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浴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2013版)
- 格式:doc
- 大小:7.86 KB
- 文档页数:8
中药药浴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2013 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西医皮肤科亚专业委员会中药药浴已逐渐成为皮肤科临床常用的外治皮肤病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应用中存在一些分歧,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西医皮肤科亚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皮肤科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参与制定的专家有:刘巧、刘红霞、段逸群、杨志波、周冬梅、李铁男、白彦萍、刘邦民、张怀亮、刁庆春、范瑞强、肖云、龚丽萍、亓兴亮、赵晓广。
本共识的目的是规范中药药浴在皮肤科的应用。
一、中药药浴的定义与分类定义:中药药浴(简称药浴)是在浴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草药,以适当的温度通过一定的方法洗浴全身或局部,以达到缓解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广义药浴是运用中药配制成药液,通过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等方法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狭义药浴是运用中药煎煮取汁,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的方法即浸浴疗法。
分类:① 根据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局部洗浴又分为坐浴、手足浴、头面浴、目浴等;② 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等;③ 根据有效成分不同,如淀粉浴、硫磺浴、糠浴等。
二、药浴的操作方法1.湿敷疗法:基本操作:用6-8层纱布(可预先制成湿敷垫备用)浸入新鲜配置的药液中,待吸透药液后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随即敷于患处,务必使其与皮损紧密接触,大小与皮损相当,每次30~40 min,每隔5-10 min更换 1 次湿敷纱布,每天1~2次。
① 冷湿敷法:将湿敷垫浸入药液,温度以0~10℃ 为宜,将湿敷垫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保持敷料较长时间湿润,每隔10min 更换1次;② 热湿敷法:将湿敷垫浸入药液,温度在30~40℃为宜,操作方法同上;③ 开放性湿敷:湿敷垫覆盖在皮损后不包扎,每隔5~10 min取下湿敷垫,再浸入药液中,重复基本操作;④ 闭合性湿敷:湿敷垫覆盖在皮损后,再加盖油纸或塑料布等,每隔30min 取下湿敷垫,再浸入药液中,重复基本操作。
中医药浴配方药浴基础方(六味甘露汤):桑叶30克、桑枝50克、桑寄生50克、松枝50克、桂枝20克、徐长卿100克。
将六味药打碎,制作成基础药粉。
每次用半包(100克左右),加水2000毫升,稍微煮开即可。
将药水倒入药桶,加适量热水到桶得3/4处,待水温至40 C—50 C即可泡浴。
还要准备一些热水,随时保持药液水温。
泡浴时间半小时为宜。
药浴最好在睡前两小时进行,有行气活血作用。
泡浴之后一定要喝一杯温水。
体质特别弱得人,建议喝一杯麦片、豆浆或牛奶,能起到补气益中得作用。
调肾药浴方:蛇床子、菟丝子、黄精、白菊花、川断、补骨脂等量,要根据水量得大小,每味药大约30克左右,煮两次水,然后把水倒进木桶里,此方男女都适用。
如果妇女有子宫肌瘤、囊肿、乳腺增生,可以加上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三味药。
S4D洱吧下载VIP讲座皮肤护养方:用玫瑰花、茉莉花、枸杞子适量,一大杯(约500毫升)将药茶渣子去掉,倒入浴盆中,加水洗澡,每天1次,能够使妇女皮肤柔嫩润滑,同时,还能预防夏秋季皮肤病。
玫瑰花泡澡:玫瑰花200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10分钟(玫瑰花属芳香之品,不宜煎煮时间过长),把所煎之水与花一同倒入澡盆即可。
玫瑰花清热养阴,还带有一股花香,最适宜女士泡澡,泡完澡身体还有一股芳香之气,心情自然舒畅。
茉莉香体浴:茉莉花、玫瑰花各约15 朵,香附 5 钱。
做法:材料压碎后以小布包装起来。
浴缸注入约40 C得热水。
将纱布包放入浴缸热水中,稍微浸泡、出色。
入浴,泡澡20 分钟后即可出浴。
效用:茉莉及玫瑰都有着迷人得香味,可使身体保持清香而香附还有调经得作用。
菊香润肤浴:薄荷 1 钱、菊花 3 钱、冬葵子 2 钱、甘草 2 钱。
做法: 将药材皆打成粗粉,放入小纱布包中,直接放进水温约50 C得浴缸中,。
泡浴20 分钟。
效用:可以清热润肤,还能让全身散发诱人得香味。
丹参泡澡:丹参200 克,浸泡半小时后加水煎半小时,将药汁倒入澡盆即可。
【专家共识】皮肤科分会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在复习了《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2013 年版)》、《中成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专家共识(2014)》、《中国银屑病治疗专家共识(2014 年)》基础之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形成了2017 版银屑病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本共识的目的在于规范中医治疗银屑病的诊疗行为。
银屑病为免疫相关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红斑。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缠绵难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银屑病临床分4 种类型,包括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和关节病型,其中以寻常型最常见,占全部患者的97%以上,寻常型银屑病又分为进行期、静止期和退行期3 期。
