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与印度练习(区域地理复习)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38.00 KB
- 文档页数:7
10.南亚和印度【教学目标】1.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2.印度的地形、气候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考点解读】1.了解南亚的地理环境特征,掌握其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知道印度的地形分布特征,理解其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的原因,会分析印度工农业的分布、发展与其资源分布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南亚次大陆1、位置和范围: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大部分地区位于10°N—30°N的低纬度地区,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喜马拉雅山脉把南亚同亚洲其他地区隔开,使南亚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有“南亚次大陆”之称。
总面积约435万千米2,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个国家。
2、居民和宗教:世界人口密集区之一,印度人口最多(12.67亿,2014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
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斯里兰卡人多信奉佛教,印度、尼泊尔人多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多信奉伊斯兰教。
二、南亚的地形1、三大地形区:(1)北部山地: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地势由北向南逐渐下降。
(2)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西起阿拉伯海沿岸,略成弧形,向东延伸至孟加拉湾。
平原面积广大,是南亚主要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
(3)南部高原:南部是德干高原,高原东西两侧有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地势由西略向东部倾斜。
2、南亚的板块运动: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使碰撞交界区为地震频发区。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作用的“结点”区域,一个位于帕米尔高原,一个位于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
“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较高。
三、南亚的气候1、气候类型: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为高原山地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1)雨季:每年6月到10月,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
《南亚》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思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高中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内容,它充分体现了地理的两大特性—区域性和综合性。
通过本节要让学生初步明确学习区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人类活动。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地理是中学地理知识的基石,学习和研究区域地理,目的就是要某个区域的一些地理现象做出解释或对区域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区域地理知识属于初中学习的内容,限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体系相对简单,强调感知;而高中区域地理建立在学生已掌握区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更强调理性的思维。
学生要在并不牢固的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基础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
澳大利亚是区域地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节,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因此这一节对高中区域地理来讲非常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南亚的基本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有些学生基础知识已遗忘。
高中区域地理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还有待完善,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并乐于参与探究活动,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如高温、洪涝、地质灾害、产业活动等为切入点,考察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区位条件、主要面对的问提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已有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南亚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和发展方向。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南亚印度1国家和地区:A___________、K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J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
2河流: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c________(上游被称为_______)。
3海、海湾: G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重要城市d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e______5在图上填上喜马拉雅山、东西高止山、印度河平原、恒和平原、德干高原二重要知识思考题1、描述南亚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南亚主要位于赤道~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交通位置: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思考2:南亚的地形被称为哪“三大地形区”,还有哪些地区被称为“三大地形区”?印度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美国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东部高原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东部大分水岭山地思考3印度有哪三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特征?北部高原山地气候;西北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其它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题4:根据课本30页图2-2-18(1)描述南亚地区降水的总体分布特点大体自西向东先急剧减少,再逐渐增多,沿海多,内陆少(2)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位于山地迎风坡上,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抬升(3)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东西两侧高止之山的阻挡,来自印度洋水汽难以进入(4)分析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5)描述孟买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夏季降水多的原因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降水集中在6-9月夏季,印度半岛吹西南季风,降水多,同时孟买又在西南季风迎风坡山多地形雨,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风降水少。
