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不用嗓子的歌手
- 格式:ppt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14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用嗓子的歌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不用嗓子的歌手,如口哨、口琴、钢片琴等。
播放相关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用嗓子唱歌的魅力。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视频和演示乐器。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第二章:不用嗓子的歌手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不用嗓子的歌手,并认识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培养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
2.2 教学内容介绍口哨、口琴、钢片琴等不用嗓子的歌手。
讲解它们的演奏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和示范演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章:音乐欣赏与分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欣赏不用嗓子唱歌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分析和批判思维。
3.2 教学内容播放不同种类的不用嗓子唱歌的音乐作品,如口哨曲、口琴曲、钢片琴曲等。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音乐作品的风格、节奏、旋律等特点。
3.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和分析。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创作与表演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技巧。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包括选择乐器、编写旋律、编排节奏等。
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
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不用嗓子的歌手的特点、演奏方法和音乐作品欣赏。
5.3 教学方法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
第六章:口哨演奏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口哨的基本演奏技巧。
语文S版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课《不用嗓子的歌手》教材分析:《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片童话故事。
小黄莺想组织一支合唱队。
它找到了“嗡嗡嗡”唱歌的小蜜蜂。
“呱呱呱”唱歌的小青蛙,“吱吱吱”唱歌的蝉来加盟。
小黄莺在寻找歌手的过程中发现:蜜蜂是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青蛙是靠声囊发出声音;蝉是靠肚子上的薄膜振动发出声音。
它们都是不用嗓子的歌手。
这篇童话故事,以小黄莺找歌手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文配有四幅插图,四幅画面分别对应课文2—5自然段内容。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但是朗读能力,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较弱,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让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教学目标: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欠字旁并且会写“响、歌”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
并且了解小蜜蜂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重点:1、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学习新偏旁欠字旁并且会写“响、歌”2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1-2自然段,并且了解小蜜蜂有趣的发声方式。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2、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小黄莺的图片贴于黑板。
)2.最近小黄莺准备筹办一场音乐会,想邀请几位金嗓子歌手,让我们一起听听都邀请到了谁?(音频播放小青蛙、小蜜蜂、蝉的声音,学生一起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小青蛙、小蜜蜂、蝉的图片。
语文S版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同步练习题:
《不
用嗓子的歌手》
一、读拼音,写词语。
在线字典查询
zhǎo dào ɡē chànɡ yuǎn fāng jié mù
二、比一比,再组词。
队( ) 读( ) 蜜( )
认( ) 续( ) 密( )
三、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1、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蜜蜂不是用嗓子唱歌,而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合唱队开始演出了。
嗡嗡嗡,这是小蜜蜂的歌声。
呱呱呱,这是小青蛙的歌声。
吱吱吱,这是蝉的歌声。
1.这段话共有( )句话。
2.摘抄描写声音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我知道小蜜蜂靠( )振动发声,小青蛙是靠长在( )的声囊发声的,
蝉是靠( )的两片有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光准备知识点的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搭配练习题的运用,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同步练习题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检测练习,另外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封奇怪的信》练习题(上册),欢迎点击!。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内容本节课使用的教材为《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学生们将会学到《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并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个性。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让学生们了解到生活在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和个性;•帮助学生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并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让学生们能够自如地表达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们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们了解《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个性;•指导学生们逐字阅读课文,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理解小动物的个性和生活习性,需要进行生动有趣的示范教学;•部分学生对于生僻词汇的理解可能会有困难,需要及时辅导。