古代文献记载有“松皮癣”、“干癣”、“蛇虱”、“白壳疮”等病名。
现相当于“白疕”。
中医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虚,血热内蕴,化燥生风,肌肤失养而成。
初起多为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阻于肌肤;或机体蕴热偏盛,或性情急躁;或外邪入里化热,或恣食辛辣肥甘及荤腥发物,伤及脾胃,郁而化热,内外之邪相合,蕴于血分,血热生风而发。
病久耗伤营血,阴血亏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加之素体虚弱,病程日久,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而反复不愈;或热蕴日久,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流窜关节,闭阻经络,或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而发。
1 治疗原则以中医辨证论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
进行期以清热凉血为主,静止期、退行期以养血润燥、活血化瘀为主。
2 治疗方法银屑病中医治疗方法众多,临床需根据皮损特征及病程变化,并结合患者体质、伴随症状及舌脉,辨证选用适宜的内外治方法。
2.1 辨证论治2.1.1 血热证(相当于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证候:皮疹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鳞屑,瘙痒剧烈,抓之有点状出血。
新的皮疹不断增多或者迅速扩大。
伴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可见乳蛾,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中药药浴科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药药浴是一种利用中药材煮沸后加入浴水中进行浸泡或泼洒于人体表面的疗法。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中药药浴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中药药浴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卓越的疗效。
中药药浴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它在不同的医疗体系和传统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在中国古代,中医药被广泛运用于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中药药浴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
中药药浴的原理是通过药物中的活性成分与人体表面的皮肤细胞接触,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体内,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不同的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可以调理身体,消除疲劳,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皮肤问题等。
常见的中药药浴药材有:桂花、当归、红花、薄荷、艾叶等。
这些药材通过煎煮加入浴水中,释放出它们的药效,使人们在享受舒适的沐浴过程中获得保健和治疗的效果。
中药药浴有许多优势和适用范围。
首先,中药药浴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温和的疗法,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尤其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更为合适。
其次,中药药浴不仅可以调理身体,改善体质,还可以缓解一些常见的疾病和不适,如头痛、肩颈疼痛、风湿关节痛等。
此外,中药药浴还具有舒缓心情,放松身心的作用,对于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也有一定的帮助。
当然,在使用中药药浴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药材的选择和浸泡的时间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调整,最好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中药药浴后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免引发感冒或其他疾病。
此外,对于一些患有特定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群,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正逐渐在现代医学中找到应用的空间。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中药药浴在未来有望融入到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养生中心中,为人们的健康保健提供更多的选择。
总之,中药药浴不仅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疗法,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医药传统的珍贵瑰宝。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2013版)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特应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控制病情、延缓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确有疗效。
