙文的写法。
2、启发引导学生在"记事"中,恰当的抒情,吐真情,文章才能具有感染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4、说真事、写真情【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表现自我的能力。
煅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难点】抒情,既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适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言:“今天天气真好啊!”“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这些句子运用的是哪种表达方式?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2.板书:学习抒情二、讲解抒情的相关知识(10分钟)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 “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它往往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
如“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有的借人抒情,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
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
”通过对妈妈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
(2)、有的借物抒情,在对事物状态的描摩中抒发感情。
如:“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有的借事抒情,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写作训练——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对于老师来说,作文难教,作文课难上;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不知怎么写。
所以学生的写作要么是模仿、抄袭之作,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空泛笼统。
有人曾调侃学生作文:“路上捡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上坡帮人推车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放学留在教室擦桌子。
”活脱脱一个“五子登科”。
可以想见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文章自然无情可言、无理可道,更不必说运用创新思维,充分抒发个性,拓展作文新境。
即使偶有文采华美、辞句绮丽的文章,如果缺乏了真诚的内核,也不可能有感人的力量。
而且,按孔子的说法,“巧言令色,鲜矣仁”,作文如果违背了真诚,学生在做人方面就值得怀疑。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说到写的活动,为作文创设丰富、有意义、有创造性的活动情景,提供作文素材,找到了“米”;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基于以上设想,我将这节课定为:教学目标:1、通过说写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2、养学生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写自己真实感受的态度和习惯。
3、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作训练,在活动中渗透写作知识和写法指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以说导写,以说促写,说写结合。
一、问题导入,设置悬念(3分钟)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定要说实话:大家怕写作文吗?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板书:作文:写什么?)大家怕写作文就是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那你们的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呢?说实话。
(学生可能会答模仿、抄袭,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冥思苦想、胡编乱造、杜撰故事等)大家想把作文写好吗?大家想把作文写好,却又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们说了实话,老师也对你们说实话:其实不仅你们认为作文难写,老师也认为作文难教,作文课难上,老师没有金手指,不会点金术,不能点石成金,那怎么办呢?既然这么难,那我们就先把它放在那儿不管它,我们来点其他的。
《抒发真情学写真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心观察和感受生活,学会捕捉自己心灵的细微触动。
2.从寻常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学习真实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生活细节真实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时:1课时课型:写作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听一首真实的歌曲听黄渤的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感受歌词的魅力,并请同学说说歌词好不好,具体好在哪里?教师:歌曲用活泼跳跃、简单明朗的旋律和平实无华“接地气”的歌词演绎了普通老百姓心中的梦想,句句唱出了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
让人觉得非常真实,抒发了人们心中最真的情感。
2.看一封真实的家书看李宇春写给妈妈的一封类似流水账似的书信。
让学生总结歌曲与书信的共同点:真实。
从而引入这节课的主题《抒发真情学写真文》。
二.“真”的内涵1.真实的事件2.真诚的细节3.真切的文字这是这节课的三大主题内容。
三.解析“真实的事件”(一)坚决打假1.自己杜撰容易虚假教师列举三个常出现在学生习作中的经典假例:乞丐的故事亲朋好友的离去幼时的回忆2.过于俗套等于虚假亲情类:喂药、送伞、晚归友情类:借橡皮、闹误会让学生在欢笑中自己体会,自己感悟,从而认识到以往作文选材忽略了素材的真实性,更不可能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拥护真实展示学生的习作《这就是幸福》。