第2课时东南亚、南亚和印度考点呈现素养达成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2.南亚的位置、范围及热带季风气候。
3.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分布及工农业发展特点。
区域认知:在地图上认知东南亚、南亚主要地形区、河流和岛屿;识记东南亚、南亚的农作物分布和矿产资源分布。
综合思维:能结合数据资料综合分析比较东南亚、南亚气候成因和地区差异;能够综合评价印度发展农业、工业的条件及发展方向。
人地协调观: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农业、工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说明区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印度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提出对当地进行实地考察的活动方案。
读图夯基·课前预习一、东南亚1.地理位置和范围(1)十字路口的位置:地处a__亚洲__与b大洋洲、c太平洋与d__印度洋__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e马来半岛和f苏门答腊岛之间的__马六甲__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范围①包括__中南半岛__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
②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__老挝__,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二、南亚1.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主要位于0°至35°N以及60°E至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相交于中部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临I__印度洋__、H阿拉伯海、J__孟加拉湾__。
(3)国家: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__印度__、B巴基斯坦、C__尼泊尔__、D不丹,不接壤的有3个,分别是E__孟加拉国__、F斯里兰卡、G__马尔代夫__。
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特征具体内容三大地形区北部为a.__喜马拉雅山脉__;中部为b.__印度河__平原和c.__恒河__平原;南部为d.__德干高原__三种气候南亚大部分地区为__热带季风__气候,西北部地区为__热带沙漠__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三条河流①__恒__河、②__印度__河、③__布拉马普特拉__河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特征具体内容人口世界人口分布密集地区之一,__印度__人口最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人口也超过1亿宗教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发源地;目前,印度和尼泊尔主要信奉__印度__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主要信奉__伊斯兰__教经济都是发展中国家。
第三节南亚与印度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2.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解析:1.C 2.C 第1题,冬季该区域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东向西流,商贸船队可顺风顺水驶往红海。
第2题,东侧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候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回答3~4题。
3.印度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种区域分布的主要依据是( )A.适应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B.符合不同地区农民的种植习惯C.有利于实施机械化、专门化生产D.充分利用各地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4.印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 )A.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B.农业生产技术十分落后,现在粮食仍不能自给C.高原面积广大,平原面积狭小,可耕种土地比重小D.软件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解析:3.D 4.A 第3题,本题考查印度农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和沿海地区,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形主要为平原,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本地区由于地势高降水量有所减少。
茶树分布在东北部低山地区迎风坡,降水丰沛,排水性好。
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是充分利用各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
第4题,本题考查印度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印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后,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印度的德干高原比较低矮,加上平原地区全国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地方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因此可耕种土地比重较大;印度的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充足。
专练75 南亚与印度一、选择题[2021·浙江高三模拟]图1是某国部分地区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图2是甲地气候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A.水稻B.甜菜C.黄麻D.小麦2.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副热带高压带南移B.东北信风南移C.赤道低气压带北移D.东南信风北移[2021·莆田月考]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与我国相邻的内陆国为( )A.①国B.②国C.③国D.④国4.有关①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产粮最多的国家C.印度河是①国最主要的河流D.恒河三角洲是①国重要的产棉区5.①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 )A.小麦B.水稻C.茶D.黄麻[2021·黄山月考]读斯里兰卡地形简图,完成第6题。
6.下列关于斯里兰卡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南高北低,起伏大B.全年高温多雨,河网稠密[2021·衡水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A.地貌分别是峡谷、冲积扇、三角洲B.地貌分别由流水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作用行成C.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D.地貌特征分别是山高谷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8.制约丁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灌溉水源B.劳动力C.热量D.科技水平二、综合题9.[2021·怀化质检]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
(2)比较卡拉奇和伊斯兰堡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全球变暖对巴基斯坦环境的主要影响。
专练75 南亚与印度1.D 图中阴影部分分布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相对而言降水较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小麦,D正确。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A错误。