教学准备•课文《不用嗓子的歌手》;•课件;•关于小动物习性和个性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们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2.通过图片展示和简单的问答,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们预测并猜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习新课(30分钟)1.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们将会学习《不用嗓子的歌手》这篇课文;2.先让学生一起阅读课文,以便理解全文背景;3.指导学生们逐个段落逐字阅读,帮助学生们理解每个段落的含义;4.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小动物的个性和生活习性;5.提问并引导学生们回答相关的问题,巩固和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归纳总结(10分钟)1.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课文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内容,并进行汇总;2.通过学生们的回答,引导学生们归纳总结关于小动物个性和生活习性的知识点;3.鼓励学生们自由发表对于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作业(5分钟)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2.阅读一篇与小动物相关的短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20不用嗓子的歌手编制人:李玲、石琳、马秀珍、万丽俐、黄艳梅、李菊梅、唐海英审核人:梁春香、黄艳梅日期:2011-9 学生姓名:自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嗓、莺、蜜、蜂”等13个生字,我要会写“队、找”等8个字,学习新偏旁欠字旁,积累“”等词语。
2、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1、我要初读课文。
①我要把课文读通顺,我要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②我用圆圈画出会认字,用三角形标出8个会写字。
③我要把易错字写一写。
()()()()()()()2、我要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黄莺蜜蜂振动声音洪亮秘密继续调查担心合唱队唱歌老远树丛声音我积累的词语有()3、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不懂的问题:交流展示1、对学:认读生字词。
2、群学:①分小节读课文。
②读了课文,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当堂检测完成课本上的“描描写写”。
探究案学习目标:1、我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动物的发声方式。
2、我能与同学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课文。
自主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谁?他们是怎样唱歌的?用横线画出来。
交流展示:1、你觉得哪个歌手唱歌最有趣,就把写它的那个自然段读一读,要读得让别人一听就觉得太有趣了。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2、大家合作表演这篇童话。
当堂检测:1、我知道小蜜蜂()发声,小青蛙()发声,蝉靠()发声。
2、读一读,用带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
拓展提升:还有很多动物不用嘴巴唱歌,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用什么发声?。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案《不用嗓子的歌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蜜蜂、小青蛙和蝉这些歌手是怎样唱歌的。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认识“嗓、莺、蜜、蜂”等生字,会写“歌、丛、音、节”等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用嗓子唱歌的动物是如何发声的。
(2)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书写。
2、教学难点体会动物发声方式的奇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吗?(学生自由发言)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不用嗓子的歌手》,将会带我们认识一些特别的歌手,它们不用嗓子也能唱歌,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不用嗓子唱歌的歌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小黄莺想找什么样的歌手?(2)理解“歌手”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知道的歌手。
(3)指导朗读,读出小黄莺的好奇和期待。
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小黄莺找到了谁?(2)小蜜蜂是怎么唱歌的?(出示句子:小蜜蜂说:“我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
”)(3)教师演示小蜜蜂翅膀振动发声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4)指导朗读,读出小蜜蜂的自豪。
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小黄莺又找到了谁?(2)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出示句子:小青蛙说:“我是靠声囊发声的。
”)(3)借助图片介绍小青蛙的声囊,让学生直观感受。
(4)指导朗读,读出小青蛙的自信。
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不用嗓子的
歌手》原文及教案
【导语】所谓的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原文】
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一支合唱队。
小黄莺飞到花丛边,听见小蜜蜂在唱歌,嗡嗡嗡,真好听!小黄莺称赞说:“你的嗓子真不错!”小蜜蜂笑了起来:“哈!你说错了。
我唱歌不用嗓子,我是靠振动翅膀发声的。
”
小黄莺飞到稻田边,老远就听见小青蛙在唱歌,呱呱呱,又响亮又有节奏。
小黄莺称赞说:“你的嗓音真洪亮!”小青蛙也笑了起来:“哈!你说错了。
我是靠长在口角两边的声囊发声的,不用嗓子。
”
在密密的树林里,蝉在歌唱。
吱吱吱,又尖又细,持续不断。
经过调查,小黄莺发现,原来蝉唱歌也不用嗓子,而是靠肚子上的两片有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声的。
合唱队开始演出了。
嗡嗡嗡,这是小蜜蜂的歌声。
呱呱呱,这是小青蛙的歌声。
吱吱吱,这是蝉的歌声。
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
关注我谢谢。
