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5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阅读题及答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阅读题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
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
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
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
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
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
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按照()理念和()、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A.新发展、与邻合作、正确利益观
B.新发展、与邻友善、正确世界观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邻为善、正确义利观
D.亲诚惠容、与邻为善、正确义利观
参考答案:D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备战2019高考政治专题07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含解析)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开幕。
确立宏伟目标,带领亿万人民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砥砺前行。
专题7.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
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根据这一理念,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①。
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这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
②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A.和平发展
B.团结协作
C.和平共处
D.独立自主
参考答案:D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果将来历史学家书写历史,恐怕会将我们这几年描绘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分水岭。
”一位学者在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认为这一理念有助于克服当前的逆全球化思潮,为人类走向未来注入新的强大能量,必将深刻影响整个世界。
这一理念已经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而“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开放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正在全球掀起合作热潮。
“中国方案”能在全球引发热烈回应,赢得越来越多的人心,正是因为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中国”,不仅会不断为各方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创造条件,还将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同一个路标,为“分化的世界”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因而拥有了巨大的感召力。
从现实潮流来看,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
中国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会让智利的车厘子和墨西哥的牛油果更有价格竞争力;疾驰在亚欧大陆上的列车,则让中亚的面粉和波兰的苹果走上了沿线国家人民的餐桌……对此,一位外国元首直言,“从前,太平洋将我们分开;如今,太平洋将我们相连。
”这样一席话,既道出了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心声,也点出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紧相连的现实。
中国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致力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这样一种天下观,内在的逻辑不是你输我赢、强权独霸,交往原则也不是尔虞我诈、以邻为壑,而求的是合作共赢,谋的是整体利益。
在这个意义上,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观思想精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异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一次思想革命,是对带有浓重强权色彩的弱肉强食、赢者通吃国际交往原则的超越,更是对旧有的丛林法则、零和博弈思维的抛弃,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今天,如何弥补全球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体察大势、顺应潮流,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唯有变革才能创新。
2W+时政试题任你刷,精准、面广、新鲜。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A.普遍安全
B.持久和平
C.共同繁荣
D.开放包容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来源:365时事政治网。
365时事政治网,让您时政不再丢分。
加入会员,给我们更好服务您的机会,就是给您增加上岸的保障。
学时政,就上365时事政治网。
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第二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2018年以来,中美双方围绕贸易问题进行了十几轮谈判。
我国参与谈判的根本原因在于()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维护我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寻求双方的共同利益D.减少双方的利益分歧2.(原创题)当前,世界各国均面临着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经济、信息、资源、恐怖主义等非传统领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面对日益严峻的非传统领域安全形势,世界各国应该()①通过军事行动来应对恐怖主义威胁②加强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加强对话、结盟,以协商化解分歧④坚持共建共享和可持续的安全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近年来,针对世界发展的难题,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主张,传递中国信心,贡献中国智慧。
他在联合国发表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清晰勾勒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这一方案()①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②保障了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③顺应了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实现发展的共同心声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自觉承担国际责任的形象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年4月,由德国中国商会、德国工业协会及德国工商大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日”活动的主题是: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中德经贸合作的“新常态”。
中德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在克服偏见、寻求共赢的过程中,两国企业界的充分交流至关重要。
中德关系得到更大发展,需要两国()①在经济上坚持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②在政治和相互交往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③在文化上坚持兼容并包,消除两国文明冲突④在生态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5.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建立国际新秩序,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