制定本共识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诊治特应性皮炎提供指导性意见,现将全文公布如下,并希望在今后的应用中不断完善。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名特应性湿疹(atopic eczema)、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病,并迁延至儿童和成人。
以湿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反复发作为临床特点,患者本人或家族中常有明显的“特应性”。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生物因素有关。
本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可造成影响。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四弯风”、“胎疮”等范畴。
1诊断依据1.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多以慢性反复性瘙痒为主,常影响睡眠。
患者常以肘窝、胭窝等屈侧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为特征,可以伴有干皮症、耳根裂纹、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症、皮肤感染倾向、非特异性手足皮炎、乳头湿疹、唇炎、复发性结合膜炎、旦尼-莫根眶下褶痕、眶周黑晕、苍白脸、白色糠疹、颈前皱褶、白色划痕/延迟发白等。
患者病程常经过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的逐渐演变,少数患者表现为在特定的年龄段发病。
婴儿期(1个月~2岁)以头皮黄色脱屑为先兆,脸部和四肢的伸侧可出现急性红斑、广泛渗液和结痴。
儿童期(2~12岁)常见颈部、手部、肘窝、胭窝、小腿伸侧等部位的慢性复发性皮炎,伴皮肤干燥。
青少年成人期(>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由于长期的搔抓和摩擦,常出现苔藓样变和痒疹型结节性皮疹。
1.2实验室检查可伴有外周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清总IgE高、血清特异性IgE升高等。
1.3诊断要点AD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
皮肤活检对AD的诊断价值不大,食物及环境过敏原的筛查及IgE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对患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目前普遍推荐使用williams诊断标准。
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本院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
对照组给予NB-UVB照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总显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P<0.05);观察组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标签:中药药浴;窄谱中波紫外线;寻常性银屑病银屑病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1],易于反复发作,且其病程较长,该病以青壮年为主,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2],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门诊治疗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中药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3年8月住院、门诊治疗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寻常性银屑病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61例,女性45例,年龄15~63岁,平均(32.5±4.3)岁,病程1个月~25年,平均(7.2±2.5)年;进行期26例,静止期80例;斑块状72例,点滴状34例。
排除有肝肾功能损害者、近3个月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皮质激素史者、有NB-UVB治疗禁忌证的患者以及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活动性肺结核、白内障、光感性皮肤病及严重内脏病变者。
所有患者均能遵医嘱服药,且知情同意参加此次研究。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
分析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以及安全性目的分析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疗法应用于寻常性银屑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NB-UVB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为92.5%、62.5%,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SI 评分较低(P<0.05)。
结论采用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标签:中药药浴;NB-UVB照射;治疗;寻常性银屑病;效果银屑病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