甜菜喜温凉不适宜种植在以热带为主的印度,B错误。
南亚与印度练习(区域
地理复习)
第三节南亚与印度2015.3.10
(2011年北京模拟)如图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海平面升高影响的孟加拉国土地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有( )
①酸性气体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层被破坏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毁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国沿海地带( )
A.更适于港口的建设
B.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C.气候趋于温和湿润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强
(2011年济南模拟)读“印度示意图”,回
答3~4题。
3.图示农作物分布区的农作物是( )
A.小麦
B.棉花
C.黄麻
D.水稻
4.以技术密集型为主的新兴工业区是
A.a工业区
B.b工业区
C.c工业区
D.d工业区
(2012年成都月考)印度半岛受季风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衡。
东北部山区年雨量3 000 mm以上;西北部为干旱区,年雨量在250 mm以下。
大部分地区夏季来得早,全年最高温出现在夏至前。
下表为印度半岛某都市的气候统计资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5 24.8 26.9 28.6 30.1 29.1 27.7 27.3 27.7 28.7 28 26.2 (℃)
雨量
0.8 0.8 0.3 1.6 8.9 581 701 459 269 56 16 4.4 (mm)
5.下列对印度半岛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3~5月日照强烈②6~9月云量多③10~12月湿度大④1~2月吹西南季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印度西北部气候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屏障
B.沿海有上升洋流
C.深居内陆
D.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影响
(2012年三原模拟)如图是南亚地区旱涝灾害分布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区域旱涝灾害严重的主要自然原
因是( )
A.纬度低,蒸发量大
B.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D.湖泊少,对径流量调节能力差
8.图中甲所在国家的水稻主要分布在
A.德干高原西北部
B.半岛沿海地区及东北部平原
C.德干高原中部
D.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2011年高考原创题)下图为某跨国公司对部分国家使用该公司某种产品的普及率所做的调查统计图,经过调查,该跨国公司
决定在中国和印度投资建厂。
据此回答9~10
题。
9.选择在中国和印度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②水源、动力充足
③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④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印度的国土面积比中国小,但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其根本原因是( )
A.两国的人口分布状况不同
B.两国的地形构成不同
C.两国的水热组合状况不同
D.两国的农业结构不同
即将建设的中巴铁路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读下
图,回答11~12题。
11.修建中巴铁路难度比较大的原因是沿线地区()
A.连接内陆与太平洋,工程量大
B.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C.有印度河流经,洪涝灾害频发
D.气候高寒,冻土广布
12.中巴铁路修建将给喀什带来的有利
影响有()
①扩大经济辐射范围②缩短出海距离
③增加能源通道④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读“世界某地区轮廓图”,回
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下列数码或字母代的
地理事物名称。
平原:A ,
岛屿:E ;
城市:①,
③;
海洋:C 。
(2)图中②所示城市是
它是印度第一大城市,也是最大的
工业中心。
(3)D地所在国家的名称是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图中D所在国家气候类型的是。
(填代号)并简要分析该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4)简要分析图中B附近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5)南亚北部地震频发,简要说明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12.(2012年四川文综)图1为南亚部分地区图,图2为东海部分地区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2等深线判断,甲地海底地形类型是,分析成因?
(2)据图1、图2,比较E、F两钢铁企业不同的最优区位条件,
E是,
F
是。
(3)当图1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
(用带箭头线画)
(3)图3是图1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1、3,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4)图1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
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第三节南亚与印度(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由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再加上毁林减少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强,全球变暖使极冰融化、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第2题,海平面上升会使海水对孟加拉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加剧,使土壤中盐分的含量增大,即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
3.D
4.C 解析:第3题,图示地区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低地地区,所以是水稻。
第4题,c工业区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印度的新兴工业区。
5.A
6.D 第6题,主要考查印度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②位于西南季风气流路线的末端(强弩之末),受影响微弱;③途经阿拉伯海的夏季风缺乏水汽。
7.C 8.B 解析:第7题,考查南亚洪涝灾害的自然背景条件。
第8题,考查印度主要农作物分布区,水稻为季风水田农业,结合印度气候和地形,应选择B。
9.C 10.B 解析:第9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这种产品在中国和印度的普及率很低,说明未来该种产品在中国、印度的市场空间巨大,而且两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
第10题,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积不到10%,而印度平原面积广大,
德干高原地势低缓,故地形构成的不同是造成两国耕地面积差异的根本原因。
11.B 12.A
13.(1)恒河平原斯里兰卡岛伊斯兰堡孟买阿拉伯海
(2)加尔各答麻纺织(3)孟加拉国乙
(4)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条件优越;灌溉便利。
(5)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14(1)海沟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而形成
(2)有便利的海运交通条件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煤、铁产地)
(3)作图略
(4)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平原。
(5)原因: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居;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农业发展。