(三)几点感悟生活是真实的心灵是敏感的情怀是朴实的思考是深刻的视角是独特的四.真诚的细节1.赏析朱自清《背影》片段。
2.赏析鲁迅《社戏》片段。
五.师生讨论,加以总结(一)细节描写1、慢放延长、放大聚焦融入:动作、神态、外貌及多种描写手法2、开放感官、多种角度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3、挖掘内心、分析心理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二)总结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2、最大感知具体形象3、引发读者深刻共鸣六.真切的文字1.真实的情感是蕴含在真切的文字中的,而非一味单纯的抒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10份汇总《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教科书分析: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
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
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
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
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
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
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
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情分析: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
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部编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最后一课》中,热爱、难过、悔恨、怜惜等复杂的情感在小弗朗士心里反复交织、酝酿,最后凝为一句:“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感人至深,且毫不突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歇息怎么样在作品中更好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文题展示 一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二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他那美丽而富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三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写作指导 一、1.写作时,首先确定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具体情境,通过情景的叙述,展现自己的情感。 2.可以记事,将情感融入叙事之中,也可以先叙事后抒情,还可以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借物抒情。无论采用何种抒情方式,情感一定要真挚自然。 二、1.关于家乡,你应该有很多内容可写: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2.写作时最好选取一定的景致,抓住家乡的特征来写,借景抒情,在描写中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某种情感;也可以通过叙述,在叙事中渗透感情。 3.当然,为让你的作文有吸引力,还要注意写作技法。如何向读者介绍你的家乡,情感如何表达,细细考虑之后再写作,写出的作文会更加吸引人。 三、1.针对话题,我们可以采用造句法,把“烦恼”的范围一步步缩小,或者采用设置疑问法,从“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话题进行发问,一步步把话题从抽象状态或者较大的范围中剥离出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和写作素材。 2.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3. 写记叙文切忌漫谈,没有精彩的闪光点,没有可以让读者难忘的细节。譬如那种难以言说的烦恼、被烦恼折磨到极致的细节,或者烦恼解除之后的欢喜。 4.你讲述这个烦恼想表达什么主题,是对青春的回忆,还是对人生的感慨?确立一个深刻的主题,可以让你的文章变得厚重起来。 范文示例 【示例一】 消失的小溪 终于放假了!我兴高采烈地来到了爷爷家。傍晚,天气微凉,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便披上外衣,顺着那熟悉的小路来到了小溪边。天哪!这是哪儿啊?一堆堆垃圾覆盖着石块,散发出令人恶心的气味,小溪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是我童年的乐园吗?恰好一个行人经过,我拦住他:“这不是原来的那条小溪吗?”“是呀,现在哪有人管它呢,那条小溪啊,早干了,野花倒还有,但早让垃圾盖起来了。唉,现在的人呢!”那人一边说着一边摇着头走了。 听了行人的话,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我朴实的乡亲们的行为吗?人们啊,清醒吧! 【名师点评】小作者通过写带给自己童年欢乐的小溪的消失,表现了对人们破坏环境的伤心、反思,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示例二】 乡 情 蓝天、碧海、金沙滩,请到日照来看看。日照,我美丽醉人的家乡,假如你来,一定会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陶醉…… 山——奇秀不减雁荡 美丽的五莲山,因五莲列峙,耸接云霄,如莲花初放而得名,山上丛岩叠嶂,山,环抱着水,水,环绕着山,水为山增添了灵性。看,那一线天,又窄又险,真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意境,让你真切感受小三峡的韵致;看,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仿佛让山们穿上了一件华丽的彩妆,与绿树交相辉映,连小鸟都愿意在期间穿梭。还有那光明寺,那可是明代皇家寺院,是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呀!寺内古槐参天,碑文林立,处处展现山的辉煌和变迁。难怪宋代大学士苏轼在游览五莲山之后,写下了“奇秀不减雁荡”的诗句。还有九仙山、浮来山也不逊色。