青年人群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临床症状包括鳞屑、红斑,具有全身性,手部、腿部及头部等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为探讨银屑病的最佳治疗方式,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药药浴治疗及NB-UVB照射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17~74岁,平均(38.6±4.5)岁。
病程1个月~15年,平均(4.2±3.1)年。
除27例患者呈点滴状外,其余53例患者均呈斑块状。
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无近期进行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无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内脏病变、光感性皮肤病、白内障、活动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及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单独采用NB-UVB照射进行治疗。
采用紫外线治疗仪作为主要治疗仪器,对患者进行NB-UVB照射治疗,照射部位为全身。
中医皮肤科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面膜、中药离子喷雾等技术操作规编号:ZYYS—2011〔〕编制说明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归口:中华中医药学会承担单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二0一四年五月十八日中医皮肤科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面膜、中药离子喷雾等技术操作规编制说明中医外治治疗源远流长,在中医皮肤科应用广泛,中医外治具有直达患处、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的优点,且避免口服药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服药物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许多中医外治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为中医皮肤科的发展及人类健康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然而,目前许多中医皮肤科外治方法没有统一的操作规,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了疗效,损害了患者的利益,降低了中医药的声誉。
有鉴于此,规中医皮肤科外治方法具有急迫性和必要性,本研究围包括《中医皮肤科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石膏面膜、中药离子喷雾等4项技术治疗相关皮肤病的技术操作规程。
项目组于项目立项后,在文献研究、方案梳理、专家研讨、操作者及受用者评价、专家论证修订方案,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标准编写规则,起草完成了《中医皮肤科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面膜、中药离子喷雾等技术操作规》的4项标准稿,并已经专家审议会审议通过,形成了初定稿,并将操作规拍摄成教学片。
本说明介绍操作规编制情况。
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及完成、协作单位为了进一步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1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为《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的中医药服务标准项目“中医皮肤科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面膜、中药离子喷雾等技术操作规”(编号:ZYYS—2011)。
项目组随即组织实施,经近两年的工作,项目研究任务现已完成,形成了4项标准初定稿,再征求专家意见。
本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省皮肤病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
中药药浴疗法在治疗宠物犬皮肤病上的应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宠物犬的饲养量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宠物皮肤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因其病因复杂,且多为慢性经过,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皮肤病已成为宠物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而中药药浴疗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是治疗全身性皮肤病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所以,在宠物医学临床上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推广应用。