不用嗓子的歌手教学目标:〔1〕、认读13个生字,会写7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的朗读和学习,让学生了解蜜蜂,青蛙和蝉这些动物的发音方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动物的头饰;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读13 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课文中找到这个字的位子,把句子读流利。
2、朗读课文,了解小蜜蜂,小青蛙和蝉的发音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出示课件:欣赏图片2、生齐读课题,不用嗓子唱歌,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来唱歌呢?二、听故事〔整体感知,激发课文兴趣〕1、出示课件〔挂图〕2、说一说你听到的故事,三、读故事,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读故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1〕、要求:先通读,再选自己喜欢的段读,准备参赛。
〔2〕、评议。
四、掌握生字的读音:出示生字卡片五、学习课文。
1、要想学习课文,我们得先认识一只小黄莺。
〔贴图片〕黄莺可是森林中的百灵鸟,它唱歌十分动听,小黄莺想找几位金嗓子歌手,组织一支森林合唱队它都找到了谁组织森林合唱队呢?2、指名读2——4自然段,都找到了谁组织森林合唱队呢?3、学习第二自然段〔1〕、小黄莺来到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2〕、嗡嗡嗡的声音虽然很轻,却十分动听,这声音的蜜蜂怎么样发出来的呢?〔靠翅膀振动发声〕〔3〕、看课件。
〔4〕、指导朗读,分组读,齐读,男女生互换读。
4、学习第三自然段〔1〕、小黄莺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听到了什么?这歌声怎么样?小黄莺有是怎么样称赞的呢?〔2〕、小青蛙是靠什么发声的呢?〔3〕、指导朗读方法同上。
5、学习第五自然段〔1〕、小黄莺又飞到那里?它又听到什么声音?蝉发出的声音又怎样?〔2〕、这回小黄莺又听到后,它自己也做了调查,看看它的调查结果会怎么样?〔3〕、看课件〔4〕、齐读本段6、小黄莺找到这三位歌手,可高兴了,你们听,森林合唱队演出开始了,〔课件,播放动物的声音〕好听吗?能用你们读来表达吗?7、“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好听,”这些歌手指谁呢?它们分别用什么来唱歌呢?8、齐读全文。
二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20不用嗓子的歌手2_语文S版1教材简析《不用嗓子的歌手》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黄莺寻找歌手组织森林合唱队为线索,介绍了蜜蜂、青蛙、蝉有趣的发声方式,文章以对话为主要形式,内容富有童真童趣。
2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能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掌握了较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猜谜语、利用形声字、象形字的特点识记生字等等;朗读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并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法、分角色表演法、自主探究等;学法主要有:读中感悟、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
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倾听蜜蜂、青蛙和蝉的叫声,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图文结合了解发声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文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来源:学+科+网]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动物是奇妙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5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让“让学生喜欢阅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
本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要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注重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按由“引”到“扶”再到“放”的顺序进行。
6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快乐宝贝阅读卡7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1.教师谈话: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不用嗓子的歌手》课后反思《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话故事,以小黄莺找歌手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有趣的声音发音方式,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在《不用嗓子的歌手》一文的导学,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充分关注学生生命发展,弘扬每个学生的个性,在读中感悟,在合作中学习,在拓展中延伸。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在读中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动物有趣的发声方式。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教学中,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让学生结合课本插图的观察,激趣生情,在读中求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在合作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从文中找出小动物的发声方法,采取了先扶后放的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在分角色朗读中激趣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上只要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就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学生通过说说读读,深刻理解了小动物的发声方式。
这样创设情景,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于参与,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为孩子提供了说话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飞跃的发展。
四、在拓展中延伸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发声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因此,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范围更广,课堂上,我适时地介绍了一些动物的奇特发音方式。
五、不足之处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安排学生朗读还不够充分,老师指导朗读不够,如果能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相互评一评,再在全班分角色表演的话,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