九仙山,有天泉,地泉,那清澈的泉水喝上一口,甜丝丝的沁入心脾;浮来山,则以拥有一棵“天下第一银杏树”的银杏树而闻名。 朋友,来吧,来到大山,你会感受山的性格,你更能呼吸到山中负氧离子的清纯。山,让你感受山里人的朴实;山,让你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山,更让你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水——海天相接共一色 来到日照,大海你是不能错过的,这里频临黄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浩淼的大海如同锦缎,连着天空,水天一色,演绎着梦幻般的水的世界。有风,则风起浪涌,看波涛澎湃;无风,则如银线,在你面前缱绻。蹲下身,鞠一捧苦涩清凉的海水,身上的疲惫,生活的烦恼,早已化作眼前的浪花,转眼消逝。当然你还可以乘船出海、撒网捕鱼、赶海钓鱼、登岛探秘……这里,有海的辽阔,更有海的胸襟,海天相接,天水一色,拥抱大海,在水中,忘却生活的一切。 日照还是一座水上运动城市,这里不仅承办了全国水上运动会,还承接国际水上赛事,各国之所以看中日照,就是看中日照具有蓝天碧海金沙滩这块水上金子招牌。 人——英才辈出舞翩跹 日照地杰人灵,人才辈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代代英才俊杰。远古有姜尚,这位西周的政治家,军事家,帮助周文王打拼天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佳话;南北朝的文学家刘勰,他写的《文心雕龙》,评古论今,显示了我们日照人的目光深远,聪明才智;当代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更是在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为我的家乡日照增光添彩。如今,日照秉承传统的文化教习之风,有兴建大学科技城,高新技术园,实是为日照人文发展插上奋飞的翅膀,相信未来的日照,将是人才辈出,俊杰遍地的宝地。⑤ 山美,水美,人更美,就就是我故乡。衷心祝愿我那美丽家园越变越美,在祖国东方镶嵌上一颗最美丽、最耀眼的蓝宝石。 【名师点评】家乡的美美在哪里?作者从家乡的山、水和人才等三个方面来介绍,从山的秀丽闻名到水的大气磅礴,到家乡人的热情好客和家乡的底蕴深厚,让读者对作者的家乡有了全面了解。行文时作者采用并列式结构,三个片段并列行文,平均用墨,让读者全面了解家乡风情,优美的文字流淌在字里行间,充满着诗情画意。
【示例三】 我的烦恼 我是一个花季少年,我有过无数的开心事,但我同样有许许多多的烦恼,每次考试前的烦恼最让我受不了。 每次考试的前一天,我就会坐立不安,总担心自己考不好。万一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被老师批评,挨父母的责骂。于是总是想着第二天应该怎样去考试,可能会有怎样的题目,自己会不会失手…… 上课时,老师组织我们复习学过的知识。本来我准备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认认真真地去“温故而知新”。但不知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地想到第二天的考试,从而导致根本听不进去老师在讲些什么,也弄不明白自己在做些什么。于是很无奈地熬到下课,又这样无奈地熬到放学。 白天已经什么也没复习到,晚上应该复习复习自己认为是重点的知识。于是,吃过晚饭后,便早早地走进自己的房间。奇怪的是,只要一拿起笔,一捧起书,就又会想到第二天的考试。我自己也曾告诫自己:“先别去想明天”但“明天”就像影子一样,紧紧地跟着我……不知不觉又过了半夜12点,只好去休息。平时一钻进暖乎乎的被窝很快就睡着了,可考试前的晚上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就是想着考试的事,很久都没办法入睡。 第二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匆匆赶去考试,真的没什么把握考好,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胜券在握的样子,更让自己紧张得不得了。结果可想而知——我考了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 妈妈对我说:“你不要把考试看得太重,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你的。”我知道妈妈可能不会因为考试成绩低就责骂我,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老师对我说:“你不要太过于紧张,在轻松的心态下才能从容应试,在考场上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我明白老师是在鼓励我,希望我克服恐惧心理,取得理想的成绩。可我还是改变不了我自己。 我为什么会这样紧张呢?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会寝食难安呢? 我真的为考试而烦恼! 【名师点评】生活总会有风雨,成长总会有烦恼。小作者将烦恼定位在害怕考试这一件事上,从考前的复习,到考试过程,重点详写自己的心理感受,抒写内心的恐惧、紧张的情感,写出了精彩。在写法上,小作者紧扣话题,开篇点题立意,中间承上详写,结尾再次回扣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显示出行文布局的技巧。 技法攻略 在日常生活中,人会有各种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人会因不同的遭遇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感情,将这些感受和感情抒发出来,就叫抒情。作文中的抒情,就是将喜怒哀乐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恰当地运用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让你要表达的情感与读者形成共鸣。 作文中如何抒情呢? 首先,要了解并熟练运用基本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所谓直接抒情,就是作者直抒胸臆,直接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所谓间接抒情,就是通过记叙、描写和议论,间接地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 其次,要恰当地抒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感情要健康、高尚。 如果感情低级、颓废、庸俗,那么即使文章运用再多的优美词语,也只是表面华丽,实则没有感人的力量。至于矫揉造作地堆砌一些所谓抒情性的语句或有不健康的情调,不但不能引起读者共鸣,反而会使人感到厌烦、恶心。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抒发爱国爱家爱人之情,抒发关注社会关怀生命之情,反对抒发低级的、颓废的和庸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