标签:中药;药浴疗法;宠物;皮肤病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herapy in curing pet dog skin diseaseWANG?Jinfu??ZHANG?YongxiaDepartment of Animal Science, Shanghai V 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hanghai 201600,China[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 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standard of living, pet dog breeding was a sharp rise, followed by pet skin disease incidenc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its complex etiology and mostly chronic,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was not obvious. Pet skin disease has become a difficult issue in pet clin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herapy has been used in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little toxic side effects, good treatment effect, easy to use and inexpensi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herapy wa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of systemic skin treatment. Therefo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herapy has been recognized and promoted the application in pet clinic.[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l bath therapy; Pet; Skin disease中药药浴疗法,是指用药物煎汤洗浴患处,或者用药物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汽熏蒸身体,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是治疗全身性皮肤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药浴治病(二)2011-08-05 17:35:56| 分类:洗澡治病海盐浴用两茶匙海盐,半茶匙柠檬汁混合倒入浴水中,搅匀后浸泡10分钟,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
米剂浴以米和米曲为原料,用酿造米酒的方法制成沐浴剂进行洗浴。
坚持此浴可治疗腰疼、四肢冰冷、冻疮等,还可使粗糙的皮肤变得光滑细腻。
米糠浴取米糠1000克,装入袋中加水5倍煮开10分钟,将水和布袋一起放入浴池。
洗浴时将布袋当作浴巾,在皮肤上擦洗,此法具有消炎、止痒、镇静、润肤等作用,可治疗老年皮肤干燥,皮肤瘙痒症、银屑病和湿疹皮炎。
生地浴可选用生地、熟地、薄荷、桂枝、威灵仙、蒲公英、野菊花、地丁、金银花、大黄各30克,煎汁放入浴水中洗浴,可治妇女阴道炎,阴道瘙痒。
紅花浴可选用红花、川芎、桃仁、姜黄、牛膝、桂枝、赤芍、威灵仙各30克,煎汁放入浴水中洗浴,可以养血补气,活血通络,治疗老人手麻、头晕、颈痛,腰肌劳损。
桃仁浴可选用桃仁、黄柏、川芎、红花、苓九各30克,煎汁放入浴水中洗浴,可放松肌肉,緩解疲劳。
普通人可两三周药浴一次,每次20分钟左右;而慢性病患者,可以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一般每周不要少于两三次。
阅读(84)| 评论(0) |删除 |推送 |置顶药浴治病【引用】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历史上的今天好性格可以“吃”出来2017-08-05 21:31:54为什么婚后四年的离婚率最高?2017-08-05 20:28:33祛暑健身活药浴2017-08-05 20:07:36马来西亚治疗高血压妙方2016-08-05 21:25:23中年妇女压力大,老年易患痴呆症2016-08-05 21:12:14。
皮肤病中药药浴的护理
冯进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4
【摘要】皮肤病中药药浴的护理冯进(附属第一医院410007)主题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皮肤病/护理@药浴疗法外治法中药药浴疗法(以下简称药浴)具有疏通经络、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等作用。
它是全身性皮肤病的重要辅助疗法,特别是全身皮肤出现大...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冯进
【作者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8.9
【相关文献】
1.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312例 [J], 段泽武;蒋福华
2.七仙洁肤散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J], 荆夏敏;吴刚
3.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的护理 [J], 聂畅莉
4.中药药浴治疗皮肤病刍议 [J], 颜志芳;刘瓦利
5.中药药浴疗法在治疗宠物犬皮肤病上的应用 [J], 王金福;张永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洗剂药浴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鳞屑和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现代医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成为了一项紧迫的课题。
一、中药洗剂药浴的制备方法在中医传统治疗中,中药洗剂药浴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
中药药浴制备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中药放入洗浴水中,进行浸泡或煮沸后进行浸泡浴;另一种是通过将中药制成粉末或者制剂溶解于水中,进行药物浸泡后进行药物浴。
这两种制备方法都能够使中药成分溶解于水中,起到治疗作用。
二、中药洗剂药浴治疗银屑病的疗效近年来,不少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洗剂药浴对于银屑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项由国内研究人员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采用中药药浴治疗银屑病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以上,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药浴治疗银屑病,不仅可以改善皮肤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瘙痒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于中药洗剂药浴治疗银屑病,临床上有一些常见的适用方案。
一般而言,中药洗剂药浴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既要根据患者的皮肤病变类型和程度进行中药的选择,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体质,选用合适的药物浓度、浸泡时间和浸泡方法。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和局限性的银屑病患者,可以采用单味中药浴或复方中药浴,进行局部药物浸泡。
而对于重度和泛发性的银屑病患者,则一般采用复方中药浴,全身浸泡。
中药洗剂药浴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药洗剂中含有多种有益的活性成分,经浸泡或浸泡浴后能直接渗入皮肤表层,起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痰等作用。
第二,中药洗剂药浴可以改善患处皮肤的局部微环境,促进皮肤角质层的新陈代谢,使角质细胞更新,改善皮肤的光滑度和柔软度。
中药洗剂药浴可以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皮肤的炎症反应,减轻瘙痒和炎症症状。
中药药浴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2013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西医皮肤科亚专业委员会中药药浴已逐渐成为皮肤科临床常用的外治皮肤病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应用中存在一些分歧,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提高。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西医皮肤科亚专业委员会组织部分皮肤科专家制定了本共识,参与制定的专家有:刘巧、刘红霞、段逸群、杨志波、周冬梅、李铁男、白彦萍、刘邦民、张怀亮、刁庆春、范瑞强、肖云、龚丽萍、亓兴亮、赵晓广。
本共识的目的是规范中药药浴在皮肤科的应用。
一、中药药浴的定义与分类定义:中药药浴(简称药浴)是在浴水中加入一定量的中草药,以适当的温度通过一定的方法洗浴全身或局部,以达到缓解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广义药浴是运用中药配制成药液,通过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等方法进行全身或局部洗浴;狭义药浴是运用中药煎煮取汁,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的方法即浸浴疗法。
分类:①根据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药浴和局部药浴,局部洗浴又分为坐浴、手足浴、头面浴、目浴等;②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等;③根据有效成分不同,如淀粉浴、硫磺浴、糠浴等。
二、药浴的操
作方法1.湿敷疗法:基本操作:用6-8层纱布(可预先制成湿敷垫备用)浸入新鲜配置的药液中,待吸透药液后取出,拧至不滴水为度,随即敷于患处,务必使其与皮损紧密接触,大小与皮损相当,每次30~40 min,每隔5-10 min更换1次湿敷纱布,每天1~2次。
①冷湿敷法:将湿敷垫浸入药液,温度以0~10℃为宜,将湿敷垫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保持敷料较长时间湿润,每隔10min更换1次;
②热湿敷法:将湿敷垫浸入药液,温度在30~40℃为宜,操作方法同上;③开放性湿敷:湿敷垫覆盖在皮损后不包扎,每隔5~10 min取下湿敷垫,再浸入药液中,重复基本操作;④闭合性湿敷:湿敷垫覆盖在皮损后,再加盖油纸或塑料布等,每隔30min 取下湿敷垫,再浸入药液中,重复基本操作。
2.熏洗疗法:①将浴室温度调节于20~22℃,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中药,将煮沸的药液倒入容器中,使药物蒸气作用于患处;②待药液温度降至38-40℃左右时,加入适量温水,药液与水的比例为3:10,患者将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每次熏洗20~30 min,以出汗为宜,每日1~2次。
3.熏蒸疗法:
①全身熏蒸疗法:采用中药汽疗仪进行治疗。
治疗前
30 min预热舱温,取出煎药锅,加水1500~2000
ml,再置于加热盘上,在控制器上按加热键,当温度显示33℃患者进治疗室;按医嘱配制药煎液;在控制器上设定治疗温度(37~42℃)、治疗时间(15~20 min);治疗到达设定时间,协助患者出舱,擦干皮肤更衣后休息片刻再到室外;②局部熏蒸疗法:将配伍成方的草药煮沸后置于口鼻或患处,使药物蒸气作用于患处,每次10-15 min,每日1~2次。
4.浸浴疗法:将浴室温度调节于20~22℃,根据患者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把煎好的药液倒入木桶或浴缸内,加适量温开水,药液与水的比例为3:10。
①全身浸浴:水温调至38~40℃;使患者躯体及四肢浸泡于药液中,每日1~2次,每次20~30 min;
②局部浸浴:将煎好的药液放至木桶或足盆内,再加入适量温热水,将患处浸泡于药液中,每日1~2次,每次约20-30 min。
5.淋洗疗法:①按药物煎煮方法,煎煮出1000-2000 ml浓度为10%-30%的药液,可将
药液装入带细眼的小喷壶内,淋洒于体表患处;②将6-8层纱布浸透药液,然后拧挤纱布使药液淋洒于体表患处。
亦可用一个小盆装药液,缓缓将药液倾倒于体表患处,每次10-15 min,每日1~2次。
三、药浴的适应证1.湿敷疗法适应证:开放性冷湿敷主
要用于皮肤潮红、肿胀、糜烂及渗出明显者,如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化脓性或感染性皮肤病等;闭合性热湿敷主要用于慢性肥厚、角化性皮损,或有轻度糜烂、少量渗液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2.熏洗疗法适应证:全身熏洗:皮肤瘙痒症、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系统性硬皮病、银屑病、荨麻疹、玫瑰糠疹、扁平苔藓、疥疮等;局部熏洗:手足皲裂、手足癣、手部湿疹、汗疱疹、石棉状糠疹、斑秃、毛囊炎、脂溢性皮炎、脂溢性脱发、肛周湿疹、阴部湿疹、外阴瘙痒症、肛周瘙痒症等引。
3.熏蒸疗法适应证:全身性皮肤病:老年皮肤瘙痒症、系统性硬皮病、皮肤硬肿病、银屑病静止期等;局限性皮肤病:阴囊湿疹、乳房湿疹、手部湿疹、肛周湿疹、手足癣、皮肤淀粉样变病、肛周瘙痒症、局限性硬皮病、小腿溃疡、淤积性皮炎等。
4.浸浴疗法适应证:全身浸浴:皮肤瘙痒症、玫瑰糠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慢性湿疹、特应性皮炎、鱼鳞病、系统性硬皮病、皮肤硬肿病、慢性单纯性苔藓等;局部浸浴:皮肤淀粉样变病、脂溢性皮炎、真菌性皮肤病、手足皲裂、汗疱疹、脂溢性脱发、肛周湿疹、阴部湿疹、外阴瘙痒症、肛周瘙痒症等。
5.淋洗疗法适应证: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如脓疱疮、疥疮、脓癣、
趾间糜烂型足癣、手足癣继发感染等;慢性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皮肤淀粉样变病等;渗出、痂皮较多的皮肤病,如多形性红斑等。
四、药浴的禁忌证有活动性肺结核、急慢性肝炎以及其他传染病的患者,严重心脏病或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肝硬化中晚期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高热性疾病以及有败血症倾向的患者,精神病、癫痫等不能自我约束的患者禁用熏洗疗法、熏蒸疗法;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处于脑血管意外危险期及不稳定期的患者,妇女在月经期及妊娠期禁忌药浴治疗。
五、药浴的药物选择常用药物:①祛风止痒类:蛇床子、蝉蜕、白鲜皮、荆芥、防风、蒺藜;②清热解毒类:重楼、鱼腥草、败酱草、黄连、黄芩、黄柏、苦参、大黄、马齿苋、金银花、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
③健脾燥湿类:苍术、藿香、萆薢()、白矾、车前子、石榴皮、生薏苡仁、bìxiè茯苓、白术;④清热凉血类:凌霄花、白芨、牡丹皮、仙鹤草、槐花、大蓟、小蓟;⑤活血化瘀类:三棱、莪术、丁香、三七、当归、桃仁、丹参、鸡血藤;⑥养血润肤类:当归、鸡血藤、生地黄、亚麻子、白芷、杏仁、桃仁;⑦杀虫止痒类:藜芦、硫磺、白矾、地肤子、花椒、土槿皮、百部、大枫子。
选用原则:急性病症时多选用祛风
止痒、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杀虫止痒类的药物;慢性病症时多选用健脾燥湿、活血化瘀、养血润肤类的药物。
六、推荐方剂 1.方剂:①蛇床子汤:威灵仙、蛇床子、当归尾各15 g,缩砂壳9 g,土大黄、苦参15 g等,治疗湿疹皮炎;②消荨方:防风20 g,艾叶20 g,苦参30 g,荆芥20 g,白鲜皮20 g,蛇床子20 g,乌蛇30 g,治疗荨麻疹;③消银汤:当归15 g,艾叶15 g,蛇床子30 g,地肤子30 g,白鲜皮30 g,土茯苓30 g,桂枝15 g,附片15 g,秦艽15 g,鹤虱30 g,夜交藤 40 g,治疗银屑病;④祛疣方:柴胡20 g、香附20 g、木贼20 g、大青叶30 g、板蓝根50 g、生薏米仁
50 g,治疗扁平疣。
2.《赵炳南临床医案集》:马齿苋水剂:清热消肿,止痒收敛;马齿苋30 g,水1000 ml,主治急性湿疹、皮炎等渗出性皮肤病;用法:湿敷、熏洗、熏蒸、浸浴、淋洗。
苍肤洗剂:燥湿润肤,杀虫止痒;苍耳子15 g,地肤子15 g,蛇床子15 g,苦参15 g,百部15 g,土槿皮15 g,主治慢性湿疹、手足癣、掌跖角化病以及其他肥厚性、角化性皮肤病等;用法:湿敷、熏洗、熏蒸。
龙胆草水剂:清热解毒,收敛止痒;龙胆草30 g,水1000 ml,主治急性湿疹、皮炎等渗出性皮肤病;用法:湿
敷。
蛇床子水剂:消风祛湿,杀虫止痒;威灵仙15 g,蛇床子15 g,当归尾15 g,土大黄15 g,苦参15 g,缩砂壳9 g,老葱头7个,主治阴囊湿疹、外阴瘙痒等;用法:湿敷、局部浸浴。
楮桃叶水剂:止痒,润肤;楮桃叶500 g,水5000 ml,主治皮肤瘙痒症、慢性荨麻疹等;用法:湿敷,全身浸浴。
龙葵水剂: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龙葵30 g,水1000 ml,主治瘙痒症,化脓性皮肤病等;用法:湿敷。
3.《朱仁康临床经验集》:醋泡方:灭菌止痒,荆芥18 g,防风18 g,红花18 g,地骨皮18 g,皂角30 g,大枫子30 g,明矾18 g,主治鹅掌风(手癣);用法:湿敷、局部浸浴。
疣洗方:去疣,马齿苋60 g,蜂房9 g,陈皮15 g,苍术15 g,细辛9 g,蛇床子9 g,白芷9 g,苦参15 g,主治扁平疣;用法:湿敷。
脂溢洗方:收敛止痒,苍耳子30 g,苦参15 g,王不留行30 g,明矾 9 g,主治头皮脂溢性皮炎;用法:湿敷、局部熏洗。
止痒洗方:软坚止痒,透骨草30 g,红花15 g,苦参 30 g,雄黄15 g,明矾15 g,主治神经性皮炎、皮肤淀粉样变病;用法:湿敷,局部熏洗。
中药药浴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润肤止痒、杀虫止痒、调和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
具有安全、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证候特点、皮损的部位、范围、性质进行整体辨证,合理选择外治方法,并配合相应的特色治疗及物理治疗,以取得满意疗效。
执笔者刘巧、刘红霞、段逸群、杨志波、周冬梅、李铁男──────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年12月第46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